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和第一章物质基础历年会考题(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1-8基础化学习题答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求0.010kgNaOH、0.100kg(1Ca2+)、0.10kg(1Na2CO3)的物质的量。
22解:(1)m(NaOH) = 0.010kg M(NaOH) = 40gmol-1n(NaOH) =21040= 0.25 (mol)2(2)m(1Ca2+) = 0.100kg M(1Ca2+) = 40gmol-1 n(1Ca2+) =2__= 5.0(mol)12(3)m(Na2CO3) = 0.10kg M(Na2CO3) = 53gmol-121n(Na2CO3) =__= 1.89 (mol)2、下列数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1)1.026 4位(2)0.0208 3位(3)0.003 1位(4)23.40 4位(5)3000 无数位(6)1.0×10-3 2位3、应用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1)21.10 - 0.263 + 2.3 = 23.1 (2)3.20×23.45×8.912 = 667(3)3.22 23.171.26 103= 5.93×10 (4)-35.4 4.32 102.325 2.1524.6×10-24、(1) 以H2SO4为基本单元,M(H2SO4)=98g/mol;(2) 以HSO4-为基本单元,M(HSO4-)=97g/mol;(3) 以3H2SO4为基本单元,M(3H2SO4)=294g/mol。
5、答:甲的报告更为合理,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基础化学习题答案第二章溶液与胶体1、在25oC时,质量分数为0.0947的稀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6gL-1,在该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为0.997 gL-1。
计算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设取稀硫酸溶液1L,则n(H2SO4) = n(H2O) =1.06 1000 0.0__1.06 1000 (1 0.0947)18= 1.02 (mol) = 53.31(mol)c(H2SO4) =n(H2SO4)V= 1.02 (moll-1)1.021.02 53.31x(H2SO4) =b(H2SO4) =n(H2SO4)n(H2SO4) n(H2O)== 0.0188n(H2SO4)m(H2O)=1.021000 1.06 (1 0.0947)= 0.106(molkg-1)2、醚的正常沸点为34.5℃,在40℃时往100g乙醚中至少加入多少摩尔不挥发溶质才能防止乙醚沸腾?解:Tb Kb bB )2.02 (40-34.5n0.1n = 0.22mol3、苯的凝固点为5.50℃,Kf = 5.12 Kkgmol-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遗传学》试题库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方向一、《遗传学》各章及分值比例:(X%)(一) 绪论(3-5%)(二)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5-8%)(三) 孟德尔遗传(12-15%)(四)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5-18%)(五) 数量性状的遗传(10-13%)(六) 染色体变异(8-10%)(七) 病毒和细菌的遗传(5-7%)(八)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5-7%)(九) 基因突变(8-10%)(十) 细胞质遗传(5-7%)(十一) 群体遗传与进化(10-12%)二、试题类型及分值:(X分/每题):1.名词解释(3-4)2.选择题或填空题 (1-1.5)3.判断题 (1-1.5)4.问答题(5-7)5.综合分析或计算题(8-10)三、各章试题和参考答案:试题库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 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 (4) 1910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2)T·H·Morgan (3)G·J·Mendel(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遗传、变异和选择)(三) 判断题: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x);2.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L);3. 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将形成品种、品系(L);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一(绪论-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A、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B、资产阶级和人类解放C、农民阶级和生产力发展D、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答案解析】:答案选D。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参见教材P46。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为基础的。
A、创新性B、实践性C、与时俱进D、人类劳动【答案解析】:答案选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参见教材P49。
3、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A、思想保证B、制度保证C、技术保证D、理论保证【答案解析】:答案选A。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参见教材P50。
4、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这是()理想。
A、生活B、职业C、道德D、社会【答案解析】:答案选A。
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具体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参见教材P51。
5、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分为()。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B、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C、梦想和愿望D、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参见教材P51。
6、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其中()是最根本的。
A、道德理想B、社会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答案解析】:答案选B。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参见教材P51。
7、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为取向。
第一章绪论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一、填空题(7分)1.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参考答案是: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2.新代谢过程可分为_______代谢和______代谢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是:物质能量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是:新代谢兴奋性适应性4.生理学的三个不同水平的研究是:______ 水平的研究、_______水平的研究和_______的研究。
参考答案是:细胞、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5.所谓兴奋性就是生物体具有感受______,产生______的能力。
参考答案是:刺激兴奋6.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参考答案是:神经肌肉腺体7.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_______调节、_______调节和______调节。
参考答案是:神经体液自身二、判断题(8分)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结构以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2.生物节律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使机体对环境变化做更好的前瞻性适应。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3.离体实验中,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时,可反射地引起肌肉一次快速的收缩。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4.消化道的消化液是机体的环境之一。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5.正常机体,其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保持绝对恒定的。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是指人体对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不正确7.开环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单一的反射过程。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8.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
