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2009年小学六年级毕业测试语文试卷分析本份试卷共设置四个板块:第一部分,识字、写字;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第三部分,口语交际与朗读背诵;第四部分,习作。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做得较好,得分较高,这说明我们近两年很抓的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训练已初见成效。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学生失分较多,特别是课文默写和实用文体的运用方面失分更高。
很多学生对于9分的课文片段默写,默写得分不足5分,这说明学生对于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背得不好、记得不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现在家长和老师偏重视知识的运用,轻视知识的积累。
其实,只有知识积累的多了,学生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古人提倡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很有其道理的,学生只有多读、多背、多记,才能不断增加知识量,扩大视野,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段,更应多背、多积累。
为此,今后,在期中期末水平测试中,我们将注意向知识的积累方面倾斜,增加分值,以引导学生、老师对知识积累的重视。
在学生习作方面,本次考查了学生对信封的写作训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信、写信封,这应该是小菜一碟,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信封,难倒了一大片学生。
很多学生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甚至于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地址正好写颠倒,六年级的学生连最常用的信封格式都不知道,不能说不是我们教育者教学的悲哀。
这也说明,在网络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及老师对传统的书信这一类的实用文体淡化了,很多学生不会写信、写信封,不会寄信,只会发电子邮件。
现代化的邮递方式固然好,但传统的邮递方式,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和抛弃,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我们没理由不学习、不继承,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方式,吸收我们祖先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并加以发扬光大。
为此,我建议,我们老师、家长们要加大对孩子应用文体、实用文体的教学和训练,让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文秘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与学,今天终于结束了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冲刺,现就本次试题试卷分析如下:
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满分100 分,分为听力题(15 分)和笔试题(85 分)。
听力试题
均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听并且作答。
笔试部分继续以往的试题类型:单选题(15 分,15 个小题);完形填空(10 分,10 个空);阅读理解(30 分,10 个选择和5 个判断);补全对话改变过去的出示所填句子只填代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整填出所缺句子,难度有点加大;词汇填写仍是5 个小空使用动词的正确形式,其中包含的语法较多,5 个空分值虽然不大,但却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书面表达分为大小两篇作文。
总的来说本次试题类型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的考察要求,题目难易适度,难易点结合有梯度,基本能够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得分情况:
听力部分得分较好,90%的同学都能及格,30%的同学可以得满分。
出错
多的题目是第一大题中的第一个小题,学生分不清“阅读read 和跑步run ”听不出对话中的“read”。
还有第二大题听对话和问题选答语中的第8 小题,。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但四、六年级的试卷前半部分容量较大,考查范围较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些难度。
下面就试题的抽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1、本次各科试卷试题以《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为依据,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
难题、偏题基本没有,体现了新的教育评价理念,试卷命题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紧扣教材与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命题形式体现了对学生要求的差异性。
我们能够感觉到制题人在出题时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有一定梯度。
能满足个体差异的不同,只要平时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计算熟练学困生也是能够达标及格的。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二、分析情况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
2、积累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或前后颠倒。
失分最多的是学生不理解意思,关键还是平时积累太少。
3、阅读应该说阅读主要考了积累迁移和阅读理解两大类。
这部分主要检测了学生对字、词、句等理解、积累、运用的情况。
从卷面上来看,各班多数考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较透彻,大都能正确地完成相关课文内容的填空。
这些知识积累题出错率较低。
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岗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质量调研试卷分析全区六年级考生2117人,区平均分86.39 优秀率39.16% 及格率99.20平均分统计图,高于区均值的十一所学校:大同、实验、五四路、水仙、建设、九三、新石路、进修附校、香一、工人村、长春路。
72.0074.0076.0078.0080.0082.0084.0086.0088.0090.0092.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系列1及格率统计图,高于区均值的十六所学校,其中及格率达到百分之百的十三所,长春路、香一、滨海、大同、五四路、红岩、进修附校、长江路、新石路、九三、水仙、香二、建设。
102.00%100.00%98.00%96.00%系列194.00%92.00%90.00%88.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各校优秀率统计图。
高于区均值的九所长春路、工人村、香一、大同、实验、新石路、九三、水仙、建设小学。
70.00%60.00%50.00%40.00%系列130.00%20.00%10.00%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与09年11月的名次对比。
1号 -22 22 2号-15 16 3号-19 9 4号-10 11 5号-17 20 6号-15 15 7号-7 1 8号-3 6 9号-5 8 10号-13 13 11号-8 10 12号-11 12 13号-14 18 14号-1 7 15号-3 5 16号-11 16 17号-2 2 18号-21 2119号-18 4 20号-8 14 21号-5 3 22号-20 19 进步最大的学校:香一、水仙、建设 名次落后比较多的是:14号,20号各小题得分率0.10.20.30.40.50.60.70.80.91123456789系列1各项级差:平均分级差为11.40.(最高大同90.58 最低79.18) 及格率级差为6.90%。
