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术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确定穿刺点,自髌骨上缘1-2cm引一条横线,再由腓骨小头前缘与股骨外髁隆起处引一条垂线,两线交点为穿刺点,作好标记后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并铺巾。
第二、局麻后用刀尖于进针点并戳纵行小口,将骨圆针与骨骼纵轴垂直钻入。
第三、待针尖达到对侧皮下后再做局麻,并戳一纵行小口,引出钢针,使其两侧外露部相对,两端各插入小软木塞。
第四、针口消毒后覆盖敷料,安装牵引弓,患肢置于牵引架上,通过滑车做牵引,一般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10,时间6-8周。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原创实用版】目录1.骨牵引术的概述2.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3.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4.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正文【骨牵引术的概述】骨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
该手术通过将骨骼与牵引力相连,使受伤的骨骼得到修复和恢复。
在骨牵引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牵引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伤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教育,以确保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2.麻醉: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受伤部位附近切开皮肤,以便进行骨牵引术。
4.穿针:医生会将特制的牵引针穿入受伤的骨骼,以便进行牵引。
5.牵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使受伤的骨骼得到修复和恢复。
6.固定:医生会对牵引针进行固定,以防止牵引针移位或松动。
7.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便伤口愈合。
【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骨牵引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擅自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
2.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以防止感染。
3.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骼的修复和恢复。
4.及时向医生反馈手术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休息:手术后需要充分休息,以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的修复。
2.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摄入,有助于术后恢复。
3.功能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骨牵引护理查房•骨牵引护理概述•骨牵引护理操作流程•骨牵引患者的日常护理•骨牵引护理的注意事项•骨牵引护理案例分享01痛的一种治疗方法。
骨牵引的定义者的正常生理功能。
骨牵引的目的骨牵引的定义与目的骨牵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骨牵引的护理原则02患者情况了解身体状况检查术前评估牵引装置的准备与安装牵引装置的选择安装前的准备牵引护理操作要点牵引力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医嘱,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以确保牵引效果。
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牵引效果,及时记录相关情况,如牵引力、牵引时间等。
牵引装置的维护与清洁日常维护清洁与消毒03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以便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疼痛评估药物管理物理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并观察其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030201疼痛管理预防感染预防压疮节僵硬。
预防肌肉萎缩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向患者介绍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康复指导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的照顾。
家庭支持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04定期检查牵引装置定期检查牵引装置是否稳固注意牵引重锤的重量保持牵引装置清洁干燥1 2 3监测体温、血压和心率等指标注意患者的疼痛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检查牵引部位骨牵引部位可能因为牵引装置的压迫导致皮肤受损,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牵引部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牵引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以有效预防褥疮和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擦拭皮肤,更换床单和衣物。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帮助排痰。
预防感染与褥疮05案例一:股骨骨折患者的骨牵引护理患者情况护理措施注意事项案例二:颈椎损伤患者的骨牵引护理患者情况01患者中年女性,因车祸致颈椎损伤,行颈椎牵引治疗。
牵引术名词解释牵引术是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于骨科和神经科的一种治疗技术。
该技术基于身体外力的施加,通过操纵和拉伸患者的身体部位,用以改善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牵引术主要包括骨牵引和皮牵引两种形式。
骨牵引是通过外固定装置将患者的骨骼部位固定住,并施加适当的拉力,以减轻骨折、关节脱位或伤害区域的压力,促使骨折段正确愈合。
常见的骨牵引方式包括用钢丝或钢针固定骨折断端、患者整体悬吊或卧床牵引。
骨牵引常用于治疗骨折、骨骼畸形以及骨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
皮牵引则是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适当的张力,将皮肤和软组织延伸,从而改变关节间隙或脱位的情况。
常见的皮牵引方法包括用绷带或拉力器固定,适用于减轻脱位、软组织扭伤或关节僵硬等疾病的症状。
皮牵引常见于治疗骨盆骨折、颈椎病、膝关节挛缩等病症。
牵引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力学性质,达到疼痛缓解、关节间隙复位、肌肉放松等效果。
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骨骼和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同时,牵引术还能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氧供,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
然而,牵引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适应症。
不当的牵引操作可能导致局部肌肉或神经损伤、血管压迫等并发症。
此外,一些情况下,如骨折处存在感染、外伤伴有明显创口或皮肤病变等,也不适合进行牵引术。
综上所述,牵引术是一种通过施加外力改善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治疗技术。
