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必修1物质的量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定位】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2.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3.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符号是①。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②,简称③,符号是④。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用⑤表示,数值约为⑥。
(2)粒子数(N)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或N=n·N A)。
3.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⑦,单位是⑧。
(2)数值: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⑨。
(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n=。
特别注意1.不能错误地认为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或者物质的数量。
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体。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不能描述为1 mol氢。
3.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前者有单位,后者是相对值。
4.对具体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符号为⑩,单位是L·mol-1。
2.表达式:V m=。
3.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气体摩尔体积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4.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要点(1)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是,不适用于。
(2)必须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即。
5.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剖析(1)四条件(2)结论: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班级姓名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化学中常用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课时)学案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能记住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本含义。
2.会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用物质的量来计算的有关问题。
课堂学习研习点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阅读课本P21资料在线,了解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说明:国际上规定,基本物理量只有7个,物质的量就是其中之一。
2.物质的量是表示什么意义的物理量呢?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应用范围是什么?思考上述问题并阅读课本P20-21,完成下列填空:(1)概念:用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用表示。
(2)单位:;简称:;符号:。
(3)应用范围:。
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4)意义:把物质的和的数量联系起来,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1 mol氢”、“2 mol氧气”、“3 mol硫酸”这些表示方法合适吗?【迁移应用】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计量微粒数目的物理量D .物质的量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下列有关摩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示物质的数量单位B .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C .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 .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研习点2 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 摩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或 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 ,近似值为 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填空:1 mol H 2O 含有 个H 2O 。
1 mol O 2含有 个O 2,含有 个O 。
1 mol NO -3含有 个NO -3。
2.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吗?为什么?3.已知物质的量(n ),怎样求粒子数(N )?若已知粒子数(N )又怎样求物质的量(n )?请写出求算公式。
4.应用(1)0.25 mol CO 2中约含有 个CO 2; (2)1.204×1024个H 2O 的物质的量是 mol ;(3)3.3 mol H 2SO 4中约含有 个H ,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能运用定量思维的方法和工具研究微观粒子。
2.在物质的量的应用中感受定量研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建构“物质的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转化。
化学家在研究物质转化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问题外,还要探索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化学反应是物质所含微粒的重新组合。
我们知道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的质量都很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3 g。
请通过计算得出12 g金刚石中大约含有多少个碳原子。
【学生】6.02×1023【教师】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 cm的硬币逐个排成行,可以来回地球和太阳之间约500亿次。
虽然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的质量很小,但微粒的数量却很多。
化学家如何展开定量研究?【引入生活实例】新闻报道,有市民存3万多枚5毛的硬币进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数到手酸。
你们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们如何快速数硬币吗?【学生】先称出100枚硬币的质量m0,然后测出所有硬币的总质量m,则硬币的个数:n=m/m0【教师】能用模型表示自己的想法吗?建构模型:【追问】如何数出144g金刚石中碳原子的个数?应用模型:若已知一定量碳原子的质量,即可算出144g金刚石中碳原子的个数。
【过渡】那么模型中的“一定量”碳原子的数量和质量怎样确定?这“一定量”碳中碳原子的数目为多少合适?“一定量”在化学上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为了在物质及其变化的定量研究中,建立起物质的微粒与可观察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人们在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增加一个基本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知识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概念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常用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教案教案: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3.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讲解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计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的确定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例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相关问题,教师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概念、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总结与讨论,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2.学会利用摩尔的概念计算物质的量;3.了解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1)引入:教师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克氢气可以和多少克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2)呈现: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物质所含有的化学单位数量,也就是物质的粒子数。
”教师提问,“那么,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3)讲解:教师结合示意图和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1摩尔是指1克元素的原子数、1克其中一种分子的分子数或者1克其中一种离子的离子数。
”教师以氢气和氧气的实例说明,1克氢气和1克氧气所含有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都是0.0333摩尔(3位小数)。
2.实例操作(30分钟)(1)练习:学生根据所给的物质和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的数值,并给出单位。
练习题包括:1克氢气、2克氧气、40克氧气、1克氯气等。
(2)自主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物质质量(克)物质的量(mol)摩尔(mol)氢气1氧气2氧气40氯气13.探究活动(30分钟)(1)实验:教师组织实验,用盖有摩尔质量的糖果袋分发给每组学生。
学生将糖果质量称量,计算出所含物质的量。
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糖果袋中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2)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质量的糖果袋中所含物质的量不同?”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答案。
4.拓展应用(20分钟)(1)例题:教师出一道综合应用题,学生计算学化学品中硝酸的物质的量,并结合已知氧化铁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硝酸和氧化铁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
(2)讨论解答:学生将解答答案写在纸上,并展示给全班学生。
三、教学评价1.教学反馈: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难点)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进行计算。
(重点)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及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重点) 4.领悟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及单位1.物质的量的概念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1.1 mol H 、1 mol H +、1 mol H 2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提示】 意义不同,尽管都是1摩尔微粒,但微粒种类不同,它们分别表示1摩尔氢原子,1摩尔氢离子和1摩尔氢分子。
2.1 mol H 2SO 4分子中含有的H 、O 原子数目分别为多少?【提示】 2×6.02×1023,4×6.02×1023二、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 ,单位是g/mol 或(g·mol -1)。
2.n 、m 、M 之间的关系:M =m n 。
3.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3. 一种微粒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 该微粒的质量,这种说法对吗?已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请计算O 2的摩尔质量为多少?与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关系?【提示】 不对。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 ,两者的意义不同。
O 2的摩尔质量为2×2.657×10-26kg ×103 g·kg -1×6.02×1023 mol -1=32 g·mol -1。
在数值上与O 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1.判断(1)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微观粒子数目。
()(2)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学习目标:1、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二、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为:M以g/mol为单位,其数值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三、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此公式只适应于气体,但可以是混合气体。
Vm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取决于温度和压强。
在标准状况下, Vm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四、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此公式适用溶液,可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将浓溶液配成稀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得出: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计量依据: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把6.5g Zn 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生成标况下H2的体积。
典型例题3.(2010年水平测试)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B.2gH2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11.2L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1L0.1mol·L-1 NaNO3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 A4.(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g H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22.4 L 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C.1L 1 mol/L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N AnD.1mol钠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5.(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小明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一项的结果为4.94×10-3 mol·L-1。
这里“4.94×10-3 mol·L-1”表示葡萄糖的A.物质的量B.摩尔质量C.质量分数D.物质的量浓度6.(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物质的量: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所组成的微粒集体作标准,表示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它是一个联系宏观微粒集体与微观粒子个体的国际基本物理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2、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为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大约为6.02×1023,单位:mol -1任何1mol 物质中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
或者说: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
A N N n =在使用上述概念时要注意下列问题:①“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不可分拆,如98克硫酸的物质的量是1 mol ,使用“98克硫酸的量是1 mol ”这样的表述方式是不恰当的。
②摩尔它所计量的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等)或是它们的特定组合。
即摩尔只能用于描述原子、分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③所有表示物理量名词的符号均应写成斜体!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的多少时,要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宜使用易引起误解的名称。
例如:1 mol H ,表示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1 mol H 2表示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而不能用1mol 氢这样不准确的表述。
二、摩尔质量(M )、气体摩尔体积(V m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摩尔质量的符号为M 。
公式:nm M = 单位:克/摩,符号:g·mol -1。
摩尔质量与1mol 物质的质量、化学式的式量在数值上相等,但是它们的单位不同(分别是:g·mol -1、g 或kg 、1),表示的物理意义亦不相同。
2.气体摩尔体积: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为V m 。
单位是:L· mol -1或m 3·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