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岫岩食用菌产业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90.18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我国食用菌发展存在的问题1、我国食用菌种业缺乏创新。
我国既是食用菌资源大国,又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国。
但是,作为核心技术(产业“芯片”)的菌种,除木耳、玉木耳、银耳等品种外,目前大宗食用菌类品种几乎被国外垄断,如双孢菇菌种市场被美欧企业占据,白色金针菇菌种被日本千曲化成公司垄断。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虽快,但种业科技研发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支撑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食用菌菌种以作坊式而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育繁推相互脱节、品种更新极慢、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支撑不足等诸多方面。
2、食用菌市场混乱,阻碍产业良好发展。
菌种对于食用菌而言至关重要,好的菌种蕴含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
然而,目前我国菌种市场呈现比较混乱的状态。
①菌种厂设立缺乏合理的规划。
食用菌产业利润丰厚,不少企业纷纷投资设立菌种厂。
然而由于制作工艺的匮乏,菌种质量低下,食用菌产量低下。
②菌种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菌种培育需要专业的知识,在经过严格的工序之后才能产出合格的菌种。
然而,在当前的育种人员中,有不少未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属于非专业人员,对于育种工作仅仅掌握皮毛。
③市场广告宣传混乱。
广告属于产品经营最重要的环节和范畴,借助媒介进行广告投放能够极大地提升产品影响力。
然而,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品宣传效果,不少企业在广告投放时不免夸大其词,违背事实,宣传泛滥,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实现良好发展。
3、我国食用菌生产方式整体上仍然粗放。
目前食用菌生产仍然以传统农法栽培为主,并且普遍以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属于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生产技术不规范,缺乏标准化的工艺和流程,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4、产品质量稳定性问题限制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食用菌在产品、质量以及包装上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质量稳定性上依旧不足,让人担忧。
近年来,因产品质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各企业必须提高警惕,竭力保证食用菌的质量。
岫岩县农业工作总结1. 引言本文将对岫岩县农业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
岫岩县是一个农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农业占据了当地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次总结将对过去一年岫岩县农业工作的成绩和亮点进行整理,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 成绩和亮点2.1 农产品丰收过去一年,岫岩县农产品丰收,各类农作物、蔬菜和水果产量比去年有显著提高。
主要原因是在科技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得到了技术支持和支持政策。
在农作物方面,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亩产量均有所增加。
在蔬菜和水果方面,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基地建设的加强使得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
2.2 农业结构调整过去一年,岫岩县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和养殖业,减少传统农作物的种植。
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和推广新品种,岫岩县农业进一步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农村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3 农业科技支持过去一年,岫岩县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培育科技人才,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农民通过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益,有效控制病虫害等问题。
3.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3.1 单一农业产业岫岩县农业产业以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这导致了农业发展的风险集中在一种作物上,一旦受到不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就会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岫岩县需要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降低农民的风险。
改进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模式。
同时,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作物。
3.2 农业面临的环境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化肥、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问题。
这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侵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田持续耕作。
岫岩县的农业发展需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食用菌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实现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加大技术支持和培训力度1. 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
针对食用菌产业存在的病虫害、质量安全等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食用菌栽培技术、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产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2. 加强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食用菌种植及加工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对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的掌握程度,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保障食用菌产业的质量和安全。
三、优化产业布局和产销结合1. 优化产业布局。
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生态循环型的食用菌产业,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链化发展。
2. 加强产销结合。
通过与生产基地、专业市场和餐饮企业等方面的合作,开发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实现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深加工、品牌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认证1.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食用菌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食用菌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保障用户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2. 推进标准化认证。
依托国家、行业标准,加快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食用菌生产从“散养式”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创业1.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通过种植食用菌、深加工、销售等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通过参与食用菌产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2. 支持农村就业创业。
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种植、加工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点与思路_苑克凡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家,拥有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和悠久的菌种培育历史。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我们应该明确其特点并制定合适的思路,以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首先,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丰富的资源。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具有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各种食用菌的生长。
在大部分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我国还有丰富的农业副产品和农田秸秆等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为生产食用菌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点之二是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同时,食用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行业。
因此,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点之三是科研创新能力强。
我国在食用菌菌种培育、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
特别是在菌种培育领域,我国已经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高产的新菌种,极大地提高了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国还拥有世界领先的食用菌研究机构和专家团队,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鉴于以上特点,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下思路:首先,注重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管理,确保食用菌的品质和安全。
加强农药、兽药等的合理使用,建立食用菌质量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其次,注重培育新的优质菌种。
通过加强科研创新,选择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秀菌种,培育新的高产菌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传统菌种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我国食用菌资源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