它可以通过骨牵引和皮牵引两种方式实施,常用于治疗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具有疼痛缓解、关节间隙复位、肌肉放松等作用。
然而,牵引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适应症,需要在合适的情况下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
摘要:
1.骨牵引术的概述
2.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
3.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
正文:
【骨牵引术的概述】
骨牵引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骨折、骨关节疾病等的外科手术。
通过牵引力,将骨折端或病变的骨头恢复到正常位置,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骨牵引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
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术前准备:包括病人情况的了解、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部位的消毒等。
2.切口: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在皮肤上切开一个小口。
3.暴露骨折端:通过切口,将骨折端暴露出来。
如果骨折端周围有软组织粘连,需要先行松解。
4.穿针:选择合适的钢针,从骨折的一端穿入,然后从另一端穿出。
注意钢针的直径和长度要与骨折端相匹配,以保证牵引力的有效传递。
5.固定:将穿出的钢针固定在牵引装置上,通过牵引装置施加适当的牵引
力,将骨折端牵引到正常位置。
6.术后处理:牵引力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骨折端稳定。
术后需要对伤口进行缝合和包扎,定期进行换药和观察。
【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骨牵引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和力量,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骨折端的损伤。
2.保持牵引力的稳定性,避免因牵引力的不稳定导致的骨折端移位。
3.注意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骨牵引术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重量为反作用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四肢和脊柱某些疾病的治疗,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术后制动的手段。
常见牵引疗法为皮肤牵引及骨牵引。
临床应用时,尚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
牵引重量要适宜,牵引力太重,易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造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牵引力不足,则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
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
其优点是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牵引后便于检查患肢;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
缺点是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伤骨骺。
1.适应证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⑦手术前的准备;⑧关节挛缩畸形者;⑨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②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③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常见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1)股骨髁上骨牵引:①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或者以腓骨小头与髌骨上缘连线的交叉点为穿针部位,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骨牵引的注意事项
1、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骨牵引病人要加强巡视,认真听取主诉,注意班班交班。
如病人主诉牵引针处剧烈疼痛,要查找原因、检查(骨)钢针有否偏斜、感染或穿破骨质到达皮下,若因皮肤张力过紧所致时,可切开针眼处皮肤,疼痛即可缓解。
2、牵引重量要适宜。
一般维持为体重的1/7,骨折复位时,重量较大,复位后重量要相应减少作维持牵引。
重量不够,骨折断端重叠,重量过重,造成骨折断端分离、骨不连接、骨延迟愈合。
3、定点测量肢体长度。
定点测量肢体长度,与健侧对照,下肢测量点从股骨粗隆到胫骨外踝。
并作好记录,可为牵引重量增减提供依据。
4、保持患肢功能位。
保持下肢外展位牵引,重量悬空,牵引绳索牢固、光滑、牵引力线应与股骨轴线一致。
测量方法为髂前上棘、髌骨中点、第1、2趾间在同一直线上,防止肢体旋转。
5、牵引期间要适当运动。
加强病人足趾及踝关节向各方向的主动活动,并作股四头肌操练,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鼓励病人利用拉手架每日抬起上身,做抬臀运动、深呼吸等床上活动。
6、预防牵引并发症。
冬季牵引患肢可用开口棉脚套保暖,避免感冒及腹泻。
长期牵引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结石等,观察有无足下垂等腓总神经受压症状产生,并做好并发症防护。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骨牵引术是一种治疗骨折、骨关节畸形和骨关节感染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它通过将骨骼部位用力拉伸,使骨折或畸形处达到复位和延长骨骼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
1.麻醉:在进行骨牵引术之前,病人需要进行全麻或者局部麻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感染预防: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这通常包括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并在需要时采取抗生素预防措施。
3.切口:医生会用手术刀在患者的骨骼部位做一个适当的切口。
这个切口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骨折或骨关节畸形的具体情况。
4.骨复位:医生会用特殊的工具将骨头复位到正确的位置。
这可能涉及到推、拉、旋转或伸展骨骼。
在复位之后,医生会将骨头稳定起来,以便接下来进行牵引。
5.牵引装置的安装:医生会在接近骨骼部位的皮肤下埋置特殊的牵引装置,比如钢丝或金属夹板等。
这些装置通过结扎或附着到骨头上,以便在手术结束后能够实施牵引。
6.牵引力的应用:医生会逐渐增加牵引力,以帮助骨折或骨关节畸形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来决定。
7.固定装置的应用:在牵引达到预期效果后,医生会使用固定装置,如骨钉、钢板或体外固定器等,来稳定骨骼部位。
这些装置将保持骨骼的稳定,以使骨头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愈合。
8.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病人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X光检查,以确保骨骼恢复情况良好。
同时,医生会给予病人必要的抗生素、止痛药和抗炎药等药物,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和促进伤口愈合。
