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6
2017—2018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叙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C)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运动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2014,绥化)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A.珊瑚虫B.含羞草C.机器人D.蘑菇3.下列各组生物中既属于动物又属于家禽的是(C)A.马、海带、猫B.鲸、鹅、牛C.鸡、鸭、鹅D.猪、猫、狗4.小民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说明(C)A.小明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小明正在长身体C.小明具有新陈代谢D.小明热爱运动5.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 A.调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B.所有的调查都要选取样本C.在调查过程中不必做记录D.对调查结果必须用数学方法统计6.神龙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D)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环境能够适应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能够影响生物7.(2014,潍坊)将甲、乙两盆大小和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植物,白天置于光照、湿度等相同环境下培养,夜晚将甲置于相对温暖的环境中,乙置于相对凉爽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二者的生长状况。
该实验的变量为(A) A.温度B.光照C.湿度D.空气浓度8.(2014,邵阳)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B)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9.(2014,南昌)右图为显微镜观察某标本细胞的两个视野图,从甲图转变为乙图的第一步操作是(B)A.换成高倍物镜B.装片向左移动C.调节细准焦螺旋D.调节光圈10.菠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绿;而放在冷水中则不产生这种现象,分析其原因是(D)A.煮过后,绿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B.叶绿素溶解于热水而不溶解于冷水C.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绿色D.细胞膜通透性被破坏,叶绿素渗出11.(2014,孝感)线粒体属于细胞结构的哪个部分(B)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壁1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其中具有细胞壁但无叶绿体的是(B) A.菠菜叶肉细胞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血涂片中的红细胞13.植物根毛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其特有的结构是(B)A.叶绿体和液泡B.细胞壁和液泡C.叶绿体和细胞壁D.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14.活的细胞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的物质挡在细胞外,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又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随便流出。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快乐的乐曲时就跳起舞,这种现象叫…()A.新陈代谢 B.生长 C.应激性 D.繁殖2.沙蒿能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
这个实例说明( )A.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C. 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D.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如果发现物像偏向右上方,应向什么方向移动玻片标本才能使物像到达视野中央()A. 右上方B. 左上方C. 右下方D. 左下方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将图甲转换成图乙的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 首先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使要观察的物像移至中央B. 然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C. 此时光线变亮,可以调节遮光器,选择小光圈,使光线变暗D. 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5.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A. 目镜上B. 物镜上C. 玻片标本上D. 反光镜上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时,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15×,40×B.5×,10×C.15×,10×D.10×,40×7.菠菜叶肉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膜②叶绿体③细胞壁④线粒体⑤细胞质⑥大液泡⑦细胞核A. ①③⑤⑦B. ①②④⑥C. ①④⑤⑦D. ②③⑤⑥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A. 饮料、生理盐水、碘液B. 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C. 生理盐水、饮料、碘液D. 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9.以色列科学家用干细胞成功培育形成了心脏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干细胞()A. 分裂的结果B. 分化的结果C. 生长的结果D. 成熟的结果10.以下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描述正确的是A. 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与母细胞相同B. 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都能进行分裂C. 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D. 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11.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撕下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果肉肥厚多汁。
北京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中,操作错误的是()A.调节视野明暗可用反光镜和遮光器B.转换物镜只能转动转换器C.调好光的显微镜可以任意移动D.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2.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3.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是()A.光B.湿度C.温度D.空气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能疏松土壤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C.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5.若用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的两项生理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B.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C.①过程中细胞膜和细胞质的变化最明显D.②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6.表明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1)细胞质由一份分成两份,每一份含有一个新生的细胞核(2)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变化,由一个分成同等的两个(3)在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A.(1)(2)(3)B.(3)(2)(1)C.(2)(1)(3)D.(1)(3)(2)7.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鱼乙是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8.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网)构成是( ) 生物体A B C D 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A.D→B→C→E→A B.C.D.A→E→C→B→D9.图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此图中含有()条食物链A.1条B.2条C.3条D.4条10.为了探究子叶对黄豆芽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明选择了60粒大小和质量相同的成熟黄豆种子,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生物试卷说明:1.本试卷1至50题,全部都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50题,满分为100分,共6页。
考试时间50分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本卷上无效。
