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震东(转贴)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0
读高震东演讲稿有感
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观点,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民族的存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有幸学习了享誉台湾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在国内的讲演稿,期间贯穿整个演讲内容的主题却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高震东校长说:“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说: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他的演讲稿,也使我对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以前,每每谈及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时候,总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作祟,试想如果我们的性格如水一般,可以适应任何环境,人人只求自保与安稳,整个社会慢慢的就会变得失去责任感。
但是,世风日下、人情冷漠、治安不定的最终受害者,还会是我们自己。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期间体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实例多得数不胜数:蔺相如,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深扎心里,铸就了赵国坚固的堡垒;王昭君,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注入“琵琶怨”中,面对茫茫大漠,一去不复返,虽一生遗恨,却拯救了一国;文天祥,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融入血里,面对祖国选择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
正如高校长所说:“读书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国家需要人才,国家需要干部,需要建设国家的栋梁。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纠正一切不良行为。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我相信,千百万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欣欣向荣!。
高震东演讲读后感高震东,一个名字在中国文坛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作家,他的演讲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他的演讲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能领略到他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最近我有幸听了高震东的一场演讲,深受启发,特写下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高震东的演讲不同于一般的讲座,他的讲话中充满着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张力。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个字都带着深深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他的话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听众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上的滋养。
在演讲中,高震东深情地谈到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他说,“文学是一种生活,生活是一种文学。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
在他看来,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只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创作出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
而对生活的感悟,则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之源。
高震东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除此之外,高震东还谈到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说,“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他用自己的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实和丰富。
他的话语中充满着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关怀,让听众在感受文学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启发。
通过高震东的演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他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感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关注高震东的作品,不断汲取他的智慧和力量,让自己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高震东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文学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感悟。
他的话语充满着智慧和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吸引。
我相信,在他的影响下,我会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情感、有品位的人。
高震东演讲读后感高震东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演讲家,他的演讲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在他的演讲中,他总是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人心,让听众对生活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近日,我有幸听了高震东的一场演讲,深受启发,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演讲中,高震东首先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而人生的目标则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奋斗和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其次,高震东谈到了人生的选择和抉择。
他认为,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每一个选择。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敢于面对选择,敢于承担责任,才能够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重要的,我们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率行事。
最后,高震东谈到了人生的态度和心态。
