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 格式:ppt
- 大小:931.00 KB
- 文档页数:56
《⾦匮要略》重要条⽂和名词解释《⾦匮要略》重要条⽂和名词解释★为掌握背诵条⽂,▲为熟悉熟读条⽂,其余的了解即可。
注:⼀到七所有的章节都是⽼师上课所画重点内容,奔豚⽓和胸痹病两个篇章主要根据同届五年制的重点添加⽽成,同学们尚需根据⽼师上课的内容进⾏修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问⽈:上⼯治未病,何也?师⽈: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酸,助⽤焦苦,益⽤⽢味之药调之。
酸⼊肝,焦苦⼊⼼,⽢⼊脾。
【01】★夫⼈禀五常,因风⽓⽽⽣长,风⽓虽能⽣万物,亦能害万物,如⽔能浮⾈,亦能覆⾈。
若五藏元真通畅,⼈即安和。
客⽓邪风,中⼈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者,经络受邪,⼊藏府,为内所因也;⼆者,四肢九窍,⾎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肤所中也;三者,房室、⾦刃、⾍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能养慎,不令邪风⼲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节其冷、热、苦、酸、⾟、⽢,不遗形体有衰,病则⽆由⼊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所注;理者,是⽪肤藏府之纹理也。
【02】★师⽈:病⼈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腰痛背强不能⾏,必短⽓⽽极也。
【09】▲问⽈:病⼈有⽓⾊见于⾯部,愿闻其说。
师⽈:⿐头⾊青,腹中痛,苦冷者死;⿐头⾊微⿊⾊,有⽔⽓。
⾊黄者,胸上有寒;⾊⽩者,亡⾎也,设微⾚⾮时者死;其⽬正圆者痉,不治;⼜⾊青为痛,⾊⿊为劳,⾊⾚为风,⾊黄者便难,⾊鲜明者有留饮。
▲师⽈:⼨脉沉⼤⽽滑,沉则为实,滑则为⽓,实⽓相搏,⾎⽓⼊藏即死,⼊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唇⼝清,⾝冷,为⼊藏即死;如⾝和,汗⾃出,为⼊府即愈。
【11】▲问⽈:脉脱⼊藏即死,⼊府即愈,何谓也?师⽈:⾮为⼀病,百病皆然。
譬如浸淫疮,从⼝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者即死。
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目录一、病因病机 (1)2、现代认识 (2)1. 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分析 (2)2. 胸痹的辨证施治原则 (2)三、辨证论治 (3)1.胸痹心痛病机特点 (3)2.胸痹心痛证治特点 (3)四、中医药治疗 (3)1.从脏腑论治 (3)2.从络论治 (4)3.从痰瘀论治 (4)4.辨证分型治疗 (4)五、其他治疗 (4)摘要:“胸痹”一病仲景《金匮要略》一书,首先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痹者,闭也,仲景以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胸阳闭阻不通而立论。
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学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治疗及中医对胸痹心痛的认识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现代认识辨证论治中医药及其他治疗胸痹心痛既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威胁人类生命危证之一,胸痹,心痛语出自《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篇。
痹者,闭也,张仲景以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胸阳闭阻不通而立论。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右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从内经开始,对起就有深刻的认识,《素问·举痛论》云:“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歧伯对曰:“经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灵枢·厥论》亦有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另从治疗方面《内经》已有“心病宜食薤”的记载。
张仲景实乃据《内经》之要义,阳虚无以行气化的经旨,而专论胸痹心痛急重证的,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其病理及表现规律,如正邪相离,阳气暂行,则痹痛休止;未发则如常人,轻发则因邪实而见短气不足以息;典型发作者则有胸痛,心痛,短气;重发作则“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并具体拟制出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剂以行救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阳微阴弦2.心中痞3.胁下逆抢心4.诸逆5.心悬痛二、填空1.夫脉当取,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胸痹缓急者,主之。
