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设计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321.46 KB
- 文档页数:20
第五章暖通初步设计说明第一节设计依据一、建设单位委托及要求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3年版)三、有关设计规范、标准《高层民用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四、建筑专业等提供的设计资料本工程南北栋均为综合性一类高层,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高度:南栋为:82.1m,北栋为:80.5m五、室外气象条件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8℃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7℃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5%室外平均风速 2.6m/S 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最冷月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1%室外平均风速 2.8m/S第二节设计范围及主要技术指标一、包括一层至四层的营业用房、办公用房、大小会议室、活动室等房间舒适性空调。
室内设计参数表:二、防排烟1、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2、地下一层汽车库设机械排烟、补风系统。
三、通风1、地下一层汽车库分别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2、地下一层电设备房和空调设备房分别设机械送排风系统,空调设备房设事故排风系统。
3、南栋地下一层六级二等人员隐蔽所(平时为车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
4、卫生间、电梯机房采用自然通风。
第三节空调冷热源及空调方式一、冷、热负荷确定本工程主要为舒适性空调,两栋建筑物总冷负荷为400万大卡,热负荷为315万大卡。
二、空调冷、热源及水循环系统1、根据建设方要求,南、北栋的主机均设在北栋建筑物里,空调冷、热源采用直燃式(燃气)溴化锂机组型号BZ200 ,2台,单台制冷量200万大卡(2326KW),供热量:1791KW,冷水量:300m3/h,冷却水量500m3/h。
1.设计依据
1.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2.1.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1445-2012)
1.3.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4.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1.5.1.5. 当地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7.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 ℃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1.8 m/s
冬季大气压力636.1hPa
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该建筑为中国联通西藏日喀则宿舍楼改造项目,本次设计为二、三、四层宿舍的电采暖,厨房、卫生间、走廊不做采暖
3.采暖设计
3.1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卧室18℃
3.2 本项目建筑热负荷为42KW,面积指标为45w/m2。
3.3 供暖方式
建筑采用加热电缆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每个独立地暖回路安装室温、地温双温控制器,。
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暖通毕业设计说明书引言:暖通工程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它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调节、供暖、通风和给排水系统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暖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目标,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设计背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暖通工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暖通系统设计,为建筑物提供高效、节能、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设计目标1. 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通过合理的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保证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2. 实现节能减排:通过优化供暖、通风、给排水系统等,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并对环境产生更小的影响。
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暖通系统的运行稳定,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
三、设计内容1. 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确定合适的送风量、送风口位置和送风方式。
同时,考虑到室内外温差、季节变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暖和制冷设备,并合理布置空调末端设备,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均匀分布和温度控制。
2. 通风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方式和通风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湿度控制和有害气体的排除等因素,以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3. 给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功能,确定合适的给水和排水设备,并合理布置管道和设备。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排水的顺畅性和卫生性。
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暖通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运行监测。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实现对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能效和运行稳定性。
四、设计考虑因素1.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暖通系统设计方案。
第七章暖通设计1、设计依据1.1甲方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1.2建筑等专业提供的相关图纸及资料。
1.3现行的国家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工程概况本工程规划地块位于滨江开发区丽水大街以西、十字河以北。
规划用地面积183755平方米。
3、设计范围空调、通风、防排烟4、室内设计参数:5、空调系统5.1综合楼拟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室外机放置于屋顶或室外露台处。
5.2电梯机房、值班室、消防控制室等采用分体式空调,电气专业预留电源。
6、通风排烟系统6.1空调区域均设有机械排风。
6.2地下车库设机械通风系统,与地下车库排烟系统合用,满足消防要求。
排风量按照6次/h 计算,补风量为排风量的80%。
6.3厂房设机械通风系统,厂房及仓库通风量按照工艺及规范要求确定。
