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20200618105401)
- 格式:pdf
- 大小:15.21 KB
- 文档页数:5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得题目、(7分)念奴娇黄庭坚①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得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
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就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
(2分)(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就是她豪迈乐观精神得生动写照。
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就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得。
(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得作品,从全诗瞧,说说本诗得主旨、(4分)(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得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得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得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贫交行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得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得主要表现手法与抒发得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四、阅读下面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练习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时也称为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象征等手法。
春晓曲温庭筠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15.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明月高楼燕市②酒,梅花人日草堂诗。
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
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
[注]①诗写于1247年。
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京回忻州。
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
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②燕市,燕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
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诗篇,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
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
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
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训练试题及答案鉴赏表现手法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1)解说本诗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内容。
(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8.答案(1)得第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平步青云。
(2)手法:诗全用比拟。
思想情感: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识的自信。
9.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古诗鉴赏》1.( 202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顾思秦原。
【注】①周朴 (?~ 878):字太朴,吴兴 (今属浙江 )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忧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波折。
你以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办理情形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 2020·浙江卷)阅读下边这首词,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往来。
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以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傍晚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暮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分析】此题考察“表达技巧”的能力。
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怀,其表现手法常常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因此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
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暮秋雨” ,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同样,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穷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光景中间,含婉深致,回味无穷。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加强了全诗的抒怀成效;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宛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难过之情。
3.( 2020·安徽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琅玡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旅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时期。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 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略木桥。
请从虚实联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模拟试题范本1份高考语文鉴赏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模拟试题 1课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析:注意分析出诗人之所见(实)与所思(虚)及其表达作用。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诗中第一句是“实”,是诗人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苏幕遮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
这首词有这种写法吗?试作分析。
解析:本题题干已明确点明写法——想象,命题人既然这么问,自然是有这种写法的。
下片最后三句明显就是词人的想象。
答案:有“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你们,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这样,更突出了词人的.乡愁。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__,浮生①长恨飘蓬②。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①浮生:一生。
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