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库水质监测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56.76 KB
- 文档页数:2
【法规名称】水体水质监测站设置及监测准则【颁布部门】【颁布时间】 1995-08-23【正文】水体水质监测站设置及监测准则第 1 条本准则依水污染防治法施行细则第十五条第四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河川水质监测站设置以左列位置为原则:一重要污染源流入点。
二主流与重要支流合流点。
三重要水利用点。
四可反映一般水质点。
五其他必要点。
第 3 条湖泊、水库水质监测站设置以左列位置为原则:一重要污染源流入点。
二河川流入点及湖水流出点。
三重要水利用点。
四可反映一般水质点。
五其他必要点。
第 4 条海域水质监测站设置以左列位置为原则:一主次要河川入海口。
二重要污染源流入点。
三港湾。
四重要水利用点。
五其他必要点。
第 5 条地下水水质监测站设置以左列位置为原则:一重要污染源。
二海水入侵地区。
三其他污染潜势较高之地区。
四重要水利用点。
五可反映一般水质点。
六其他必要点。
第 6 条河川之采样频率及部位,规定如左:一采样频率主要河川以每月一次为原则,其他河川以每季一次为原则,并应选择水质较稳定时为之。
二采样部位应考虑河川宽度、深度,以取得代表性水样,并得加测流量。
三采样宜由上游而下逐点取样,于感潮河段宜于退潮时采样。
第 7 条湖泊、水库之采样频率及部位,规定如左:一采样频率以每季一次为原则,并应考虑水体季节性变化调整之。
二采样时应考虑湖库面积、深度及分层,以取得代表性水样。
第 8 条海域之采样频率及部位,规定如左:一采样频率以每季一次为原则。
于河川入海口,以枯水斯水质较差时为原则。
二采样时应避免大潮或剧烈气象变化时为之,并注意涨退潮之影响。
三采样时应考虑海域范围、深度及分层,以取得代表性水源。
第 9 条下水采样频率及采样程序,规定如左:一采样频率以每季采样一次为原则,有污染之虞者应提高其频率。
二采样时应取得代表性水样。
第 10 条第六条至第九条之采样方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必要时得由各级主管机关定之。
第 11 条监测站之规划设置规范得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状况,掌握其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管理以及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地表水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保障公众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二、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涵盖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
具体包括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河流、饮用水源地、重要的渔业水域、景观水域等。
同时,应根据当地的水系分布和水功能区划,合理确定监测点位,以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区域内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三、监测项目(一)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透明度、电导率等。
(二)化学指标1、常规指标:酸碱度(pH 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₃N)等。
2、重金属指标: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等。
3、有机物指标: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三)生物指标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四)其他指标根据当地的污染源特征和环境管理需求,还可增加特定的监测项目,如氟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
四、监测频次(一)河流对于主要河流,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对于污染较重或流经重要功能区的河流,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如每半月或每周监测一次。
(二)湖泊、水库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每月监测一次;对于小型湖泊、水库,可每季度监测一次。
在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应分别进行监测。
(三)饮用水源地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地表水,应每日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五、监测方法(一)水样采集1、采样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在河流的上、中、下游,湖泊、水库的不同区域等合理布设采样点。
2、采样时间应选择在水流平稳、水质均匀的时段进行。
3、采用专用的采样器具,如采样瓶、采样桶等,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水文站基础建设报告引言水文站是为了监测水文数据而建立的设施,用来记录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位、流量和水质等相关数据。
水文站在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生态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文站基础建设是水文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旨在对水文站基础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一、水文站基础建设的必要性1. 水文站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通过对水文数据的持续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情变化,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文站可以预警洪涝灾害,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水文站对水体污染和水质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水文站基础建设的内容1. 地理位置选择:水文站应选择在流域水系布局合理、代表性和重要的位置,以实现对整个流域水情的全面监测。
2. 观测设备配置:水文站应配备有水位计、流量计、水质监测仪器等观测设备,以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全面观测和记录。
3. 数据传输系统:水文站应建立完善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以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及时分析和应用。
4. 周边环境保护:水文站的基础建设还要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避免人为或自然因素对水文站设施的破坏。
三、水文站基础建设的建设标准1. 数据准确性要求高:水文站基础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监测标准,保证所记录的水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稳定性要求高:水文站基础建设所选择的观测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适应各种水文环境的监测要求。
3. 传输系统安全性要求高:水文站基础建设的数据传输系统应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防止数据遭到篡改或丢失。
