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滨州建成黄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滨政发〔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滨政发〔202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现将《滨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滨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5月31日滨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24〕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的工作原则,加大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水平,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链条,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以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万辆以上,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基本淘汰;报废汽车规范回收量达到1万辆,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车销售比值达到0.8:1,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
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工业重点领域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沈志强院长同我市36位劳模代表受邀体验首班列车9月28日,在滨州站首发的K1786次列车上,有一个特殊旅客群——在7号车厢,沈志强院长同我市36位劳模代表受邀登车,见证滨州交通发展的里程碑。
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希望滨州成为黄河三角洲交通枢纽”在7号车厢,脖子上挂满奖章的沈志强备受关注,他是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书记,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此次,他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滨州市劳动模范被邀请体验首班车。
他说,在滨州工作30年,盼火车也盼了30年,这次终于圆梦了。
“之前去北京开会要么坐公共汽车要么自己开车,很不方便,现在坐火车既安全又舒适。
”他说,“相信几年内滨州通动车、高铁也将不再是梦,滨州将成为黄河三角洲的交通枢纽,融入京津冀2小时经济圈也将很快实现。
”在车上,他不停地发着微信。
原来,得知他被邀请上车体验,很多朋友发来信息,向他询问列车上的情况,他不厌其烦地一一向朋友们介绍。
他说:“滨州通火车太受关注了,市民今天的目光都锁定在了这里。
”滨州市住建局副书记、房管局局长张海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火车为滨州带来的利好,他说,火车通车填补了滨州与其他城市链接的一项空白,是城市功能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作为劳模代表参加首发式并体验首班车,张海心潮澎湃,在他看来,火车对于滨州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大家都知道火车,却从未坐过,或者从没在家门口坐过。
火车通车后,不仅市民出行方便快捷,而且城市建设所需要的材料,如水泥、木材、钢材等的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这无疑将让滨州经济驶入快车道。
滨州实验学校校长高桂荣:说起“火车”这个词不再尴尬作为劳模代表,实验学校校长高桂荣也登上了这列班车。
看到火车出站时路边围观的人群,高校长特别激动,她说,滨州人民盼火车盼太久了,如果不是这次组织劳模集体体验首班车,她计划自己买票上车。
她表示,之前实验学校有几次请外地专家来指导,人家听说机场很远,火车不通,很多人不愿意来。
对接黄三角增创新优势2009-12-5 12:50:49 点击数: 97次地域范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
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区域,建成中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规划还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重点工程水利新建利津利北、河口区羊栏河、无棣碣石山、阳信菅家洼、寿光双王城、庆云南侯、乐陵杨安镇、高青樊林等水库;实施东营神堂、滨州打渔张等水库衬砌增容工程,加固潍坊峡山、莱州临潼河、坎上等病险水库。
增加调蓄能力4亿立方米。
铁路以配套港口发展、完善运输网络、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目标,重点建设黄骅至大家洼、德州至龙口和滨州至济南铁路,加强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形成横贯三角洲全区,对接周边区域的T字型铁路运输通道,加快完善区内路网结构。
建设黄骅-滨州-东营-寿光-大家洼、德州-滨州-东营-龙口、济南-滨州、博兴兴福东到广饶华泰等铁路,扩能改造淄东、益羊铁路和滨州至港口铁路、张东铁路,建设港口铁路、物流园区和企业铁路专用线。
公路建设国家高速公路长春至深圳线辛集(鲁冀界)至大高段,荣成至乌海线新河至辛庄子至邓王段;滨州至德州高速与全省4条东西横线、一条环线路网相连,潍坊至日照高速、济南至乐陵高速与全省8条路网相连;积极推进渤海大桥、套尔河大桥建设。
一环三横三纵公路网:一环环海高速公路;三横庆云—无棣—沾化—垦利—河口,乐陵—阳信—滨州—利津—东营—莱州,乐陵—惠民—高青—博兴—广饶—寿光—寒亭—昌邑—莱州;三纵乐陵—庆云—滨州—博兴,沾化—垦利—广饶,河口—垦利—东营—寿光。
第一、二单元单元检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看图写数(小写)写数:写数:写数:2、找规律填数(1)402、()、()、399、()、()。
(2)606、607、608、()、()、()。
(3)3669、3679、3689、()、()、()。
3、比较数的大小。
1104()984 4596()4499 784()8471000()9420 6004()6103 10000()99894、在48÷()=9……3这个算式中,除数是()。
5、在()÷6=7……()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当余数为1时,被除数是()。
6、一共有26只小动物,每个大房间住6只,每个小房间住4只,如果小动物都住小房间,至少需要()间房子。
7、学校操场周围的彩旗颜色是按红、黄、绿、蓝、紫、红、黄、绿、蓝、紫……的顺序排列的,那么第30面彩旗的颜色是()色。
8、一捆书有50本书,最少拿出()本,才能正好分给8个班级。
二、计算题(除法要列竖式,每题2分;加减法每题0.5分,共10分)47÷6= 75÷9= 30÷7= 10÷6=1500+600= 3000+7000= 6300-400= 960-80= 三、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计数器每题2分,算盘每题2分,共12分)1845 994 7070写作:写作:写作:读作:读作:读作: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3个十、8个千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A、837B、8307C、8037D、83702、我国著名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高度为8844米,约为()米。