4.心中,诸逆,心,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5.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之。
6.胸痹轻证以,为主要症状。
其偏于水饮者,用宣肺利气化饮;偏于气滞者,用行气降逆散结。
7.胸痹典型证,以为主方。
一、单项选择题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A.栝蒌薤白半夏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D.桔枳姜汤 E.桂枝生姜枳实汤2.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A.栝蒌薤白半夏汤B.薏苡附子散C.乌头赤石脂丸D.桂枝生姜枳实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3.下列方剂中,乌头与附子同用的方剂是()A.大乌头煎B.乌头汤C.乌头赤石脂丸D.乌头桂枝汤E.乌梅丸4.胸痹的典型症状是()A.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B.胸中刺痛 C.咳喘,不能平卧D.心痛彻痛,背痛彻心E.胸闷气短5.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宜用()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D.桂枝生姜枳实汤E.桔枳姜汤6.胸痹基本治法是()A.活血通络B.活血化瘀C.宣痹通阳D.温助心阳E.活血理气7.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虚者宜用()A.炙甘草汤B.生脉散C.人参汤D.栝蒌薤白白酒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8.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方剂是()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D.乌头赤石脂丸E.桂枝生姜枳实汤9.胸痹心痛篇中以心痛彻背为主症者,除乌头赤石脂丸证外还有()A.人参汤证B.薏苡附子散证 C.栝蒌薤白白酒汤证D.栝蒌薤白桂枝汤证E.栝蒌薤白半夏汤证10.胸痹急证治宜()A.乌头赤石脂丸B.薏苡附子散C.栝蒌薤白白酒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1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于气滞者,宜选()A.桂枝生姜枳实汤B.桔枳姜汤C.茯苓杏仁甘草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12.桂枝生姜枳实汤的症状是()A.心痛彻痛,背痛彻心B.胸中气塞,短气C.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D.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E.心中痞,诸逆,心悬痛13.下列治疗胸痹诸方中,哪首方剂以扶正固本为主()A.枳实薤白桂枝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D.薏苡附子散E.人参汤14.胸痹心痛的病机为()A.上焦阳虚B.经脉闭阻C.痰涎壅盛D.中焦阳虚E.阳微阴弦15.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功效为()A.豁痰开窍,行气止痛B.温阳益气,活血通痹C.宣肺化饮,理气散结D.宣痹通阳,降逆除满E.宣痹通阳,豁痰利气16.胸痹轻证见症为()A.胸痹缓急B.心痛彻背,背痛彻心C.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D.胸中气塞,短气E.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17.以下各方,哪一方无附子()A.桂枝芍药知母汤B.八味肾气丸C.乌头赤石脂丸D.栝蒌瞿麦丸E.乌头汤18.以下各方,需要酒煎者为()A.栝蒌桂枝汤B.半夏干姜散C.生姜半夏汤D.桂枝生姜枳实汤E.栝蒌薤白半夏汤19.栝蒌薤白半夏汤的功效为()A.豁痰通阳,宣痹止痛B.通阳散结,和胃止呕C.宽胸理气,软坚散结D.宣肺化饮,降逆止呕E.理气化痰,通阳活血20.桂枝生姜枳实汤的功效为()A.温阳散寒,消痞降逆B.辛温解表,降逆止呕C.通阳破气,解表化饮D.调和营卫,和中散寒E.外散风寒,内消水饮21.栝蒌薤白半夏汤证的病机为()A.胸阳痹阻,痰浊壅盛B.胸阳痹阻,饮阻气滞C.胸阳痹阻,寒湿内困D.胸阳痹阻,气结上逆E.胸阳痹阻,水气凌心22.人参汤的药物组成为()A.人参、吴茱萸、生姜、大枣B.人参、饴糖、蜀椒、干姜C.人参、半夏、白蜜D.人参、半夏、干姜、生姜E.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四、多项选择题1.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包括()A.胸中气塞B.短气C.咳嗽D.吐涎沫E.心下痞满2.下列方剂中用酒的有()A.栝蒌薤白白酒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半夏汤D.乌头赤石脂丸E.桔枳姜汤3.下列方证中具有“心痛彻背”症状者为()A.栝蒌薤白白酒汤证B.栝蒌薤白半夏汤证C.薏苡附子散证D.茯苓杏仁甘草汤证E.乌头赤石脂丸证4.胸痹病的主脉为()A.尺中小紧B.关上小紧数C.寸口关上微D.寸口关上小紧E.寸口脉沉而迟5.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方剂中需有()A.炮附子B.细辛C.干姜D.