4. 环保要求高:水文站基础建设的建设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
四、水文站基础建设的现状分析1. 目前许多水文站基础建设设施老化,设备监测精度不高,无法满足对水文数据准确度要求。
2. 水文站建设标准不一,有些地区水文站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存在一定的混乱。
水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第一部分水质监测数据采集技术 (2)第二部分水质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4)第三部分水质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7)第四部分水质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10)第五部分水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13)第六部分水质数据挖掘算法应用 (17)第七部分水质变化趋势预测模型 (17)第八部分水质大数据分析可视化 (17)第一部分水质监测数据采集技术水质监测数据采集技术是水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质监测数据采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主要包括在线监测技术和离线监测技术两大类。
在线监测技术是指实时连续地监测水体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 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氨氮、总磷、总氮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水质的实时状况,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和自动采样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通过安装在监测点的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水质参数。
传感器通常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光学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浊度、色度等光学性质;超声波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流速、流量等流体力学参数。
自动采样技术是通过安装在监测点的自动采样器来定期或根据预设条件采集水样。
自动采样器可以根据时间、水位、水质参数等条件自动控制采样过程,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量、采样频率等。
自动采样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提高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离线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定期采集水样,然后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离线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和分析测试技术。
采样技术主要是确定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量。
采样点的选择需要考虑水体类型、污染源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采样时间的确定需要考虑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气象条件等因素;采样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分析测试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分析测试技术是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测试,以获取水质参数的信息。
水质监测策划书3篇篇一水质监测策划书一、监测背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水资源的质量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准确了解特定区域内水质状况,保障公众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特制定本水质监测策划。
二、监测目的1. 全面掌握监测区域内水质的各项指标情况。
2. 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变化,为采取相应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3. 评估水质对周边生态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监测范围[具体的监测水域范围,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四、监测指标1. 物理指标:温度、色度、浊度等。
2. 化学指标: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3. 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五、监测时间安排1. 定期监测:每月[具体日期]进行一次常规监测。
2. 特殊情况监测:在暴雨、洪水等特殊天气或周边有重大污染源变化时,及时进行额外监测。
六、监测方法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监测人员及分工1. 采样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要求采集水样。
2. 检测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检测。
3. 数据记录与整理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
八、质量控制1.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2. 设立空白样、平行样等进行质量控制。
3. 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
九、数据处理与报告1.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
2. 编写详细的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和建议措施。
3. 将监测报告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十、预算1. 仪器设备采购与维护费用:[具体金额]。
2. 试剂耗材费用:[具体金额]。
3. 人员培训及劳务费用:[具体金额]。
十一、注意事项1. 采样过程中要确保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 注意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规范。
策划人:[姓名]策划日期:[具体日期]篇二《水质监测策划书》一、监测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标准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为了保护水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质监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一、背景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不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各国开始建立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标准,通过对水体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准。