A、8000B、800C、9000D、1000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5÷5=6......5 B、60÷7=9......3 C、37÷7=5 (2)4、下面各数中,一个0都不读的是()A、5060B、904C、7009D、60005、把6890、9068、8906、6908这4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6890、6908、8906、9068B、6908、9068、6890、8906C、8906、6908、6890、9068D、9068、8906、6908、6890五、解决实际问题(共43分)1、3月12日是植树节,小明打算在路边按照1棵杨树、2棵柳树、1棵桦树的顺序栽种,那么第15棵是什么树?(8分)2、超市里一盒饼干的价格是8元,一袋薯片的价格是7元,丽丽带了40元,她最多可以买几袋薯片?(8分)3、观察信息,解决问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201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201号滨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准〈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滨政呈〔2023〕2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滨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滨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环渤海南岸智能制造基地、富有北方水网特色的乐居品质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滨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4.6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09.6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78.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885.06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6.50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8%。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滨州的未来发展趋势
滨州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升级:滨州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例如,发展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2. 优化城市建设:滨州可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城市更新、道路交通改善、市容市貌提升等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来滨州投资和发展。
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滨州可以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智能化和便利化水平。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现代化:滨州是农业大市,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产业化推进。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5. 旅游发展:滨州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来滨州旅游观光。
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开发旅游产品,可以为滨州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滨州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围绕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
以及旅游发展等方面展开。
这些措施将促进滨州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滨州万吨港全力打造滨州"蓝黄"强力引擎摘要:建设滨州万吨港,打开滨州乃至山东海上北大门,彻底改变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是历代滨州人的梦想和历届党委、政府的夙愿,也是我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更高层次上谋求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蓝色国土、振兴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从国际经济发展进程看,全球经济中心先后由地中海沿岸国家转移到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沿海港口为依托。
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5大港口群体为我国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港兴市、城以港荣”成为近百年来城市繁荣发展的共同走势,建设现代化港口成为一个沿海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最高效便捷的通道。
建设滨州万吨港,打开滨州乃至山东海上北大门,彻底改变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是历代滨州人的梦想和历届党委、政府的夙愿,也是我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在更高层次上谋求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1969年东风港两个500吨级泊位于套尔河西岸开工建设,至1971年该港正式投产;自1991年7月原省计委批准在套尔河东西两岸兴建两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至1994年底建成主体工程;从1997年3月开工东西两条导流防沙堤拟建设万吨级码头,至1998年底项目建设搁浅;从2005年底新一轮滨州万吨港建设重新启动,至2010年4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从2012年7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建成试运营,至市委、市政府提出2013年10月滨州港实现正式开航运营,我市港口建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终于在攻坚克难、求索创新中即将迎来历史性胜利。
近年来,重大基础设施滞后、县域经济南强北弱已成为制约滨州发展的一大瓶颈。
滨州港作为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创性工程,肩负着滨州“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和实现北部沿海崛起龙头工程的重任。
黄河三角洲投资增长迅猛据山东省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山东省黄建办”)介绍,山东省政府于6月24日在东营市举办首届黄三角经洽会,本次经洽会或将至少有1500亿元资本进入黄三角。
就在今年1月17日,山东省在北京举办黄三角投资推介会,集中签约的央企投资额达2610亿元。
黄三角概念已渐成国内外资本新宠。
投资增长迅猛山东省黄建办透露,首届黄三角经洽会的招商重点为,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节能环保等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
滨州市招商局局长刘树平告诉本报,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投资机构和投资商开始主动与滨州进行接洽,让这座拥有后发优势的城市切实感受到黄三角的品牌影响力。
滨州市是黄三角区域最后一个通高速、最后一个建火车站和港口的城市。
滨州市政府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滨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到账额同比增长44倍。
滨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奎祥说,截至目前,高起点规划建设的滨州港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香港豪德集团投资的现代物流商贸城以及海上风力发电等10个大项目已谈至签约阶段。
滨州市已另外筛选150个对外招商推介项目在首届黄三角经洽会上和与会资方洽谈。
另据了解,首届黄三角经洽会筹备工作启动以来,台湾环航复合材料与德州市乐陵县合作的泰山体育新材料器材工业园项目、乐陵市开发区和国电山东电力合作的能源生物质发电等一批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大项目基本谈妥。
该市将有近30个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的大项目集中签约。
潍坊市则拟在首届黄三角经洽会上推出总投资额达634亿元的28个合作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
据了解,拟签约项目中,过100亿元的有2个。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省黄建办副主任牛启忠透露说,山东省黄办已引导各市围绕发展规划、产业优势、产业特色,筛选论证了一批对外合作项目,首届黄三角经洽会拟签约项目范围涵盖基础设施、商贸物流、新能源等。
