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性染料的十大关键指标
- 格式:docx
- 大小:607.55 KB
- 文档页数:3
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引⾔1.1活性染料简介早在⼀个多世纪之前,⼈们就希望制得能够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合的染料,从⽽提⾼染⾊织物的耐洗牢度。
直到1954年,⼘内门公司的拉蒂(Rattee)和斯蒂芬(Stephen)在应⽤中发现含⼆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可与纤维素上的伯羟基发⽣共价键合,进⽽坚牢地染着在纤维上,就此出现了⼀类能与纤维通过化学反应⽣成共价键的反应性染料,亦被称为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的出现,为染料的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页。
活性染料⾃1956年问世以来,其发展⼀直处于领先地位。
⽬前世界上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的年产量占全部染料年产量的20%以上。
活性染料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1、染料可与纤维反应以共价键结合,在⼀般条件下这种结合键不会离解,所以活性染料在纤维上⼀经染着,就有很好的染⾊牢度,尤其是湿处理牢度。
此外,染料染着于纤维后,不会像某些还原染料那样发⽣光脆损。
2、具有优良的匀染性能,⽽且⾊泽鲜艳,光亮度好,使⽤⽅便,⾊谱齐全,成本低廉。
3、国内已能⼤量⽣产,能充分满⾜印染⾏业的需要;其使⽤范围⼴,不仅可⽤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还可⽤于蛋⽩质纤维的染⾊以及⼀些混纺织物染⾊。
1.2 活性染料的历史20年代开始,汽巴公司开始了有关三聚氯氰染料的研究,这种染料的性能优于所有直接染料,其中特别是Chloratine Fast Blue 8G引⼊注⽬。
它是将⼀个含有胺基的蓝⾊染料与带有三聚氯氰环的黄⾊染料组成为绿⾊调的内分⼦组合,即该染料具有⼀个未被取代的氯原⼦,在⼀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反应形成共价结合,可是当时未被认识。
1923年,汽巴公司发现了酸性⼀氯均三嗪染料染于⽺⽑上,能获得⾼的湿牢度,从⽽在1953年发明了Cibalan Brill 型的染料。
同时,在1952年,赫斯特公司亦在研究⼄烯砜基团的基础上,⽣产了⽤于⽺⽑的活性染料,即Remalan。
但是这两类染料,当时并不很成功。
活性染料简介活性染料是一类特殊的染料,它们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活性,能够与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并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与传统染料相比,活性染料具有更高的耐光、耐洗和耐摩擦性能,同时能够实现更广泛的染色范围和更鲜艳的颜色效果。
因此,活性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中,被用来染色纤维、纱线和面料。
活性染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和染料分子上的活性团,活性染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体色活性染料:体色活性染料是最常见的活性染料类型,它们能够与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并通过共价键与纤维结合。
这类染料通常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较好的染色效果,可以用于染色各种纤维。
2.布匹活性染料:布匹活性染料是一种专门用于染色棉织物的染料,其分子上含有对棉纤维亲和的功能团。
布匹活性染料能够与棉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结合,从而实现棉织物的均匀染色。
3.活性印花染料:活性印花染料是一种专门用于印花纺织品的染料,它们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活性,能够与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并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活性印花染料具有优异的色牢度和印花效果,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印花加工。
活性染料的应用由于活性染料具有优异的染色效果和耐洗性能,它们在纺织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服装行业:活性染料被广泛用于服装行业,用于染色各种织物、面料和纱线。
由于活性染料能够与纤维结合得更牢固,染色后的纺织品色牢度更高,可以经受多次洗涤而不褪色。
2.家居纺织品:活性染料也被应用于家居纺织品的染色中,如窗帘、床上用品和家具织物。
这些纺织品通常需要经受长时间的日晒和频繁的清洗,活性染料的耐光性和耐洗性能可以保证其颜色长时间不褪色。
3.工业用纺织品:一些工业用纺织品,如防护服、工作服和汽车座椅面料,也常使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
这些纺织品需要具备较高的耐磨损性和耐洗性能,活性染料的应用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4.医疗用纺织品:活性染料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用纺织品,如医用绷带和手术衣。
