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患者肺栓塞的形成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32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当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0/10 万以下)的情况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孕产妇独特的发病风险和孕产妇保健体系特征,形成此次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上海专家共识。
拟在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两个层面建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
一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现状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 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孕产妇是发生VTE 的高风险人群,孕产妇死亡中VTE 的构成比增加是全球的趋势。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VT E 相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VTE 缺乏临床特异性,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几乎都高于正常上线,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CT 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由于X 射线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妨碍临床医生的选用。
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VTE 临床诊断困难。
本共识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VTE 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降低孕产妇VT E 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由于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延误等因素,VTE 是可预防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
制定VTE 相应的规范,预防和处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DVT 和PE 的发病特点,中国孕产妇存在独特的发病风险:(1)高龄产妇增加:2015 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高龄产妇生育意愿不断增加。
高龄妊娠是VTE 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VTE 风险因素亦密切相关;(2)活动减少、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营养状态已经从以往的“减少饥饿期”进入“慢性疾病期”,进食增加、运动减少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产妇“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产后活动: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各地有独特的行为和饮食方面的禁忌。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妇产科手术是指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所进行的手术。
这种手术在许多情况下是必需的,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尽管妇产科手术对于治疗某些疾病是必需的,但是它仍然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分析妇产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一、伤口感染伤口感染是妇产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和瘀斑等。
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手术器械没有经过消毒或操作者没有戴手套。
为了预防伤口感染,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对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要求医生和护士戴手套,并且遵守一定的手术规范。
二、出血出血是妇产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切除子宫等大手术中更加常见。
通常,出血会在手术后的数小时内出现,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出血可能会在手术后的几个星期内才出现。
为了预防出血,手术前需要评估病人的凝血指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注意控制出血量,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后观察。
三、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妇产科手术中,肺栓塞通常是由于手术时长、手术时间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预防肺栓塞,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其血栓风险、过去手术史以及其他疾病的风险因素。
在手术和术后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如早期行活动、使用体外循环等。
四、肠梗阻肠梗阻是一种由于肠道内部的物质阻塞引起的胃肠道疾病。
在妇产科手术中,可能会因为手术器械等原因而导致肠梗阻的发生。
为了预防肠梗阻,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谨慎。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
五、麻醉反应麻醉反应是妇产科手术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种反应可能是由于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或手术前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预防麻醉反应,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麻醉药物的适用性。
如何预防产后肺栓塞概述产后肺栓塞是生育后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严重。
肺栓塞指的是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中发生血栓性堵塞,导致肺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发心源性休克或死亡。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产后肺栓塞的措施。
预防措施1. 积极进行产后活动产后适当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妇女在生产后尽早起床活动,每天逐步增加活动量,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积。
一般建议产后24小时内起床、行走,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活动水平。
2. 使用弹性袜在长时间卧床后或手术后,使用弹性袜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
弹性袜能够增加下肢静脉血管壁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
3. 远离烟草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对血管有损害作用,容易导致血液凝块的形成,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因此,孕期和产后,应尽量远离烟草,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
4. 均衡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产后肺栓塞至关重要。
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油腻食物。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血液的稀薄度和流动性。
5. 睡姿调整产后的妇女在睡觉时可以尝试改变睡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保持笔直的大腿和小腿。
适当的调整睡姿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6. 定期做产褥期闭经期筛查产后进行产褥期闭经期筛查能够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将高危人群及时识别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7. 使用抗凝剂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妇女,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凝剂来预防产后肺栓塞。
抗凝剂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8. 定期随访产后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
通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产后肺栓塞的发生。
结论预防产后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全面的多方面的措施。
积极进行产后活动、使用弹性袜、避免吸烟、均衡饮食、调整睡姿、定期做产褥期闭经期筛查、使用抗凝剂以及定期随访,这些都是预防产后肺栓塞的重要措施。
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的诊治分析张霞;王雪燕;刘国莉【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易栓症的临床诊治与母儿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5年2月妊娠期及产褥期16例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12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栓塞,其中1例同时合并右下肢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93.7% (15/16)的患者存在除血液高凝外的其他导致易栓症的高危因素,血液化验纤维蛋白原定量(416.0±114.9)mg/dl,D-dimer定量(2 107.7 +2 266.6)ng/ml,符合孕产妇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4例为孕期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发病孕周为9~30+2周;10例发生在产褥期;1例发生在中期妊娠引产术后;1例发生在阴道分娩时.所有患者中,阴道分娩5例(其中的3例是孕期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剖宫产10例,1例胎死宫内行中期妊娠引产术,孕期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例在终止妊娠前放置下腔静脉滤网,均给予抗凝或溶栓治疗,随访至血栓消失,未遗留后遗症.15例新生儿均正常存活. 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易栓症高危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次险明显增加,加强对易栓症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6(027)001【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易栓症;妊娠期;产褥期【作者】张霞;王雪燕;刘国莉【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哈密市吐哈石油医院妇产科;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易栓症是指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或获得性缺陷,或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由于妊娠及产褥期生理性的变化,加之可能同时存在某种易栓危险因素,导致孕产妇的易栓症发病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