把滨州建成黄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中国国际招标网时间:2010.01.29 来源:中国工程项目网滨州市交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三个服务”,
以构筑大路网,建设大港口为重点,以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发展现代化物流业为方向,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提供高效、可靠交通运输保障。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勇
记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立体化交通体系,更能够让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立勇: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努力,我市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概括来说就是高速和干线公路搭起框架,农村公路实现“双通”,港航建设强力推进,行业管理和行业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事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一是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农村公路“双通”工程基本实现。
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己建项目9个,总长335.34公里,总投资50多亿元,己完成投资46.35亿元。
目前还有4个在建项目,总长141.1公里,总投资17.8亿元,已完成投资l.8亿元。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l3238.5公里。
二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海港港区11公里,引堤工程现基本建成,完成投资11.4亿元,投资13亿元的2×3万吨级码头及防波堤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10月27日开工建设,疏港公路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三是客运场站及货运物流场站发展有了新突破。
2007年,滨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以此为契机,客运及货运物流场站的规划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投资10.6亿元的滨州客运总站已建成投运,县区客货运站场运输体系正逐步完善。
四是投资20多亿元的滨港铁路一期工程及滨州黄河公铁大桥建成投运,对于打通山东半岛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盘活山东北部港口资源,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促进鲁中、鲁北等区域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记者:面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要契机,我市交通发展将有一个怎样的战略定位?
王立勇:我市交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三个服务”,以构筑大路网,建设大港口为重点,以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发展现代化物流业为方向,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提供高效、可靠交通运输保障。
记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我市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哪些重大机遇?下一步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王立勇:国家规划既对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规划,也对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滨州港等项目建设做了规划,我市作为公路运输枢纽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会极大地拉动我市港口、铁路、公路,以及水利、环保等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必须有完备的基础设施。
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里也积极对接。
省里提出铁路网络从“三纵两横”到“四纵四横”的T
字形布局,公路则是“一环、三横、三纵”的路网框架,打通外联内接通道。
目前,这些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规划建设。
同时,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依托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强化港口对外辐射输送能力。
当然这肯定要带来国家的投入和省一级的投入。
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目标就是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为战略契机,实现滨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跨越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以发展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大力发展铁路、沿海港口,继续推进高等级公路发展,加快构建滨州中心城市与各县级政府驻地及重要乡镇的快速交通网,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积极发展公路客货运枢纽,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客运发展,基本建成“两纵两横”综合运输通道和以港口为主体的综合运输枢纽及滨州现代化公路运输枢纽,把滨州市建成为黄河三角洲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山东北部门户城市。
到2015年,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l4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40公里,一级路达到910公里,沿海港口建成了万吨深水航道和25公里防潮堤2×3万吨通用散杂泊位、3×5万吨液体化工泊位,形成2000万吨以上吞吐能力和套尔港区1000万吨以上通过能力。
为实现滨州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具体的发展思路是:
一、加速构筑大路网。
以建设大通道公路、改造老油路、提升路网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为目标,重点规划建设五纵、七横、一环、八连高等级公路网,加速推进公路现代化进程。
农村公路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提高路网技术水平,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为目标,加速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二、大力发展铁路和港口。
结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山东省地方铁路网规划和部省协议,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加大铁路投入为契机,加快滨州市铁路建设步伐,尽快改变以公路为主的单一对外交通格局。
关于铁路网发展,将构建滨州市“三纵一横、一枢纽”的铁路交通网络发展格局,新建铁路266公里,充分满足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
同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和滨州北海新区开发为契机,着力实施“一三六二四”港口建设发展战略,打造临港产业聚集转移平台,基本实现济南都市圈区域性综合港口建设目标。
三、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
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建设为导向,重点规划建设“一站三园”,完成三级道路运输站场体系。
同时,充分利用大高
机场资源,进一步拓展通用航空业务,待条件成熟时积极考虑向民用发展、争取开辟支线航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