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
- 格式:pdf
- 大小:732.35 KB
- 文档页数:3
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皮瓣修复联合VSD引流术术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VSD引流术与皮瓣修复术联合使用术后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6例;参照组采用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皮瓣修复联合VSD引流术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与术后情况均好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皮瓣修复联合VSD引流术与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VSD引流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111-0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空间,机器或车祸导致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情况不断增多,患者会出现局部损伤或全身多处损伤的症状。
临床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通常采用皮瓣修复方法治疗[1],术后实施护理措施。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为例,探讨皮瓣修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引流术)术后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将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32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16例;实验组男(n=10),女(n=6),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44.4±0.6)岁;参照组男(n=9),女(n=7),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为(44.2±0.8)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
1.2 研究方法参照组给予单独皮瓣修复术与常规护理,清理患者伤口,常规抗感染处理,患者创口位置长出新鲜肉芽后,运用皮瓣进行修复,规格为6厘米×6厘米-15厘米×22厘米,术后定期帮助患者换药。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Sep 31(17)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交通业的迅速发展之下,四肢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四肢骨折病情普遍较重,处理难度较大,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引发深部组织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现已受到临床高度重视[1]。
改良VSD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伤口感染及创面缺损治疗中效果显著,与传统VSD 技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对其在四肢骨折术后深部组织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是目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
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深部组织感染患者64例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深部组织感染患者64例,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
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8~70(49.52±5.64)岁;骨折时间1~5(3.06±1.54)d ;受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12例、击打伤2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5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9~69(49.54±5.61)岁;骨折时间2~4(3.08±1.51)d ;受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13例、击打伤2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18岁;(2)可正常沟通、交流者;(3)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哺乳、妊娠期女性;(2)中途退出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者;(5)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6)存在严重认知、精神、心理障碍者;(7)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行传统VSD 技术治疗:以75%乙醇对创口进行消毒,彻底清除创面,将血运不良及坏死组织去除,暴露新鲜组织,将凡士林纱布覆盖在创面口,对于伤口面积较大者则覆盖2块以上敷料,在引流管上增加侧孔数量,与负压吸引机接通之后,压力调节至70~120mmHg ,每隔24~48h 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VSD治疗多例截肢术后残端反复感染【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47-01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我科对6例创伤性截肢术后肢体残端感染治疗的患者应用负压闭式引流 (vaccum sealingdrainage,vsd) 技术治疗,后期对创面行残端缝合,不但有效控制了感染,所有创面全部愈合,而且通过缩短朱元璋时间达到既节省了住院费用,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良好地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例,女性 2例;年龄 34 ~50岁,平均42岁。
其中小腿创面2 例,大腿创面4例,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性截肢术后,其中两例大腿创面的患者曾因残端感染行二次截肢术。
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1例。
行截肢术前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术后肢体残端皮瓣发生坏死合并感染,创面最大1 3cm×1 5cm,最小6 cm×8 cm。
1 .2 材料 a ) 医用泡沫材料,即多聚乙烯醇一明胶海绵高分子复合材料。
b ) 附带可冲洗多侧孔引流管,直径0.8c m,包埋在聚乙烯醇海绵中的多侧孔硬质硅胶管。
c ) 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医院中心负压,负压控制在5 0 ~6 0 kpa 。
d ) 生物半透性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起到透氧、透湿、防水和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1 .3 使用方法首先对发生坏死合并感染的肢体残端进行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的组织,反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和稀释碘伏冲洗创面,对皮瓣坏死后骨质外露部分适当截短骨质残端,并采用周围肌肉拉拢缝合进行包埋。
将医用泡沫剪成与创面大小相当后填充并封闭创面,使材料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死腔,间断缝合皮肤边缘和材料边缘,引流管直接从创面边缘引出。
用75%的酒精清洗创面周边需粘贴生物膜的健康皮肤,除去油脂和污垢,必要时需事先剃除毛发,以便粘贴薄膜,再用干纱布擦干皮肤,接通多侧孔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管,维持负压吸引状态,将生物半透性薄膜从创面的一边开始粘贴,边粘贴边挤压,直到覆盖整个创面。
VSD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作者:梅海龙,陈登,王军海,王志烈【摘要】目的探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在治疗创伤性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中的应用和疗效。
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12 例创伤性截肢术后肢体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患者应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术后50~60 kPa中心负压吸引7~10 d后全部行中厚皮片植皮。
结果经负压闭式引流7~10 d后,本组12 例患者中有10 例直接行植皮术,2 例更换二次负压吸引后植皮,植皮前所有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呈粉红色颗粒状,触碰易出血,直接行中厚皮片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
结论负压闭式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引流充分,是一种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负压闭式引流;截肢术;软组织损伤;感染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12 例创伤性截肢术后肢体残端皮瓣坏死合并感染的患者应用负压闭式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后期对创面行中厚皮片植皮,不但有效控制了感染,所有创面全部愈合,而且节省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良好地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 例,女性4 例;年龄26~58 岁,平均43 岁。
其中小腿创面7 例,大腿创面3 例,前臂和上臂创面各1 例,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性截肢术后。
致伤原因:车祸伤7 例,机器绞伤4 例,重物砸伤1 例。
行截肢术前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术后肢体残端皮瓣发生坏死,其中3 例合并感染,创面最大15 cm×18 cm,最小5 cm×7 cm。
1.2 材料a)医用泡沫材料,即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高分子复合材料。
b)多侧孔引流管,直径0.8 cm,包埋在聚乙烯醇海绵中的多侧孔硬质硅胶管。
c)负压引流装置,采用医院中心负压,负压控制在50~60 kPa。
VSD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疗效观察及优点。
方法对56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行清创后创面行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
结果52例经1次VSD治疗愈合,4例经2次治疗愈合。
结论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技术方法,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merits of VSD in skin flap necrosis following opra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We reviewed clinicexperience which 56 patients with skin flap necrosis following opration of breast cancer have been used subcutaneous implantation seaweed salt hydration alcohol polyet hylene foam dressing after the use of VSD technology Results52 cases with wound healing of stage 14 cases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in 710 d wound dressing chang time ConclusionThe VSD is a new treatment method of skin flap necrosisfollowing opration of breast cancer,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effective, worthy of clinical use.【Key words】Breast cancer; Skin flap necrosis;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采用VSD选择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56例,均为女性,年龄30~69岁,中位年龄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