二、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项目和指标: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涉及的项目和指标主要包括水质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如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 监测方法和技术:环境保护水质监测要求使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监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频次和区域范围:环境保护水质监测要求定期进行,监测频次取决于监测目的和实际情况。
同时,监测范围应涵盖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水库等各类水体。
4. 水质评价标准:环境保护水质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水质符合相关的评价标准。
水质评价标准是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确定水质的合理标准。
三、重要意义环境保护水质监测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合理执行水质监测标准,可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降低人们接触污染物的风险,减少水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水质监测标准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的污染状况,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水库生态保护建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和供水源,其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库生态保护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库生态保护的背景水库是将河流水流用堤坝围起,形成蓄水池的一种人工工程,其建设主要出于调节洪水、供水和发电等目的。
然而,水库建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过度的抽水、库区的环境变化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逐渐凸显了水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存在的问题1. 水质污染由于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水库中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生物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库周边的工矿企业和农业活动也加剧了水质恶化的问题。
2. 水生态系统退化水库建设后,原有的生态系统往往被破坏,涉及土地和生物资源的损失。
水库的蓄水和排水对下游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水生态链的破裂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水资源过度开发为了满足城市用水和工农业发展的需求,水库水资源的抽水量逐渐增加,大量水资源被消耗。
这种过度开发导致水库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库生态功能受到限制。
三、水库生态保护建议1. 加强水质监测和污染治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对水库周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废水处理工作,推动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确保水库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2. 恢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重视水库周边湿地、植被和山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生态修复机制,推动退化的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鼓励植被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安排库区的用水计划,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开展水资源节约宣传教育,调动公众参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4. 建立水库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水库生态保护的法律框架。
明确水库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责任,完善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制度。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介绍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湖泊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环境污染、水位下降、湖泊退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湖泊的生态系统稳定。
本文将介绍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措施。
一、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湖泊是地表水体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湖泊周边的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我国湖泊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湖泊水质污染严重。
随着工农业发展,湖泊面临着工业废水、农田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湖泊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 水位下降引发水资源危机。
由于气候变化、大规模水库建设等原因,湖泊的水位下降较为常见。
湖泊水位下降造成了水资源缺乏,给湖泊周边的农田灌溉、饮水等带来了威胁。
3. 湖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湖泊水质恶化、水位下降等因素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解决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湖泊资源,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1. 强化水质监管。
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的水质标准体系,严厉打击排污行为,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湖泊水质。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推行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湖泊水位的调控,保障湖泊的水量。
3. 加强湖泊生态恢复和保护。