乌头E.桂枝6.具有治疗“心中痞”主症的方剂是()A.桔枳姜汤B.茯苓杏仁甘草汤C.人参汤D.枳实薤白桂枝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7.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方剂的组成有()A.乌头、蜜B.附子、赤石脂C.栝蒌、薤白D.甘草、细辛E.干姜、蜀椒8.下列方剂中用炮附子的有()A.附子粳米汤B.乌头赤石脂丸C.桂枝附子汤D.薏苡附子散 E.四逆汤9.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煎煮法为()A.先煮枳实、薤白B.先煮枳实、厚朴C.后内诸药D.去滓、内诸药E.诸药同煎10.乌头赤石脂丸在制剂与服法上有哪些要求()A.蜜为丸B.先食服一丸,日三服C.小量增加D.以知为度E.酒饮下11.“阳微阴弦”的含义是()A.浮取微、沉取弦B.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C.脉的太过与不及D.寸脉微、尺脉弦E.上焦阳虚、阴寒内盛12.下列哪些方剂具有栝蒌、薤白()A.栝蒌薤白白酒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牡蛎散D.栝蒌桂枝汤E.栝蒌瞿麦丸五、简答题1.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胸痹病的基本治法是什么?3.为什么“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既能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又能用桔枳姜汤治疗?4.乌头赤石脂丸的适应症是什么?其功效及方药组成如何?5.对胸痹急证如何辨证施治?6.仲景治疗胸痹,为什么有用酒煎、有用水煎?六、论述题1.仲景用具有栝蒌、薤白的方剂有哪些?其异同点是什么?2.如何区别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3.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均治“心痛彻背”,试述其区别?4.试述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桔枳姜汤的异同点?5.同为胸痹病,为什么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也可用人参汤治疗?§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ahin口Vol,4No,11Nov,2006对《中医内科学》胸痹叻所属章节的质疑张广波1,陈奕襟2(1惠东县中医院,广东惠东516300;2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关键词:中医内科学;胸痹;心痹;肺痹;质疑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把“胸痹”病归属于心系证病章节。
但是,胸痹是以胸部憋闷,甚则作痛,喘息咳唾,呼吸不利等症状为主,病位在上焦,与心肺关系非常密切,且与肝脾相关,并不单纯属于心系疾病。
故不宜在教材中将胸痹单纯归于心系证病。
本文就胸痹的理论学术渊源、临床实际意义、现代对胸痹主方的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学者共同探讨。
■o警。
耄聱登磐多熙罂堡的芝饕、臻:.量雯爰气案童墨差箩筹翥蕊警爹妻蒺笮嘉,备菇盖军茎爰了嚣≥,!苎孝竺警0鼍苎竺苎全专竺譬苎竺孽。
胸痹心窆短姜窆竺美宣≤。
磊。
:二赢磊篓篆虿直薹。
‘荼0弋蔷羞容去姜≥“::篓垄竺竺聋》二璺竺妻,。
:!竺鼍:?ffEI.319:虚二雩耋墅;忑磊短≤病谋釜善菇X;≮萄:薪文知‘粪葛藉磊主≤,弦/J--J竺!孥雾考,掣字背妾≥零要要曼,、笔煮病孽,、。
煮妻弩,登,磊_军盛菇并:’享三另茜。
:!;磊为纂j’;差菇磊:。
磊二二/)]":IILI翌毒竺竺竺,:尝息、。
竺苎:。
苎釜垩之竺!兰:。
:,兰竺妻“兰:-i,:a、-二71。
二1:1~;基森函弄甚磊染之蒹:。
I集晶蒹兰薪≥藿:’”可釜拿苎苎竺!说i二登矍享吧曼婴苎!竺往变鎏他型见胸痹与黼美i……………………’竺皇:妻等量::圣翟毫差竺!亭兰拿匮茎竺'二竺!竺痛矍~一;善?磊磊芝;方“栝蒌薤白白酒汤”各药物组成:苎耄竺霎望第苎∑竺掌、“胸孕苎竺霉竺:孳曼登譬苎票:粤栝蒌石赢、’蒿’、…芙磊。
,高。
磊i1藩芸磊,。
涤裹‘;。
篡葛丢蒜、!考耄气妻,。
而要竺奎考:。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第2条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________,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_______,壅塞不通,_________;三者,房室金刃,________,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
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_______;后身体疼痛,_______,急当救表也。
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___________,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臓,欲攻之,___________,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湿痹之候,________,_______,但当利其小便。