他认为,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乐观向上,才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通过高震东的演讲,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懂得了人生的选择和抉择,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态度和心态。
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坚定,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感谢高震东的演讲,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高震东演讲读后感
摘要:
一、高震东演讲简介
二、演讲主题与核心观点
三、演讲内容的具体感悟
四、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高震东演讲简介
高震东,一位知名的台湾教育家和演讲家,他的演讲以激励人心、富有哲理而受到广泛欢迎。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高震东先生的一场演讲,深受启发。
二、演讲主题与核心观点
高震东先生的演讲主题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在演讲中,他强调了新时代青年要有责任感、担当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他还提到,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关爱他人。
三、演讲内容的具体感悟
在演讲中,高震东先生分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故事和观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人生马拉松”的比喻。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此外,他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四、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聆听高震东先生的演讲,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该怀揣梦想,勇敢追求。
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挑战,要迎难而上,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同时,还要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共同成长,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五、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高震东先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演讲,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
读台湾高震东校长演讲稿有感这几天一直与几位老师坐在一快闲聊,话题都都围绕着一篇文章——《台湾一校长震动所有中国人的演讲》。
相信每位读者看过这篇文章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不仅仅是我们担任着教书育人职责的人民教师。
细细阅读,这仅仅是篇演讲稿吗?仅仅是唤醒所有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吗?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概,更多的是思考,是对我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思考,是对我国民族发展的思考!“天下兴亡,责任在我。
”改了四个字,读起来感觉差不多少,但是仔细品味,不难产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受!高校长坦诚地说:“大陆人都始终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但是大家却忽视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那就是天下兴旺,大家无责!所以说我们大陆的教育办得不好,祖国的教育缺少了道德教育,缺少了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感!”是啊,我们常常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建设自己的祖国。
可是,只有长大了,学了一身的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那才是报效祖国吗?这个远大的理想从小植入了学生的心灵里,却忽视了他们此刻最需要得到的东西——做人!我们的孩子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大都缺乏责任感,缺少集体意识,这德育也渐渐忽略了。
我国早就提倡素质教育,要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可是,这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我们想象中的效果了吗?每天来到校园,大门口都有随风飘舞的零食袋;课间走在校园中,时不时听到一两句不堪入耳的脏话;在地上看到纸屑,让学生弯一弯腰捡起来,看到的是不屑一顾地回答:“又不是我扔的。
”……诸如此类的画面相信我们经常会碰到。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这些年我们的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每天晕头转向地忙教研,德育却慢慢地褪色了。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齐,德育为首。
自去年参加一个全国和谐德育的课题年会厚,我始终相信,只要做好了德育教育,学生学生了如何做人,他自然不会成为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很明显的例子,去年的德育年会在山东南山集体举行。
南山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转的小村子。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读高振东演讲有感读了这份演讲,感到我们教育的失败。
一直以来,对于“教书育人”的理解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其表面上的教给学生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尽管那么卖力地让学生学到了一些文化,一些理念,但却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正是最好的表述。
回想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屡屡都是人皆散尽,废纸满天飞,尽管有些班级清扫之后才离开,但真实地问一句:那是你心甘情愿的吗?如果没有扣分等条款约束你,你是否也会一走了之呢?试问,这是谁的责任呢?当然,这是我的责任,是老师的责任。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办不好,更是我的责任”,正是高震东校长的一席话,点醒了我们。
在我们学校,如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我的责任”的信念,那么还会有满地的纸屑、长流的自来水、损坏的桌椅、头破血流的斗殴事件吗?高震东校长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失败在于我们把学生教错了。
我们教给学生的求知目标就是错的,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你们是为了自己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而学习的,你在为你自己而学习,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而学习,而无需承担起其他的责任。
高震东校长举的例子很通俗易懂,拿个刀子,找个人随便捅一下就不用愁你的饭碗了。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也就是我们现在给学生灌输的学习思想与让学生成为杀人犯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名称——教师。