1. 下列各项中,对生物的特征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的都是生物D.生物的生活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工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 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温度5.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C.森林可以涵养水源D.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皮下有厚厚的脂肪6. 在稻田里,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蚜虫A.①③④B.①③⑥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7.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捕食B.互惠互利C.合作D.种内斗争8.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水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下绿豆,并设计如下实验(见右表)。
在该实验中,你认为应该改正之处是()A.B 花盆应该放在向阳处B.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向阳处C.两个花盆浇的水应该同样充足D.两个花盆应放在250C 环境9. 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玉米 → 鼠 → 蛇 → 鹰B.阳光 → 青草 → 鼠 → 蛇 →细菌C.刺猬 → 蛇 → 鼠 → 小麦D.昆虫 → 鼠 → 蛇 → 狐狸 10. 下列哪一项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片森林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羊C.树林中的植物D.一片树林中所有的生物11. 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雷鸟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然后再降下来12. 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 食草昆虫→ 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13. 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DDT ,使得DDT 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
期中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20×2分=40分)1.夏天,小明同学不住地出汗,这说明生物的什么特征( A )A.能排出体内的废物B.能生长和繁殖C.能产生后代D.能影响环境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C )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3.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C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
这都有利于御敌和捕食,这体现了( A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5.下列动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蚯蚓体表分泌黏液,适于在土壤中生活B.青蛙和乌龟水陆两栖,完全依靠肺呼吸C.蝗虫的外骨骼适应陆地的生活环境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越小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小D.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大7.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D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0.054 0.033 0.002 0.161 0.010A.A―→B―→C―→D―→E B.E―→D―→C―→B―→AC.D―→A―→B―→E―→C D.C―→E―→B―→A―→D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C.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D.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还原到自然环境中的是( C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10.小王同学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右图,细胞甲作为主要观察的对象,他应将玻片( A )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向左下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11.同学们已会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了,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 )A.目镜和物镜B.反光镜和目镜C.反光镜和物镜D.遮光器和反光镜12.(2015·宜宾)水稻种子内有机物贮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的水稻种子堆积贮存久了会散发热量,这两种能量转化分别是在水稻叶片和种子细胞的哪两种结构完成的( C ) A.叶绿体和细胞质B.细胞质和叶绿体C.叶绿体和线粒体D.细胞核和线粒体13.(2015·广东)下列属于动物组织的是( B )①上皮组织②保护组织③营养组织④结缔组织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14.(2015·莱芜)一说到杜鹃,你首先想到的是杜鹃鸟还是杜鹃花?动植物界同名现象并不少见,它们虽同名但结构却差异很大,杜鹃花没有而杜鹃鸟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D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15.(2015·福州)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D )A.营养组织B.机械组织C.分生组织D.肌肉组织1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癌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再分化B.细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都可以继续分裂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17.(2015·宜宾)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如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过程①③表示细胞的生长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C.过程③④表示细胞的分化D.过程①表示染色体减半18.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B )A.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个体D.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个体19.(2015·东营)“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除,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试七年级生物试题(注意事项:本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限为60,共四个大题,满分为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填入下面对应的答题框内,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B. 电脑病毒 C. 鹅卵石 D. 珊瑚虫2、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一特征()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除体内的废物D. 能生长和繁殖3、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B. 温度C.空气D. 水分4.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
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下5、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A. 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6、下列不能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九中校园 B. 人民公园C. 黄龙大坝里的鱼D. 黄龙生态园7、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那么,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分解者D. 生产者和消费者8、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青草→野兔→狼B.青草←野兔←狼C.阳光→青草→野兔→狼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9、在“青草→食草昆虫→ 蜘蛛→ 食虫鸟→ 猫头鹰”构成的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和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分别是()A.. 猫头鹰和食草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第一页共一页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 猫头鹰和青草10、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无效操作的是()A. 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B. 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C.移动载玻片D. 换一个目镜11、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暗的是()1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把其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 )A .生理盐水中B .蒸馏水中C .糖水中D .