6.4卫生间等设有机械排风7、管道材料与安装7.1新风管、通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风管配件、钢板厚度和允许漏风量等均应符合低压系统风管的规定。
7.2空调送回风管、经冷热处理的新风管及在空调房中未经冷热处理的新风管采用纤维增强镁质风管,保温层≥B级。
7.3厨房灶台排油烟风管采用厚1.0不锈钢板制作,并在最低处设置不小于DN20的手动排水阀;水平风管应设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排水点8、消防与防火8.1空调通风管道,设备及其保温材料采用消防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8.2风管穿越防火分区等处设防火阀。
8.3管道穿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采取固定措施,缝隙处用不燃材料填实。
暖通课设说明书一、引言暖通工程是指建筑物内部环境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的保障工程,主要包括供热、通风、空调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本说明书旨在介绍暖通课设的设计要点和实施步骤,为学生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设计要点1.建筑物类型:首先,要明确课设的建筑物类型,例如住宅、商业大厦、医院等。
不同建筑类型对暖通系统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设计。
2.能耗控制:在设计暖通系统时,要注重能耗控制,减少能源的浪费。
可以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优化布局和系统调节等方法来降低能耗,并且结合当地的能源政策和要求。
3.空气质量保障:暖通系统不仅要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还要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可以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合理的空气流通设计和有良好的室内排风系统等方式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4.个性化需求:考虑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用户的偏好设计个性化的暖通解决方案,例如舒适度、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三、实施步骤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建筑物的数据,包括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建筑物朝向、热负荷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政策。
2.系统设计:根据数据分析和需求评估,进行暖通系统的设计。
包括供热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
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3.设备选择: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材料。
可以参考市场上的先进产品和技术,选择高效节能设备,并考虑到设备的维护成本和寿命。
4.布局规划: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需求,进行系统布局的规划。
将不同的系统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在建筑物内部,确保系统的协调运作。
5.施工安装: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暖通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保证系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6.运行维护: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行和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定期维护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总结暖通课设的设计要点包括建筑物类型、能耗控制、空气质量保障和个性化需求。
暖通设计说明要求1、格式要求2、内容及示例2.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规模:项目范围及分期情况:2.2、设计依据、标准1)建设方设计要求及认可方案;2)建设方提供的土建建筑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201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8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3、室内外设计参数2.3.1、室外气象参数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_℃,夏季平均湿球温度:_℃夏季空调极端湿球温度:_℃冬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_℃,冬季空气相对湿度:_%,完全自然冷却空调干球温度:_℃(干冷器自然冷却时填写)完全自然冷却空调湿球温度:_℃(冷却塔自然冷却时填写)2.3.2、室内空调设计参数2.3.3、主要房间通风换气次数2.4、空调冷热负荷本工程空调总冷负荷为_kW(_RT),其中数据中心总冷负荷为_kW(全年制冷),冬季空调热负荷为_kW。
2.5、空调系统2.5.1、冷源部分空调冷源形式及设备配置冗余情况:冷源形式、配置冗余、设置位置、冷源设备供电情况(单/双路、市电/UPS电);空调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冷冻水、冷却水;自然冷却情况:自然冷却的形式、系统运行模式、自然冷却的切换温度;蓄冷罐设置情况:是否设置、设置位置、蓄冷时间、串/并联;冷却水补水池:是否设置、设置位置、蓄水时间。
2.5.2、末端及管路系统末端空调形式及设备配置冗余情况:末端空调形式、配置冗余、设置位置、供电情况(单/双路、市电/UPS电);末端空调的运行工况:供回水温度、回风/送风温度;管路系统:环形管路、阀门设置情况、系统运行模式(平时双路同时供水or 单路供水)。
(建筑暖通工程)暖通设计说明_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壹、主要设计参数1.室外设计气象参数(1)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t wk=-----------℃夏季t wg=-----------℃(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ws=-----------℃。
(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Φ=-----------%。
(4)大气压力冬季Pd=hpa;夏季Px=hpa。
2.室内设计参数见表1.2.l。
室内设计参数表表1·2·1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冷热指标和运行工况1.空调系统的划分(见空调系统划分表1.2.2)空调系统划分表表1.2.22.冷、热指标本项目空调建筑总面积为.______m2,二季设计冷负荷为_____kw,冬季设计热负荷为.kw,建筑平面冷指标为______W/m2,建筑平面热指标为______W/m2。
3.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工况,见表1.2.3。
空调系统的设计运行工表表1.2.3。
三、风管、方阀和防火阀1.风管(1)设计图中所注风管的标高,对于圆形时,以中心线为准;对于方形或矩形时,以风管底为准。
(2)风管材料采用_________制作,厚度及加工方法,按《通风和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的规定确定。
(3)当设计图中未标出测量孔位置时,安装单位应根据调试要求在适当的部位配置测量孔。
测量孔的做法见国标T615。
(4)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处的风管俩侧,以及和通风机进、出口相连处,应设置长度为200~300mm的人造革软接;软接的接口应牢固、严密。
在软接处禁止变径。
