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268.33 KB
- 文档页数:3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2-02-15T08:46:26.39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2期 作者: 李群 张作川 李俊江
[导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工科专业之一,并且拥有非常大的就业岗位群,就业领域非常广,可以说大多数产业都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联,并且智能化是21世纪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菏泽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校企合作在高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专业之一,但是怎么样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人才需要,怎样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么样与企
业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现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工科专业之一,并且拥有非常大的就业岗位群,就业领域非常广,可以说大多数产业都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联,并且智能化是21世纪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可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社会经济发
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该专业方面的人才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校企合作很明显就是一个解决该类问题的很有效
的途径。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高职院校能够与时俱进、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校企合作在人才培
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更好发展。
从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来说,和电气自动化相关的设备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工作岗位要求技术性强的特点,那么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的时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1]。基于工作岗位的这样
一个工作特点,可以和企业人员共同研究去推动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实践学习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去设置相应课
程,从而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并且这些理论和实践都非常有针对性的去开设,那么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时
候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能够很顺利的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是职业证书,以满足岗位的技术要求。
为了实现岗位课程证书的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有优势。教学做一体化指的是在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家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让课堂走进实训室,让学生不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而是根据实际的岗位需求,依照项目的实
施过程进行边教学边学习,边学习边练习,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两者相得益彰。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实训练习,这
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又能够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技能,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那么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最终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社会,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不但能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还能够在学生毕业季就业方面更显得有优势。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校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下面先说一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
当今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有育人模式、办学条件以及就业水平。育人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出来的人的知识技能水平、质量与社会需求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中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特别是能够培养出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双师型教
师更是有很大需求。在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办学经费不充足、现有办学场地不够用、能够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校内
外实训基地数量不够多;就业水平方面,也就是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匹配
或者是匹配度较高的工作岗位也是非常不易的。那么校企合作在这一方面能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学生进校即相当于进厂进企业进工作岗
位,在毕业时能够取得一技之长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方面,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办学形式方面来看,有的高职院校是企业投资兴办,有的企业是高职院校多方面多元化发展而创建的,还有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订单式联合培养,企业进校园进行班级冠名等等;在师资队伍方面,高职院校的教
师可以走进企业进行挂岗锻炼,了解企业需求,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被学校聘请来校任教,这样的相互交流,
更加有利于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合理化开设布置,也为人才的培养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教学方面,能够按照企业行业的岗位发展需要来建
设自身专业的课程体系,依照时代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遵守行业人才岗位技能形成的规律来进行理论实践教学等
等。
校企合作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发展,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CBE”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注重技能的培养,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从而培养出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职业技能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成熟经验。校企合作成果的展示,提高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进行探索,校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典型案例,实践告诉我们,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认可、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的育人模式
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
三、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3]。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提出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建议,并且在教材这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校企联手共同开发。在授课教师方面企业和学校
可以互派老师,学校的老师可以去企业进修交流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本领,并且能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这样能够在日后的
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并且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技术交流培训,企业的课题攻关。企业的老师可以被聘用到学校为学生上
课,因为企业的老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能够掌握现在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点是什么,应该给学生讲些什么,教些什么,那些理
论是应该掌握的,那些实践技能是应该会的,并且还可以把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进行讲授,让大家有一种进入了企业工
作岗位的感受。
共建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或者是实验实训室,这样既满足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也满足了企业对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的训练。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对于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该专业不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地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所以在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这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可能因为设备或者是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把实习
与企业相结合,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既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又可以使学生增加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熟悉,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利用各自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4]。高职院校和企业根据企业需求签订用人协议,结合企业的人员需求与企业一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所需人才的培养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那么订单式培养就更加具有针对性,这
些学生就是专门为企业需求所培养,这样学校就是人才培养输出,企业就是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的引进,特别是企业所需要的此类人才
在社会招聘过程中不能满足所需要,那么企业可以通过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自身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人
才需求,也达到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还
是在学生就业方面就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从而实现了所开设专业与企业行业对该类人才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相一
致,学生职业技能与相应的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并且还有企业文化的不断深入等等,多方面的保障了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社会
需求人才的作用。
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瓶
颈,但是产研相结合既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又丰富了学校的科研成果,并且为地方企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从根本上为
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是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四、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在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一些法律法规中指出了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含义,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还面临着合作难或者是寻求合作企业困难的问题,因为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效益微乎其微,为
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措施,比如一些激励政策、减税降费等等,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充分重视
校企合作,才能深入发展合作[5]。
在合作深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校企合作形式内容简单,没有内涵,没有发展潜力。而深入的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创新机制体制,不能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去及时的更新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从而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不但形成了一种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双方的发展。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保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展开校企合作,也只有这样,才
能让校企合作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是行业中需求比较旺盛的专业之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又能让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更有所长,也能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过
程中不断研究,对于那些校企合作做得很成功的高职院校,去学习它们成功的经验,从而提炼出来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和途径,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通过校企合作办好职业教育要结合现在的国情,这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搞好校企合作是完善学科
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崔维娜,李宏健,王莎莎,王金娥.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9(2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