活性染料染色牢度探讨染色牢度是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
在服用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经过染色、印花的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叫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与纤维种类、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印染方法、染料种类及外界作用力有关。
根据染料在织物上所受的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质不同,就有各种相应的染色牢度,如耐光色牢度(日晒),耐洗色牢度,耐摩擦(干、湿)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酸、碱),耐熨烫色牢度(热压),耐氯色牢度(游泳池水),耐唾液色牢度,耐汗光复合色牢度,以及毛织物上的耐缩绒和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分散染料受热升华的性质)等。
活性染料是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纤维形成化学结合。
因此,从理论上讲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共价键结合,能赋予染色物优良的染色坚牢度。
但事实上,其染色物在测试、使用、洗涤,甚至储藏过程中常会发生褪色、变色或沾色等现象。
尤其是染深色时的湿摩擦牢度和皂洗沾色牢度,染浅色时的耐日晒牢度与耐氯漂牢度等均不尽人意,成为一直困扰印染界的一大难题。
本文对影响活性染料色牢度的因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1 日晒牢度纺织品的耐日晒色牢度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近几年颁布的纺织行业新标准(除内衣类标准外),都将耐光色牢度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例如,我国1995年颁布的丝绸产品标准GB/T 15551-1995,没有规定对耐光色牢度的考核,而在2003年颁布的FZ/T 43017-2003中,已将弹力丝绸耐光色牢度作为考核指标[1]。
美国是纺织品进口大国,为了加强对纺织品的耐光色牢度检测要求,2003年5月,在AATCC(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行业年会上,正式通过了AATCC TM16日晒色牢度新标准。
该新标准主要的特点是,以技术性能和测试目的为基础,以保证纺织印染产品日晒牢度指标的准确性,从而取代了以硬件为基础的旧标准体系。
1.1 染料母体结构与日晒牢度的关系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主要与染料的母体结构有关,活性染料母体结构的70-75%为偶氮型,其余为蒽醌型、酞菁型和甲脂型。
活性染料印花实验报告活性染料印花实验报告一、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种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染料,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花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对棉织物的印花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活性染料溶液:选择两种常用的活性染料溶液,分别标记为A和B。
- 棉织物:使用相同质地的白色棉布作为印花材料。
- 印花辅助剂:包括浸渍剂、固定剂和还原剂。
2. 实验方法:- 准备工作:将棉织物预处理,包括洗涤、漂白和干燥,确保其表面干净。
- 印花操作:将活性染料溶液A和B分别与浸渍剂混合,然后在棉织物上进行印花。
分别设立不同的实验组,控制变量如印花时间、温度和浓度。
- 固定处理:将印花后的棉织物经过固定剂处理,以增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
- 还原处理:将固定后的棉织物经过还原剂处理,以去除未与纤维结合的染料分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染料浓度对印花效果有显著影响。
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印花颜色变得更加鲜艳,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染料在纤维上过多堆积,影响染色效果。
2. 印花时间对染色效果也有重要影响。
较短的印花时间可能导致染料未能充分渗透纤维,颜色较浅;而过长的印花时间则可能导致染料过度渗透,出现模糊不清的图案。
3. 温度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下,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度加快,染色效果更好。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染料分解,影响印花效果。
4. 不同的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亲和力不同,因此其印花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染料A在相同条件下呈现出明显的色彩,而染料B的染色效果较为淡薄。