18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_________,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________,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_____________,风湿俱去也。
第20条:湿家身烦疼,______________,慎不可以火攻之。
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__________________。
第22条: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___________。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__________,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_________,__________,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4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________,________,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____________。
金匮要略目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金匮要略》原著或咨询中医学专家,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金匮要略》复习思考题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1、《金匮》所论病症分类,阳病、阴病各指什么?阴病:指内部脏腑的病证。
头痛、项、腰、脊、背、脚掣痛。
阴病:指外表经络的病证。
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2、“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的病机为何?这是脏气为邪气所改变,食后可能引起发热。
3、“卒厥者,唇口青,身冷”其病机与预后?卒厥发生后,若唇口青,身冷,说明邪气内闭,气血瘀滞或阳气衰竭,属病入脏,预后不良。
(若身体温和,微汗自出,说明气血流通,属病在腑,较易治愈)4、“治未病”的含义?指治未病的脏腑人是还一个有机整体,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故上工除治已病之脏外,亦注意调治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传变。
上工知晓肝病实证易传脾的规律,故在治肝的同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以防肝病及脾。
5、五邪中人的特点?风属阳邪,其性散漫,多在午前侵犯肌表,患者脉多浮缓。
寒属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患者脉多紧急。
湿邪其性类水,重浊下流,常伤于身体下部,或以流注关节为主。
雾邪为湿中轻清之邪,易伤于身体上部,以侵犯皮腠为主。
㯏饪之邪如膏粱厚味等,易损伤脾胃,或形成宿食。
6、《金匮》论脉有几种意义?“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论脉象主病随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如寸脉属阳,存脉浮则病多在表,是正其抗邪于表之证,脉多浮而有力;尺脉属阴,尺脉浮则病在里,多是肾阴不足,虚阳外浮之象,脉多浮而无力7、“未至而至,至而不去,至而不至,至而太过”的含义?若气候与时令不符,则为反常气候,易导致人体发生疾病。
如冬至之后的60天,正当雨水节,此时阳气开始生长,气候逐渐转暖。
如未到雨水节而气候已经温暖,这是时令未到,气候已到,为“未至而至”;如已到雨水节而气候尚未温暖,这是时令已到而气候未到,为“至而不至”;如已到雨水节,气候仍然寒冷,这是时令已到,而严寒当去不去,为“至而不去”;如已到雨水节,气候却象盛夏般的炎热,这是气候至而太过,为“至而太过”。
辨治胸痹心疼的几点领会(1)【纲要】胸痹心疼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贫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其常见。
胸痹心疼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其亲密。
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疼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项选择阴阳相当,相辅相成的药对,而且着重灵巧化裁经方,疗效满意。
【重点词】胸痹;心疼;辨证论治中医学辨治胸痹心疼理论肇始于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成熟于明清,到现在已成系统而日臻完美。
细品先哲诸家阐述,如饮佳醇,久而弥香。
笔者不揣鄙陋,联合个人六十余年临床心得,现将辨治点滴领会总结以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以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学向来重视内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也与辩证法内因论相切合。
胸痹心疼病证的发生,第一当责之正气虚弱,如五脏虚弱,气血阴阳亏虚等;此中尤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贫乏为要。
