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院校融资多元化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
我国民办高校项目融资模式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飞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正经历着资金困境,融资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民办高校融资现状出发,分析其融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项目融资设想,并一步论证这些融资模式的可行性,以期对民办高校融资所有启发。
关键词:民办高校,项目融资,BOT,TOT,融资租赁The analysis of project financing patterns in private university in ChinaZhou XiaohanAbstract:Recently, private universities have got quick developments, and beca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er-education. However, most private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lacking money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financ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for private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inancing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on the basis, the article advanced some ideas of project financing pattern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resolve the financing gap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Finally,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se financing modes, and hoped these ideas bring private universities some inspirations.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y , project finance, BOT, TOT, finance lease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与公共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矛盾日益突出,这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高校资金筹集的多元化途径解析高校资金筹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高质量教育的基础。
如今,高校资金的来源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还有其他很多途径可以来筹集资金。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途径,以便给高等院校提供一些多元化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收入。
1. 合作与联盟合作与联盟是当下资金筹集的主要途径之一。
高校可以与政府、地方企业、其他高校或机构合作,如建立联合研究小组或推出联合课程。
该合作计划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在潜在的经济收益上也非常显著。
2. 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筹集资金的另一种方式。
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或者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
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不仅能给高校带来经济支持,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技术。
3. 捐赠与赞助捐赠与赞助可以来源各方。
“校友资助计划”(Alumni Giving Program)也为高校提供了一种筹集资金的新途径。
高校可以与企业、校友和个人展开合作,以获取资金的捐赠和赞助。
此外,高校还能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吸引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助学。
4. 同业竞争同业竞争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一种新思路。
高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自己的策略提供灵感。
例如,大学举行的活动或社交聚会等可以在别的地方得到成功,高校也可以效仿并推出相应的活动计划,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5. 投资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的策略,但对于那些有自信、经验和技能的高校,这可能是一种值得一试的选项。
高校可以投资创业公司、股票和基金等等,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总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提供了高校更多的选择,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从捐赠、赞助到科研成果转化,再到投资和同业竞争,高校可以尝试在这些领域留下痕迹。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一种成功的策略都需要高校用心经营和执着的追求,这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途径,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探讨高校资金筹集的多元化途径。
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现状分析与实现策略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使得高校也在迅速的发展。
随之许多高校将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以往我国高校的经费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高校的筹资也由传统单一的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为多元化的筹资模式。
接下来,笔者就针对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现状,及其具体的实现策略等,做出如下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现状分析实现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高校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然而,又因为经费又是决定一个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采用合理、高校的筹资措施,以保证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也是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筹资的现状及其遇到的问题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上来看,国家财政不再是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弥补办学资金不足的现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就针对我国高校筹资的现状,及其一些问题等进行分析。
1、高校对筹资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高校的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和学生的学费这两种渠道,长期下去就会对政府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政府为各大高校提供的资金占到了全部学校的一半以上,这些经费足够保证各大高校的正常运转,所以很多高校根本不去考虑采用其他的途径来为学校的办学经费进行筹资。
2、政府的投资不够虽然政府财政给高校的投资能够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转,但是仅仅保证正常的运转是不够的。
例如,很多高校要进行一些科学研究,这就需要引进大量先进的设备。
如果单单靠政府财政的投资,就很难完成这些科研项目,从而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经费来源结构的不协调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成了高校筹资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占到了所有资金来源的90%以上。
这些资金虽然能够保证学校正常的运转,但是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是远远不够的。
国外很多大学的筹资方式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局限于几种方式。
毕业论文内容提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地推动下,民办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了教育需求增长与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整个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民办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
民办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是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组成的,必须面向市场,自负盈亏。