9.牵引器的调整:在术后的康复期,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康复情况逐渐调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将有助于促进骨骼的恢复和功能的恢复。
10.牵引器的拆除:一旦骨折或骨关节畸形得到有效治疗和恢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拆除牵引装置。
在拆除过程中,医生会小心操作,以免对患者的伤口和骨骼造成额外的损伤。
总结起来,骨牵引术是一种通过牵拉、复位和固定骨骼部位来治疗骨折、骨关节畸形和骨关节感染的手术方法。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摘要:一、骨牵引术简介1.骨牵引术的定义2.骨牵引术的适用范围二、手术前准备1.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2.术前拍摄X 光片3.准备工作用具三、手术步骤1.选择合适的牵引部位2.消毒皮肤3.切开皮肤并暴露骨骼4.钻孔并安装牵引针5.固定牵引线6.调整牵引力度四、手术后的护理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2.预防感染3.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4.定期调整牵引力度五、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1.术前术后避免剧烈运动2.注意饮食和休息3.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正文:骨牵引术是一种通过在骨骼上钻孔并安装牵引针,利用骨骼的硬度和稳定性进行牵引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骨折、脱位、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在实施骨牵引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此外,术前拍摄X 光片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骨骼状况,为手术做好准备。
手术开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骨骼特点,选择合适的牵引部位。
然后,对选定的皮肤区域进行消毒,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接下来,医生会在皮肤上切开一个适当大小的切口,暴露出骨骼。
之后,医生会使用钻头在骨骼上钻一个孔,并将牵引针插入孔内。
在牵引针的另一端固定牵引线,通过调整牵引线的松紧度,达到牵引的目的。
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留在医院接受观察和护理。
医生和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效果良好。
此外,预防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要求患者遵循一定的护理规范,保持牵引部位的清洁。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牵引力度。
在骨牵引术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注意饮食和休息,以助身体尽快恢复;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前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牵引技术已经成为骨科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它对骨折患者的恢复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什么是骨牵引骨牵引是利用牵引钳或钢针穿过骨质,使牵引力通过骨骼抵达损伤部位,对骨折、脱位的患者起到固定、复位和休息的作用。
骨牵引的优点是阻力小,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能有效的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和关节脱位造成的畸形。
牵引力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不会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循环障碍或压迫性坏死。
缺点是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针眼处的感染,如果进针部位不准确,会造成关节囊或神经血管的损伤。
骨牵引是骨科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肢骨牵引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方法1、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牵引部位是否有剧烈疼痛,如果出现局部疼痛或者出血,就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调理,重新牵引。
2、在牵引前应清洁要牵引处的皮肤,向患者家属讲解下肢骨牵引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
3、每天检查牵引架、牵引方向、患肢所处位置和身体的姿势以及牵引滑车是否灵活,保证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是一致,检查包扎的松紧度,有无滑落或松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牵引。
4、经常检查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可测量受伤下肢的长度与健康肢做比较,根据情况决定手法复位时机或增减牵引和重量,一定要防止牵引过度可骨折处畸形愈合,没有经过医生的允许,不得随意增加牵引重量和放松绳索,以免出现不适。
5、患者牵引的针眼处每天要进行2-3次的消毒,保持针眼处清洁干燥,以防止针眼感染。
如果发现针眼处肿胀、发红、或分泌物增多,应使用消炎药、及时换药等处理。
要是发生严重感染,出现水泡或有皮炎,应立即停止骨牵引,以防止引发骨感染。
6、为了加强患肢处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患者应进行功能锻炼,并经常检查足部及其骨突部,预防压疮,如果发现有骨突部固定性疼痛及充血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尽快处理。
骨牵引术(异常实用)牵引疗法是经由过程牵引装配,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重量为反感化力,达到缓解肌肉重要和强烈压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改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办法.重要用于四肢和脊柱某些疾病的治疗,或者作为术前预备.术后制动的手腕.牵引疗法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临床运用时,尚须联合患者的具体情形加以斟酌.牵引重量要合适,牵引力太重,易使骨折端产生分别,造成骨折提前愈合或不愈合;牵引力缺少,则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标.牵引器具包含牵引床架.牵引支架(勃朗毕-毕洛支架.托马架).牵引附件(三级梯.三高度床脚垫.靠背架.足蹬箱.牵引对象)等.骨牵引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运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经由过程骨骼而抵达毁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和歇息的感化.其长处是可推却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用地战胜肌肉重要,改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的畸形;牵引后便于检讨患肢;牵引力可以恰当增长,不致引起皮肤产生水泡.榨取性坏逝世或轮回障碍;合营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形下,可以增强患肢功效锤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缺陷是钢针直接经由过程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沾染;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毁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取骨牵引轻易损作骨骺.1.