(5)风管上的可拆卸接口,不得设置在墙体或楼板内。
(6)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风管,必须设置必要的支、吊或托架,其构造形式由安装单位在保证牢固、可靠的原则下根据现场情况选定,详见国标T616。
(7)风管支、吊或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且在支吊托架和风管间镶以垫木,同时,应避免在法兰、测量孔、调节阀等零部件处设置支吊托架。
暖通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建设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本建筑工程为一类高层住宅。
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
地上一至二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三至二十一层为住宅。
总建筑高度为98.82米,总建筑面积为19575.27平方米。
二.设计内容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采暖、通风、排烟设计。
三.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甲方对本工程的有关意见及要求四.采暖室内外设计参数1室外计算参数1夏季:35℃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5.7℃2空调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5.8℃3空调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6%4夏季:30.6℃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0.6℃5夏季:959.80hPa大气压力冬季:979.10hPa6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3.4℃2室内设计参数室内采暖设计参数客厅,餐厅,卧室20℃;浴室25℃;厨房16℃。
五.节能设计1围护结构热工计算参数外墙:复合墙体传热系数0.57W/m2.℃外窗:塑钢中空玻璃传热系数0.60W/m2.℃屋面:复合屋面传热系数2.7W/m2.℃楼板:复合楼板传热系数0.5W/m2.℃2本工程对每个供暖房间均进行热负荷计算。
3本工程采暖系统入口设置热计量阀组,阀组置于地下室计量小室内。
于每层管井内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及水力平衡装置。
可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计费。
房间温度可以分室调节。
六.采暖系统设计1一至十一层为低区,十二至二十一层为高区,一层二层层高4.00米,三层以上层高4.78米。
各采暖系统总热负荷、总阻力及平均热耗指标见下表:采暖系统编号建筑面积(m2)总热负荷(Kw)采暖热指标(W/m2)系统阻力损失(KPa)低区109677466838高区997070871422热源:本工程采暖热源为地下室换热站。
暖通设计说明范文暖通设计是指建筑中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
它负责建筑内部的气温、湿度、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的控制,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暖通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暖系统设计:供暖系统是指提供建筑物供热的系统,包括锅炉、辐射供暖、热泵等。
在设计供暖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和管道布局,并合理调节热参数,以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2.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是指用于室内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的系统。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和功能区的不同需求。
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排风口和风机,以及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均衡。
3.空调系统设计:空调系统是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气流和空气质量,来提供室内舒适环境的系统。
在设计空调系统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负荷、人员活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空调设备、设计风道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及使用能源节约技术,实现室内温湿度控制和舒适度的提高。
4.管道设计:暖通设计还包括管道设计,包括供暖管道、通风管道和冷暖水管道等。
在设计管道系统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大小、布局和施工要求等因素。
通过合理布局管道,保证供热、通风和水的正常流动和分配。
在进行暖通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能源情况,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此外,暖通设计还需要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
通过合理选择设备、材料和控制策略,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建筑的能耗效益和室内环境质量。
总之,暖通设计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人们的舒适和健康,并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暖通设计,可以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暖通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四、《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五、《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六、《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七、建筑提供的文件资料及要求;3.通风设计1)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泵房、自行车库、汽车库等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次数分别如下:2)地下车库排风(兼事故排烟)按6次/h换气来计算排风量。
排风(兼事故排烟)时的新风补充依靠车库进出坡道口引入。
考虑住宅小区车库特点:白天车辆外出,傍晚车辆进入,从节能(节电)来讲,排风机在选择时采用双速风机,既能满足平时排风,又能满足火灾事故的排烟要求,对长期使用及大面积地下室经济运行是十分可观的。
4.防排烟系统设计1)防烟设计根据建筑提供的资料,该工程住宅有18层的二类高层住宅及3层的低层住宅。
按高规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若不具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正压送风机置于楼顶。
防烟楼梯间设计余压力为45~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设计余压为25~30 Pa。
加压楼梯间的送风口每隔一层设一个常开风口,风口设在距地300mm左右处;加压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口每层设一常闭风口,风口设在距地300mm左右处。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为自垂百叶风口,前室加压送风口采用多叶送风口;风口平时关闭,火灾时打开。
送风口和送风机实行连锁,一旦火警,打开任一风口即启动送风机。
2)排烟设计地下停车库设计排烟量6次/小时换气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