因此,融资成为民办学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深入调查***民办学校发展现状,对当前民办学校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民办学校的融资大致经历了以学养学,滚动发展阶段;学校和企业相结合阶段;贷款发展阶段;多元化融资阶段。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民办学校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学费、贷款、社会捐赠、企业投资、后勤社会化等多种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虽然多样,但是实质却比较单一,其中学费、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是民办学校融资的三个主要渠道。
从目前民办学校的融资现状来看,学费上涨空间有限、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贷款艰难,很难保证民办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造成民办学校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保障民办学校融资的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还存在一定欠缺,主要是教育产权、税收优惠政策、银行贷款方面的法律规定;政府对民办学校的财政投入微薄,扶持力度不大;民办学校自身融资能力有限等。
因此,解决当前民办学校的融资问题,实现多元化融资,是促进民办教育长期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文针对民办学校融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即建立完善民办学校融资政策体系;加快民办教育与资本市场联姻;创建民办学校融资担保公司;组建民办教育产业基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办学;加大政府对民办学校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探索发行教育福利彩票;加强民办学校自身建设等。
这些对策和建议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办学校融资问题的解决,实现融资的多元化,促进民办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民办学校融资融资方式目录一、民办学校的历史现状 (1)(一)发展概况 (1)(二)办学性质 (3)(三)办学类型 (4)(四)办学条件及管理体制 (5)二、民办学校融资的发展阶段 (6)(一)以学养学,滚动发展阶段 (6)(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阶段 (7)(三)贷款发展阶段 (9)(四)多元化融资阶段 (9)三、民办学校的主要融资方式 (10)(一)学费 (10)(二)企业投资 (11)(三)与公办学校联合投资 (12)(四)银行贷款 (12)(五)社会捐赠 (13)(六)教育基金与信托基金 (13)(七)以产养学 (14)(八)后勤社会化 (14)(九)政府补贴 (14)四、与国外民办学校的比较 (17)(一)美国民办学校的融资方式 (17)(二)日本民办学校的融资方式 (20)(三)国内与国外民办学校的比较 (22)五、影响民办学校融资的诸多问题原因分析 (24)(一)学校产权不明晰,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 (24)(二)融资政策缺位,无法有效保障民办学校融资 (26)(三)过度依赖学费,学费上涨空间有限 (27)(四)政府对民办教育投入微薄,民办教育财政能力有限 (27)(五)社会捐资助学力量不够,捐助效果不够理想 (28)六、解决民办学校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29)(一)建立完善民办学校融资政策体系 (29)(二)加快民办教育与资本市场对接 (30)(三)完善民办学校信用担保体系 (30)(四)组建民办教育产业基金 (31)(五)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办学 (31)(六)加大政府对民办学校资助 (32)(七)积极引导社会广泛捐赠 (32)(八)探索发行教育福利彩票 (33)(九)加强民办学校自身建设 (33)参考文献 (35)民办学校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学校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
经济研究我国民办高校上市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裴丽园,李光辉(通讯作者)(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摘 要: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充实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力量,但民办高校的融资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困扰其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围绕我国民办高校上市融资这一融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民办高校的上市融资的现状、意义和基础以及上市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上市融资;问题;对策1 我国民办高校上市融资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
我国民办高校不仅是高等教育行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多元化人才。
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上发展非常快,已经逐步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张,民办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逐年增长,在办学层次上也不断提高,尤其是201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高达2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75万人,增长率为19.43%,在校生为708.83万人,比上年增加59.23万人,增长率为9.12%,而硕士研究生招生876人,在学1865人。
《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共有757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7所。
由此可见,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且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
但在我国民办高校蓬勃发展且发展势头迅猛的同时,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逐渐成为阻碍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绊脚石。
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赖学费收入和学杂费收入来办学,自负盈亏。
其中,个别民办高校学费和住宿费几乎占据了办学总经费的60%~70%。
至此,融资困难的问题、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都成为了影响民办高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了进一步缓解我国民办高校融资困难的问题,民办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
我国高校多元化筹融资途径研究[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高校筹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我国高校筹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创新思路: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努力扩大学费以外的多元化筹融资途径,包括捐赠、教育债券、教育彩票、BOT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设备融资、吸纳民间资本、招收海外留学生、增加校办企业收入和银校合作的个人委托贷款融资等。
[关键词]高等学校;筹融资渠道;多元化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高校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为此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
适度的银行贷款有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反之,将会使学校债务负担过重,一旦资金链断裂,将直接导致高校的财务危机。
因此,研究高校筹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元化筹融资途径为高校筹措教育资金,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的和必要的。
1我国高校多元化筹融资途径存在的问题1.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较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
2002-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3%左右徘徊,分别为3.32%、3.28%、2.79%、2.82%、3.01%、3.32%和3.48%,我国的既定目标和世界平均水平(4.9%)相法甚远。
可见我国教育经费的财政筹措力度明显偏弱,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大教育经费的财政筹措力度,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
1.2高校经费筹措结构中学费的潜力已经不大目前学杂费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收入中仍占大头,而学杂费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中所占比例过高,会加剧高等教育机会竞争的不公平性。
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18 885元,按我国高校平均学费4 500元计算,我国高校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为23.8%,高于国际通行标准3.8个百分点。
另外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 140元,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8.69%,我国高校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为50%,这使诸多农村家庭不堪重负,所以提高学生学费的潜力在我国已经见底。