xx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四、六年级考试质量分析一、数据统计二、试题分析1、语文在命题中体现了新教学大纲的精神与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考查学生基于语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一般得分率都在90-96%;而分析运用能力题即阅读、作文,得分率在70-75%;有关课外读物的考查得分率较低。
2、数学试题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
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
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3、英语试卷中能充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但又避免教材中机械的知识,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
不仅考查了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方法和能力。
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兼顾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
注重学生对单词在句中运用能力的考查,以进一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和课外自学的成果,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卷面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
三、答卷分析1、语文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较逊色,可见学生对“读”“背”是重视的,但从答卷上看,学生发生错误主要是因为缺乏对试题的应变能力。
2010年下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里耶小学贾全芝一、试卷分析:我个人认为本次试卷命题比较科学,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凸现了双基要求,强调了积累应用,关注着学生能力的发展。
着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打牢“双基”,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我校大部分学生试卷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准确率高,得分理想,但也有少数个别学生试卷不是很美观,知识掌握情况不太好,失分情况严重,得分不理想。
逐题分析如下:第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握掌握情况,从试卷看,准确率较高,充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
第二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只有极个别学生选择错其中的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失分率较低,可以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第三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对ABB式词语、带有“千”和“万”的词语以及带“风”字的词语的积累和掌握情况,考试效果虽然比较乐观,但还有个别学生写错字的现象。
第四大题,按要求写词语和相关的句子,内容基本上是出自课本的现存的知识,得分率也比较高,但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感到棘手,因而他们的得分也不是太理想。
第五大题,考查学生对本期所学相关古典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第一小题“《论语》是一部记录()言行的书”这一空的答题准确率不是太高,部分学生填的根本就不是人名,而是填“教育、学习、治学”等答案,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得教育学生学习必须细心,对于学过的知识应该铭记在心。
第六大题,默写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对于古诗的默写比较好,但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时,说不精彩,语言表述能力欠缺,有待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七大题,写出自己知道的了不起的中国人是谁,并说出理由,这题和上一题差不多的效果,大多数都能说出自己心目中了不起的中国人是谁,但说理由的时候有些含糊其辞,这说明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比较狭窄,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拓宽课外知识面。
2010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答题情况及分析
(一)成绩分析
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优秀人数也较多,但也有一部分成绩较差。
根据考试情况来看,试题内容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实践能力,因而学生测试的积极性较高,成绩较理想。
1.教师教学要拿教材教,不是死教教材,也就是说,依据教材提
供的例子,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尤其在训练过程中注意题目要从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几个内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坚决杜绝死记硬背,学生真正了解了知识,不论遇到怎样的题,都能够融会贯通,应答自如。
2.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与新知识有关的背景、信息介绍清楚,让学生真正领会,如果简单地勾勾划划,写写背背,难免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僵化,到考试时题目的类型一变,就无法答题。
教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一个知识点采用多种方式来训练,这样才能达到综合运用的高度。
3.要与配套的地方教材相结合,凡是跟品德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知识,必须要做适当延伸拓展,以增强《课程标准》和教材对不同地方、学校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尽可能杜绝简单地把“知识信息”灌输给学生的目的。
4.要与学生当前所发生的事件结合起来,比如,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校园安全教育等。
品德教育是在一定的载体中实现,离开了具体的教育环境,只靠书本的例子,是远远不够的。
六年级教研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试卷结构
; 本次考试的试卷,内容主要涉及六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全卷分值为100分,共分六部分,29道小题。
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包括直接写出得数、递等式计算、解方程、列式计算四个方面),数对与画图及解决问题等,试题迁涉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容量大,难度适中。
二、得分情况
; 本次考试,六(2)共39人,因为有1人在家长期休学,实考38人。
从总成绩上看,60分以上的有24名,占63.7%,平均分为64分,80分以上18人,优秀率47.3℅ 。
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呈现两头大、中间少的“吕”字型,具体分数段分布如下:
100以上
90-99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10人
10人
8人
1人
5人
6人
1人
1人
4人
1人
1人。
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中段能力检测卷面分析一、基本情况:全班共37人参加考试,及格37人,及格率100%,优生26人.优生率70.2%,实绩172.9。
二、考得好的地方及原因:(一)基础知识方面:1、选择加点字注音正确的选项。
学生完成较好,全班只有3个同学做错了。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4分)这题只有个别差生扣分,主要是“气势磅礴”的“礴”和“容光焕发”的“焕”写错而扣分。