长久以来,为了能让学生努力地学习,我们不断地告诉学生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还以为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学习,为了自己嘛,现在才明白自己的教育天地是那样渺小,竟然用这样渺小的理想教育我们的未来。
自己的教育已经失败到了极点,而自己还在不断地用这种方式一遍一遍地教育学生,所以,既然现在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变自己的教育语言,再不要把那些低等的为了自己而学习的想法灌输给学生。
要告诉学生你是为自己的责任而学习,为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而学习。
读了这份演讲,高振东校长的那句“看看现在的学生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对我的震撼也是很大的。
台湾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振东演讲稿道德、教育、爱国编者按:在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被校方开除的有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的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种,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
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的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的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的字样。
是谁把一所中学办得这样有规有矩、有声有色呢?这位老师叫高振东,今年65岁,他创立的台湾忠信高级工商管理学校及其《中信教育法》在台湾有数十万人受益。
近年来,高老师多次应邀来大陆讲学,已被山东、云南、贵州、湖南、华中、河南、河北等十多所大学授予“客座教授”或成教院“名誉院长”的称号。
他长达五个多小时的“道德、教育、爱国”演讲打动了无数家长、教师和领导的心,更令广大的在校学生反思良久,现在,我们将其演讲的部份内容整理成文刊出,相信大家会从中领略到高老师的人格风范及其爱国激情。
希望大家能从中领悟到些什么……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是“我的责任”。
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
“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
所以说,现在我们大陆教育办得不好,是我高震东的责任,只因为这样,我才回祖国专门举办道德方面的演讲。
(掌声——)“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是孟子的思想,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呀,他们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的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
读高震东演讲的感想今天读了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老先生的演讲,首先感觉到的是对高震东校长的敬意。
所谓为人师表,诲人不倦,高校长可称其中典范。
高震东校长于1930年出生,算来现在已经是81岁的高龄了,但他却并不甘心于像同龄人一样抱子弄孙、颐养天年,而是依旧投身于两岸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智,实可称一位为伟大的教育家。
在这篇演讲中,高震东校长谈到了很多方面,其中一些我十分赞同,还有一些对我很有启发,但也有一些是我并不认同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校长把这句话稍作加工,改成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的意思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敢于承担责任并且要主动去担负更大的责任。
这句话是从个人的角度去看的,比方说有一个人,如果他信奉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那么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想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做,未必一定要我来做,一个人这么想,就拖延了一点问题解决的时间,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那么问题就永远都得不到解决了。
这也就是高震东校长所说的“天下兴亡,皮肤有责”等于大家都无责。
再比方说又有一个人,他遵循的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句话,那这个人碰到了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想到要推脱责任,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问题处理好。
同样的如果所有人都这么认为,那么就不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也就是高校长说的没有不兴盛的国家,没有不团结的团体。
这让我想起了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都很类似,某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只得求助记者,然后记者出马,到相关部门询问,得到的答复通常都是这不归我们负责,你们去XXX部门问问,应该是他们管,当记者拍马赶到该部门后,往往还是得到相同的答复,于是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奔波良久,还是无计可施。
如果大家都能像高震东校长那样,想着“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不把责任往外推,而是揽过来,那么问题早就得以解决了。
说到这里,高校长又举出了几个例子说明: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
高震东演讲读后感【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阅读高震东演讲的感受三、高震东演讲的主要内容四、高震东演讲的启示五、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读完高震东的演讲,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被高校长的话语深深地打动,感受到了爱国之情。
高校长的演讲,让我思考了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接班人,应该怎样去为祖国做贡献。
二、阅读高震东演讲的感受当我第一次听到高震东的演讲时,我被他那慷慨激昂的言辞所吸引。
在演讲中,高校长批评了那些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行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的重要性。
高校长的话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三、高震东演讲的主要内容高校长的演讲主要围绕着爱国这个主题展开。
他指出,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们应该把爱国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高校长批评了那些只顾自己、不顾国家的行为,他强调了只有爱国,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四、高震东演讲的启示高震东的演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之情。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应该把爱国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只有这样,我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五、结论总的来说,高震东的演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国之情。
