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后心理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初产妇产前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产科内接收的初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1年12月。
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联用产前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差异、产后出血率、产后心理状态得分。
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产后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初产妇应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分娩方式,减少产后出血,缓解负性情绪,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心理前言: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
有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会对产妇生理、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敏感性显著提升,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分娩以及产后康复,故需辅以有效的干预[1]。
但传统护理干预多注重产妇分娩指导和产后康复指导,对产妇心理状态重视程度较低,导致部分产妇负性情绪严重。
基于此,本院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对部分初产妇应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产科内接收的初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1年12月,研究符合本院伦理相关规定,获得批准。
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产妇中,年龄22~34岁,平均(30.12±2.45)岁。
观察组产妇中,年龄20~35岁,平均(30.10±2.46)岁。
两组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确认为初产妇。
均足月待产。
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经产妇。
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产妇。
高危妊娠产妇。
1.3方法对照组行常规产科护理,即给予换产妇常规的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分娩指导、分娩准备等护理。
浅谈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关键词】产妇;分娩;心理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35-01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分娩的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影响分娩过程中产道、产力、胎儿的四大困惑因素之一。
产妇分娩前后心理问题能影响产程的进展和母子安全。
分娩前后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是成功分娩的关键。
分娩是由三个过程组成的,即: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为第一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为第二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为第三产程。
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分娩的不同时期,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使她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分娩。
1 心理分析1.1 恐惧、紧张相关知识缺乏,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和危险,特别是初产妇惧怕疼痛、出血、难产,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潜伏期延长。
1.2 忧虑、烦躁由于第一产程较长,初产妇往往不能忍受长时间的疼痛产生急躁情绪,高龄初产者顾虑较多,担心难产、婴儿是否健康,从而影响产程进展。
1.3 沮丧、失望大多来自家庭的影响,重男轻女现象给产妇增加了心理负担。
部分家属想方设法预先得知胎儿性别也给产妇的内心蒙上了阴影。
1.4 未婚先孕的产妇由于担心周围人们的鄙视,担心缺少家庭生活的支持,未婚先孕的产妇易产生负面情绪。
2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都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是产妇产生信赖和安全感的基础。
医护人员要用理解宽容和蔼的态度及强烈的责任感安慰帮助产妇,使产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等待分娩,顺利完成整个产程,这就是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最终目的。
2.1 产前护理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陌生的环境,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产妇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若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照顾,很容易增加产妇的不良情绪和不安全感。
所以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除了向她们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主管医生和护士情况外,最主要的是和产妇做好思想上的沟通,鼓励产妇说出自身对分娩疼痛的看法的感受,允许她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不适,如来回踱步,与他人交谈,哭泣等。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的影响研究文献回顾嗨,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和焦虑影响的那些事儿。
这可不是我凭空想象的哦,是我真真切切经历过,然后又看了不少文献得出的结论呢。
我有个好朋友,就叫她小敏吧。
小敏怀孕的时候可开心了,整天都在幻想宝宝的样子。
但是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她就开始变得超级紧张。
有一次我去她家玩,刚进门就看到她皱着眉头坐在沙发上,旁边放着一堆关于分娩的书。
我就问她:“小敏,你这是咋啦?看起来愁眉苦脸的。
”小敏叹了口气说:“我一想到生孩子就害怕,听说可疼了,而且我还担心会出什么意外呢。
”这时候小敏的老公从厨房走出来,笑着说:“亲爱的,别想那么多,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肯定没问题的。
”小敏白了他一眼说:“你又没生过孩子,你懂啥!”从这件事我就发现,初产妇在分娩前真的很容易焦虑,而且对疼痛充满了恐惧。
那这种焦虑和对疼痛的恐惧到底有啥影响呢?我就开始找文献来看。
好多研究都表明,初产妇的焦虑会让她们在分娩的时候感觉更疼。
就像小敏一样,她越想越害怕,到时候真生孩子的时候,可能本来没那么疼,在她的感觉里也会变得超级疼。
这是为啥呢?因为焦虑会让身体变得紧绷,肌肉紧张起来,就像一根拉得紧紧的橡皮筋,这时候疼痛的感觉就会被放大。
那心理护理在这个时候就显得特别重要啦。
我看到一篇文献里说,有个医院专门给初产妇安排了心理护理团队。
这个团队的护士可厉害了,她们会陪着产妇聊天,了解她们的担忧。
产妇还是很担心地说:“可是我听说会疼得受不了。
”护士就笑着说:“疼是肯定会有点疼的,但是每个人对疼的感受不一样呢。
你要相信自己的身体,它可聪明了,知道怎么把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而且呀,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你要是觉得疼得厉害,我们有很多办法帮你缓解呢。
”你看,这就是心理护理。
它就像一阵温暖的风,吹进产妇紧张的心里。
通过这样的心理护理,产妇的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
还有研究发现,心理护理还能真的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呢。
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摘要: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