采取湿地复育、水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措施,加强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促进湖泊的生态平衡恢复。
4. 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加强湖泊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推动环境监测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等的创新,提高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上述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水质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湖泊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部分湖泊迎来了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水资源管理的加强,有效防止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最全的城市洪涝、河道、水质模型模拟软件介绍一、相关模型简介清单序号名称模型介绍公司1 MIKEURBAN城市排水与防洪、分流制管网的入流或渗流、合流制管网的溢流、受水影响、在线模型、管流监控等方面的城市排水模拟系统DHI丹华水利2MIKEFLOOD从河流洪水到平原洪泛,从城市雨洪到污水管流,从海洋风暴潮到堤坝决口,能够模拟所有实际的洪水问题DHI丹华水利3 InfoWorksICM实现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模型与河道模型的整合华霖富4 SWMM 是一个动态的降水-径流模拟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城市某一单一降水事件或长期的水量和水质模拟。
EPA美国环境保护署5 XPSWMM 雨水、污水和河流系统动态模拟宜水环境6 XP2D 集成的一维和二维动态水力模拟,更为精确地分析洪水淹没模型宜水环境7 MIKEHYDRORiver涉及洪水、航运、水质、预报、泥沙,含有漫堤分析和流域水文学河流模拟软件DHI丹华水利8 ECOLab 水质和水生态模拟DHI丹华水利9 MIKE21 模拟河口、海岸或海洋区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过程DHI丹华水利10 InfoWorksRS用于水资源优化调度,防洪管理、规划,实时调度和决策分析,水污染防治与评价,河网整治,冲淤分析的模拟华霖富11 WARMF 以水环境为中心的流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水质管理、总量负荷计算、分配及其成本/效益分析.美国EPRI12 QUAL2E 应用于河流水环境规划、水质评价、水质预测等方面的综合性、多样化的河流水质模型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13 MIKESHE 模拟陆相水循环中所有主要的水文过程,综合考虑了地下水、地表水、补给以及蒸散发等水量交换过程。
涉及湿地管理修复,环境影响评价。
DHI丹华水利14 BioWin 模拟污水处理厂的所有处理单元,即全污水处理厂的模型华霖富15 WASP 是为分析池塘、湖泊、水库、河流、河口和沿海水域等一系列水质问题而设计的动态多箱模型美国国家环保局16 QUASAR 在河流水环境规划、治理的一维动态水质模型英国Whitehead17 EFDC 能用于模拟点源和面源的污染、有机物迁移及归趋的模型美国弗吉尼亚州海洋研究所(VIMS)二、城市内涝模型1)MIKE URBAN城市排水模拟软件MIKE URBAN 城市排水软件是顶级的排水管网模拟软件。
基于浮标系统的水质监测终端的实现【摘要】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对于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当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尤为重要。
因而,本文介绍了一种实时在线的水质监测的终端设备,集成嵌入式系统、水质模型、GSM、GPS、GIS实现对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水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关键词】水质监测浮标系统GSM GPS1 引言江河湖泊等流域的水质监测多采用设置监测站点进行数据数据,监测中心将数据汇总建立模型并进行分析。
由于监测点设置分散,导致数据不连续,不能准确反映大片流域的水质状况,因此,针对整个流域水质监测的网络化建设就很有必要。
本文设计的基于浮标的水质监测终端设备(浮标系统+GSM模块)集GPS 技术、GPRS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于一体,是水质监测系统是实现流域水质网络化监控的基础。
放置在监测点的浮标系统,对相应点位的水质进行在线检测,并将浮标位置信息和采集的水质信息通过移动网络发送到上级的监控中心,中心进而针对接收到的浮标位置信息和水质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分析并建模,从而就可以确定整个流域当前的水质状况,进而可以为突发性的水质污染事故提供数据支持。
2 水质监测终端的总体设计(图1)水质监测终端相当于传统的水质监测网络中的监测站。
通过对整个河流的水文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后,根据分析结果在适当的位置放置终端装置。
浮标系统是现场在线监测设备的载体,所有子模块均放置于浮标之中,基于浮标系统的水质监测终端由浮标,电源模块,GSM模块,数据采集模块,GIS模块和警示模块组成。
电源模块由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实现对监测终端的供电,终端投入使用后无需对电源进行维护;GIS模块实现对监测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的采集,并将位置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GSM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实现终端与监控中心的信息交互;数据采集终端将嵌入式技术与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相结合,采用投入式探头,可以对COD、TOC、水中油、叶绿素、PH、重金属、流速等多个参数进行测量;控制模块是采集终端的核心,负责控制整个水质监测终端的运行以及与网络中心站的信息传送。
收稿日期:2009-07-13;修订日期:2009-08-03作者简介:林联盛(1952-),男,江西大余人,高级工程师,从事3S 技术在国土、生态和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 C 23B 05)。
第27卷 第4期2009年8月江 西 科 学JI A NGX I SC I ENCEVo.l 27N o .4Aug .2009文章编号:1001-3679(2009)04-0510-07鄱阳湖水生态监测现状与监测体系的思考林联盛1,2,夏 雨1,刘木生1,2,谭胤静3,胡 卡1,2(1.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西 南昌330046;2.江西省遥感信息系统中心,江西 南昌330046;3.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029)摘要:构建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是维护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否取得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回顾了水生态及其监测的概念与内涵,针对目前鄱阳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结合国内、国外水生态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提出了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并就监测的主要指标、体系建设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应该继续以水利系统和环保系统的监测站点为主,卫星遥感手段为辅进行定量的动态遥感监测,并建立监测数据合作共享机制。
