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脚--钢结构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0.92 KB
- 文档页数:1
钢结构工程中柱脚设计初论钢结构建筑中,柱脚是必不可少的结构连接节点,其对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钢柱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者基础梁的重要节点,其合理的受力分析和节点设计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柱脚按结构的内力分析,可大体分为铰接连接柱脚和刚性固定连接(刚接)柱脚两大类。
其中刚接柱脚包含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及外包式柱脚。
刚接柱脚除了承受轴心压力和水平剪力外,还要承受弯矩。
对于工业厂房、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常采用刚接柱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亦仅对钢结构的刚接柱脚加以规定。
本文即针对三种钢结构刚接柱脚节点形式的受力分析及设计做以探讨。
1 外露式柱脚外露式柱脚主要由底板、加劲肋、锚栓及锚栓支承托座等组成(图1),各部分的板件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相互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
1.1 受力分析从力学角度看,外露式柱脚更适合作为半刚接性柱脚。
震害表明:其破坏特征是锚栓剪断、拉断或拔出。
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柱脚支座的非完全刚性连接,必要时按刚接和半刚接柱脚采用包络设计方法。
当仅采用刚接柱脚计算时,应考虑柱反弯点的下移引起的柱顶弯矩及相关构件的内力增大问题。
外露式柱脚由外露的柱脚螺栓承担钢柱底的弯矩和轴力,柱脚承载力不宜小于柱截面塑形屈服承载力的1.2倍。
底板的尺寸由基础混凝土的抗压设计强度确定,计算底板厚度时,可偏安全地取底板各区格的最大压力进行计算。
由于底板与基础之间不能承受拉应力,拉力应由锚栓来承担,当拉力过大,锚栓直径大于60mm时,可根据底板的受力实际情况,按压弯构件确定锚栓。
柱底剪力应由钢底板与其下钢筋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承受(摩擦系数可取0.4)。
当水平剪力超过摩擦力时,可设置抗剪键及柱脚外包混凝土等有效抗剪措施承担。
1.2 节点构造设计外露式柱脚底板的一般厚度不应小于柱子较厚板件的厚度,且不宜小于30mm。
当需增设加劲肋和锚栓支承托座等补强措施时,底板长度和宽度外伸尺寸,每侧不宜超过底板厚度的18 倍。
钢结构柱脚节点构造及计算摘要:1.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2.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3.总结正文:钢结构柱脚节点构造及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钢柱与基础结构连接起来,承受钢柱传来的荷载。
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和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将分别介绍。
一、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柱脚底板的构造:柱脚底板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钢柱传来的荷载。
通常情况下,柱脚底板采用厚钢板或混凝土板,并在其上设置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将钢柱与底板连接起来。
2.柱脚与基础的连接:柱脚与基础的连接通常采用混凝土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基础。
在混凝土基础顶面,需要设置抗剪键,以增加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强度。
3.防锈措施:钢结构柱脚节点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腐蚀的影响。
为了提高柱脚节点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采取一些防锈措施,如喷涂防锈漆或镀锌等。
二、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荷载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需要承受钢柱传来的各种荷载,包括轴向荷载、弯矩、剪力等。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考虑这些荷载。
2.强度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强度计算,需要考虑材料强度、几何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进行合理的强度验算。
3.稳定性计算:钢结构柱脚节点的稳定性计算,需要考虑柱脚底板的稳定性、基础的稳定性等因素。
在计算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进行合理的稳定性验算。
总结钢结构柱脚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构造和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钢结构刚性固定柱脚的3个方法一、钢柱柱脚形式的分类(1)刚性固定柱脚:1)埋入式柱脚;2)外包式柱脚;3)插入式柱脚。