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的,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改善孕产妇内脏的调节功能,提高孕产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
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产前孕妇心理分析心理护理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1心理分析分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的确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原,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上的,产妇的一系列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鉴于待产室的孤独环境,产房产妇频繁的叫嚷声,加之宫缩逐渐变频变强,均能加剧产妇自身的紧张恐惧,相当数量的初产妇是从各个渠道了解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害怕和恐惧分娩时的一切过程,怕环境的陌生,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出血,怕发生难产等,致使临产前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等。
1.2心理护理临产孕妇进入产程的特点是阵发性腹痛伴子宫颈口的扩张。
分娩前恐惧和焦虑常常困扰她们,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生产产程的进展和母婴安全,并加重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
孕妇对疼痛的恐惧、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以及各种所没有预料到的反应及治疗,是妇女分娩压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了分娩的进程,并对产妇心理产生影响。
正确指导临产妇对疼痛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并做出适宜的应激,关键在于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个跨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反应。
分娩时的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引起反应的刺激是子宫收缩。
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改革,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逐渐得到大众的关注和支持。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孕产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浅谈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的,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改善孕产妇内脏的调节功能,提高孕产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
一、孕期的心理护理(一) 心理准备当孕妇来医院进行第1次产前检查时,孕期的心理护理就随之开始。
除进行常规检查、宣传优生知识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咨询、录像、宣传手册等,向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大的兴趣和信心。
(二)纠正错误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母乳代用品多样化,尤其是推销商的广告宣传,致使人们认为母乳喂养是过时的,而错误地认为人工喂养现代化、科学化,加之现代青年追求形体美,误认为母乳喂养有损体形等。
应针对其心理活动给予纠正,告诉孕妇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科学、最有效、最方便的喂养方法。
二、临产前的心理护理妇女临产前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此时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产妇产前心理变化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一) 心理状态的变化1、紧张与害怕孕妇预产期临近的时侯,她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看着医生、助产师严肃的面孔及看到临产妇疼痛的表情,常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
2、烦躁与不安一般临产妇对宫缩疼痛不能忍受,特别是宫缩较强的产妇,常大喊大叫,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助产人员,希望淘气的宝宝快快来到人间,尽早结束分娩。
3、担心与盼望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产妇躺在床上时,她们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孩子是否健康,助产人员技术上是否过硬,态度对自己亲近一点,更希望有丈夫和熟人陪伴在身边。
(二) 护理方法1、要热情接待每一位临产妇,一举一动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她们,关心和爱护她们,使她们对陌生的地方不感到陌生,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医务人员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
孕产妇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孕产妇女一般经历三个时期: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
每个时期孕妇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都不大相同。
下面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孕妇的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
(一)对妊娠期妇女的分析及护理妊娠期的妇女对周围的事物感觉敏锐,反应比较强烈,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对自己怀孕这件事又惊又喜,往往对自己即将要成为一名母亲有着莫名的欣喜之情,但同时又对自己怀孕身材的走样,胎儿的发育情况,宝宝的性别等原因有着一定的担忧,甚至更严重的会产生对怀孕的恐惧之感。
妊娠期妇女的情绪和心理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干扰,甚至导致新生儿天生畸形。
因此,对于妊娠期的妇女我们应该对其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主动安慰,积极倾听,分散其注意力等方法引导其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做到对孕妇的多重呵护,为孕妇和胎儿创造温馨的孕育环境。
(二)对分娩期妇女的分析及护理进入分娩期的妇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喜悦的心情。
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抱有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为对分娩过程痛苦的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等各种原因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并且许多初产妇在分娩前心情紧张,提心吊胆。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来到十分陌生的待产室,对环境十分不熟悉,医护人员又都是陌生的面孔。
在看到待产室的其他孕妇宫缩时阵痛的样子后,担心自己撑不下去,不能忍受生产的剧痛,担心自己难产,影响胎儿的健康和成长。
临产前孕妇对安全感的这种缺乏的增加,会导致孕妇请求医务人员帮助自己尽快解除痛苦,甚至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剖腹产等行为的产生。
为了减轻分娩期孕妇的心理压力,医务工作人员务必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
因此,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该额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向产妇传递信心与关怀。