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摘要】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和建议。
在对策建议中,重点关注了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可行性分析,展望了提出的对策的实施可能带来的成果和影响。
在总结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问题、对策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问题分析、对策探讨、对策建议、可行性分析、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办高校在经济转型时期逐渐兴起,并且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高等教育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需求的增加,民办高校面临着资金短缺、发展受限等问题。
资本市场融资是民办高校解决经费不足和促进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尚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深入研究与解决。
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融资渠道有限,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和发展需要。
融资成本较高,对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有必要对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办高校面临着资金不足、发展压力大等问题,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资本市场融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各高校更好地了解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为下一步的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意义还在于为高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探析摘要: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加以分析, 找到可以激活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方法,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 F83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2-0033-021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民营经济是除国有经济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投资。
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投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及民间投资两大类。
针对现在的国情,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国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为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提供融资。
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属中小型,其融资的贷款额度相对国有企业来说也就偏低,这也是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民营企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与费用。
往往大中型国有企业只需要通过一道复杂、繁琐的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后,达到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成功融资的目的。
而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与国有企业则完全不同。
金融机构针给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交易规定的申请程序较多,显而易见,民营企业申请贷款的交易费用相对要高。
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与国有企业的一样的金额时,往往要经过几次重复的繁琐的审批手续,相应的交易成本就会增加。
其次,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还会考虑申请企业的经营能力与偿债能力及申请企业的财务风险。
政府是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责任人,也是国有企业债务的最后偿还对象,即使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最终导致无力偿还贷款或者无法如数偿还贷款的,政府可以加入其中,进行沟通交涉,由企业贷款造成银行的坏账的那一部分可以由企业的最终债务偿还者政府来偿还。
这也是银行可以没有担忧的放心贷款给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
相较之下,民营企业申请贷款所承担的风险要比国有企业的高,因为民营企业是非国有出资、非政府性质机构或者个人经营的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较高、财务制度存在缺陷、会计核算也不健全、缺乏良好的连续运营的业绩、社会信用环境不好,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前景都无法全面了解,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银行不会轻易地向民营企业提供信贷。
民办学校融资问题探析作者:程丽萍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5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经费筹集困难一直是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民办学校融资现状(一)融资模式单一目前,我国多数民办学校大部分经费来自于学费,其他渠道融资所获经费比重甚少,学费收入成为民办学校唯一稳定的经费来源。
另外小部分集中在银行贷款上,就贷款的形式而言,民办学校多是通过担保形式获得一年的短期贷款,且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
即使这样的贷款,民办学校为了保证资金流,也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增加贷款数量或及时还款。
(二)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目前,民办学校在筹集经营资金的时候感到困难重重,即便是筹到资金但是用于教学的经费并不是占主要部分;此外,有些民办学校的非教育开支越来越多,这样一来,用于教学的经费就会越来越少。
还有为了节省开支,在教学上偷工减料,相对公办学校而言基本上很少设立激励学生学习的奖学金。
二、民办学校融资困境成因分析(一)法律制度存在制约《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的出台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应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真正能促进民办学校发展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例如《实施条例》中相关规定:在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民办学校申请贷款用于学校自身发展,享受相关的信贷优惠政策。
这种规定让不少民办高校认为,是对西部和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缩小了信贷优惠政策的范围。
(二)产权模糊产权不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利于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投资者投资建校后,资产随之转入学校,但是投资者与投资的目的就没多大关系了,造成投资者对自己的资产束手无策。
由此,投资者辛苦创办学校,在增值后却不属于他们,这势必会影响举办者的积极性。
(三)银行贷款限制条件多目前部分民办高校还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贷,而是贷不到。
一.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不能将自己独立于国际之外,而需要增强综合国力以便与国际接轨,占据一定的国际地位。
对一个国家来说,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基本上都是由高等教育来承担的,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可以说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高等教育要发展,教育投资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和条件,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以美国为例,1983年,美国国家及地方财政的人均教育支出高达965美元,几乎是位居第二的日本的一倍。
①随着全球高等教育成本提高和教育大众化,各国相继出现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政府单一财政投入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
为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各国政府正逐渐提出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政策。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
基于发展的需要,无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所担负的一项基本职能,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也应该有相应地发展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要求。
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教育投入为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增加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