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是:正确三、单选题(52分)1.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负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参考答案是:D2.平均动脉压在一定围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负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参考答案是:C3.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自身调节D 负反馈调节E 前馈调节参考答案是:E4.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哪类研究( )A 整体水平B 局部水平C 组织水平D 细胞、分子水平E 器官、系统水平参考答案是:E5.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哪类研究( )A 整体水平B 局部水平C 组织水平D 细胞、分子水平E 器官、系统水平参考答案是:D6.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哪类研究( )A 整体水平B 局部水平C 组织水平D 细胞、分子水平E 器官、系统水平参考答案是:D7.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绪言【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2.神经调节3.体液调节4.反馈5.负反馈6.正反馈二、填空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和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和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四、各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入神经B.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4.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6.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8.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9.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11.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神经调节D.局部性体液调节12.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B.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B.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需后天学习获得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迅速B.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突触传递的原理C.肌肉收缩的原理D.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E.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xxD.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反射弧组成包括( )A.效应器B.感受器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7.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 )A.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HE染色是指对组织切片利用和两种染料进行染色,若使组织细胞内物质染成红色,则称该物质染色特性为嗜性,染成蓝色则为嗜性。
2、扫描电镜术观察到的是,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到的是。
3、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后者又包括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二、单项选择题1、PAS反应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的A、核酸B、脂类C、多糖D、蛋白水解酶2、一般光镜的分辨率是A、2.0nmB、0.2 nmC、0.2umD、2.0um3、透射电镜最高分辨率是A、2.0nmB、0.2 nmC、0.2umD、0.04um三、名词解释1、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2、组织四、问答题简述透射电镜技术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苏木精,伊红,酸,碱2、物体表面的立体结构,细胞内较细微的结构3、显微,超微,透射,扫描。
二、单项选择题1C;2C;3B(二)多项选择题1、ACE;2、BCDE;3、BCD;4、ABCD;5、CE;三、名词解释1、H-E染色:①是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组织学、病理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②H代表苏木精(hematoxylin),为兰色碱性染料,能将酸性物质染为紫兰色。
③E代表伊红(eosin),为红色酸性染料,能将碱性物质染为红色。
2、组织:由来源相同、结构和机能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间质共同组成的结构,是构成机体各种器官的基本成分。
一般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这四大基本组织。
四、问答题透射电镜技术的特点:①电子束代替可见光(电子束穿透力差)②磁透镜取代玻璃透镜(磁场为放大系统)③超薄切片 (50~80nm)④重金属盐染色(醋酸铀、柠檬酸铅/硝酸铅)⑤分辨率:0.1~0.2nm (L.M:0.2um)第二章上皮组织一、填空题1、上皮细胞的极性是指,内皮是指,间皮是指。
2、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化结构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1、变移上皮分布于()。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生理学是研究①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②____的科学。
2.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②____和③____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②____、③____和④____。
4.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代谢和②____代谢两个方面。
5.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②____和③____。
6.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
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②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
7.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①____、②____和③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④____。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①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②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反射和②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节控制有①____和②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②____和③_____。
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④____反应。