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护士应该认真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动态,帮助产妇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放松。
(三)对产褥期妇女的分析及护理经历了艰难与痛苦分娩后的产褥期妇女,产生了生完孩子后的欣慰感,做妈妈的幸福感。
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
摘要:分娩是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
但是在此期间,产妇因为身体上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相应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
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尤其以分娩前变化为著。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产科护理也不例外。
产妇临产前的心情有一定紧张、恐惧、焦虑等不同心理状态,她们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的改变,常使她们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因此,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是否能顺利分娩,以及产后产妇的恢复、母乳喂养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临产心理;分娩;护理措施
1 心理状态
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为如下三种:紧张孤独心理状态;恐惧忧虑心理状态;兴奋和忧伤心理状态。
而这些状态因素又是互为因果的。
所以,提高助产人员的基本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这就要求助产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护德,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仪表端庄,语言亲切诚挚,热情的对待每一位入院产妇,解除其紧张的心理。
初产妇通常产程较长,自怀孕后自周围人的经验之谈,以及她们对分娩镇痛的渲染、夸大,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大多数初产妇对即将面临的分娩产生一种恐惧感。
有些女同胞因为忙于事业,结婚的年龄相对较大,她们认为自己年龄大,怀孕后有可能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因为某些高危因素需要手术分娩,因为对手术的不了解,害怕用了麻药,会对未出生的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她们对分娩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因为对分娩的不了解。
当进入规律宫缩,产妇往往对出现的剧烈镇痛不能耐受,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
因而想尽快结束分娩。
或期望医护人员能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这种疼痛。
这种愿望往往不能实现。
产妇会认为家人对她不体贴,医护人员对她的痛苦视之无睹,漠不关心,而易产生怨恨的心理。
这就要求助产人员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言行谨慎,尤其注意语言艺术,以免对产妇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2 护理措施
2.1 待产期随着分娩的来临,大多数的孕妇都会担心自己能否顺利分娩。
孕妇进入产科住院部后,护士要热情接待。
责任护士首先要向孕妇和家属介病区的环境,床位医生、护士等等。
介绍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产妇尽快熟悉环境,使患者感到和蔼可亲,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
还有就是向产妇宣讲有关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对已到预产期的产妇应告诉她预产期并不代表分娩期,并告诉她医生们会根据情况作出处理的,即使不想马上采取措施,想等待自然分娩也是可以的,对胎儿及母亲不会有影响,更不会难产,让其消除顾虑。
对已过期的孕妇,报告医生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并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使产妇有所了解,主动配合,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
在进行交谈时,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切、和蔼,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使产妇对分娩有正确的认识。
因而来消除产妇的紧张心理。
对想等待自然分娩的产妇,调动其自然分娩的主动性,让她们不要害怕,告诉这是自然规律,坚定其自然分娩的信心。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的说明治疗方案,使产妇对你产生信任。
从而平静的过渡到预产期。
2.2 临产期孕晚期增大的子宫右旋,在仰卧时,压迫腹主动脉,往往容易产生心慌,憋气等不适。
这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表现。
所以嘱孕妇左侧卧位,或上身抬高15度-30度。
临产后因阵发性宫缩以及胎儿下降等会引起腹痛、腰酸、肛门下坠感等症状,对此,产妇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为此,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
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应针对各人的具体心理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
其次耐心听取产妇关于疼痛的主诉,有意识地与患者多沟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教会产妇减轻疼痛不适的技巧,帮助鼓励多进食,例如:可以问她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小便等,告诉她保存体力的好处,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分娩期提供安静无刺激的环境,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加强与待产妇的沟通,消除待产妇的紧张情绪。
与待产妇交流时语言亲切,还可用抚触等肢体语言。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此时,待产妇往往会有便意感,告知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
此时护士应耐心安慰,及时向待产妇通报产程进展情况,以增强其自信心。
鼓励产妇在宫缩间隙充分休息,调整呼吸放松肌肉,保持体力,也可以吃一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在宫缩来临时随着宫缩向下用力屏气,增加腹压。
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
医护人员表现精湛的医术使产妇解除畏惧、减轻心理障碍,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顺利。
2.4 产褥期(产后)因产房环境的与母体内温度相差太多,在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保暖。
查无异常,应裸体与母亲皮肤接触。
此时护士要细心观察产妇兴奋、激动或因生育女孩而失望、悲观等心理变化,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知识予鼓励、开导。
同时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等等。
观察2小时后送回产科病房,并为产妇提供擦浴、更换衣服、床单位柔软整洁,以使睡眠舒适。
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进行,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
产后尽量减少亲友的探视,让产妇能够充分的休息。
3 小结
大部分初产妇分娩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慌、烦躁、无助等心理状态,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良好的心态可以调节孕妇的情绪。
因此,产妇除在产前门诊接受健康宣教外,入院后护理人员要首先做好入院评估。
更应在分娩过程中,耐心安慰产妇,了解孕妇的孕期经过以及产妇的心理需求。
讲解分娩知识,放松技巧,取得产妇很好的配合,保证母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