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2
- 格式:pptx
- 大小:372.98 KB
- 文档页数:25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秦代的均田制,再到汉代的租调制,到唐代的两税法,详尽地展现了中国赋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3. 通过对赋税制度的演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赋税制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难点: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背景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书籍、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短片,引发学生对赋税制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赋税制度从西周到唐代的演变过程,详细讲解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原因。
3. 例题讲解:以历代赋税制度的改革为例,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于中国赋税制度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个时期的赋税制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西周:井田制汉代:租调制唐代:两税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中国赋税制度从西周到唐代的演变过程。
答案: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汉代改为租调制,唐代实行两税法。
2. 请分析导致中国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调整等。
3. 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
答案: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赋税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这种不平衡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讲解例题时,可以更加详细地分析各个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背景及其影响,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统编课件】余冬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封建社会的税制改革、以及现代税收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们将深入研究各时期的税制特点、历史背景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明确各个时期税制的主要特点。
2. 分析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认识到税制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现代税收制度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税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现代税收体系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税制演变的历史脉络;税制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图片、税制演变时间线图表。
2. 学具:学习笔记、历史资料、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税收制度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时期税收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
汇报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 讲解:结合PPT,详细讲解中国赋税制度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以井田制、初税亩为例,分析其特点。
封建社会税制改革:介绍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等。
现代税收体系: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税制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税收政策。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使学生理解税制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线:以时间线为主线,展示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2. 关键词:标注各时期赋税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2. 答案示例:以井田制为例,阐述其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税制演变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