四、实验结论与启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活性染料在印花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耐久性,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染色效果。
2. 染料浓度、印花时间和温度是影响活性染料印花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合理控制。
3. 不同的活性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性能,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染料。
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一、溶解性高品质的活性染料商品应有良好的水溶性。
溶解度和配制的染液浓度与选用的浴比大小,加入的电解质多少,染色温度以及尿素的用量等因素有关。
应用于印花或轧染的活性染料,应选用溶解度在100克/升左右的品种,要求染料溶解完全,不混浊,不生色点。
热水能加速溶解,尿素有增溶作用,食盐、元明粉等电解质会降低染料的溶解度。
活性染料溶解时不应同时加入碱剂,以防染料发生水解。
活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有真空过滤法、分光光度法和滤纸斑点法。
滤纸斑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厂实际使用。
测定时,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染料溶液,在室温(20℃)下搅拌10分钟,使染料充分溶解。
用1毫升刻度的吸液管伸入试液中部,边搅拌边吸放三次。
然后吸取0.5毫升试液,垂直滴于平放在烧杯口上滤纸上,重复一次。
待晒干后目测试液渗圈,滤纸中以无明显斑点的前一档浓度作为该染料的溶解度,以克/升表示。
有些活性染料的溶液,冷却后呈现混浊的胶体溶液,滴在滤纸上能均匀渗开,无斑点析出,并不妨碍正常使用。
二、直接性直接性是指活性染料在染液中被纤维吸收的能力。
溶解度大的活性染料往往直接性较低,连续轧染和印花应选用直接性低的品种。
浴比大的染色设备如绳状匹染和绞纱染色,应优先采用直接性高的染料。
轧卷(冷轧堆)染色法,染液是通过浸轧转移到纤维上去的,也以直接性稍低的染料容易得到匀染,前后色差少,水解染料容易洗净。
活性染料的直接性大小用平衡上染百分率(即上色率)或色层分析的Rf 值表示。
测定方法(1):纤维材料用漂白丝光的40X40棉府绸装制品2克。
染液浓度0.2克/升,浴比1:20,染色温度分30℃、80℃两档。
测定时将剪成碎块的2克织物,投入到已达到规定染色温度的三颈瓶中(避免水分蒸发),每隔一定时间,在搅拌中吸取染液2毫升(同时补入2毫升的水),测定染液光密度。
关于活性染料的探讨摘要:活性染料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染料,在各种纤维染色中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本文主要从活性染料的概念,分类,染色原理以及活性燃料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关键词:活性染料、活性基、反应机理、水溶性基团、亲和力、应用前景正文:从1956年活性染料问世以来,经过50多年来的努力,活性染料已取得巨大进展,商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染料的各项性能不断改善。
随着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活性染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染料类别之一,在纺织印染所消耗的各类染料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遍及织织工业中的棉纺、毛纺、丝绸、针织、巾被、制带等各个部门,日益显示其在染料工业和印染工业中的独特地位。
特别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活性染料成为各国大公司关注和竞相发展的一类染料。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的水溶性染料,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和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色——纤维”化合物。
活性染料分子包括母体及活性基团两个主要部分,活性基团通过某些连接基与燃料母体相联,不同的活性基团通过与纤维中的-OH进行反应,而燃料母体则是燃料的发色部分,所以对活性材料可以根据其母体或活性基团进行分类。
按母体染料一般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酞箐型等。
其中偶氮燃料色谱齐全,品种最多。
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均三嗪型和乙烯砜型为主,其中均三嗪型几乎占了燃料的一半左右。
活性染料染色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反应分为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下面表示纤维素和羊毛的活性染料亲核取代反应以及该类活性染料的平行水解反应。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β2羟乙基砜硫酸酯染料与纤维素的加成反应应通过双键阶段;β2磺乙基磺酰胺染料通过闭环2再开环加成:Dye—SO2 CH2 CH2 OSO3 Na + NaOH Dye—SO2 CH =CH2 +Na2 SO4 +H2O Dye—SO2 CH = CH2 +Na2 SO4 + Cell - OH Dye—SO2CH2CH2O - Cell Dye—SO2 CH = CH2 +Na2 SO4 +W - NH2orDye—SO2CH2CH2—NH-W染色过程活性燃料平行发生水解:Dye-SO2CH=CH2 + H2O→Dye-SO2CH2CH2OH目前,世界上纤维素纤维用活性染料年产量达2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染料年产量的20%。