二、选择题[A型题]1.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A.细胞内液B.脑脊液C.尿液D.淋巴液E.血液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A.固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不变E.剧烈波动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A.分泌活动B.收缩反应C.电位变化D.神经冲动E.反射活动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5.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比较后得出的信息称为()A.控制信息B.偏差信息C.参考信息D.干扰信息E.调节信息6.反馈信息是指()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调定点的改变C.外界干扰的强度D.中枢的紧张性E.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7.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节将不能进行?()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8.条件反射属于()A.正反馈调节C.自身调节D.前馈调节E.后馈调节[B型题]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负反馈调节E.正反馈调节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2.分娩过程属于()3.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主要属于()4.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80~180mmHg(1mmHg=9.806Pa)范围内,肾血流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属于()5.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C型题]A.机体的内环境B.机体的外环境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血浆属于()2.细胞内液属于()3.脑脊液属于()[X型题]1.下列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有()A.吸吮反射B.杯弓蛇影C.谈虎色变D.望梅止渴E.寒冷引起立毛肌收缩2.下列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有()A.降压反射B.血液凝固过程C.分娩过程D.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E.神经动作电位去极化期时的Nat内流3.下列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有()A.降压反射B.体温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法D.糖皮质激素的分泌E.吞咽反射4.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较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题D.基本方式是反射E.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5.体液调节的特点有()A.反应速度慢B.作用xxC.作用持续时间长D.作用很精确E.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6.自身调节的特点有()A.调节幅度较小B.调节范围小C.调节不够xxD.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E.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稳定7.负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可逆B.有波动性C.有滞后现象D.无预见性E.维持机休的稳态8.正反馈调控的特点有()A.反应不可逆B.能反复再生C.反应不断增强D.输出变量可加大反馈信息E.使反应迅速完成9.下列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有()A.一定范围内,心肌收缩力与其纤维初长度成正比B.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C.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D.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血压可以回降E.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温保持相对恒定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2.稳态(homeostasis)3.反射(reflex)4.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5.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7.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8.反馈(feedback)9.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10.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11.调定点(set point)12.重调定(resetting)13.前馈(feedforward)四、问答题1.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生理意义。
绪论和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历年会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分子水平上取得的生物学成果是(2008春、2007夏、2007春、2005夏)A
A. 人类基因组草图
B.试管婴儿
C. 克隆羊多莉
D.杂交水稻
2.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2007春、2006夏、2005夏、2005春、2004夏)C A.葡萄糖B.乳糖C.糖元D.淀粉
3.下列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2008春、2007春、2006夏、2006春、2005春)D
A.苏丹Ⅲ染液;橘黄色B.斐林试剂;砖红色
C.碘液;蓝色D.双缩脲试剂;紫色
4.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2007夏、2007春、2006夏、2006春、2005夏、2005春)C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5.下列属于生命大分子物质的是(2008春、2007夏、2007春)D
A.糖、结合水
B.脂肪、无机盐
C.纤维素、蔗糖
D.蛋白质、核酸
6.下列标志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科学成就是(2006夏、2006春、2005春)B.
A.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B.沃森和克里克创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孟德尔揭示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
7.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2007夏、2006夏)A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8.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的是:(2006春)B
A.核糖核酸和糖元 B.核糖核酸和胰岛素 C.糖元和胰岛素 D.胰岛素和淀粉9.下列属于蛋白质的是:(2005夏、2005春)C
A.纤维素 B.性激素 C.结晶牛胰岛素 D.胆固醇
10.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
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2005夏)D
A.145和144 B.145和145 C.145和146 D.146和145
11.胶原蛋白分子具有3条肽链,每条肽链有1050个氨基酸。
该分子中肽键的数目为:(2005春)A
A.3147个 B.3150个 C.3153个 D.1047个1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约79%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合理的解释是(2004夏)A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13.下列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少的是(2008春、2007夏) D
A.碳B.氧C.磷D.锌
14.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2008春) A
A.蛋白质和DNA B.DNA和RNA C.蛋白质和RNA D.DNA 和脂质
二、简答题
1、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2008春)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其结构通式为,细胞中合成
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
(2)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具有多样性。
(1)氨基酸;;核糖体
(2)功能;DNA R C COOH
NH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