关键词:鄱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构想中图分类号:X 824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ituation of Aquatic E cosyste mM onitoring and M editation aboutM onitori ng Syste mL i n Lian -sheng 1,2,X ia Yu 1,LiuM u-sheng 1,2,Tan Y in -ji n g 3,H u Ka1,2(1.O ffice o fM RL D eve l op m ent Comm ittee o f Ji angx i P rov i nce ,Jiangx iN anchang 330046PRC ;2.C enter for R e m ote Sensi ng of Ji angx i P rov ince ,Jiangx i N anchang 330046PRC ;3.Instit ute o f B i o logy R esource ,Ji angx i A cade m y o f Sc i ences ,Ji angx i N anchang 330029PR C)Abst ract :E stablishm ent o f m onitori n g syste m is not on l y an i m portant m easure for conservation o f Poyang Lake aquatic ecosyste m,but also the key po int i n construction o f Poyang Lake eco -econo m ydeve l o p m ent zone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 h e concept and conno t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 m and itsm on-i to ri n g syste m .A fter co m prehensive ana l y sis on c urrent situa ti o n and deve l o p m ent tendency o f aquatic ecosyste m research i n the w orl d ,the pre li m i n ary conception and proposal about aquatic ecosyste m and itsm on itoring syste m are offered in th is paper .The concer n i n g pr oposals incl u di n g :A quatic eco -syste m should be based on ex isting m on ito ri n g stationsw hich be l o ng to w ater bureau and env ironm en t bureau ,RS techno l o gy w ill prov i d e assist in rea-l ti m e m on itoring in quantity ,and the m onitori n g data cooperation and shari n g m echan is m can be for m ed.K ey w ords :Poyang Lake ,Aquatic ecosyste m,M onitori n g syste m,Concepti o n0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要求的提高,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已由目前的污染控制转向维护水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管理阶段。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华阳湖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广州X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10月目录1 项目概述 (4)1.1项目概况 (4)1.2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要求 (4)1.2.1功能要求 (4)1.2.2总体要求 (5)1.3设计依据 (6)2 系统详细设计 (7)2.1 华阳湖监测点 (8)2.1.1 监测因子 (8)2.2.1 采水形式 (11)2.2.2 采水单元 (14)2.2.3 预处理单元 (14)2.2.4 配水单元 (15)2.2.5 反冲洗单元 (16)2.3 数据采集、传输及控制 (16)2.3.1 现场控制软件 (17)2.3.2 中心站控制软件 (22)3 仪表选型及性能描述 (26)3.1 仪表选型基本原则 (26)3.3 仪表性能参数 (26)3.3.1 水质五参数 (26)3.3.2 高锰酸盐指数在线分析仪 (28)3.3.3 氨氮分析仪 (29)3.3.4 总磷分析仪 (30)3.3.5 总氮在线分析仪 (31)3.3.6 数据采集仪 (33)3.3.7 仪器安装 (35)4 项目验收 (36)4.1 验收标准 (36)4.2 测试和验收方法 (36)4.3 验收内容 (36)4.4 验收方法 (36)4.5 质控样考核 (36)4.6 比对实验 (37)4.7 验收标准 (38)5 培训和售后服务 (40)5.1技术培训 (40)6 自动监测站系统管理 (42)8公司、资质 (44)8.1公司简介 (44)8.2资质证书 (47)8.2.1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证书 (47)8.2.2环保工程资质 (48)8.2.3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气) (49)8.2.4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水) (50)8.2.5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51)8.2.6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52)8.2.7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54)8.2.8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56)8.3XXX品牌影响力 (58)1 项目概述1.1项目概况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水质自动站建设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水质自动站是在国家地质局水文水资源中心的领导下,根据国家关于水质监测设施的要求,为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水质监测和实时动态监控而建设的一项关键工程。
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站,可以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部门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批水质自动站,通过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质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为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二、项目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本项目共计划建设15座水质自动站,分布在国内不同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周边地区。
每座水质自动站的监测范围为3-5公里,可实现对水质的多参数实时监测。
2、建设内容(1)水质自动站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自动站场地、建设观测亭、安装气象塔和通信设备、建设数据传输线路等。