科普活性染料的结构与分类导读:活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可与纤维中的-OH、-NH2等发生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料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染色牢度较好,特别是湿处理牢度,但某些染料耐酸、耐碱稳定性较差,有些染料耐氯漂牢度较差。
一、结构通式:活性染料结构通式:S-D-B-RS:水溶性基团,如-SO3Na;D:染料母体,决定染料的颜色、鲜艳度、牢度及直接性;B:连接基,一般为-NH-;R:活性基团,决定染料的反应性、固色率、耐水解稳定性、贮存稳定性等性能。
二、活性基团:活性染料应同时具有一定的活泼性和稳定性。
活性基团结构还与染料的溶解度、直接性及扩散性等性能有关。
A、含活泼卤素原子的氮杂环活性基活性染料的反应性与活性基中C原子的正电性有关,C原子的正电性越强,活性基的反应性越强。
1.均三嗪型活性基结构通式:1)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X型)结构通式:国产的X型,BASF的Procion MX和Basilen M为此类活性基染料,如C.I.活性黄68。
主要用于棉织物低温染色和丝绸染色。
二氯均三嗪活性基的反应活泼性高,但易水解。
在低温弱碱染浴中只有一个氯原子参加反应,在碱性较强、温度较高的染浴中两个氯原子都起反应。
由于均三嗪核上的氯原子水解后生成的酸对结合键具有自动催化水解作用,所以耐酸性很差,耐碱水解稳定性也差。
这类活性染料的匀染性较差、反应速度快,易造成染料水解。
该活性基的染料淘汰。
2)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K型)结构通式:R:-NH2、-NHCH3、-NHAr、-N(CH3)Ar、-OR等。
特点:反应性弱,适于高温(90℃以上)染色,可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与纤维反应,又称热固型活性染料,染料不易水解,贮存稳定性较好,“染料-纤维”共价键的水解稳定性比X型染料好。
3)一氟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结构通式:如Cibacron F型活性染料(现亨斯迈)特点:反应性介于X型和K型染料之间(X型>F型>K型),适于在40~60℃染色,具有高反应性和高固色率,“染料-纤维”共价键的水解稳定性比X型染料好。
科普活性染料的十大关键指标
导读
活性染料染色的十大参数包括:染色特性S,E,R,F值,移染指数MI 值,匀染因子LDF值,易洗涤因子WF值,提升力指数BDI值/无机性值、有机性值(I/O)和溶解度。
十大参数对于活性染料的主要性能如:上染率、直接性、反应性、固色率、匀染性、重现性、拼混染料相容性和染色牢度等有重大的指导性。
一、直接性
S代表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用加碱前吸附30分钟时的吸附率来表征。
二、反应性
R代表染料的反应性,用加碱5分钟后的固色率来表征。
三、竭染率
E代表上染的竭染率,用最后的得色深度和用量比来表征。
四、固色率
F代表染料的固色率,是染色物洗去浮色后测得的染料固色率。
固色率始终低于竭染率。
S和R值可以描绘活性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反应速率,它们与染料的
移染性和匀染性有关,E和F与染料的利用率,易洗性,牢度有关。
五、移染性
MI:MI=C/B*100%,其中B代表染色织物经移染试验后的残留染料量,C为白色织物经移染试验后的上染染料量。
MI值越大匀染性越好。
MI值大于90%都是有较好匀染性的染料。
六、配伍性
LDF:LDF=MI×S/ELDF值大于70时表示匀染性较好。
RCM:活性染料配伍因子,它由4个要素组成,S,MI,LDF和碱存在下活性染料的半染时间T。
为了达到高的一次成功率,RCM值一般确定在以下范围内,中性电解质中的S=70-80%,MI大于90%,LDF大于70%,半染时间大于10分钟。
七、易洗涤性
WF:WF=1/S(E-F),一般对于活性染料固色率低于70%,(E-F)大于15%,S大于75%时,浮色较多且难清除,就不能用做浓色染色。
八、提升力
BDI:提升力指数,又称染色饱和值,要想深度增加,一般会增加染料用量,但提升力不好的染料随着染料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深度并不增加。
测试方法:以标准色度下(如2%为标准)测得染色织物的表观给色量为基准,染料用量逐步递增下的各色度染色织物的表观给色量与标准色度的表观给色量之比。
九、I/O值
I/O值:人们将有机物中的疏水性(非极性)部分叫有机性基部分,亲水性(极性)部分称为无机必基部分,根据对不同基团的值进行相加后再将极性基和非极性基的基团值和相除即得其值。
I/O值代表了染料在纤维和染液中的分布。
对于三原色如何选择时这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十、溶解度
溶解度越好的染料其使用范围越广。
提高溶解度有两个方法:一是添加一些特殊结构的润湿剂,使染料在水中很快润湿,然后通过烷
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系列分散剂,使染料的缔合分子形成单分子。
第二个方法是批活性染料的同分异构体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