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51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必修III。
课标要求为“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主要围绕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展开。
涉及到的人物较多,相关思想不易理解。
3.必修I对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演变已经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1.由于初中阶段及必修I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古希腊城邦制度及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对于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格拉等人的思想及其与时代的联系知之甚少,这将成为制约教学实施的难点。
3.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古希腊神话和苏格拉底的故事等方面。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发现人”、“认识人”、“理解人”三个环节勾勒出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发展轨迹。
导入哈佛大学校徽和校训解析哈佛大学校徽和校训涵义。
一同跟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脚步去追寻真理,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
新材料引起学生探知兴趣。
引出主题阿波罗神庙石碑上的“认识你自己”。
本课主线概述本课的主线:追求真理,“认识自己”的艰难:发现人——认识人——理解人。
师徒四人让学生了解本课梗概。
带着我们寻求真理。
一、发现人——从神到人早期希腊是神的世界呈现希腊诸神图片述;早期人们关注的是神。
吸引学生注意力,带入历史情境。
从“神”到“人”生动讲述斯芬克斯的神话传说。
问:神话表现的主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探究人的主题;肯定人的智慧。
故事说理,学生易于理解。
从关注神到自然再到人;引导学生思考:从关注神到关注人的原因?(人文主强调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让人们关注自己。
义精神产生的背景)智者学派及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普罗泰戈拉简介;普罗泰戈拉经典语录;问:材料反映了普罗泰戈拉的什么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特别强调人的感觉的重要性。
意义:实现了“发现人——从神到人”的变化,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前系统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内容是一个颇具难度,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
学习本专题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三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
在学习时,可注意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第七专题,第二册第五专题和本册第七专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即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2.本课标题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首先应将人文主义的含义给学生解释清楚。
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3.本课的重点:了解智者学派及其观点,苏格拉底及其“知德合一”的伦理思想。
4.本课的难点: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1.本课属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从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
可让学生结合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专题内容进行预习。
2.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建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知德合一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社会神是怎样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课程目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一)西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背景1.经济:工商业经济繁荣;2.政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3.文化:人的地位提高。
(自然哲学奠定基础)。
(二)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2.思想: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3.评价:(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但忽视道德标准。
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一)背景1.智者学派忽视道德;2.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二)苏格拉底的思想: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内在美德。
(三)评价1.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一)柏拉图:著作《理想国》,根据智慧和品德而非按照出身分工;鼓励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四、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促进古希腊文化科学的发展;(2)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思维拓展】一.儒家民本思想与希腊人文主义二.孔子(民本)思想与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异同三.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全面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的背景,进一步认识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普罗泰格拉思想主张的全面分析,认识到苏格拉底思想出现的现实原因与进步性,体会早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价值;通过对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综合分析,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重点: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一目“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1):简要概述智者学派及思想兴起的主要背景(请注意阅读“材料”、“前言”、“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1)古希腊工商业发展,奴隶制经济繁荣——根本原因;2)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社会环境比较宽松;3)“人神同形”,人的地位的提高;4)个人因素:古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发展;5)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提供了重要前提。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2):智者学派有哪些主要思想、代表人物(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综合思考)?【2组学生板演预测】1)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为准绳;2)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由,制度、法律和道德等的约束力是相对的;3)社会道德不应该强求一律。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3)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又存在哪些局限性(请注意阅读“学思之窗”综合思考)?【3组学生板演预测】积极意义: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智者学派的概念,了解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分析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图片、材料,再现历史。
2、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情景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2、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主张、影响2、苏格拉底【教学难点】理解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感性思维能力强,但是理性思维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而本课的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举例法和探究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利用“斯芬达克斯之谜”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古希腊人对人本身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人文主义精神”的概念,介绍“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再导入本课课题: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一篇:领略先贤风采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学习古希腊先哲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智者学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弄清什么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主要活动和代表人物。
【自主学习1】阅读P22页课本内容,要求学生概括智者学派的主要主张1、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核心观点):人的感觉是衡量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③制度道德法律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要以人为尺度.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里着重讲解认识万物尺度的含义,并设疑: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2、评价评价历史事件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二、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重点难点】1、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2、难点:哲学观点【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本课的核心主线:人文主义这一概念。
广义指始于欧洲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反对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一、背景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2、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3、社会:人的地位的提高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0、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1、智者学派(1)智者:由于社会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一批向人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
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
(2)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①含义: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②进步性: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③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取向,忽视普遍的真理(法律、道德、制度等),是典型的极端个人主义,不利于建立有利的社会公共秩序。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主义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2、难点:哲学观点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奥运圣火点燃,“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响彻云霄的时候,谁能不对古希腊人油然而生敬意?这是古希腊人为世界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奥运的故乡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文精神。
【讲授新课】(一)、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背景1‘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人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带来的平民地位的上升、个人主义成长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3、雅典从东方文明(埃及和两河流域)吸纳了它们部分精神文明成果。
4、希腊宗教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思想也有利于希腊萌发人文主义思想。
(二)、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历程1、源起:公元前7世纪,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
——哲学本意就是“爱智慧”,体现理性精神。
2、自然哲学: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部分希腊哲学家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他们对世上万物从大自然的变化找寻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于是自然派哲学诞生了。
②代表及主要观点:泰勒斯:“水是万物之本源”公元前6世纪,西方哲学之父;安纳西梅尼斯: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德谟克利特:世界由原子组成;毕达哥拉斯:世界由数组成;赫拉克里特:火是万物的本原③意义:自然派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单元概述】本单元教学内容跨古代和近代两个时期,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讲授了西方思想发展的简史,重点突出了西方人精神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文明,发端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智者运动。
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尝试。
14世纪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形式的思想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进一步深化, 17、18世纪的欧洲知识界产生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众多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科学与民主的阳光开始照耀欧洲大陆。
西方的人文精神也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本单元考点为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近年来全国课表卷命题多大35次之多,例如2012年安微文综第37题对人文主义“各自深刻的特定的社会条件”考察人文主义的发展脉络,2012年北京文综和浙江文综将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考察,2012年广东和重庆文综对宗教改革的考察,2011年山东文综第37题对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的考察及15题对启蒙思想对美国当代政治影响的考察。
可见高考对本单元几乎所有考点都有命题,多以材料考察思想特点,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考察学生获取解读材料,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偏上。
华亭一中赛讲课教案
2014-12-25
科目
历史
课题
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班级 高二(19) 教者
李国利
教
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思想。
2:掌握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特点。
3:理解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性。
2.能力目标:能用联系发展的方法分析启蒙思想家对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3.德育目标:树立追求真、善、美,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代表思想和人文主义的内涵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发展性
教法
问题教学法、引导分析法
学法
合作讨论法、自主分析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及时间安排
1、视频导入新课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展示
3、学案检查,基础知识过关:
4、知识拓展 (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2):分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表现。
(3):1.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内容特点。
5:习题训练
6: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7、当堂检测,效果评估。
导入新课及目标展示(约3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归纳,点拨。
(约4分钟)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成果展示,教师点评讲解(约7分钟)
练讲结合(约8分钟)
课堂小结及当堂检测(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