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解方程(二)》(13)北师大版(共12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2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根据。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10的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猜想。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有什么新的猜想呢?2、对于他的猜想,谁还有补充?为什么?3、谁能把大家的猜想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ppt出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解方程二》,验证大家的猜想。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尝试验证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举例子、用天平)(这个同学给大家的建议不错)有请我们的老朋友“天平”闪亮登场!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2、组长组织组员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选一组天平展讲)4、师过渡语:一个数学规律的探究只做一次实验往往是不够的,数学家门经常要经过很多次的探究论证才能得出,那我们就再请一组同学来验证一下吧。
5、现在请大家一起自豪大声的读出我们探究的规律。
6、这就是等式的又一个性质,你认为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7、规律探究出来了,你会用规律吗?8、出示4y=2000,集体解方程,根据昨天《解方程一》的经验,你觉得这个方程该怎么解呢?(师提醒解方程的格式:先写“解:”,等号对齐,未知数一般写在等号左边)10、师:关于刚才解方程的过程,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11、y=500对吗?怎么验证呢?(生口答,师板演) 12、还有疑问吗?为什么非要除以4呢?两边都除以别的不为0的数也可以呀? 13、师小结:等式两边到底选择怎样的乘除运算,其本质就是依据等式性质,通过乘除的相互抵消,得出未知数的值。
14、师:淘气给大家刚才解方程的过程配了一副图,谁能看懂,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三、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主要包括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方程的解集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进一步拓展,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
2.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例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解方程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4《解方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简单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方程的概念和简单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深,解方程的步骤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解方程的步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难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解方程的步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获取知识。
3.同伴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设计好教学情境,准备好相关的问题和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解方程的步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验证: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换方法验证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教材第70页第三、四幅情境图,并板书式子让学生明确规律。
通过验证让学生再次归纳: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我们的
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强调是不为0的数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强调:因为0不能做除数。
(三)实际应用。
引导:俗话说“学以致用”,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4y=2000。
然后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后,指名回答:方程两边都除以4,根据4y÷4=2000÷4,得出y=500。
师板书,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4y=2000为例:
注意:当计算熟练后,应用等式性质的过
程可以省略不写。
引导学生检验方程:将500代人方程中,4x500=2000,等式成立,所以y=500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由等式的性质一推想出等式的性质二,充分地给予学生探究与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作为一个探索着、研究者,深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课件出示习题:解方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5.5解方程(二)一、单选题(共7题;共20分)1.35x=0的解是()A. x=35B. x=0C. 无法确定2.方程“2.4×6-8x=9.6”的解是()A. x=1.6B. x=18C. x=1.8D. x=0.63.解方程:20.9+2.4x=24.74x=()A. 1.6B. 10.7C. 0.36D. 3.44.方程未知数的值是(1)4x=10()A. x=6B. x=40C. x=2.5D. x=14 (2)x+4=10()A. x=6B. x=40C. x=2.5D. x=14 (3)x-4=10()A. x=6B. x=40C. x=2.5D. x=14 (4)x÷4=10()A. x=6B. x=40C. x=2.5D. x=145.一个数的4.7倍与这个数的3.3倍的和,等于0.64,这个数是多少?解:设这个数是x,列出方程正确的是()A. 4.7x+3.3=0.64B. 4.7+3.3x=0.64C. 4.7+3.3=0.64D. 4.7x+3.3x=0.646.方程“32.8-9x=17.5”的解是()A. x=21.5B. x=2.2C. x=0.3D. x=1.77.5x+6=11的解为()A. x=1B. x=2C. x=4D. x=3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8. 3x+8=32的解为x=59.判断对错.x=0.5是方程2x-1.5=0.5的解.10.等式一边加上一个数,另一边减去一个数,两边不可能相等。
11. 4x−2=26的解为x=612.x÷5+9=21的解为x=60()13.判断对错13x-x=1.44,这个方程的解是0.12三、填空题(共12题;共13分)1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________的值,叫做________.15.解下列方程.2x+7=37x=________16.解下列方程7x-4×3.5=24.5x=________17.解方程5-3x=1.7x=________18.解方程.(205-x-18)÷7=25x=________19.解方程:4x-28=2xx=________20.解下列方程.4(90-6x)=48x=________21.解方程.2.5x+12×4=52.5x=________22.解方程x÷2.1=8x=________23.解方程.x+36=107x=________24.看谁做得好!求x的值.63-46=x+16+x-29+xx=________25.方程3.6x+3=13.8的解是________四、计算题(共2题;共40分)26.解下列方程.(1)x-0.24x=1.52(2)0.3(x-9)=12.7527.解方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4 解方程(一)》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4 解方程(一)》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章,主要讲述了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方程的概念和方程的解,第二部分是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讲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即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关系。
3.讲解解方程的方法:介绍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并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4.练习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解方程方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5.7 解方程(二)》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15个a相加的和:________.(2)2个a相乘的积:________.(3)比a多4的数:________.(4)a减去b的差除以8:________.2. 小蜜蜂采蜜。
(连线)3. 解方程。
6x=72x÷8=327x=2174. 巧列方程,求出未知数。
210名同学做广播操表演,每排站y人,共有10排。
5. 巧列方程,求出未知数。
一只小白兔平均每天吃x个萝卜,一个星期共吃42个萝卜。
脱式计算。
125−4.6×7.2101×2.744×7.3×2.5解下列方程。
9x−6.7=3.26+3x=363x−27=48列方程并解答。
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小明今年多少岁?把方程和方程的解用线连起来。
填空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a千米,4小时行________千米。
一个书包65元,比一个计算器贵m元,计算器是________元。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s米,边长是________米。
m的1与n的5倍的差是________.2白兔有y只,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10只,黑兔有________只。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解方程4x+12=60m+2m=968x−x=147x÷0.4=2.2育才小学共有教师117人,其中女教师的人数比男教师人数的4倍还多17人,男、女教师各有多少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5.7 解方程(二)》小学数学-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答案】15aa2(a+4)(a−b)÷8【考点】用字母表示数【解析】(1)15个a相加的和,根据乘法的意义可得a×15;(2)2个a相乘的积,就是a×a(3)比a多4的数,就是用a加上4;(4)a减去b的差除以8,先算a−b的差,所得的差再除以8,据此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