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应该把爱国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目录(篇2)一、引言二、高震东演讲的主要内容1.祖国的历史与现状2.身为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3.爱国的具体行动三、读后感的产生1.对祖国的认识更加深刻2.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的决心3.批判与自我反思四、结论正文(篇2)【引言】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有幸阅读了高震东的演讲,并产生了一些感想。
这篇演讲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让我明白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付诸实际行动。
【高震东演讲的主要内容】在高震东的演讲中,他首先回顾了祖国的历史,从古代的辉煌到近代的苦难,以及现代的发展,让我对祖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高震东演讲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主任赵老师今天给同学们一份资料,是关于一名台湾高校院长的爱国教育思想演讲题材,让我们学习学习,并要求写一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晚上在寝室躺在床上没事就翻开看了起来. 说实话,看这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一方面认为台湾卖国-贼还拿什么资格讲爱国,心里极为不爽,另一方面又迫切想看一看,这个老顽固能倚老卖老到什么程度. 正文一开头,这位贵姓高的院长开门见山,一句私自改编后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毫不遮掩地抖出了自己的主旨,这别出心裁的改造似乎更加吸引了我对这篇文章的兴趣.不过,我还是有话要说,尊敬的高院长,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绝不能否认流芳百世的千古佳句.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要是让顾炎武听见了,恨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将你告上公堂.你还口口声声说爱国,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话说康熙微服私访南方,遇当地一恶霸,足以诛九族,但在断头台上恶霸拿出来了当年圣主爷赐的免死铁书,这才从皇帝刀下重获新生并重新做人.这并不是康熙死板,而是他对先人的无尽尊崇,没有因小失大,不像一些皇帝,只要自己手掌大权,就无视先皇任何条规,总之我们都应该尊重我们的先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另外,谈起爱国,我很自然就想到当前的台湾问题.本人相当敏感,并极其愤忾.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接着康熙平息台-湾-独-立,事已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在当前中国日益繁荣昌盛强大的佳境下,台湾老是想着独立呢?有人说中国会拖累台湾经济发展,即便如此,大家难道没有听过“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吗?并且著名歌星周杰伦she 等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公然支持台-独.难道这样一个没有爱国精神的人值得大家追崇吗? 看完全篇后,反复思虑后,我感触颇多,恍然对高院长的稍有不敬身感惭愧,相反觉得茅塞顿开,胜读几千圣贤之书,甚至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意境! 读完这篇文章后,深刻领悟到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
认识高震东(转贴)二认识高震东(转贴)为官者,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看!中国一所实现升大学率、就业率、没有犯罪记录三个百分之百的学校!高震东先生_1930年出生在山东潍坊,1948年到台湾,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台湾创办了忠信学校,所办的高职和普通高中运行三十载,实现升大学率、就业率、没有犯罪记录三个百分之百。
在台湾被誉为高职教育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
高先生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
”他强调:“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道德是心中有人,能力是眼中有事。
”“教育学生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越在黑暗的地方越做光明的事,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做一个人人需要的人。
”高先生的忠信教育法中的“五伦”是:“道德教育的五项措施”、“教育爱与爱的教育”。
他一向认为:教育工作肩负在师范生身上,每个老师不能小看自己对学生的影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强调教育工作是至高无上的001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师爱才是师魂。
有这么一所学校,就是将“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座右铭。
因为他们相信:离开了“教育爱”就没有“爱的教育”,教育意义就不复存在;教育充其量只是一种训练。
002有这么一所学校,坚定不移地将“德育”摆在“德,智,体,美,群(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五育”之首。
并通过练心、练气、练胆、练力、练艺、练技使抽象的观念具体化。
她相信:教育事业除了“必须”为政治、为经济、为社会服务之外,也应该是一个“为人心而服务”的事业。
珍视自已的文化,尊重不同的文化,但绝不“数典忘祖”。
因为全球教育至少在五百年内仍是民族文化的事业,它不能也不应该脱离本体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
003有这么一所学校,她认为学校教育最大的目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学生要“学生活知识,学生存技能,学生命意义”。
学生做人做事,有个最低标准,做人要做到人人喜欢你;做事要做到,人人需要你。
人人喜欢你,你才能入群,人人需要你,你才能被社会所用,这就是学以致用。
品德不好,没人敢用;本领不好,没人要用。
所以学校,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并培育学生良好的技能。
004有这么一所学校,要求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技能?”使之认识求学是有目标,有方向的。
读书不是利已的自私行为,而是利他利群的互助行为。
亦即为国家需要而求学问,为社会合作而学技能。
今日之社会,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国家的需要,是根据社会的供求,整个社会就是大的分工。
不论我们在学校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目的一定是用之于社会,替社会服务,而不是为自已、为家人服务。
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看你服务对象的多寡而定;能力小的为少数人服务,能力大的,为多数人服务,甚至为全人类服务。
你服务的范围愈广,人数愈多,你的价值就愈大。
如果你服务的范围广,人数多,价值大,社会对你的报偿一定也大,报酬也多。
在你为利他利群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相对的你也得到个人的利益,有了自己的前途,过着优于一般人的生活。
