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_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2.8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用标记语使用特征研究》述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用标记语使用特征研究》是一项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中使用语用标记语的特征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
该论文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语用标记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英语教学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中的语用标记语使用特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
该论文首先对语用标记语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和界定,指出语用标记语是一种帮助说话人构建话语关系、增强交际效果的语言形式。
接着,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中使用语用标记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论文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语时存在一些特点:比较依赖于口语上下文的语用标记语使用,相对而言对于面对面交际中的“关联标记语”应用较为熟练,而对于“体验标记语”等其他类型的语用标记语应用却较为生疏。
此外,论文还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语时存在的误用和过度使用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如通过听力训练和语境设置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于语用标记语的理解和正确应用。
该论文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严谨,采用了对实际口语数据的分析和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中使用语用标记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论对于英语教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英语口语中的表达习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研究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限定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范围内,而没有涵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
其次,研究方法中采用的调查问卷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此外,论文对于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语用标记语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较为简略,没有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用标记语使用特征研究》是一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中使用语用标记语的特征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国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使用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中国学术语篇中的标记语是指用来表示作者在文章中所采取的立场和观点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中国学术语篇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高且种类繁多,涉及到不同学科领
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文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
特征,包括其类型、频率、功能等,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征。
首先,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建立语料库,并选取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章
进行分析。
然后,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标记语的类型、频率、功能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最后,结合基于语境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
征差异,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预期研究结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学术语篇中使用最频繁的立场标记语类型是语气助词和情态动词;2)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立场标记语的使用
频率和类型存在差异;3)立场标记语的功能主要包括表达观点、评价和引用他人观点等;4)立场标记语的使用不仅受到学科领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受到文章类型、作者身份和读者群体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国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学术文化中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心理,并加深跨文化
交际和跨文化翻译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此外,本研究也为学术写作和翻译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2、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3、论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4、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5、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定位及角色转换6、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7、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8、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9、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10、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11、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12、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13、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14、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行性的实证研究15、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16、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17、论商务英语的“双轨”发展模式18、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19、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强势词搭配的发展特点20、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优先出版21、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新构架:感知、实践与范式22、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23、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24、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四词词块的使用研究25、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写作教材26、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27、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28、音乐智力对英语听说的影响29、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30、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31、小学英语字母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探究32、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33、汉、英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储存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3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35、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36、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37、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8、工科院校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转折连接词使用研究39、传统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的一次新突破40、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教师能力要素研究41、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42、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新闻英语主题词研究43、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模块教学现状研究44、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45、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46、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47、中国学生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误区及应对策略48、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翻译49、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50、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51、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思考52、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53、从系统的角度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54、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55、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新探56、大学综合英语课堂环境调查与研究57、