顺应证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固性骨折.凋谢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间性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固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皮肤牵引无法实行的短小管状骨骨折;⑦手术前的预备;⑧关节挛缩畸形者;⑨其他须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禁忌证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凋谢创伤污染轻微者;②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轻微骨质松散者;③牵引局部须要切开复位者.骨牵引前的预备包含骨牵引器械包.牵引弓.局部麻醉用品.皮肤消毒剂.患肢皮肤预备及2%龙胆紫等.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1)颅骨牵引:①顺应证:颈椎骨折脱位.②操纵办法:患者仰卧位,作好皮肤预备.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整齐前后矢状线,再以两侧外耳孔标记,经头顶整齐额状线,两线在头顶订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线即颅骨钻孔部位.另一办法是由两侧眉弓外缘向上述额状线画两条平行的矢状线,交点处即为钻孔的地位.按照无菌操纵请求通例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两侧钻孔标记点各作一长约1cm小横瘦语,深达骨膜,止血,选用带有安然隔板的颅骨钻头,在颅骨概况向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约4mm,儿童为3mm).请求在操纵进程中随时检讨深度和偏向,切勿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然后将牵引弓两钉齿拔出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缝合瘦语并用乙醇纱布笼罩伤口.牵引弓系牵引绳经由过程滑轮和重锤进行牵引.举高床头,留意调剂牵引偏向.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今后每下一椎体增长1kg.复位后保持牵引重量为3~4kg.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天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2)尺骨鹰嘴牵引:①顺应证:实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轻微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破碎摧毁性肱骨下端骨折.移位轻微的肱主干大斜形骨折或凋谢性骨折.②操纵办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通例皮肤消毒.铺巾.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进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留意避开尺神经,然后转着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乙醇纱布笼罩针眼处,装配牵引弓进行牵引.儿童患者也可用大号巾钳钳夹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3)拇指及其他四指牵引:①顺应证:多用于拇指掌骨及其他掌骨或近节指骨的不稳固性骨折.②操纵办法:通例皮肤消毒铺巾后,在局麻下,将1细的克氏针穿过拇指小节指骨,经由过程塑形石膏与“U”形铁丝圈,置拇指于功效位牵引.其他四指牵引的操纵办法同拇指牵引,安顿后牵引弓,将“T”形铝制夹板用石膏绷带固定于前臂掌侧,保持腕.掌指关节功效位,在前臂石膏管型的掌侧放1铁丝钩,用橡皮圈衔接牵引弓及铁丝钩进行牵引.(4)股骨下端(髁上)牵引:①顺应证:股主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须要松解粘连者.②操纵办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上,屈膝40°,通例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或者以腓骨小头与髌骨上缘连线的交叉点为穿针部位,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毁伤神经血管.穿针的偏向与股骨纵轴在直角,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1/6~1/8,保持重量为3~5kg.(5)胫骨结节牵引:①顺应证:实用于股主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②操纵办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 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牵引重量为7~8kg,牵引量3~5kg.(6)跟骨牵引:①顺应证: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固性骨折.踝部破碎摧毁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愚昧挛缩畸形等.②操纵办法:保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之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极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的垂线,其极点等于穿针点.从内侧向外侧穿针.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心理弧度.牵引重量为3~5kg.。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实训报告一、引言骨牵引是一种治疗骨折、关节脱位和骨科手术后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本报告旨在介绍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实训经验及相关知识。
二、骨牵引的基本原理1. 骨牵引的定义:应用外力使受伤部位产生张力,使断端保持在正常位置,促进愈合。
2. 骨牵引的基本原理:通过拉伸肌肉和软组织来减轻关节或骨折处的压力,并增加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输送,促进愈合。
3. 骨牵引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闭合性骨折、关节脱位等。
三、实训过程1. 患者评估: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信息。
2. 牵引前准备:清洁皮肤并消毒;将床头调整为10度左右的高度;准备好牵引器和相应的牵引重量。
3. 牵引操作:将牵引器安装在床头,将患者的脚穿过牵引器中间的环,并用绷带固定;根据医嘱调整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5%~10%。
4. 定时观察:定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皮肤情况、血流情况等,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 牵引后护理:每日清洁皮肤并消毒;定期更换绷带和牵引器位置,以避免皮肤损伤。
四、护理注意事项1. 抬高受伤部位:避免血液滞留和水肿。
2. 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形成。
3. 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愈合。
4. 疼痛管理: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
5. 心理关怀: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
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皮肤损伤:定期更换绷带和牵引器位置;及时处理皮肤损伤。