(2)铰接柱脚:外露式柱脚。
二、埋入式柱脚1、基本概念埋入式柱脚是指将钢柱底端直接埋入混凝土基础筏板、地基梁或地下室墙体内的一种刚性连接的柱脚。
其特点是埋入相对自身绝对刚性的基础中而形成刚性固定柱脚节点。
这种柱脚构造可靠,常用于高层钢结构框架柱的柱脚。
2、埋入式柱脚的受力特点(1)柱的轴向压力N,由钢柱的柱脚底板直接传递给钢筋混凝土基础;柱的轴向拉力,则是通过柱脚底板悬出部分将其上部混凝土的反向压力传递给基础,或经由锚栓(底脚螺栓)直接传给基础。
(2)柱的弯矩M有2种传递方式:1)均由H形钢柱翼缘上的抗剪圆柱头焊钉传递给基础,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大多采用该方法;2)依靠钢筋混凝土对钢柱翼缘的侧向承压力所产生的抵抗拒来传递给基础。
(3)柱脚顶部的水平剪力V由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侧向承压力来传递。
(4)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在侧向承压应力状态下,由于钢柱翼缘与混凝土摩擦而产生的抵抗力,设计时不考虑。
(5)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设计时不考虑。
(6)在确定埋入钢柱周边对称配置的垂直纵向钢筋面积时,不考虑由钢柱承担的弯矩。
3、埋入式柱脚一般构造要求及部分细部设计计算(1)埋入式柱脚的钢柱埋入基础的深度一般可以在以下范围内采用(h c为钢柱截面的高度或管径):1)轻型工字钢截面柱:H=(2.0~2.5)h c;2)圆管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钢柱:H=(2.5~3.0)h c。
(2)埋入式柱脚,在钢柱埋入部分的顶部,应设置水平加劲肋或横隔板;对H形截面柱,其水平加劲肋外伸宽度的宽厚比应不大于9(235/f ay)½,对于箱型截面柱,其内部横隔板的宽厚比应不大于30(235/f ay)½。
(3)埋入式柱脚在钢柱的埋入部分,应设置圆柱头抗剪栓钉,栓钉的数量和布置,应按计算要求确定。
钢结构柱脚节点构造及计算(最新版)目录1.钢结构柱脚节点概述2.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3.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方法4.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应用实例5.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设计要点正文一、钢结构柱脚节点概述钢结构柱脚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它将钢柱与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承担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柱脚节点的设计和计算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二、钢结构柱脚节点的构造钢结构柱脚节点通常由柱脚、底板、焊接钢板、高强度螺栓等构件组成。
柱脚是钢柱的端部,底板是柱脚与基础之间的承压板,焊接钢板用于增强柱脚与底板之间的连接,高强度螺栓则是用来固定焊接钢板和柱脚。
三、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方法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脚轴向压力计算: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柱脚的受力面积,计算柱脚底板承受的轴向压力。
2.柱脚侧向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在抗震设计时,需要计算柱脚在轴力和弯矩作用下的侧向抗弯极限承载力,以确保柱脚在强烈地震等极端情况下不会发生塑性铰。
3.焊接钢板和螺栓的计算:根据柱脚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计算焊接钢板的面积和厚度,以及高强度螺栓的数量和规格。
四、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应用实例在实际工程中,钢结构柱脚节点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高层建筑、桥梁、体育馆等大型钢结构建筑。
在这些建筑中,柱脚节点的合理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五、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设计要点在设计钢结构柱脚节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柱脚节点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2.考虑地震等极端情况下柱脚节点的抗震性能。
3.注重柱脚节点的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维护便捷。
4.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总之,钢结构柱脚节点的设计和计算是钢结构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浅谈钢结构中的柱脚设计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建设用地随之紧张,高层建筑随之出现并不断增加。
本文就高层钢结构中柱脚的设计进行探讨。