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实训教学的改革思路58、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59、音乐能力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语音能力的实证研究60、迁移理论的运用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研究61、关于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效率的调查分析62、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6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CET4成绩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64、加强英语实践教学提升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65、英语学习词典①使用情况调查与思考66、CBI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67、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68、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69、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0、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与改革的构想7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72、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实践与效果分析73、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写作研究状况之研究74、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学术写作教学实证研究75、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7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77、合作学习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的实证研究78、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9、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80、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81、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英语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82、关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核心课程的思考83、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84、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85、扫除中式英语:一场必打之仗--就路透社一则消息浅谈区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必要性86、英语整体自我概念和英语发音自我概念与英语课堂焦虑的关系87、“疯狂英语”能让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吗?88、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与教学设计活动实践89、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90、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91、远程英语教学环境中整合移动技术的实证研究92、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93、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94、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作文选词策略95、《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96、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97、浅谈幼儿英语教育98、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调查报告99、混合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100、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语音意识量表编制101、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的反馈意见谈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02、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改探索103、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及其学科地位研究104、论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研究和意义105、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笔谈106、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107、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及应对技巧108、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学刍议109、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110、英语专业知识课中的密集读写任务对思辨能力的影响111、工作记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处理自嵌式英语复句的影响112、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113、英语语调意识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有效性114、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115、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11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研究:回顾与思考117、网上英语写作:理论与实验118、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英语学术语篇中的立场标记语研究阴吴越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当前,立场标记语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和众多高校的重视,其中涉及交际者如何在学术英语口语中将自身观点恰当地表达出来、如何能够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如何实现英语交互性功能等问题。
对此,本文从立场标记语中包含的基础性内容出发,从摘要、引言、写作以及跨学科、分阶段出发,对具体类别的标记语进行系统分析,积极探索英语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英语学术语篇;立场标记语;交互性功能;写作;摘要[中图分类号]H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06-0057-0320世纪末,随着语言学研究程度的日渐加深,学者们关注的内容逐渐由主观话语转变为立场、意义研究。
诸多学者认为,今后语言学中的立场研究会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和使用各种学术语篇,于是便有了英语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语的研究。
1立场标记语的常见分类Hyland从作者角度对立场标记语进行了划分,将学术语篇归类为模糊限制语、确定表达语、态度标记语三类。
从内容上看,这一分类形式较为全面地将学术语篇类型进行了概括,为国内外学者深入分析语篇结构、探研语篇学术问题,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方向(王露等,2018)。
1.1认知型标记语认知型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类型,包括模糊型标记语、确定型标记语、言据型标记语三部分,其在对话语的构建和理解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制约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际。
作者通常会态度明确,尽量清楚地表达自身语言信息,减少读者对文章的参考难度,以确保文章原意与读者理解保持一致。
1.2态度型标记语在英文学术语篇论文中,态度型标记语是认知型标记语的发展和细化,它是在认知型标记语的基础上衍生细化而来的,多运用于英文学术写作中。
学者Biber认为,态度型标记语是英文写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传递作者对命题或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观论点或思维判断。
英汉学术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研究综述郭晨璐;邹嫦仙;顾潇潇【摘要】立场标记语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论文语言表达的专业水平.分析国内外学者在立场标记语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述在英汉学术论文中立场标记语的研究现状,提出在学术论文中准确使用立场标记语的重要性,深化对立场标记语的认识,提高立场标记语在英汉学术论文中的表达质量,丰富这一领域的发展.【期刊名称】《英语教师》【年(卷),期】2016(016)011【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学术论文;认知立场;立场标记语【作者】郭晨璐;邹嫦仙;顾潇潇【作者单位】212013,江苏镇江,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212013,江苏镇江,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212013,江苏镇江,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在学术研究领域中,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写作者的态度、情感问题。
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因体裁原因,有一定的学术规范,语言要求更加严肃正式,写作者不仅要向读者传达学术信息和最新科研报告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还需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技巧使读者对其学术观点赞同和认可。
学术论文语言在规范性的基础上适度灵活能够使读者更好更快地接受写作者的学术思想(徐宏亮2011:44-48)。
在英汉文学术论文写作中,用好立场标记语,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观点态度以一种友好且专业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出来,对于写作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特别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立场标记语的使用方面存在多用、少用或用法不够灵活等现象。
立场标记语是学术论文中作者借以表达个人观点及态度立场的重要语言现象。
不管在何种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合理到位地使用好立场标记语,有利于在读者面前塑造出作者专业而有素养的形象,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认可度。
在立场标记语的理论研究方面,关于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具体分类,国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见表1)。
Biber(2000)等人认为立场标志着作者或说话者对所述命题的个人情感、态度以及评价。