其次邪气对疾病发辗转归亦有必定影响,如阴寒呆滞,瘀血内阻,痰浊气滞;此中尤以痰浊气滞为要。
宗气不足是病之因宗气乃积于胸中之气,《灵枢·五味》曰:“其大气之抟而不可以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清·张志聪指出“大气,宗气也”,宗气作为胸中大气,具“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作用。
可见心、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宣通气血、敷布津液之原动力实赖此气。
肺叶布举,主司呼吸,朝百脉以助心行血。
宗气之“走息道,贯心脉”其实是经过激发心肺阳气而温心脉、行气血以保持正常心律、心率和心力。
“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的过程和现代医学心肺间循环及冠脉循环相类似。
故胸痹心疼之证,除了心脉痹阻之胸闷、胸痛外,还常见肺失宣降之憋气、喘气等症。
故宗气不足是胸痹心疼发生的重要原由。
心阳亏虚是病之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疼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曰:“夫脉当取太甚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而,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疼者,以其阴弦故也。
金匮要略肺痈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
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 芎藭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一枚(捣)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中的第5 条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中痞之证,有虚实不同。
其病理机制:一为痰浊壅阻,气滞不通;一为中焦虚寒,大气不运。
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
原文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是胸痹心中痞之实证。
临证除见胸痛主证外,还有胸膈闭塞胀满、心中痛胀,或既痛且胀,或短气,胁下之气上逆抢心,形气充实。
临床诊治中多闻及患者诉其心中满闷或胸闷憋气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
清·尤在泾在《金匮要咯典》中云:“心中痞气,气痹而成痞也,胁下逆抢心,气逆不降,将为中之害也。
”经临床应用本方体会到此汤证的病机多由痰浊或阴寒实邪壅塞、气滞不通所致。
此方治疗的重点在于通阳逐阴。
以通为用。
近年余将该方经辨证用于治疗因痰浊、痰湿或阴寒之邪壅阻气机,气机不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疗效颇佳。
1、冠心病术后心绞痛某男间断性心悸胸闷憋气胸痛3年余。
2003年11月1 6日因持续性胸痛5h 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
入院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
因冠状动脉双支病变( 累及LAD、RCA)放入支架治疗。
术后仍一直感觉心悸、胸闷憋气、时有胸痛发作。
经心内科给以一平苏、阿司匹林、血脂康、硝酸甘油、倍他乐克、消心痛、玻力维等药服用,均未感觉症状消除。
自觉近日心前区疼痛发作较频繁,伴心悸、胸闷憋气,有时夜间憋醒,心中烦急,纳食、睡眠、二便均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
证属胸痹气郁,心脉痹阻,治以宣痹通阳,活血通脉,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
全栝楼30g,薤白8g,枳实1 0g,川厚朴10g,桂枝8g,炙甘草6g,佛手15g,丹参30g,降香lOg,当归12g,白芍lO g ,柏子仁15g,元胡15g,三七粉(分冲)6g,郁金1 0g。
嘱原来服用的西药继续服用,服用本方7剂后,胸闷憋气大减,未感夜间再出现憋醒的状况。
中医对胸痹心痛地认识及治疗作者:陈巧丽指导教师:曹克强主任医师摘要:“胸痹”一病仲景《金匮要略》一书,首先做了较系统地论述.痹者,闭也,仲景以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胸阳闭阻不通而立论.胸痹心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地、暂时地、缺血与缺氧所致地临床综合征.中医学治疗本病有一定地优势本文就治疗及中医对胸痹心痛地认识及治疗作一综述.b5E2RGbCAP关键词: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现代认识辨证论治中医药及其他治疗胸痹心痛既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威胁人类生命危证之一,胸痹,心痛语出自《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篇.痹者,闭也,张仲景以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胸阳闭阻不通而立论.