以期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钢结构;埋入式柱脚;基础冲切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population surge, construction land then nervous, high-rise building appears and growing. This pa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in the design of the foot colum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reference to colleagues.Keywords: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Embedded column footing; Punching based一、现有高层钢结构柱脚的设计及其局限性钢结构柱脚顾名思义就是钢结构柱子中位于柱子的底部,能将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有效进行连接的节点,起到将柱子下端的轴力、弯矩和剪力等荷载传递给基础的作用。
目前高层钢结构柱脚的设计通常采用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两种形式。
埋入式柱脚是指将柱脚直接埋人基础内的柱脚形式,通常要求钢柱的埋人深度对轻型H型钢不得小于柱截面高度的2倍,对大截面H 型钢和箱型截面柱不得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3倍。
外包式柱脚由钢柱脚和外包的混凝土组成,钢柱的轴力和弯矩通过焊接于钢柱的栓钉传递给混凝土,外包混凝土的高度与埋入式柱脚的埋人深度要求相同。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高层钢结构建筑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这些建筑由于埋置深度的要求,大都设有多层地下室。
这样地震或者风荷载引起的水平力大部分都通过地下室嵌固层传递给侧面土体,而传到基础面上柱脚的荷载实际上是轴力起控制作用。
所以这种多层地下室柱脚基本上弯矩、剪力较小,主要以轴力为主。
浅析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浅析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柱脚的构造使柱⾝的内⼒可靠的传给基础,并和基础有牢固的连接。
柱脚的连接形式有铰接和刚接两种形式,铰接柱脚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轴向压⼒和⽔平剪⼒,剪⼒通常由底板和基础表⾯的摩擦⼒传递,当此摩擦⼒不⾜以承受⽔平剪⼒时,应在柱脚底板下设置抗剪键,抗剪键可⽤⽅钢、短T 字钢和H 型钢做成。
刚接柱脚承受弯矩,轴向压⼒和⽔平剪⼒。
本⽂简述柱脚底板区格划分及计算,阐述其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施⼯控制重点,并对柱脚施⼯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法。
1 柱脚计算1.1柱脚底板⾯积计算底板截⾯尺⼨决定于基础材料的抗压能⼒,柱脚底板和基础接触⾯为作⽤⼒与反作⽤⼒,基础对底板的压应⼒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柱脚底板所需净⾯积A n (柱脚底板长乘宽,减去锚栓孔⾯积)为: A n ≥ N 为柱承受轴向压⼒;c f 为基础混凝⼟的抗压强度设计值;c β为混凝⼟局部承压时的强度提⾼系数,c f 、c β均按设计规范取值。
1.2 柱脚底板厚度计算底板的厚度由板的抗弯强度决定,底板可视为⼀个⽀撑在靴梁、隔板和柱端的平板,承受基础传来的均匀反⼒,靴梁、隔板和柱端⾯均可视为底板的⽀撑边,并将底板分割成不同的区格,其中有四边⽀撑、三边⽀撑、两相邻边⽀撑和⼀边⽀撑等区格。
在均匀分布的基础反⼒作⽤下,各区格板单位宽度上的最⼤弯矩为:1.2.1 四边⽀撑区格板:2qa M α=q 为作⽤于底板单位⾯积上的压应⼒,q=N/ A n ;a 为四边⽀撑短边长度;α为系数,根据长边b 与短边a 之⽐按表⼀取值表1 α值1.2.2 .三边⽀撑区格和两相邻边⽀撑区格:M=βqa 12a 1为三边⽀撑区格⾃由长度,两相邻边⽀撑区格为对⾓线长度;β为系数,b/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4.0 α 0.048 0.055 0.063 0.069 0.075 0.081 0.086 0.091 0.095 0.099 0.101 0.119 0.125CC f N β根据b 1/a 1取值,对三边⽀撑区格b 1为垂直于⾃由边的宽度;对两相邻边⽀撑区格,b 1为内⾓顶点⾄对⾓线的垂直距离(见图1)。
全面认识钢结构柱脚!(二)钢结构柱脚是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传递柱子荷载至地基的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深入探讨全面认识钢结构柱脚的相关内容。
引言概述:钢结构柱脚作为连接柱子和地基的关键节点,其设计和施工对于整个钢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钢结构柱脚的定义和作用,然后重点探讨钢结构柱脚的设计原则、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施工质量控制和强度验算标准等方面内容。