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评价意义研究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语块是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流和学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研究语块的语义韵对于理解学术语块的使用和评价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为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义韵进行研究。
学术立场语块是指在学术写作中表达学者观点和态度的固定语言组合,具有明确的语义韵。
学术立场语块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简练和有说服力,但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语言背景的差异和学术约束的限制,其学术语块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然而,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使用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首先,由于语言背景的差异和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可能对一些学术立场语块的含义和使用方式理解不准确。
其次,由于学术写作的要求和语言技巧的要求较高,中国学生可能在选择和运用学术立场语块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错误。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术写作不够准确、规范和有说服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的语义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学术写作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
其次,提供语境和例句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
最后,鼓励学生多读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献,加强对学术立场语块的真实运用的认识。
总之,学术立场语块的语义韵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学术语块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对学术立场语块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提高学术写作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升学术表达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立场与话语立场的研究现状和综述程帅(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摘要!立场”是近些年以来国内外语言学界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议题,现已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立场问题的影响力及重要性也已经越来越大。
本文从立场的理论发展、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现状与不足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旨在研究和呈现立场研究的相关脉络,推动其广度和深度的研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立场;理论发展;实证研究;现状和不足1引言立场(stance)已经成为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席个研究热点,它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说话时不仅要要表达话语的命题意义,同时不可避免地要表达自身立场,即说话者的感情、态度、价值判断和愿望等。
立场研究不仅代表着语言学分支的交叉与融合,如篇章语言学、互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等相互渗透,也突出了语言学与教育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
2理论发展近年,一些言言学业家对立场行行了业槛的究究,为学者深入探讨和了解这一领域的语言现象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参考。
然而,由于关注兴趣、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及角度等的差别,学界对立场这一概念的表达和内涵并未达成一致。
其分类标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关概念对“立场”进行描述,但是他们又各有侧重,不完全相同&B\f等人(1999)从两方面对立场标记语进行了研究:一是从立场标记语的表达方式来划分,包括词汇手段、语法手段以及辅助语言手段;另一方面是从立场标记语的语义功能方面进行分类,可分为认知立场标记语、态度立场标记语和说话方式立场标记语。
Biber(2000)等人认为立场标志着作者对所述命题的个人情感、态度以及评价。
Hunston和Thompson(2000)认为立场表达涉及说话者对命题的观点、态度以及情感,并且提出了立场的四个基本参数:好—坏、确信程度、预期性以及重要性。
这四个参数表明了立场具有评价、提出观点和表达个人预期的修辞功能。
昆明学院学报 2020,42(5):126~132 ISSN1674-5639 CN53-1211/G4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语言·文字】收稿日期:2020-01-17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目的论视角下大别山特色中草药名的英译探讨”(SK2019A0435)。
作者简介:钱放(1980—)女,安徽六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方平(1978—)男,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国内外期刊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的对比研究钱 放,方 平(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在与英语母语作者进行比较后,发现立场标记语被英语母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广泛使用,但中国作者的使用频率总体少于英语母语作者。
其中,中国作者的认知立场标记语、自我显现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明显少于英语母语作者,其态度立场标记语的使用频率略高于英语母语作者。
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术作者立场的表达受其社会文化背景之影响,尤其受本国语修辞的影响。
关键词:学术写作;作者立场标记语;期刊论文;英语母语作者;中国作者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639(2020)05-0126-07DOI:10 14091/j cnki kmxyxb 2020 05 020AuthorialStanceMarkers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JournalArticles:aComparativeStudyQIANFang,FANGPi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WestAnhuiUniversity,Liu′an,Anhui,China 237012)Abstract:ThisstudyexamineshowtheChinesewriterscontrasttheirnativeEnglish speakingcounterpartsinusingauthorialstancemarkersinthediscussionsectionsofacademicresearchpapers.ItisfoundthatontheonehandChinesewritersuselessepistemicstancemarkersandself mentionstancemarkers;ontheotherhand,ChinesewritersusemoreattitudinalstancemarkersthanEnglishwriters.Thefindingsdemonstratethatthepreferenceofauthorialstancestrategiesisinfluencedbythewriters′educationalandsocialbackgrounds,andtheconventionalrulesofdifferentdiscoursecommunities.Keywords:academicwriting;authorialstancemarkers;journalarticles;nativeEnglishwriters;Chinesewriters一、引言学术写作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有三个较为显著的发展,其一是高等教育对学术写作的重视,其二是英语作为研究和学术通用语言的发展,其三是对学术语篇在知识传播和建构中的重要性认识。
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研究作者立场标记语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其研究领域的见解和观点,还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作者立场标记语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中。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种类、分布、功能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对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这些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界定、分类、功能、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发现虽然目前对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研究背景部分,我们介绍了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的重要性。
作者立场标记语可以传递作者对研究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增加文章的严谨性和可信度,提高学术论文的水平。
作者立场标记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文章的价值。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语料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学术论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进行了探究。
我们选取了多个领域的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作为语料库,从中随机选取了50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在文献分析中,我们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对选取的论文中出现的作者立场标记语进行了分类、归纳和分析。
在语料库研究中,我们运用了计量分析和统计方法,对作者立场标记语在语料库中的分布、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文献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关于汉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结果: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种类繁多,包括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形容词和副词。
作者立场标记语在学术论文中主要分布在引言、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其中引言部分的使用频率最高。
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作者的性别、职称、学科领域以及文章的期刊等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