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科技论文的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科技论文写作要点一、科技论文写作要有:创新性、科学性、学术性、规范性、可读性。
二、科技论文要写成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逻辑、结论要齐全,逻辑要清晰,观点要鲜明。
三、结构:题目、作者署名及所在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结语、参考文献,八个内容缺一不可四、题目:鲜明、具体、切合文章主旨,不可大、不可空,21个字以内五、作者署名及所在单位:所在单位要写全、准确六、摘要:全文概况,200-300字。
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忌:自我评价,图、表、数学公司、化学结构等。
例:为了(目的)……,采用(方法)……,对(过程)…….,(通过…….方法实施)结果表明(结果)……,(结论)……。
七、关键词:关键词的目的在于为论文检索提供便利,5-8个词,反映论文中心内容的词或词组。
准确,不要笼统,不用大词八、引言:(或者前言、引论),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
首先阐述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作用、意义等,其次文献总回顾,简述相关前人、同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展,再次通过对比,分析过去研究的缺陷性,阐明自己的创新点,最后总结性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一二三四几个方面描述,为引言做最后收尾工作。
引言部分600-1000字,不用插图、图标、公式、化学结构等。
九、正文:明确论点、摆明论据、再总结。
十:结论/结语:学术性、技术性文章用结论,评述性文章用结语研究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研究结果对前人成果做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论证或否定;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方向等。
结语一般不分段叙述,要求内容明确具体、概括准确、简短精炼、措辞严谨、同时不做自我评价。
十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尽量选取近5年之内的研究成果,至少15个,参考文献的翻译要选择原文翻译,不可自行翻译;通过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本论文的起点和深刻程度。
十二、论文撰写步骤共7步:选题—材料收集—构思—提纲—草稿—修改—定稿其中材料收集非常重要,大约占论文撰写总时间的2/3。
科学论文的基本知识、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科学论文是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进行分析和阐述,揭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而写成的。
以下是边肖带来的科技论文的基本知识、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什么叫科技论文,基本特征是什么科技论文不同于其他文体,它们是对创新科技研究成果的科学阐述,是对一些理论、实验或观测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对实践中应用于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的一些已知原则的科学总结。
因此,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创造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这是科学论文的方法论特征。
它不仅描述了涉及科学技术的命题,更重要的是,所讨论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制的成熟理论、技能或对象,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可以推广应用的成熟技术。
开拓——这是科学论文的灵魂,不同于其他文献。
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的现象、属性、特征以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说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的或者部分开创性的,必须是发现的、发明的、创造的、进步的,而不是复述、模仿或者解释前人的工作。
逻辑——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
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整、计算正确、符号规范、行文流畅、图表精炼、推理合理、自成体系。
有效性——指文章发表的方式。
现在只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评审,在一定规格的学术会上进行辩护和司法备案;或者官方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学论文被公认为完整有效。
此时,无论科学论文以何种语言发表,都表明科学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实含义可以很容易地被他人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科技论文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
从目前在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本科学命题进行论述和证明,或者对提出的新假设原理、模型、材料和技术进行理论分析,从而进行改进、补充或修正。
1.1科研选题(知识点)选题就是确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向,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科技问题,科研选题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
能否善于提出问题,决定了研究价值的大小也直接决定了科技论文的成色。
好的科研选题的特点:1、问题本身有价值;2、问题必须具体明确;3、问题要有创新性;4、问题要有可行性。
科研选题的方法:1、兴趣导向;2、实践导向;3、文献导向;4、数据导向;5、协同导向;6、系统导向;7、工具导向。
形成最终的科研课题:1、对选择的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的目的:(1)该科技问题的形成历史,现状进展与未来趋势;(2)该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和影响,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有哪些问题前人已研究或应用过,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4)打算研究的问题是否已经有人研究过,研究到了什么程度了,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
2、根据调研结果进行选择。
3、对选题进行论证。
1.2开题报告的格式与内容开题报告的目的:在做科研之前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
开题报告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是什么: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依据和理由;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思路。
开题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课题的内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预期达到的目标,进度安排,参考文献。
其中,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参考文献,对应于选题依据;课题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对应于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进度安排,对应于研究计划。
1、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问题。
问题的类型大致有:(1)现有的研究没有意识到或发现的问题;(2)已有的研究还没有运用或运用不成熟的视角和方法;(3)研究者直觉的预感到可能成立的新观点。
首先必须明确的指出,打算研究的问题的内容,然后再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解决问题的深度。
2、研究的意义:对于研究价值的判断。
研究意义分为:(1)理论意义;(2)应用意义两类。
第1章科技论文基础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依靠知识的继承、交流和传播而发展,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是实现这种继承、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科研成果要用科技论文来表述与传播,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标志,是科技信息传递、存储的重要载体。
科技论文的发表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重复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科学分析论证和独到学术见解,表达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逻辑正确、修辞合适的高质量论文,对指导科研和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实际中往往存在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因写作质量差而未被出版部门录用,因不注重编辑质量而未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因编排格式不规范且与网络系统不兼容而未能在网络上有效传输等现象。
不少作者在写作中往往忽略了表达的规范性问题,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可读性及录用率,同时也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质量既影响刊登它的出版物(如期刊、专著等)的水平,又影响论文及出版物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科技论文在有发表价值的前提下,其写作是否规范成为能否发表的重要因素,编辑质量、编排格式是否规范成为评价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和编辑必须重视科技论文的规范发表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还要具备立意、谋篇、遣词、造句、表达、逻辑、语法、修辞等各种基础写作修养和技能,更要具备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出版部门对论文规格的要求,熟悉有关国家标准和出版规范;编辑还要指导作者,把好论文写作的质量关。
1.1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的概念1.1.1 科学研究的概念美国资源委员会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在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应用,包括对已产生知识的整理、统计,图表及其数据的收集、编辑和分析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包括对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是运用观察、实验(试验)、比较、分析、归纳的方法,把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高到理论水平的工作。
论文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有利于促进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本文总结的知识点包括:科学常识、技术发展、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自己,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知识点;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一、科学常识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识来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比如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天体,它不是一个平面的圆盘;地球上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水是一种很特殊的物质,它的密度在4℃时达到最大值等。