3、选择合适的短语填空,组成排比句,全班全部同学都做对了。
4、补充诗句。
(8分)除“,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它都在课本出现,由于平时过关较多,所以失分较少。
5、修改病句。
学生都会改,但是个别学生不会写“戴”,所以被扣分。
6、仿写句子本题仿写有点难度,所以有8个学生写得不好被扣分。
7、古文翻译(4分)除个别学生写错字扣分外其余学生都能正确写出。
8、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3分)除个别学生未能对课文正确理解外,其余学生完成较好。
9、语文实践写标语,题目明确要求写不超20字,但很多孩子写多于20字被扣分。
基础知识方面考得好的原因是:平时注重这方面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学生掌握较好。
(二)阅读方面:这次期末考试阅读有两篇记叙文,共31分。
第一篇记叙文学生完成得较好,有9个同学拿满分,都能够认真阅读文章,找出答案。
阅读完成较好原因是:教学中重视阅读训练,使学生初步懂得了阅读的方法,学会带着问题读文章,找答案。
三、考得不好的地方及原因。
1、阅读部分(第一篇记叙文)中的第14题:那年的夏令营为什么使我难忘?。
部分学生未能看清题目就作答,回答不够完整,失分较多。
2、阅读部分(第二篇记叙文)。
这篇记叙文学生完成不是很好,特别是写出文中爸爸和保罗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父亲的难题是什么?没有多少个学生能回答正确。
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差,失分较多。
3、作文部分。
(35分)本次测试的作文是以“老师的影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出现内容不够具体,描写较平淡,语句不够通顺,较多错别字等通病,失分较多。
2010年秋季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分析拟写人:吴华这次科学试卷共有六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难易适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
满分100分。
从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本期知识掌握的不好,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1、试题内容好,题型全面广泛,整份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连线、简答、实验操作,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综合题是考察学生的研究计划设计能力,因此这份试卷基础中含有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
2、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
二、试卷总体情况本次测试我校六年级共有564人参加测试,总分23563,平均分41.78,及格人数71人,及格率12.6%。
原因分析:1、部分教师、学生平时态度不端正,对科学不重视。
导致学生对课本知识没掌握。
3、科学课各种实验做得太少,学生虽然会答了,但是却理解不够。
三、试卷具体分析1、判断、选择、失分较少。
反思:学生平时对知识掌握得不好。
考试内容是在考试复习题范围之内的。
2、填空、简答、实验操作失分较多。
(1)实验操作题,多数教师未开展演示实验,导致学生回答不来,造成失分。
(2)简答题、实验操作题:分值较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部分学生答的不好。
四、存在的问题教材中的实验部分许多教师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做,或者做得不是很成功,因此,学生对实验有些陌生或者完全不知道.致使考试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模糊,造成失分严重的情况。
五、建议及措施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能并重,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此次语文测试分别在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理解、习作天地五个方面测试。
考查知识面广,试题紧扣课本,形式变化多样,知识考查灵活,通过阅卷,发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好多不足。
为进一步搞好语文教学,就本次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分析如下:一、基础知识方面1、选择正确读音中,“扎”字的三个读音选择出现错误、2、给“肖”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填词,不同程度出现错误,可见学生基本功较差、3、对后鼻音、翘舌音知识糊涂不清,判断不对、4、按要求完成句子中,改为拟人句和改为转述句以及修改病句,学生不同程度出现错误,平时教学要下功夫,严格把关。
二、积累运用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把字写错的现象较多。
2、补充诗词、格言、警句中。
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老天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呀!学生填的五花八门,造成错误。
3、一些诗句、格言有写错字造成失分。
三、口语交际学生回答的基本符合要求,不足之处,语句不连贯,有些是前后矛盾,谈收获不具体。
四、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学生对文中”你想四周........"一句体现鲁迅先生什么精神和什么态度,填的不对,对这句话不能深入理解。
2、课外阅读(1)、对“堪称”和“肃然起敬”两次解释有误。
(2)、沃克医生情感变化由()—()—()—()—()所填的词语不对。
五、习作(1)、学生审题不清,写不清楚爱的原因。
(2)、有些学生写自己与诗歌的故事不具体,空话太多,没有具体实例。
(3)、学生书写较差,涂改现象很多,错别字也较多,今后教学要重点严把。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本次试题题量适中,知识面较全,难易度适中。
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试从整体上看学生都优秀,但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填空,共17个空,20分本题存在问题较大的是第4小题,主要问题是学生找不出甲乙两数及关系。
其次是第6小题,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不清所造成的。
二、判断,共5个小题,10分本题存在问题较大的是:第1、3、5小题。
1小题主要是学生对平均数搞不清楚,找不到关系。
3小题主要是学生对单位“1”的量不会比较。
5小题主要是学生对A车的平均速率算错而造成错误。
三、选择题,共5个小题,5分本题存在的问题是第1、5小题第1小题对题审不清,如第二段占全长的八分之三,那么第一段应占全长的八分之五,正确的应是A.第一段长。
第5小题,甲是乙的2倍,甲比乙多()%。
主要是学生对甲乙是多少搞不清而失分。
四、计算题本题存在的问题:A、解方程 B、化简 C、求比值A、解方程有两个学生对最后两题最后一步计算失误。
B、化简 a、约分不尽而失分 b、单位互化不清C、求比值有一个学生抄错数,有一个学生第二个成了化简比。
五、操作题本题存在的问题是第2题和第3题画图第2题,有个别学生不审题逆时针错成顺时针。
第3题,有个别学生把图例搞反了而失分。
六、解决问题本题存在问题较大的是第5小题主要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较差而引起失分。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本次期中试卷分听力和笔试两大部分,听力占40分,笔试占60分。
本次试题题量适中,有一定的难度,听力部分结合图表从字、词、句及对话内容来考查学生的听辨能力,注重语境的运用,做到了词不离句,笔试部分包括用单词补句子,连词成句,用句子补全对话,阅读理解以及看图作文。
对学生语句的运用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
二、答题情况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语法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导致单项选择失分比较严重,纵观所有学生的试卷存在的如下问题:1、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基础知识不过关。