正文内容:一、钢结构柱脚的定义和作用1. 钢结构柱脚的定义2. 钢结构柱脚的作用二、钢结构柱脚的设计原则1. 荷载计算与传递原则2. 材料选取与使用原则3. 结构形式与连接方式的选择原则4. 震动与变形控制原则5. 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三、钢结构柱脚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 磨损与腐蚀2. 裂缝与变形3. 疲劳和断裂4. 锈蚀和腐蚀5. 震动和地震影响6. 高温和火灾风险7. 防护措施与维护保养四、钢结构柱脚的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2. 制作工艺控制3. 连接方式控制4. 安装质量控制5. 预防措施和监测控制五、钢结构柱脚的强度验算标准1. 国内钢结构柱脚强度验算标准2. 国际钢结构柱脚强度验算标准3. 考虑设计震动荷载的强度验算总结:全面认识钢结构柱脚对于钢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从定义和作用、设计原则、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施工质量控制和强度验算标准五个大点出发,深入剖析了钢结构柱脚的相关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相关专业人员和从业者有所启发,并能够提高钢结构柱脚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钢结构入门柱脚设计与施工范本一:【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钢结构入门柱脚设计与施工的相关知识,读者对该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文将从基础概念、设计原则、构件选材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目录】1. 基础概念1.1 钢结构柱脚的定义1.2 柱脚的作用1.3 柱脚的分类2. 设计原则2.1 强度设计原则2.2 稳定性设计原则2.3 刚度设计原则3. 构件选材3.1 钢材的选用要求3.2 铆钉的选用要求3.3 焊接材料的选用要求4. 施工过程4.1 基础处理工艺4.2 柱脚焊接施工4.3 现场质量控制5. 工程案例5.1 XX项目柱脚设计与施工5.2 XX项目柱脚设计与施工【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 柱脚设计图纸2. 施工工艺图示3. 相关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结构:指以钢材为主要材料进行搭建的建筑结构。
2. 柱脚:指钢结构中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连接部位。
3. 强度设计原则:指钢结构柱脚设计中考虑到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设计原则。
4. 焊接材料:指用于钢结构焊接连接的材料,如焊条、焊丝等。
【结束语】本文详细介绍了钢结构入门柱脚设计与施工的相关知识,希望读者通过本文可以对该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范本二:【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钢结构入门柱脚设计与施工的详细信息,内容涵盖了基础概念、设计原则、构件选材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钢结构柱脚设计与施工的相关知识。
【目录】1. 基础概念1.1 钢结构柱脚的定义1.2 柱脚的作用1.3 柱脚的分类2. 设计原则2.1 强度设计原则2.2 稳定性设计原则2.3 刚度设计原则3. 构件选材3.1 钢材的选用要求3.2 铆钉的选用要求3.3 焊接材料的选用要求4. 施工过程4.1 基础处理工艺4.2 柱脚焊接施工4.3 现场质量控制5. 工程案例5.1 XX项目柱脚设计与施工 5.2 XX项目柱脚设计与施工【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 柱脚设计图纸2. 施工工艺图示3. 相关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钢结构:指以钢材为主要材料进行搭建的建筑结构。
柱脚--钢结构柱脚--钢结构1. 引言柱脚是钢结构中的重要部份,用于连接柱子和基础。
它承受着柱子的分量和水平力,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柱脚的设计、施工和维护。
2. 柱脚的分类2.1 固定柱脚: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柱子和基础,使其固定在一起。
2.2 可调柱脚:允许在安装过程中进行调整,以确保柱子竖直。
2.3 转动柱脚:允许柱子相对于基础进行旋转,以反抗地震或者风荷载。
3. 柱脚的设计3.1 荷载计算:根据柱子的荷载和地震或者风荷载计算柱脚的尺寸和材料强度。
3.2 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钢材和连接件,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要求。
3.3 强度验证:进行强度验证,包括承载能力和抗侧向位移能力。
3.4 安装方式:确定柱脚的安装方式,包括焊接和螺栓连接。
4. 柱脚的施工4.1 基础准备:确保基础平整、坚固,并符合设计要求。
4.2 柱子安装:将柱子垂直放置在基础上,并使用适当的连接件将其固定。
4.3 柱脚焊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确保焊缝坚固可靠。
4.4 螺栓连接: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螺栓类型和规格,并正确安装。
5. 柱脚的维护5.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柱脚的连结情况,包括焊缝和螺栓连接是否存在疲劳、腐蚀等问题。
5.2 补救措施:如发现任何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修复或者更换受损部份。
5.3 防腐处理:对柱脚进行适当的防腐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6.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6.1 图表:详细柱脚设计图、安装图等。
