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46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儿童哮喘治疗中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应用【摘要】目的:对冬病夏治穴位敷帖法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儿童哮喘患者,均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进行治疗,十贴为一个疗程,在其治疗一年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
治疗后患者的发病次数、发病时间以及病情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服帖法治疗儿童哮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哮喘;冬病夏治;穴位敷帖法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1】,我国的小儿哮喘患病率从1990年~2000年十年内平均上升了64.8%,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药物和疗法治疗小儿哮喘。
我院依据“冬病夏治”的理论,采用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哮喘47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儿童哮喘患者,均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进行治疗,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7±2.2)岁。
1.2 诊断标准按照中医《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及西医《儿童哮喘防治常规》【2】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排除在头伏、二伏、三伏治疗期间有哮喘发作者及一直进行长期吸入治疗的哮喘病患儿,46例患儿均符合3岁以上小儿哮喘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采用穴位敷贴方法,在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
外敷药物:白芥子20g、延胡索20g、甘遂10g、细辛10g,加肉桂少许研磨成细粉,以生姜汁、甘油适量搅匀制成直径约为2cm的圆饼,以3×4cm规格的敷贴专用胶布进行敷贴;穴位选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对称六个穴位敷贴;敷贴前在穴位轻轻按摩,至微微发红后,在其上涂少许蜂蜜。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疗效观察1.1一般资料选择2008-8~2009-7月就诊于我院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
治疗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3岁~12岁,病程在3个月~19个月。
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在3岁~13岁,病程在2个月~17个月。
两组间男女性别、年龄、病程、家族遗传史、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儿童哮喘防治诊断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③有个人过敏史或家庭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④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作辅助诊断;⑤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排除标准:①长期规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过。
②伴有危重并发症。
③有肺部慢性疾病者。
④有严重心、肺、肾等疾病或功能不全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根据具体病情每日给予200~600ug,分2~4次应用。
治疗组在应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3~6岁服用4mg,7~13岁服用5mg,每日1次,睡前服用。
两组患儿再次发作时,可使用β2受体阻滞剂,抗组胺类药以及口服激素。
3个月为一个疗程。
1.4观察指标①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变化。
②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5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分级的判断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①临床控制: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无日间及夜间症状,肺功能正常,后偶有轻微发作,可自行缓解。
②显效:改进2级。
③好转:改进1级。
④无效:无任何改进或病情加重。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P< 0.05有意义)2 结果2.1两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x2=4.089,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统计对比88例支儿童气管哮喘应用中西医联合用药疗效优势于单纯西医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5%,对照组总有效率73.80%p13次)。
①喘息、气短或胸闷。
②阵发性咳嗽。
③肺部出现哮鸣音。
1.2 一般资料针对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岁,18-58岁,平均年龄(40±0.3)岁。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吸氧、采用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9-60岁,平均(41±0.2)岁。
88例中轻度哮喘48例、中度哮喘40例,无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属于非急性加重期哮喘病症范畴,听诊时,明显的哮鸣音波及双肺。
除外,对照组两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间、体温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过进行吸氧、平衡患者体内酸碱度、抵抗感染的常规基础治疗及雾化吸入治疗,采用布地奈德悬液1ml(0.5mg)加入生理盐水2ml雾化+面罩吸入,每次10-15min。
一天两次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和雾化吸入治疗外,追加服用中药:麻黄20g、杏仁10g、细辛3g、桂枝9g、半夏15g、地龙10g、僵蚕10g、桑皮10g、蝉蜕6g、白芍10g。
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1.4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根据病症体征消失的时间长短来判定临床药效。
1.4.1 显效患者在治疗3-5天后,叩击肺部,肺罗音消失,咳喘症状消失,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46例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给予中药汤剂治疗。
12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总有效率为86.9%。
对照组治愈23例,总有效率为76.1%。
经检验,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订《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关于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则参照《中医儿科学》[2]中小儿哮喘标准,咳喘,喉间时有哮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苔白、脉浮滑,由于本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患,故有标本之分,寒热虚实之别。
发作期的表现为标实为主,缓解期则主要以正虚为主。
属实证者则或寒或热,属虚证者则有肺、脾、肾脏的不同。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哮喘发作期均给予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用药,口服用量为5μg/(kg·次),1日3次服用;静注或静滴4mg/(kg·次),将其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
缓解期使用酮替芬口服液,4~6岁2ml/次,7~9岁2.5ml/次,10~15岁3ml/次,口服每天1次。
病情严重者,则改静脉用药(可适量的添加激素治疗),同时吸人必可酮气雾剂来治疗,用量为每日2次(可视年龄的大小及病情轻重
酌情来加减),12周为1疗程。
治疗组: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中药来治疗,12周为1疗程。
1.3.1发作期治疗
(1)寒饮停肺:治疗原则温肺化痰平喘。
方剂:小青龙汤。
半夏log、赤芍log,桂枝6g、干姜6g、生甘草6g,炙麻黄3g,细辛1g,酌病情加减。
(2)痰热壅肺:治疗原则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
生石膏15g,前胡10g、浙贝10g,杏仁6g、生甘草6g,炙麻黄3g,酌病情加减。
(3)痰湿犯肺: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痰平喘。
方剂:五味异功散。
陈皮10g、茯苓10g、浙贝10g,远志6g、白术6g、太子参6g,酌病情加减。
1.3.2缓解期治疗
(1)肺气亏虚:治疗原则益气补肺。
方剂:玉屏风散。
生黄芪12g、白术12g,怀山药9g、五味子9g,防风6g、炙甘草6g,酌病情加减。
(2)脾气亏虑:治疗原则健脾化痰。
方剂:六君子汤。
太子参12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9g、半夏9g、炙黄芪9g,炙甘草6g,酌病情加减。
(3)肾气亏虚:治疗原则扶元益肾。
方剂:金匮肾气丸。
生地12g、山药12g、茯苓12g,山萸肉9g、丹皮9g、泽泻9g,炮附子
6g、桂枝各6g,酌病情加减。
1.4疗效标准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的制定。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的缓解,偶有轻度的发作,无需用药则可缓解;显效:哮喘发作比治疗前明显的减轻,但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好转:哮喘症状比治疗前略有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5.0软件包处理,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9%。
对照组治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1%。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o.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2喘息症状的缓解时间
治疗组的最短缓解时间为3天,7天内缓解者为21例,最迟的缓解时间为10天;对照组最短缓解时间为4天,7天内缓解者为15例,最迟缓解时间为12天。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内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西医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较为显著并且迅速,但急性
发作期的治疗,虽近期疗效明确,但极易再次的发作,不能根本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还会出现继发性细菌及真菌感染和心悸,同时还影响骨骼发育、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所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研究。
哮喘属中医“哮证”、“喘证”的范畴,以发作性哮喘气急、呼气延长作为临床特征。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对临床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作用缓慢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发作期哮喘的病理产物增加,此时则应辨清寒热虚实症状,以攻邪为主,兼以理肺健脾;针对寒哮,则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为治疗原则;哮喘病是因虚而生痰致癖,故在哮喘缓解期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坚持扶正与化痰、祛癖同用的原则。
治疗小儿哮喘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小儿哮喘治疗应发挥中西医相互结合的协同作用。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来治疗儿童哮喘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 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