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地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地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地胸部沉右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地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p1EanqFDPw从内经开始,对起就有深刻地认识,《素问·举痛论》云:“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歧伯对曰:“经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灵枢·厥论》亦有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另从治疗方面《内经》已有“心病宜食薤”地记载.张仲景实乃据《内经》之要义,阳虚无以行气化地经旨,而专论胸痹心痛急重证地,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其病理及表现规律,如正邪相离,阳气暂行,则痹痛休止。
未发则如常人,轻发则因邪实而见短气不足以息。
典型发作者则有胸痛,心痛,短气。
重发作则“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并具体拟制出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剂以行救治.故此论在《内经》地基础上,开创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辨治胸痹心痛地先河.这一理论对指导现代医学因某些心血管疾患,尤以冠心病中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地辨证论治,奠定了坚实地基础.DXDiTa9E3d1 病因病机本病证地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证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RTCrpUDGiT胸痹心痛地病机关键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地失调有密切地关系.因心主血脉地正常功能,有赖于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藏精主水等功能正常.其病性有虚实两方面,常常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以血瘀、痰浊多见.但虚实两方面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则痛为病机关键.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血瘀、痰浊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心阳虚最为常见.以上病因病机可同时并存,交互为患,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下述病变:瘀血闭阻心脉,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而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甚至脉微欲绝;心肾阳衰,水邪泛滥,凌心射肺而为咳喘、水肿,多为病情深重地表现,要注意结合有关病种相互参照,辨证论治.5PCzVD7HxA2 现代认识现在国内学者大多认为胸痹一病当以冠心病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为代表病是正确地,但绝不能认为中医地胸痹就是西医地冠心病〔1〕.因为胸痹地主证是:“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在临床上这些证除了冠心病患者可见外,其他如胸膜炎,肋软骨炎,慢性肺脓疡,支气管扩张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均可见.另外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地不同发展阶段,有学者持这种看法,凡冠心病心绞痛者属于胸痹,而心肌梗死则为中医地真心痛.其实这种看法也不是全面地,按中医文献对真心痛地叙述是:“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而《金匮要略》对胸痹证状地叙述除“喘息、咳唾、胸背痛”外,还有“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为得卧,心痛彻背”,“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抢心”等.这些症状在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出现心衰或心肌梗死时,而单纯地冠心病并不多见.因此心肌梗死应该包括在胸痹及真心痛两个病中,上海中医学院严世芸〔2〕认为疼痛剧烈<心前区)或有手足厥冷青至节之症,并在短期内<24h)死亡地为真心痛;痛虽不剧烈,但不迅速死亡地为胸痹是较为正确地.jLBHrnAILg2.1 关于胸痹地病因病机分析国内多数学者在分析胸痹地病因病机时都首先引用《金匮要略·胸痞心病短气篇》地第一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虚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病者,以其阴弦故也.”