6.2 技术标准:相关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6.3 施工规范:针对柱脚安装和焊接的具体规范。
7.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柱脚:连接柱子和基础的零件。
7.2 荷载:施加在柱脚上的力或者分量。
7.3 强度:材料的承载能力或者反抗能力。
第八章基础设计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内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上拔力。
柱底水平力会使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基础受上拔力作用,在覆土较浅的情况下,会使基础向上拔起,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后面再作详述。
由于轻钢结构的这些受力特点,导致其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⒈基础形式基础型式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型式综合考虑,对于砼结构基础,常见的基础型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等等,而对于轻钢结构而言,由于柱网尺寸较大,上部结构传至柱脚的内力较小,一般以独立基础为主,若地质条件较差,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遇到暗浜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一般情况下不采用片筏基础和箱形基础。
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
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
另外对于轻钢结构基础,还须预埋锚栓(也称地脚螺栓),用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连接,若锚栓离砼基础边缘太近,会产生基础劈裂破坏,所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锚栓离砼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若锚栓长度过短,会使锚栓从基础中拔出,导致破坏,所以规范也规定了锚栓埋入长度。
《钢结构设计标准》解说专题(8)——柱脚设计来源:从钢结构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柱脚是钢结构节点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简称“钢标”)中,随节点单独成第12章,柱脚设计的规定独立为12.7一节。
本文专门谈谈钢标柱脚设计的规定,主要围绕两点作一些解释:1)新增内容;2)改动较大的内容。
一、关于柱脚的总体规定关于柱脚设计,原钢规的规定很少几条,还是放在构件的构造要求一节中。
原来做设计,只能看一些散落在各个规范和手册中的内容,如《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简称“高钢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简称“抗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简称“构抗规”)、《钢结构节点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工业出版社,简称“节点手册”,内容尚未按钢标升版)、《钢结构设计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简称“钢构手册”,第四版中已根据钢标规定更新)。
但你会发现,规定还不统一。
钢标这次的柱脚设计规定,等于做了一次系统梳理。
钢标关于柱脚的规定,总体上并列地给出了四种形式:外露式、外包式、埋入式、插入式柱脚。
其余三种柱脚没啥好说,而插入式柱脚的内容,以前主要出现在工业建筑的相关规范中。
钢标明确规定,插入式柱脚可用于多层钢结构框架柱,等于正式认可了插入式柱脚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虽然钢标12.7.1的条文说明表示适用范围与高钢规协调了,实际上关于插入式柱脚在民用建筑中作为并列的柱脚形式还是第一次隆重登场。
【条文】12.7.1 多高层结构框架柱的柱脚可采用埋入式柱脚、插入式柱脚及外包式柱脚,多层结构框架柱尚可采用外露式柱脚,单层厂房刚接柱脚可采用插入式柱脚、外露式柱脚,铰接柱脚宜采用外露式柱脚。
【条文说明】12.7.1 刚接柱脚按柱脚位置分为外露式、外包式、埋入式和插入式四种。
四种柱脚的适用范围主要与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有关规定相协调,同时参考了国内相关试验研究以及多年来的工程实践总结。
引言概述:钢结构柱脚计算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钢柱与基础之间的连接,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钢结构柱脚计算展开论述,包括柱脚设计原理、设计参数的确定、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分析等内容。
正文内容:一、柱脚设计原理1.1柱脚设计基本原理柱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将柱子受力传递到基础上,同时保证连接良好的力和刚度传递,确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柱脚受力特点柱脚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来自柱子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等受力,这些受力特点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