清水中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标本放于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中,这主要是为了()A. 防止标本干燥B. 增加标本透明度C.维持细胞活性D.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14、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 滴→ 刮→涂→ 盖→染→ 吸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D.观察装片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15、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中含有大量的糖分A. 细胞质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壁16、植物细胞分裂时,发生最重要、最明显变化的结构是(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壁 D .细胞质17、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比较,其内含的()A. 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B. 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C.染色体形态相同但数目不同D. 染色体形态不同但数目相同18、如图表示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①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B. 通过③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③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②表示细胞分裂,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19、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20、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将下图进行排序,你认为下列排序中正确的是()第二页共二页A. ⑤→①→③→④→②B. ①→②→③→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②→①→④→③→⑤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36 分)21、除 ________外,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它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同学们,开始答题了,相信自己,你能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列答题卡中,不填以0分计算。
1、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能力D、新陈代谢2、小红用目镜、物镜均为10×的显微镜观察“田”字,但占满视野的却是一个“口”字,她想要看到一个完整的“田”字,可选择()A、把目镜换成15×B、把物镜、目镜均换成5×C、把物镜、目镜均换成15×D、把物镜换成40×3、要将显微镜视野中的像往右下方移才能到视野中央,移动装片或切片的方向应是向()A、左下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右上方4、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林奈C、拉马克D、袁隆平5、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生物的()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C、生殖器官D、保护组织6、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A、对光是要看到白亮的视野B、观察使用右眼看着目镜,左眼睁开,便于画图C、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7、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8、当我们梳头时常有一些头屑落下来,头屑属于细胞死亡了的()A、结缔组织B、上皮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9、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0、杜鹃花与杜鹃鸟的细胞中,共有的结构有以下()A、叶绿体B、液泡C、细胞膜D、细胞壁11、组织的形成是()A、细胞分裂的结果B、细胞生长的结果C、细胞生长、分裂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12、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并完成实验⑤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⑥得出结论A、①③⑤④②⑥B、①⑤③④②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①⑤②④③⑥13、水和无机盐可以进入细胞,而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因为()A、细胞壁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细胞壁的保护作用C、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细胞核的控制作用14、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对细胞进行染色是为了()A、观察细胞结构更加清楚B、防止或减少气泡的生成C、对细胞进行灭菌消毒D、保持细胞的形态15、某班同学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A、丁B、丙C、乙D、甲16、下图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
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第1页(共4页)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 电脑病毒B. 珊瑚C. 珊瑚虫D. 智能机器人 2.含羞草在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这说明了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 含羞草是动物D. 含羞草的叶片怕碰3.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土壤的含氧量D.水 4.科学兴趣小组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鲤鱼、螃蟹、水草归为一类,将蝗虫、鸡、松树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A. 按生物的用途 B. 按生物的生活环境 C. 按生物的生长状况 D. 按生物的形态结构 5.生物圈的范围是A . 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B. 海平面以下20千米C. 海平面以上20千米D. 全部在岩石圈6.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C.草原上的狼与鹿D.花园中的蝴蝶与蛾座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查过程中应尽量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不喜欢的不记或少记B. 调查时看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应该采集回来C. 为了采到合适的标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险也是可以的D. 调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8.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鸟类B. 昆虫C. 鸟类和昆虫D. 鸟类、昆虫、细菌等微生物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10.蚯蚓能生活在土壤中,有很多国家用蚯蚓来处理垃圾。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A.能适应环境B.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与环境无关D.能影响环境11.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物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物点在A.目镜上B.载玻片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12.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A.细胞核B.细胞壁C.细胞膜D.细胞质13.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①和④中滴加的分别是A.清水、清水B.碘液、清水C.清水、碘液D.碘液、碘液14.DNA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个结构里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5.克隆羊多利长得像A.供细胞核的母羊B.供无核卵的母羊C.代孕母羊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16.科学家利用干细胞成功培养出心脏组织细胞,这种技术最关键的是诱导干细胞A.分裂B.分化C.生长D.繁殖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第2页(共4页)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第3页(共4页)17.对行道树进行修剪时,往往要把枝条的顶端剪去,使这些枝条不能往上生长,这是因为破坏了A.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 18.下列属于器官的是A.茎的形成层B.桃花C.一只草履虫D.一只小白鼠 19.我们经常食用的萝卜属于植物的根,白菜是叶的部分,土豆是茎,这些都是构成植物体的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0.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能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C.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D.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21. 