认为胸痹是一个本虚标实之病,而本虚是指上焦心胸地阳气不足,标实是指外感寒邪或痰饮之邪,故在治疗胸痹时多用温阳益气、通阳散结、豁痰之剂,疗效是较满意地.xHAQX74J0X 但应该看到虽然仲景为胸痹地病因病机治则等确立了不朽地大法,为胸痹地辨证施治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地限制不可能尽善尽美,仲景以后地历代医家不断有所发挥,特别是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地步伐迈得更快,因此对本病地认识更深化了,所以就病因病机上讲,不单纯地讲“阳微阴弦”,往往还与气虚或阴虚甚至阴阳两虚、或阴虚与痰热互见,热痰也易于伤阴或阳虚与寒痰互见更易于伤阳等密切相关,最终致心脉不通,不通则痛.LDAYtRyKfE2.2 胸痹地辨证施治原则“心脉不通”是关系到胸痹一病地本质所在,因此不论何种证法通法应当是治疗本病地根本法则.《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地原则是“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温药和之亦是温能温化之意.在治疗用药上要权衡好正邪两个方面,做到祛邪通脉不伤正,扶正补虚不碍邪.Zzz6ZB2Ltk3 辨证论治3.1 胸痹心痛病机特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以下简称《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开篇第1条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指出了阳虚阴盛为胸痹之基本病机.心主血,血脉通利,环流不息,全赖于心之阳气地温煦与推动.一旦心之阳气不足而生内寒或阴寒实邪上乘阳位,则“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素问·调经论》>,不通则痛,故发为胸痹心痛.结合临床,冠心病心绞痛地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心、脾、肾阳气地亏虚,在本虚基础上,加之调摄不慎,劳逸失度,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等而致气滞、寒凝、痰浊、血瘀等标实之邪痹阻心脉而发病.故历代医家认为本篇第1条中“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地高度概括.dvzfvkwMI13.2胸痹心痛证治特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胸痹心痛地论述,文虽仅9条,叙证亦较简略,然其论理严谨,言简意赅,以证为纲,随证加减,药味简而不杂,虚实轻重分治,层层推进,丝丝入扣,堪称体现其辨证论治之范篇.首述胸痹典型证候立通阳豁痰温通之法;虚实分治或通或补;证分缓急汤散各宜;心痛重证峻剂逐邪仲景在本篇中对胸痹心痛治疗重在通阳逐阴,或以栝蒌薤白之剂通阳宣痹,以通为用,或以附子、乌头之类温阳散寒,峻逐阴邪,复振胸阳,实为后世治疗胸痹“温”、“通”大法之准绳.rqyn14ZNXI4 中医药治疗4.1从脏腑论治赵永强[3]认为,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反应不同,往往各脏腑地症状同时出现.治疗时不仅要重视引起疼痛地直接原因,更应分析与脏腑地关系;提出心肝同治、心肾同治、心脾同治、心肺同治地观点.从肝论治方面,巢元方曰“心脉急者,为心痛引背”.精神紧张是冠心病患者地重要诱因.故陈氏[4]以自拟养心疏肝汤治疗该病94例,药用柴胡9克,香附10克,川芎15克,栀子9克,党参12克,五味子12克,麦冬10克,赤芍9克,蒲黄5克酸枣仁15克,山楂9克;对照组:39例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70%.本病发无定时、起病急骤地特点符合“善行数变”地风邪特征,且病位在心,与肝肾相关.孙氏[5]从肝风论治冠心病心绞痛45例,采用平肝息风、化痰活血法,予自拟息风化痰活血汤5天麻9克,钩藤20克,僵蚕12克,蜈蚣2条,瓜蒌:30克,法半夏10克,茯苓20克,陈皮12克,丹参9克,蒲黄6克,总有效率70.1%.从肾论治方面,《素问·脏气法时论》谓“肾病者……虚则胸中痛”.肾阳不足,心阳失助,心脉瘀滞发为胸痹心痛,因此老年冠心病阳衰气虚致瘀为病机关键.沈氏[6]从肾论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62例,以自拟补肾益气活血汤<黄芩、党参、菟丝子、淫羊藿、当归、丹参、桂枝、麦冬),用药3个月后总有效率达90.3.林坚[7]等应用补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根据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分别予左归丸、右归丸和大补元煎,结果上述三方能够明显提高血清NO,NOS,SOD.理上心与肺地关系主要是心主血、肺主气地关系,即血与气地关系;病理上心与肺相互影响,即所谓“心痹者脉不通”.刘桂廷[8]]以此为据,从肺论治本病,辨证突出肺虚、血瘀、痰浊三方面,具体应用温肺益气法、宣肺祛痰法、泻肺行水法.《灵枢·邪客》指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减,宗气虚表现为心肺功能下降.张万义认为宗气下陷,是老年冠心病地主要病机.治疗以升补宗气法,兼顾活血化瘀.从脾论治方面,方军[9]从脾论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心脉失养;脾不运化,则痰从中生,阻闭心脉,发为胸痹.治疗选用六君子汤、温胆汤、桂附理中汤、补阳还五汤等随症加减,多获良效.从腑论治方面,,年长者则求之于.腑,从腑论治即缓下通腑,以通为补,可使肠中常清,肠中无滓.朱氏对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痰浊血瘀者,常施通腑化瘀、益气温阳豁痰法,善使调味承气汤合理中汤、桂枝茯苓丸获良效.EmxvxOtOco4.2从络论治,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血脉瘀阻地先导为气虚,正如王清任云:“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血液在血管运行势必迟缓乃至瘀阻.”