厌学心理是首要原因,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从教学方法上,从评价中改变他们厌学的态度,重新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2、学生的听力技巧和阅读技巧有待提高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1、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要在听、说的基础上,抓好读写的训练,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注中下等生,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提问,多鼓励,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注重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一些单词的规律,比如可以从读音上归纳,拼写上归纳。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4、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回家的复习。
每课归纳重点句子,语法和每单元整体总结。
学完每一个模块后进行一次检测。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试卷分析本次测试题,出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分别设七个大题进行测试。
现将阅卷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如下,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讲清讲细,学生知识的落实更为准确,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填空题1、空心管不但()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和()。
2、自行车是()前进的。
3、《生物多样性条约》是于()年正式开始实行的。
这几个空学生填错,还是记忆不清,乱写。
二、判断题中1、使用滑轮工作既省力又方便,学生判断错误,打成了对号。
其中的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使用机械就是为了省力,学生打成对号。
其实有些机械是为了方便而不是省力。
三、选择题中1、要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正确的做法是C,学生错选为A或B。
2、仙人掌的叶子长成刺状是为了(B)(减少水分蒸发),有学生选C.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选成错误。
四、作图题中1、羊角锤的支点画的不准确。
2、2题中挂砝码(4)如果在BD处都要挂,可以B处挂()个,D处挂()个。
学生填错,究其原因还是不知道动力臂和阻力臂乘积相等这一定理。
五、实验题这是学生失分最大的一道题,特别是实验过程,根本不会,乱写一切。
教学中就没有给学生讲到这一方面的实验。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本学期的期末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习作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
但在修改病句上、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上欠功夫,下面作具体剖析:一、试卷评价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
基础知识占20分,基本技能占25分,阅读理解25分,习作30分。
1、题型多样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
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名言警句、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
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注重积累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
二、试题分析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习作部分学生掌握还可以,阅读部分失分较严重。
(一)、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
(二)、基本技能学生在修改病句方面学得死板,没有真正领会修改病句的方法。
今后要多训练,以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并能领会运用为止。
(三)课内外阅读与感悟阅读课内外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内外短文的阅读情况,但学生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不够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我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四)、作文此题为习作。
以“我好想——”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大部分学生能能将自己的或奇思妙想,或美好愿望,或远大理想来写出来,但个别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不够清晰,今后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
三、反思整改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2、注意积累,夯实基础3、关注思维,培养能力4、注重综合,确立大语文观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分析: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内容。
这次试卷的主要特点是难度适中,题量适中,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基础知识部分。
试卷中的填空题。
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
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2、计算部分。
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不很理想,部分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
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较大。
由此可见,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
3、应用题。
这次的应用题,学生完成很不好,题目虽不是特别难,但学生基础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大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
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我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
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的措施: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第二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分析本次试卷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同时注重了各知识点的考查。
试题依然分为两部分: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所需掌握的各部分内容。
下面根据这两部分的题目,谈谈我的理解:听力部分共分为五题:第一题选择你听到的单词或者短语、第二题选择你听到的图片,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单词短语的理解与掌握,题目难易适度,适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
同时也有灵活运用基础概念的题目,比如第三和第四题,考察的形式就有些变通,听音标序号和选择正确的答语。
第五题考察学生对于单词的书写能力。
笔试部分为十二道大题,其中一篇阅读理解、一篇作文题。
第一题为音标学习与单词的结合考察。
第二题写出单词的具体形式,考察的很全面如第三人称、ing形式、职业名次、比较级和过去式,难易适中,为常出现的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