青蛙、蘑菇、小麦、病毒等有很多的差别,但它们都属于生物,因为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它们的生活都需要营养物质;都能进行 ;都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都能 ;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017-2018学年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2.含羞草受触动时小叶会合拢,草履虫受盐粒刺激会避开.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进行呼吸B.会活动C.能生长繁殖D.具有应激性3.下面所列举的物体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蝴蝶、水 B.大象、霉菌C.落叶、水仙D.空气、月季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树木C.水田中的水稻 D.一个池塘5.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7.人们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是从哪位生物学家开始的()A.达尔文B.林奈 C.孟德尔D.拉马克8.下列职业与生物学无关的是()A.园艺家B.环境保护人员 C.放射治疗师D.幼师9.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种酸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细胞核内 B.细胞膜上 C.液泡内D.细胞壁10.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p”字,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A.b B.d C.q D.p11.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12.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A.口腔内侧壁、清水 B.牙缝、清水C.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 D.牙缝、生理盐水1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病毒14.在下列各组变量中,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的是()A.潮湿和干燥B.水和土C.氧气和温度D.明亮和光明15.从克隆羊多莉身上,我们知道遗传信息是位于()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16.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细胞分裂17.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具有的特点是()A.需要在野外的状态下B.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中观察动物C.不施加外界的影响D.不需要做认真的记录18.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A.比原来细胞多一倍 B.差不多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 D.和原来细胞一样19.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②④⑤C.③②①④⑤D.④③②⑤①20.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D.水2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生物圈中哪种因素()A.季节 B.水C.生物 D.空气2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23.下列各项中不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必须条件是()A.锐利的解剖刀 B.干净的载玻片 C.清洁的盖玻片 D.材料薄而透明24.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变形虫B.珊瑚虫C.草履虫D.衣藻2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漱口﹣涂片﹣刮取﹣染色﹣盖片 B.漱口﹣刮取﹣涂片﹣盖片﹣染色C.刮取﹣涂片﹣盖片﹣染色﹣漱口 D.涂片﹣刮取﹣漱口﹣盖片﹣染色二、识图题(共44分)26.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作用是.(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3)显微镜下的物像的放大倍数,是图中[ ] 和[ ] 两者放大倍数的乘积(4)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不够清晰,应略微转动[②] .(5)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较暗,一方面可通过转动[ ] ,让凹面对准光源,另一方面还可转动[ ] ,让大光圈对准[ ] 中心.27.如图表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1)②是盖盖玻片操作.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做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2)③是表示染色的过程,染色用的液体是.(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第一次看到的物像如⑤所示,应将装片向移动后才能达到⑥的效果.(4)上述操作中,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填“装片”或“物镜”或“目镜”)上.28.识图(1)图中的细胞是植物细胞,判断依据是植物细胞有和,而动物细胞没有.(2)如图甲、乙分别是细胞和细胞过程的示意图.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甲过程可以实现细胞的增多.乙过程可以实现细胞增在.生物体由小长大就是通过甲、乙两个过程实现的.(3)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具有、和三部分.二、实验探究题(共6分)29.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鼠妇数量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2)A装置与B装置组成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值为实验结果.(4)根据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0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5)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若有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并改正,若没有错误请你不予改正..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故选:A【点评】生物圈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掌握,难度一般.2.含羞草受触动时小叶会合拢,草履虫受盐粒刺激会避开.这些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进行呼吸B.会活动C.能生长繁殖D.具有应激性【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解答】解:应激性是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含羞草受震动,小叶会合拢,草履虫受盐粒刺激会避开.说明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3.下面所列举的物体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蝴蝶、水 B.大象、霉菌C.落叶、水仙D.空气、月季【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解答】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水、落叶、空气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蝴蝶、大象、霉菌、水仙、月季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B.【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树木C.水田中的水稻 D.一个池塘【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中的树木、水田中的水稻,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池塘,即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选D【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5.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资料分析法D.观察法【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调查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来确定.【解答】解: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故选:A.【点评】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故选:A【点评】熟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7.人们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是从哪位生物学家开始的()A.达尔文B.林奈 C.孟德尔D.拉马克【考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分析】从拉马克开始,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解答】解: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故选:D.【点评】注意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事迹,注意知识的积累.8.下列职业与生物学无关的是()A.园艺家B.环境保护人员 C.放射治疗师D.幼师【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分析】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如果考虑到仿生学,它还影响到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解答】解:解:A、园艺家,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与生物学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B、环境保护人员是参与保护环境的,与生物学有关,B不符合题意;C、放射治疗师是利用放射的方法治疗某些疾病,与生物学有关,C不符合题意;D、幼儿教师负责教育学龄前儿童,与生物学知识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解答即可.9.