因此,从中医络病学说观点出发,病位在心之络脉,心气虚乏、运行无力是经脉痹阻之基础,其病机为络脉瘀阻绌急而痛,乃确立补益心气、活血通络、解痉止痛地治疗大法,在补益心气地同时,以虫类药活血通络,拟订“通心络胶囊”,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SixE2yXPq54.3从痰瘀论治韩学杰、沈绍功[10]认为,痰浊为脂质代谢紊乱,瘀血为微循环功能障碍,痰瘀并损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等,痰瘀相随最终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并提出,对痰浊证、瘀血证、痰瘀互结证,不仅要活血化瘀,还应祛痰化湿,治痰浊瘀血化而消之,湿邪利而去之.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浊证50例,药用黄芪、黄精、茯苓、全瓜蒌、薤白,其心绞痛缓解率为75%,优于单用补气或祛痰法者.6ewMyirQFL4.4辨证分型治疗,周琼[11]治疗本病125例,心血瘀阻型45例方选血府逐瘀汤;阴寒凝滞型32例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味;痰浊壅塞型2例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阴虚肾亏型10例,方选左归饮和生脉饮.结果显效率60.17%,好转率35.15%,无效率4.48%,总有效率95.32%.总结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地四法:理气祛痰法,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宣痹通阳法,予自拟人参、三七、琥珀末5药量配比为2:2:1;益气调营法,予自拟琥珀镇心散(人参、当归、鸡血藤、血竭、郁金、琥珀、石菖蒲、远志、香附、茯神>;芳香温通法,予自拟五香汤(藿香、檀香、青木香、制乳香、沉香、党参、法半夏、石菖蒲、远志、炒酸枣仁、藏红花、肉桂>.结果取得较好疗效.kavU42VRUs5 其他治疗除药物治疗外,中医地综合方案也是其优势之一.对冠心病来说尤为突出,提倡地综合治疗方案主要是除药疗外配合地意疗、食疗、体疗.意疗即精神心理疗法《杂病源流犀烛》云:“七情之由作心痛”.西医认为,争强好胜、好急躁地A型性格,与B型性格相比,其冠心病发病率要高出2.16倍.中西医都认为情绪波动是冠心病发病地重要病因和常见诱因,特别是忧虑恼怒对痰浊闭阻证类地危害更大,所以冠心病患者要用克制或转移地方法调摄心理,舒情达志,稳定情绪.食疗又称食养,是对冠心病行之有效地辅助措施首先应忌食易蕴湿生痰地油腻煎炸烤类食品,不要暴饮暴食,特别要节制晚餐.其次要多食黄豆及其制品,大蒜、洋葱、木耳、茄子、菠菜、芹菜、绿豆、玉M、苹果等果蔬也有利于祛痰.提倡饮茶,尤其乌龙茶加白菊花泡饮最适宜痰浊证类地患者.此外,应坚决戒烟,适当饮酒,特别是少量地黄酒、葡萄酒对冠心病地防治有所帮助,正如李时珍所言:“少饮则和血行气”.体疗即体育疗法适量运动对冠心病特别是痰浊证类非常有利.可采用练气功、太极拳和健康娱乐三种形式,但要强调适度,应以活动后不感劳累为度,持之以恒.体疗还包括“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日入而息,充足睡眠”,“腑中常清,通利两便”,“顺应四时,舒适置装”和“舒筋活血,勤于沐浴”y6v3ALoS89参考文献:[1]何光华.论胸痹证治.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3<19): 23.[2]严世芸.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3;2<3):8[3]赵永强, 冠心病心绞痛脏腑辨证地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3;1<11):673[4] 陈邦倚,攀兆红, 养心舒肝汤治疗心绞痛160例.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 , 10<150):1479M2ub6vSTnP[5]孙继铭,刘镇某,柳青林, 从肝风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20):19940YujCfmUCw[6] 沈丽, 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7(12>:134[7]林坚,杨焕, 补肾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影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9>:12[8]陈萍,刘桂廷, 刘桂廷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地经验 , 陕西中医,2002,22<8):720[9]方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从脾论治体会,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2):123[10] 沈绍功.胸痹心痛诊治新识.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1;8<5):135[11]周琼, 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地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杂志,2008,12<12):66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