二、设计参数的确定2.1柱子的受力情况分析针对具体的结构,通过力学分析和计算,确定柱子的受力情况,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等参数。
2.2基础的承载力计算通过对基础的计算,确定其承载能力,以确保能够承受柱脚传递的力和碰撞力等。
三、计算方法3.1直接修改法直接修改法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它基于静力学平衡原理,通过对柱脚架构的调整,使其能够承受所需的荷载。
3.2增加附加件法通过增加柱脚附加件的数量和尺寸,来提高柱脚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一种常用的增强柱脚的设计方法。
四、实例分析4.1柱脚计算实例一以某大型厂房的结构设计为例,通过对柱脚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其能够满足结构的承载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4.2柱脚计算实例二以某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为例,通过对柱脚的计算和分析,考虑到地震荷载等因素,确保柱脚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总结钢结构柱脚计算是保证钢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柱脚的设计原理、设计参数的确定、计算方法的应用和实例分析的展示,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钢结构设计中,合理的柱脚计算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保证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钢结构刚性固定钢柱脚设计方法的总结一、钢柱柱脚形式的分类刚性固定柱脚:1)埋入式柱脚;2)外包式柱脚;3)插入式柱脚;铰接柱脚:外露式柱脚;二、埋入式柱脚2.1、基本概念:所谓埋入式柱脚是指将钢柱底端直接埋入混凝土基础筏板、地基梁或地下室墙体内的一种刚性连接的柱脚。
其特点是埋入相对自身绝对刚性的基础中而形成刚性固定柱脚节点。
这种柱脚构造可靠,常用于高层钢结构框架柱的柱脚。
2.2、埋入式柱脚的受力特点(1)柱的轴向压力N,由钢柱的柱脚底板直接传递给钢筋混凝土基础;柱的轴向拉力,则是通过柱脚底板悬出部分将其上部混凝土的反向压力传递给基础,或经由锚栓(底脚螺栓)直接传给基础。
(2)柱的弯矩M有两种传递方式:a、均由H型钢柱翼缘上的抗剪圆柱头焊钉传递给基础,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大多采用该方法。
(也有研究说:该形式的柱脚中栓钉的作用不大,内力的传递主要是下述方式。
)b、依靠钢筋混凝土对钢柱翼缘的侧向承压力所产生的抵抗拒来传递给基础。
(3)柱脚顶部的水平剪力V由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侧向承压力来传递。
由于目前还没有能力考虑的有利因素如下:(4)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在侧向承压应力状态下,由于钢柱翼缘与混凝土摩擦而产生的抵抗力,设计时不考虑。
(5)钢柱翼缘与基础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设计时不考虑。
(6)在确定埋入钢柱周边对称配置的垂直纵向钢筋面积时,不考虑由钢柱承担的弯矩。
埋入式柱脚的埋深与构造示意图如下:2.3、埋入式柱脚一般构造要求及部分细部设计计算2.3.1、埋入式柱脚的钢柱埋入基础的深度一般可以在以下范围内采用(hc为钢柱截面的高度或管径):a、轻型工字钢截面柱:H=(2.0~2.5)hc;b、圆管形截面柱和箱型截面钢柱:H=(2.5~3.0)hc。
2.3.2、埋入式柱脚,在钢柱埋入部分的顶部,应设置水平加劲肋或横隔板;对H型截面柱,其水平加劲肋外伸宽度的宽厚比应不大于9(235/fay),对于箱型截面柱,其内部横隔板的宽厚比应不大于30(235/fay),2.3.3、埋入式柱脚在钢柱的埋入部分,应设置圆柱头抗剪栓钉,栓钉的数量和布置,应按计算要求确定。
柱脚--钢结构讲解
柱脚是指钢结构中柱子与地基之间的连接部分,通常是通过焊接或
螺栓连接来实现的。
柱脚的设计与施工非常重要,因为它承载着柱子的重量以及可能的
水平力和摆动力。
适当的柱脚设计可以保证柱子在地震或其他外力
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钢结构中,柱脚通常采用焊接连接。
焊接连接的优点是强度高、
刚性好,但要求焊缝质量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检测。
柱脚的
焊接连接通常采用角焊缝或对焊缝。
柱脚的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的优点是方便拆卸和更换,适用于需要经常修改或维护的结构。
螺栓连接需要使用高强度
螺栓和螺母,并通过预紧力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在柱脚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震力和风力对柱子的影响。
一般来说,柱脚需要加强,以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这可以通过
增加连接件的数量或使用更坚固的材料来实现。
总而言之,柱脚在钢结构中非常重要,它承载着柱子的重量和外力,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柱脚的设计
需要考虑各种力的作用,以确保结构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