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面设计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沪消(防)字[2001]65号各区、县防火监督处(科)、机关各有关业务处:为了适应本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和《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7956-1998)等有关规范及技术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市消防装备配备情况和消防登高车的实际工作性能,本着确保消防安全和经济实用的原则,对高层建筑总平面布局中涉及消防扑救场地设计的几个问题明确以下处理意见:一、关于消防车道1、高层建筑四周应设置环形的消防车道,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当设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条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层住宅可沿一条长边布置消防车道。
2、尽头式的消防车道,其回车场地一般小于15X 15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消防车道的内则转弯半径可利用(14m -道宽)的方法进行校核。
3、消防车道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4、消防车道应合理布置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的位置,避免消防车供水与登高作业相冲突。
二、关于登高立面1、高层的塔式建筑可留1/4周边作为消防登高立面,其他高层建筑至少应留有一长边,消防登高立面应有楼梯间或住户的室内阳台、主窗。
2、若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大于5m且进深不大于4m仍可作为消防登高面。
3、消防登高立面不宜设置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三、关于登高车的操作场地登高场地可结合消防车道布置,与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应在其登高面一侧整边布置8m宽的登高场地。
2、上述布置确有困难时,可在其登高面范围内确定一块或若干块消防登高场地。
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x 8m (长X宽),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登高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3、设有坡道的登高场地,其坡道不应大于15%4、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其绿化、架空线路、电车网架等设施不得影响消防车的停靠和作业。
四、关于操作场地的承载1、一般市政道路和小区道路能满足非经常通行的大型消防车。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民用建筑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然而,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防火设计不当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非常必要。
高层民用建筑具有众多的防火难点:1.建筑物高度高层民用建筑的高度远超一般建筑,因此,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逃生楼梯等设备都需要更强的防火设计来保证楼内人员的安全逃生。
2.建筑物容积高层民用建筑的容积较大,因此,在设计时需考虑大量人员的逃生情况,避免人员密度过大而导致逃生困难。
3.建筑物材料高层民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复杂,一些塑料、复合材料的材质是极易燃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起火势扩大。
而如果是高温、高压的金属材料,难以承受火灾的高温,导致钢架等设备被熔化而无法支撑建筑。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做好防火工作。
4.消防设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施至关重要,需设置消防水箱、消防水管、消防救援道等,保证建筑物区域相互独立,避免火势蔓延。
5.违法建筑一些高层民用建筑由于存在违章建设行为,导致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这种行为会导致建筑材料、安全设备不符合标准,容易引发火灾。
如应合理设置消防水箱、消防水管、消防门、消防救援道、楼梯等防火设施,保证消防设施的通畅,防火隔离体系的失效条件的排毒逃出通道(如防烟门、防烟帘等)是正常工作的。
2.选择合理的防火材料应选用防火等级达到B1、A、A1级的材料,如隔板、隔墙面板、隔板材料、防火门、防火窗等。
对于易燃材料如塑料、麻绳、布料等材料应尽量避免使用。
3.加强与消防部门的沟通建筑物发生火灾后,消防队员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救援是至关重要的,高楼建筑物的救援时间非常迫切,消防队员与建筑物的通讯应是准确无误的。
4.严格执行防火规定应坚持实行防火规定,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的入内身份,加强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检查,查缺补漏,完善隐患的消除工作,并及时做出整改措施。
浅析高层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物质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出现诸多功能齐全、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而且能美化城市,但其消防性能仍需持续提高。
从消防安全的观点来看,高层建筑防火升降台在设计上存在许多问题,如设置不合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等。
在高层建筑中,消防登高的选择对工程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结合高层建筑研究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困境,结合设计要求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设计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登高;场地设计;要求;建议引言:伴随国家在建筑消防规范执行方面对消防车道、回车场地、消防登高场地等的验收要求不断提高,导致高层住宅中出现大量硬质场地,这对景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极大地提高了景观设计的难度。
为此,应该将消防安全性与景观艺术性结合起来,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救援场地的现有消防规范和规定进行研究,并对当前情况下的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展开深刻思考,在符合消防安全的规范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方法,从而提升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性能。
一、高层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现状首先,高层建筑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需要满足相关设计规范。