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种酸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细胞核内 B.细胞膜上 C.液泡内D.细胞壁【考点】细胞中的物质.【分析】此题是关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选择题,思考答题.【解答】解:A、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薄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不符合题意.C、液泡里含有细胞液,含有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等,如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种酸性的物质主要就是位于液泡中,符合题意.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细胞的各部分结构以及功能,此题重点了解液泡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10.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p”字,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A.b B.d C.q D.p【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倒像指的是实物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解答】解: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载玻片上写一个“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应该是“d”..A.字母“b”旋转180度得到的像是“q”,故A:错误.B.字母“d”旋转180度得到的像是“p”,故B:正确.C.字母“q”旋转180度得到的像是“b”,故C:错误.D.字母“p”旋转180度得到的像是“d”,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显微镜的使用中,物像和实物的区别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11.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考点】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解答】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选:D.【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12.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刮取细胞的部位和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A.口腔内侧壁、清水 B.牙缝、清水C.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 D.牙缝、生理盐水【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据此解答.【解答】解: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滴”这一步中,由于人的细胞液的和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是0.9%的生理盐水.在“刮”这一步中,首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然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细胞.故选:C.【点评】关于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是考察的重点,可以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结合起来掌握.1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病毒【考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解答】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故选:B.【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明确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4.在下列各组变量中,能用来设置对照实验的是()A.潮湿和干燥B.水和土C.氧气和温度D.明亮和光明【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认识,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此题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A是同一个变量;水和土,氧气和温度,明亮和光明都不是同一变量.故选:A【点评】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15.从克隆羊多莉身上,我们知道遗传信息是位于()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线粒体【考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解答】解:克隆羊多莉的产生:供卵细胞的是母羊A,供细胞核的是母羊B,代孕羊是母羊C,因为小羊多莉像供核母羊B,说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故选:B【点评】解此题关键是理解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16.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体积增大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D.细胞分裂【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从而使生物体逐渐由小长大.【解答】解:植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从而使生物体逐渐由小长大.故选:C【点评】解答选择题,同学们一定把四个选项看完,最后确定选项.17.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具有的特点是()A.需要在野外的状态下B.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中观察动物C.不施加外界的影响D.不需要做认真的记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与观察法的联系与区别.据此解答.【解答】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18.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A.比原来细胞多一倍 B.差不多C.比原来细胞少一倍 D.和原来细胞一样【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解答】解: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和原细胞一样”.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9.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②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睁开;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往;④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⑤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A.④②⑤③①B.③①②④⑤C.③②①④⑤D.④③②⑤①【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的正确步骤.【解答】解:使用显微镜时,“观察”操作的正确步骤是: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两眼同时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由于绘图→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如果图象不太清晰,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更加清晰.所以,“观察”操作步骤正确的是③①②④⑤.故选B.【点评】注意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20.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D.水【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分析】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思考作答.【解答】解: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在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维持生命的物质,太空是一个高真空的环境,没有空气,因此宇航员必须携带人呼吸所必须的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以必须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都必需在水中进行,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因此还必需携带水分.故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并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2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生物圈中哪种因素()A.季节 B.水C.生物 D.空气【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故选:B.【点评】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2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我会选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七上·临川期末)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为()①提出问题②通过实验检验假设③作出假设④得出结论⑤表达交流A . ①②③④⑤B . ①③④⑤②C . ①③②④⑤D . ③②①④⑤2. (2分)(2017·个旧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 . 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C . 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D .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 (2分)细胞生物体有着井然有序的结构层次。