2. 血流障碍:定期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神经损伤: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反应,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精神问题: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
六、结论骨牵引是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骨牵引病人护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掌握了相关技能和知识。
骨牵引术
牵引疗法就是通过牵引装置,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重量为反作用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与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与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与术后制动得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四肢与脊柱某些疾病得治疗,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术后制动得手段。
常见牵引疗法为皮肤牵引及骨牵引。
临床应用时,尚须结合患者得具体情况加以考虑。
牵引重量要适宜,牵引力太重,易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造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牵引力不足,则达不到复位固定得目得。
骨牵引
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得作用。
其优点就是可承受较大得牵引重量,阻力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造成得畸形;牵引后便于检查患肢;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致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得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
缺点就是钢针直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进针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容易损伤骨骺。
1.适应证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得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开放
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皮肤牵引无法实施得短小管状骨骨折;⑦手术前得准备;⑧关节挛缩畸形者;⑨其她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②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③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常见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
(1)股骨髁上骨牵引:
①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或者以腓骨小头与髌骨上缘连线得交叉点为穿针部位,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穿针得方向与股骨纵轴呈直角,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kg)1/7~1/8,维持重量为3~5kg。
(2)胫骨结节牵引:
①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
②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点。
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kg)1/6~1/8,维持重量为3~5kg。
(3)跟骨牵引:
①适应证: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②操作方法: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之中点为穿针部位。
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 得垂线,其顶点即就是穿针点。
从内侧向外侧穿针。
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得生理弧度。
牵引重量为3~5kg。
骨牵引得注意事项
1、牵引得肢体应抬高,牵引得砣不可随意去除,砣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不可接触地面;牵引针得两端各有一密封瓶,就是为了保护病人健侧肢体得皮肤不被划伤,与衣物被服不被刮破;下肢牵引得病人,注意保护脚后跟部皮肤;病人可利用床上拉手
训练抬臀。
2、牵引重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肌肉发达情况、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结合X线检查来决定。
一般股骨牵引重量相当于体重得1/7-1/10,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老弱及骨质疏松患者应适当减轻牵引重量。
对骨折或脱位患者,牵引重量应一次加到适当最大量。
一旦复位后,即应将重量减至维持重量,牵引得最初几天,每日应测量肢体长度,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并随时调整牵引重量,以防过度牵引。
3、下肢牵引时,应抬高床脚,充分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患者健肢抵住小木箱,可以加强牵引。
4、每日检查整个牵引装置1-2次,保持牵引绳与肢体轴方向一致。
注意骨圆针就是否松动,牵引绳有无障碍,以及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就是否正常,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处理。
5、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骨牵引针眼处每天用酒精棉球涂擦1次。
牵引时间一般为4-8周。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1、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2、兜带牵引
⑴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⑵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
3、骨牵引:
⑴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12
⑵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20
⑶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l/20
⑷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20
⑸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
⑹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得重量为体重得1/12
⑺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7--1/8
⑻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7--1/8
⑼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12
⑽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得1/12
陈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