这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
为国家为人群是本,为自己是末,我们要把为自己的小目标蕴藏在利他利群的大目标之内,把利己变成利他利群的自然结果。
如果你反其道而行,把一切努力作为获得一己私利的手段,表面上看起来,先公后私,先私后公是一而二,二而一殊途同归的一种行为,但观念上不能有偏差,否则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就像“人人有饭吃”与“有饭人人吃”是不一样的,“人人有饭吃”,是积极的,要努力,要增产,是走向富足的路。
“有饭人人吃”,是消极的,是瓜分,是抢掠,结果是走向贫穷。
005有这么一所学校,提出积极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来取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匹夫者,人人,大家之谓。
因此这句话消极的解释,就成为:天下兴亡,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所以该校基本理由是人民需要国家。
没有了国家,个人的一切努力都变成毫无目的。
从爱家起,经由爱校、爱乡,以达到爱国的最高境界。
然后才能做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把“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因时制宜的灵活运用,就成了“教室不整洁,我的责任”,“坐车没人让座,我的责任”,“同学在校外不遵守校规,我的责任”,“有人不爱国,我的责任”…006有这么一所学校,将古人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为学生敬业观念的箴言。
天下本无大事,集许多小善就是将来的大成;集无数小恶,就是将来的毁灭。
我们常常听到社会上人人都说某某学校好,好在那?恐怕谁也说不出来。
社会上人人能朗朗上口的,左一声是某校学生排队,右一声还是学生排队。
“排队”在教育上的成就来说,那真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
但是当该校学生人人能做到,当排队的佳誉从四面八方传出,就变成一股大不可当的成功标志了。
同样的,一个学校有学生偷窃,这是件很平常的事,天下的学校没有一个敢自夸没有学生做贼,这是任何学校必有的小瑕疵。
但是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窃案不断的连续的发生,这就由小错集成大恶了,甚至使校名蒙羞,与贼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一个年轻人,当他还是个学生时,就要培养他的敬业观念。
以使他将来一踏入社会,对他所从事的行业,那怕是最小的,最卑微的,最不受重视的,也要把它做得最好。
能把这些他人不屑一顾的事都能做得最好,就是替未来最大的,最尊贵的,最卓越的事业奠下基础。
007有这么一所学校,她的观念教育之一为:培养学生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穿中国服饰,过中国年节的文化振兴观念。
把振兴中华文化生活化、浅显化、行动化。
使全民都能从深不可测的象牙塔里跳到现实生活中,共同负起振兴文化的责任。
如果一个中国人能做到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穿中国服饰,过中国年节,在振兴中华文化的岗位上,他就是个克尽厥职的一员。
比起有些刚开完“振兴中华文化”大会,就到有西餐厅中喝咖啡、吃西餐以示慰劳,以示自强的大人先生们,其对保有中华文化的贡献,真不知高到那儿去了。
008有这么一所学校,大胆宣称“不替家长教育坏孩子,务使坏学生进不来,好学生才能学不坏。
”有教无类,是指各行各业人家的子弟,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不是不分好坏阿猫阿狗都有义务教育他。
既然重点高中有权利选择功课好的学生来教育,其它学校自然也有权利选择品德好的学生来教育。
该校作法是防患未然,使学生没有学坏的机会,这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也是最具可能性的教育方式。
009有这么一所学校,实行的是“爱的教育,铁的纪律”。
学生都会犯错,这是正常的,只要他所犯的错是合情合理的,老师自会给予纠正,给予教育。
如果他所犯的错严重到不是一个高中生应该犯的,那就必须开除。
所以对一般的错误,“认错不罚”的明文规定,有“公开惩罚”的实际做法。
该校创校之初,就建立了简单明了的四大纪律-不吸烟、不打架、不作弊、不流气----来规范来塑造学生的品德。
违反四纪律者,勒令退学。
010有这么一所学校,“只重教不重管”。
学校的作法是---没有管,只有教。
教以服从的观念,教以守秩序的观念,教以荣誉的观念,教以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念。
教以何以不可作弊的道理,教以何以上下学要排队的道理…这些本来都是老师的观念。
但要教到使学生接受,最后变成学生自己的观念。
这时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自动自发的去遵从了,从他内心里就认为这是他自己要这样做的。
事实上也是他自己愿意这样做的,没有一丝受压迫,被管束,怕受罚的心理负担。
所以说,当你看到一个学校的学生不论何时何地,人多人少都能排队,言行都能有规有矩,那绝非管理之功而是教育之功。
当你确信一个学校没有一个抽烟的学生,没有一个作弊的学生,没有一个打架的学生,没有一个流气的学生,那更非管理之功而是教育之功。
011有这么一所学校,敢于建立“认错不罚”的规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一个一切都在学习之中的学生。
所以说,学生有犯错的利,但也有认错改过的义务。
如果说一个学生从不犯错,那不已成为一个完人了,还到学校来做什么?所以说,学生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是反常的。
犯错不是耻辱,敢于认错才是美德。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永远生活在愉悦之中,不必为隐藏错误而说谎,不必为怕受罚而隐藏错误,内心永远是坦荡荡的。
活泼、轻松、愉快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写照。
专心、负责、诚恳是学生日常求学的态度。
学生认错不罚,但不可二过,二过则不贷,同时更强调,校内犯一般过错,不罚,但校外犯过则严惩不贷,因为学生要养成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学校荣辱,近而达到离开家门一步,肩负一家荣辱,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国家荣辱。
012 有这么一所学校,校区靠山近海,地势高爽,许多到访的人,当他一踏入校界,莫不异口同声的赞美校址的地势雄伟,“教学大楼五楼高耸,如醒狮在岗,烔目耽耽,南面威慑湖口。
工科实习大楼方正如玺,居右殿而为辅弼。
校园广袤,据地一万七千余坪。
无藩篱之限,无门楣之拘。
天地共属,民胞物与;肇十室之邑,沛千里之畿。
亭园棋布,松涛抽绿,绿浪如波,花香遍地。
岁寒后凋,鸡鸣不已。
浩然之气,充沛六合之间;君子之风,草偃千里之域。
天设地造,机缘如巧。
”从教学大楼的大厅玻璃窗望去,即被那片油油亮亮的绿坡吸引,坡边红顶白壁的校史馆映着碧坡,坡缘缀以五彩缤纷的石篱,使得整个校园像度假村,学校顿时鲜活起来。
绿坡下是升旗场地,在这儿升旗,心境为之开阔,心中绿意盎然。
园中不时有白鸽凌空翱翔,白鸽不仅美化环境,校方还有教育上的妙用,用以培养学生仁民爱物的胸襟,使学生心中有爱,不伤无辜。
由此可见,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都有教育理念融贯其中。
教育是讲环境的,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
因为:“爱的教育”必须有“教育爱”做基础。
学校是一个教育与学习的环境,学校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是要造就一个能教育人的环境。
学校若道德环境不好,学生想学本领也是办不到的。
013 有这么一所学校,为使老师精神动员起来,心悦诚服的干起来,有一套实施了二十余年办法,那就是该校的“四大公开”,什么是“四大公开”,就是学校与老师与学生家长肝胆相照的人事公开、经济公开、竟见公开、赏罚公开。
人事公开:(一)不接受首长级的官员介绍,如县长、主管、局长…包括本校董事长在内。
因为有背景的人,在工作上最难要求,也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
(二)董事会董事们介绍者不用,因为如果职员中有由董事们介绍者,日久自然形成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