家鸽与油菜相比,特有的结构层次是()A . 细胞B . 组织C . 器官D . 系统4. (2分)下列哪一项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A . 大树底下好乘凉B .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C .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 (2分) (2015七上·汉滨月考) 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必须要使其光路畅通,下列有关描述显微镜光路畅通的正确叙述是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光源)→()A . 通光孔→光圈→玻片标本→镜筒→物镜→目镜B . 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镜筒→物镜→目镜C . 通光孔→光圈→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D . 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6. (2分) (2015八上·罗湖月考) 将大米播种在松软湿润的土壤里,在适宜的温度下,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A . 胚不完整B . 没有胚C . 没有种皮D . 没有子叶7. (2分)(2019·郴州) 用细线标注出洋葱根尖的四个分区,培养一段时间后,间距变化最大的部分是()A . 根冠B . 伸长区C . 分生区D . 成熟区8.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50分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0题,30分)
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2.下列是显微镜使用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对光②取镜和安放③收镜④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物像⑤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③⑤④
3.某同学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你认为错误的是()A.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B.用一根牙签稍钝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一下
C.把一滴浓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D.将做好的临时玻片标本先放在低倍物镜下观察
4.某实验室的光线比较暗,在使用显微镜时应选择()
A.小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C.小光圈、凹面镜D.大光圈、凹面镜
5.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个体微小,但是它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殖.一个草履虫连续分裂5次后,产生的子代数目是()
A.10 B.16 C.25 D.32
6.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7.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衣藻 B.酵母菌C.狂犬病病毒D.大肠杆菌
8.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0.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A.5倍B.45倍C.50倍D.225倍
11.在细胞中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保持细胞各种物质的稳定和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12.炒菠菜时汤会变绿,绿色物质主要来自于细胞的()
A.细胞膜B.细胞壁C.液泡D.细胞核
13.下列哪种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
A.洋葱表皮细胞 B.西红柿果肉细胞C.黑藻叶片细胞 D.血管内表皮细胞
14.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的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
15.下列哪项在同种生物的细胞内,形态、结构和数目是固定的()
A.染色体B.蛋白质C.叶绿体D.液泡
16.一株小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原因是()
A.细胞的分裂和体积的增大B.细胞体积不断增长C.细胞数目的增多D.营养状况的好坏
17.关于系统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身体某一部分上的器官的总和B.体内功能上有联系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C.体内生理功能多样且结构上连续的各种器官总和
D.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
18.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功能的结构的是草履虫的()
A.表膜 B.食物泡C.伸缩泡D.口沟
1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B.植物体内所有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C.细胞分裂的过程会出现染色体等结构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20.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2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在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
A.物镜 B.粗准焦螺旋C.目镜 D.载物台
22.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为()
①提出问题②通过实验检验假设③作出假设④得出结论⑤表达交流.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②C.①③②④⑤D.③②①④⑤
23.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若想将一个细胞的像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则玻片标本应向什么方向移动()
A.左下方B.右上方C.上方 D.正下方
24.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所有变量都不同B.所有变量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25.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变大、变软B.变小,变软C.变大、变硬D.变小,变硬
26.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说明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
A.大B.小C.相等 D.不能确定
27.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光照
28.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和结构分别是()
A.导管、根 B.筛管、根 C.根、导管 D.根、筛管
29.花生和鱼在身体的结构层次上的不同点是花生没有()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30.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带些土,其主要原因是()
A.避免损伤根毛 B.减少土壤无机盐的丢失C.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D.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二、填空题(4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31.将科学家和他所做的重大贡献对应连接.
32.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写名称.)
(1)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 ] 和[ ] .
(3)结构[6] 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3.图为桃花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合称为,④和⑤合称为.
(2)将来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填名称).
34.刘芳同学要探究某种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设计方案如下:请你帮她将探究活动的
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①配制种类齐全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甲中.
②配制与甲相比缺少的无机盐培养液放在乙中.
③将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同时分别培养在甲和乙中,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情况如图.(4)起对照作用的是.
(5)得出结论.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初一生物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请用2B铅笔填涂) (30题,30分)
[B]
9 [
二、填空题。
(每空1,共20分)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