这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有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其次,科学还有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比如光的传播规律、声音的传播规律、热传导规律等。
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知识,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最后,科学知识还包括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比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这些科学方法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
二、技术发展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它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技术发展对我们的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和化肥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我们的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其次,技术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交通运输方面,汽车、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出行效率;在通讯领域,手机、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交流和信息获取。
科技论文写作要点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正式呈现,是科学界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
因此,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严谨、准确、清晰。
本文将介绍科技论文写作的一些要点,帮助读者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
一、选题和创新性科技论文的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选题时需要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热点问题,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同时,要注意避免重复性研究,确保自己的研究工作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文献综述在撰写科技论文之前,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了解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掌握已有研究的基本情况,避免重复研究,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三、论文结构科技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方法部分应该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结果与讨论部分应该客观地呈现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论部分应该总结研究工作的主要发现和贡献。
参考文献部分应该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四、语言表达科技论文的语言应该准确、简明、清晰。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尽量使用学术术语和专业词汇。
句子结构要简练,避免过多的修饰语和从句。
段落之间要有逻辑衔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五、数据和实验科技论文中的数据和实验应该真实可靠。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应该详细描述,以便读者能够重现实验结果。
同时,要注意对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准确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六、图表和公式科技论文中的图表和公式应该清晰、简洁。
图表要有适当的标题和标注,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解读。
公式要用正确的符号和格式书写,避免出现错误和歧义。
七、参考文献科技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该准确、全面。
引用文献时要注明作者、标题、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信息,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同时,要避免过度引用和滥用他人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科技写作基本常识1. 科技写作常见语法和文体错误分析科技学术论文写作所使用的语体为书面语,要求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如果你在撰写论文时,用词不当或出现不少语法错误,则会大大影响你的论文质量。
以下分析一些常见的语法和文体错误供读者借鉴。
1)逗号叠加(Comma Splice)如果你用逗号连接两个相互独立的完整句子,那么你就犯了“逗号叠加”的语法错误。
举例说明:例1:[误] Technology never exists in a social vacuum, it is embodied in products, processes, and people.[正] Technology never exists in a social vacuum; it is embodied in products, processes, and people. (技术决不存在于社会真空里,而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以及使用技术的人们中体现出来。
)例2:[误] Stevenson's romances are entertaining, they are full of exciting adventures.[正] Stevenson's romances are entertaining, for they are full of exciting adventures.(史蒂文森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因为故事中充满激动人心的探险情节。
)注:(1)如果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完整句子,每个句子后用句号结束;(2)如果这两个完整句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用分号(;)将这两句隔开。
分号含义很多,它可表示原因,条件,时间等等;(3)如果这两个完整句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也可用与表示这两个句子关系的连词(如:for, if, because, as等)连接。
2)文体紊乱(Choppy Style)在一篇文章中,句子的长短也很讲究的。
撰写科技论文的五个要素一、创新性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
《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
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
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
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
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暇梗 庖逯卮蟮穆畚幕蜓芯砍晒 欢ɑ嵋 鹣喙亓煊蚩萍既嗽钡墓刈ⅰ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
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二、可读性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
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
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
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
论述完整。
逻辑性强。
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
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
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
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
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 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
摘要的编写。
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
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
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
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
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
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
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
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
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
《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
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
在本世纪之初,Hilb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问他何谓2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个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清楚的数学选题。
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三、信息量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
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 (6.25±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
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
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
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
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0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
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 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 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五、署名与致谢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械9比,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
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
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
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