然而,我国政府财政的经费投入有限,就需要拓宽经费来源,实现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法》,法案明确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的合法性,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逐步呈现。
然而,政府投入依然占高等教育总投资的绝大部分,非财政性投资只占了极小的部分,这样仍然无法从整体上增加高等教育投资。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相对措施增加高等教育的非财政性投入。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 相关概念界定教育投资也称教育投入,是指社会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投入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②所谓高等教育投资,则指社会和个人直接间接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包括公共教育经费和企业、个人及国外提供的教育基金、贷款或援助,一般用货币表示。
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壮大。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成为新的选择和需求。
国内外学者对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问题的研究也日益频繁和深入。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作为公办高校的重要补充,承担着更多的教育任务和社会责任。
由于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费和社会捐赠,其资金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也难以实现突破。
如何加强民办高校的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研究背景】的相关调查研究,将为我国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研究意义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受资金来源单一、融资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制约,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困难。
研究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为民办高校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民办高校的发展不仅关乎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还涉及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市场融资是民办高校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深入研究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也有助于丰富资本市场融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融资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当前民办高校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提高民办高校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
民办高校筹资途径的多元化分析摘要: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校却面临着经费总量不足、经费结构单一等筹资困境。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类别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筹资策略和筹资途径,以实现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民办高校;筹资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蓬勃发展的同时,筹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广泛的运用于公司治理模式,民办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利益相关者包括:学生、老师、学校管理者;政府、校友;社会团体、金融机构和企业。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与资本能力,民办高校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要采取不同的筹资策略,建立学校筹资的利益协调机制,拓展多元化的筹资途径。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一)利益相关者的涵义与分类自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定义利益相关者以来,迄今经济学家已提出了近30种定义。
最具代表的是弗里曼(freeman,1984)的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学者兴起了对企业的众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的高潮。
在利益相关者研究的分类中,弗里曼(freeman,1984)从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三个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层次清晰;弗雷德里克(frederick,1988)为了深入了解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及影响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成了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查克汉姆(charkhan,1992)按照相关群体与企业是否存在交易性的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型利益相关者;克拉克森(clarkson,1994;1995)提出两种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种类分为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的利益相关者,根据相关群体与企业联系的紧密型分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威勒(wheeler,1998)则将社会行为都引入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四种: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次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主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wood,1997)提出了一种评分法,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21-民办大学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王琬婷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摘要:我国民办大学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学资源和办学空间严重不足。
根据此背景就要求民办大学扩展自身的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方式,不能再依靠有限的学费收入和较高风险的贷款业务来实现。
但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大都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些限制了民办高校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新校区,建设实训基地。
该论文主要针对民办高校融资难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民办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一、研究背景民办大学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都有进一步提高,社会也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到2015年,我国共456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266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
比上一年民办普通高校在数量上增加17所;招生人数172.9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2.77万人;在校学生587.15万人,比上年增加29.63万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在校生408人,本科在校生374.83万人,专科在校生212.28万人;另有自考、进修等学生32万人。
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就需要在教学软件和硬件上提高投入水平,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拨款十分有限,特别是对民办高校而言,财政拨款更是有限。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扩建和更新都是通过创建者投入、银行借款、学生学费来实现的。
适度的银行贷款可以使高校顺利完成扩招任务,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但在现实中,很多民办高校在向银行时贷款时缺乏对偿债能力的分析。
使得高校偿债风险能力加大。
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我国民办高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财政支持,没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其发展。
民办高校融资主要通过企业拨款、学杂费收入、贷款、政府少量投入实现。
财政拨款虽然具有无偿性、无息性等特点,但是我国对民办高校的财政拨款有限,并且随着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减速,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拨款更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