然而,由于时间增长,消防登高场地附近树木生长冠幅有所扩大,难免会破坏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这时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加宽,以保障消防登高场地范围可用性、耐久性得以提高。
其次,在选择登高面材料时,不能只为确保整体建筑的美观,而选用易碎、易脱落的玻璃,如果建筑发生重大火灾,将会对住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消防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此外,在高层建筑消防登高场地使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电缆沟问题,这就需要在后期进行有效整改,但后期改建时不可随意改动消防登高场地,需要得到有关设计方的意见,并且在设计更改后进一步分析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计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消防要求。
最后,在消防车辆专用通道的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不符合实际需求,将为消防车辆的通行造成极大阻碍。
调整消防登高面审核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不再要求必须具备18x18米的消防登高场地,对高度小于4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及16层以下高层住宅(含16层),可根据情况在距建筑消防登高面一侧外墙6米(或6米以上)处留有一条宽度不小于5米的消防车道;对高度大于40米的高层建筑及16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可根据情况在距建筑消防登高面一侧外墙10米(或10米以上)处留有一条宽度不小于6米的消防车道(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能存有妨碍消防登高的物品)消防登高面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
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他用途。
设置消防登高面是为了消防登高车作业的需要,保证对高层住宅的住户进行及时救援,因此,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功用楼梯,当有困难时,登高面应靠近每套住宅的阳台或主窗。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
高层住宅的周围应没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当确有困难时,应至少沿住宅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地不应小于18m x l8m。
2、联体的住宅群,当一个方向的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消防车道的安置应符合下列之一的规定:消防车道应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署,消防车道旁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且建筑应设置与两条车道连通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应大于80m;建筑的适中位置应没有穿过建筑的门洞,其净高、净宽不应小于4m。
3、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于4m;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面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消防登高面的涵义、分析建筑登高面设计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新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的要求,就如何对消防扑救面和登高作业场地的设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为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源头上对消防登高面和登高作业场地进行把关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为适应扑救高层火灾的需要,各地配备的云梯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和举高喷射消防车(统称举高消防车)数量不断增加,在扑救火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举高消防车的外型、自重都明显大于普通消防车,因此,在使用举高消防车时,对消防扑救面、登高作业场地及消防车道转弯半径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消防登高面的涵义及问题的提出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是指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和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和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
登高作业场地就是沿建筑登高面实施登高作业的操作空间。
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的复杂多样,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在设计中对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的考虑不周,火灾时消防车无法靠近主体建筑实施救援,造成本可以避免的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一些设计和建设单位存在着注重建筑的外立面造型和建筑内部功能的设计,对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的设置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2.1在消防登高面设计过程中易出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2.1.1与消防登高面对应的建筑立面未设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2.1.2与消防登高面对应的建筑立面设置大面积的幕墙玻璃。
玻璃幕墙多采用全封闭式,玻璃幕墙上的玻璃多采用热反向玻璃、钢化玻璃等,这些玻璃耐火性能差,高空破拆玻璃幕墙难度大,而且火灾时玻璃幕墙因高温会引起大面积脱落或炸裂,造成“玻璃雨”,对疏散人群、消防队员造成危害,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增加火灾的扑救难度和危险性。
另外,玻璃幕墙的破裂,给新鲜空气的进入创造了条件,易造成轰燃或加速蔓延。
2.1.3与消防登高面对应的建筑立面未在每个楼层设置可以提供消防队员通过登高车进入建筑内部的门、窗或洞口。
目前许多高楼为了体现造型在外墙上增设了许多框架构架或仅仅是为了采光通风而设计山型、凹型建筑,因其凹口宽度小于登高消防车的载人平台,使得登高平台根本无法与建筑的开口搭接,造成消防队员既无法进入建筑内,其他人员也无法从建筑内撤出,因此登高操作面的长度应适合实际情况,且不宜太短、太零碎。
在登高操作面的立面上应尽可能地设有阳台或较大的开窗。
2.1.4屋顶疏散平台及避难层未与登高面保持一致。
登高车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把屋顶疏散平台和避难层的人员解救到地面上的任务,但目前较多的建筑追求立面设计的效果,在屋面设置各种形式的屋架和玻璃棚,这样,既不利于人员的安全停留,也不利于消防人员登高救援。
2.1.5消防登高面设置大面积的广告牌。
部分高层建筑在登高面和沿登高面的屋顶侧设置大面积广告牌,在登高面及屋顶平台与登高车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这违反了规范要求。
2.1.6消防车道转弯半径过小,消防举高车不易到达登高作业场地。
登高作业场地坡度设计过大,对举高车无法升起。
2.2 原因分析设计单位应建设单位的要求,片面追求建筑立面的美观和过分注重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对消防扑救面和登高作业场地在灭火和人员施救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忽视了消防扑救面和登高作业场地的设计,这是造成消防扑救面及登高场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而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扑救面的要求过于简单,对登高场地未作任何要求,使建审人员无据可寻,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也是造成消防扑救面及其登高场地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2.2.1 设计人员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都是先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把总平面布置好,而后再从四个立面中选定一个认为最佳立面作为消防扑救面,而忽视了登高作业场地对操作空间的要求。
实践表明:满足与相邻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并不能保证高层建筑消防扑救面的操作空间。
如两幢超过 50 m 的一类高层建筑,其中一幢裙房与另一幢高层建筑主体之间只需要满足 9 m 的防火间距。
而一辆登高消防车的宽度为 2.5 m,登高作业时两侧的支撑臂须向外展开 1.5 m,加上消防车停靠时所需预留的宽度,这就要求消防登高场地的宽度大于 5.5m,而为了避免登高消防车在建筑坍塌时受损,根据施救建筑物的高低,登高消防车应与建筑物保证 7 至 15 m 的安全距离。
换言而之,要保证登高消防车安全地工作,就至少需要 12.5~20.5 m 的空间,9 m 的间距是不能满足操作要求。
显然,颠倒设计顺序,很可能造成消防扑救面的登高作业场地空间不足。
2.2.2 举高消防车在作业时,须快速调整撑角,保持车辆稳定,如场地不平,坡度较大,登高车将无法作业。
而且举高消防车的自重一般在 40t 以上,工作时的安全荷载更是不小于 50t,而这么大的荷载一般集中在消防登高车的两个支撑点上,这都要求登高作业场地及消防车道地面有足够的承载力。
如在登高作业场地及消防车道的下面设计了地下管沟或污水井、化粪池、煤气管道、通气孔、埋地油罐等辅助设施,对这些设施的水泥盖板在结构上不作任何处理,是很难满足大型消防车作业和通行要求的。
2.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没有对消防扑救面的材质作任何要求。
而许多高层建筑,因片面追求建筑立面的美观,在外墙上大量使用玻璃幕墙,消防扑救面也不例外。
而消防扑救面是消防队员进行施救的主要作战场地,火灾时大面积脱落的玻璃幕墙会对消防队员造成人身伤害。
由于在消防扑救面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是火灾时室内人员逃生自救的主要安全出口,火灾时大面积脱落的玻璃幕墙也会对疏散人群造成人身伤害。
同时,玻璃幕墙的大面积脱落也给火场补入了大量的新鲜空气,易造成火场轰燃,加速火灾蔓延,给火灾扑救带来更大的困难。
2.2.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小于4m,而对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没作要求。
而现在的许多大型登高消防车长度均大于 12m,4m 的车道在转角处很难保证大型消防车顺利通行。
2.2.5目前许多高层建筑为了突出建筑造型,将建筑外立面设计成不规则形状。
特别是一些居住建筑,为了满足采光、通风的需要而将建筑设计成山型、凹型,其凹口宽度比举高消防车的载人平台还小,并且在外墙上增设了许多构造梁,使得云梯平台根本无法与建筑的门窗洞口搭接,造成消防队员无法利用举高消防车的载人平台进入建筑物内进行灭火,其他人员也无法利用举高消防车的载人平台从建筑物内逃生。
三消防登高面设置的合理化建议3.1把握好建筑立面与登高面的关系登高面作为消防车登高操作立面,是解救被困人员、火灾扑救的主要立面,为确保人员疏散安全及火灾扑救的顺利,与登高面相对应的建筑立面满足上文所提到的方面。
3.2把握好登高作业场地的设置形式笔者认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率,减少投资成本,消防车登高作业场地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等实际情况结合登高作业面的环行通道,适当增加道路宽度作为登高作业场地。
这样既有利于沿登高面开展多方位灭火救援,又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3.2.1.车道距建筑物的距离、宽度的确定。
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车辆交会和考虑到云梯车的支腿跨距,车道宽度宜设为6-7.5m的双车道;根据火场实际作战经验,车道距建筑物不应小于5m,距建筑的最大距离可由建筑高度、当地消防部队登高云梯车的装备情况确定,如建筑高度为40m,辖区内配备的额定工作高度为52m的马基路斯云梯车,根据车辆的登高安全工作范围应在距建筑5-13m处设置车道;具体位置还应根据消防登高平面来共同确定。
3.2.2.登高作业场上空举高车作业幅度范围内不能有架空管线和高大树木、路灯等障碍物。
在消防车道附近,应设有供消防车取水的设施,并且在该范围内不得设有影响消防车停靠的地下车库、人防工程的出入口。
消防车操作平面范围主要参照消防车的技术参数决定。
对于高度50米左右的建筑,距离消防扑救面17.89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建筑物和妨碍登高的架空物。
因此50米以上高度的高层建筑留有18米的消防车操作空间,沿登高面设置7-8米宽的消防车道,车道离建筑10-11米间距,这样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的高层建筑登高作业。
但是如果建筑物的高度在30米左右,那么消防车的臂高不用50米,上倾角也适当减少,则消防车操作空间可以适当减少,通过计算可知,预留14米左右的登高操作空间已经足够。
3.3把握好作业场地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3.3.1 登高作业场地必须为硬地,承重力应满足大型消防车荷载要求,并设置消防车道直接进入登高作业场地内,确保登高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3.3.2 登高面和登高作业场地应避免设置影响登高作业的架空电力、通讯、电车管线。
3.3.3登高作业场地应设置在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避免与市政管线、道路、绿化等发生矛盾,登高作业场地应尽可能设置在用地红线范围内。
3.3.4登高作业场地要尽量平整,范围以内不能有较大的高度差,以方便登高车操作时,快速调整撑角,保持车辆稳定。
3.3.5 要合理布置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的位置,避免消防车供水与登高作业冲突。
根据灭火的实际需要,登高作业场地40米附近最好应有两个以上的环状消火栓,因为一辆登高车或高喷车出水,一般需要两辆普通消防车同时供水,为此,要给供水车辆留有停车位置和空间。
水泵结合器应设在距离登高作业面足够远处,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普通消防车给水泵接合器供水时,不占用登高车的作业场地而影响登高作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