(2)水质监测设备购置:包括购置水质监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
(3)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建设水质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建设远程监测系统等。
(4)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对相关人员进行水质监测系统的操作培训,建立水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三、建设方案1、选址布局根据国家地质局水文水资源中心的要求,本项目选址布局需满足以下要求:(1)选址合理,能够确保监测范围内的主要水质状况能够得到有效监测。
(2)选址安全,需要考虑到设施建设和设备运行的安全。
(3)选址便利,需要考虑设施建设和设备运行的便利性。
2、基础设施建设(1)自动站场地建设:选址后,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围墙建设、道路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观测亭建设:根据监测需求,观测亭需要建设成能够满足多种水质参数实时监测的硬件设施。
(3)气象塔和通信设备建设:气象塔需要布设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实现对气象要素的监测和数据传输。
(4)数据传输线路建设:需建设与数据中心的远程数据传输线路,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环境监测行业水质监测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目标与任务 (3)1.3 监测范围与对象 (3)第二章水质监测方法 (3)2.1 监测指标选择 (3)2.2 监测方法概述 (4)2.3 监测设备与工具 (4)第三章监测站点布局 (5)3.1 监测站点选址原则 (5)3.2 监测站点布设方案 (5)3.3 监测站点管理与维护 (5)第四章水质监测数据采集 (6)4.1 数据采集方法 (6)4.2 数据采集频率 (6)4.3 数据质量控制 (7)第五章水质监测数据分析 (7)5.1 数据处理方法 (7)5.2 数据分析模型 (7)5.3 数据可视化 (8)第六章水质预警与应急 (8)6.1 预警指标体系 (8)6.2 预警阈值设定 (8)6.3 应急预案与响应 (9)第七章水质监测信息化建设 (9)7.1 信息化平台建设 (9)7.1.1 平台架构 (10)7.1.2 功能模块 (10)7.2 数据传输与共享 (10)7.2.1 传输协议 (10)7.2.2 数据共享 (10)7.3 系统维护与升级 (11)7.3.1 系统维护 (11)7.3.2 系统升级 (11)第八章监测设备管理与维护 (11)8.1 设备选购与验收 (11)8.1.1 设备选购 (11)8.1.2 设备验收 (11)8.2 设备日常维护 (12)8.2.1 定期检查 (12)8.2.2 定期保养 (12)8.3 设备故障处理 (12)8.3.1 故障分类 (12)8.3.2 故障处理流程 (12)第九章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13)9.1 人员培训与考核 (13)9.1.1 培训目的与内容 (13)9.1.2 培训方式与周期 (13)9.1.3 考核与评价 (13)9.2 监测技术规范 (13)9.2.1 制定技术规范的意义 (13)9.2.2 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3)9.2.3 技术规范的制定与修订 (14)9.3 监测能力提升 (14)9.3.1 监测设备更新与升级 (14)9.3.2 监测方法研究与开发 (14)9.3.3 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 (14)9.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4)10.1 项目实施步骤 (14)10.1.1 项目启动 (14)10.1.2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15)10.1.3 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 (15)10.1.4 数据采集与传输 (15)10.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5)10.1.6 成果汇报与反馈 (15)10.2 项目评估方法 (15)10.2.1 监测数据准确性评估 (15)10.2.2 监测方案合理性评估 (15)10.2.3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15)10.2.4 成本效益分析 (15)10.3 项目成果与应用 (16)10.3.1 成果形式 (16)10.3.2 成果应用 (16)、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健康的关注,加上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恶化,水质监测系统的
运用备受关注。随着水质监测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水质监测技术已经成为环保管理部门
对辖区水体水质、水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主要手段。常规的实验室取样检测技术已经无法
在第一时间获取水污染状况的准确信息。而且分析速度慢、操作复杂、稳定性差,特别是对
附加药品一来使其存在二次污染。此外,随着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剧,水样的成分越来越复
杂,而且检测的水质项目越来越多,从而对水质分析仪器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采用
的水质监测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环保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发展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势在必
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克服了常规水质分析仪器的缺点,使用无线数传设备(4G DTU)能够
实时、连续、稳定、可靠得提供准备、快速的监测传输数据。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湖泊、水库、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观测点等水质变化状况,
系统融合了环境监测、集成和预警等技术,采用一体化、集成联动运行方式,加强了水质污
染、异常事故的预防和污染排放的监管能力。同时,通过湖泊水质信息网络的建设,可分析
区域内水质动态趋势,有效加强区域管理,为污染动态研究、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湖泊水库
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水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系统构成
系统由监控中心、传输单元、智能站点、站房等组成,具备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视频监
控、站房状态监控、远程控制、远程操作等功能。
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可选择集成固定站、集装箱站、浮标站等形式。监测因子可涵盖
常规五参数、叶绿素、蓝绿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TOC、总磷、总氮、磷酸盐、硝酸盐
氮、亚硝酸盐氮、硅酸盐、重金属(Fe、Mn、Pb、Cd、Cr6+)、水位、流速、流量、流向、
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温度、光照度及雨量等。
方案特点
Ø 智能化站点控制,具备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远程监控、动态显示及数据管理功能;
Ø 采水方案、数据传输多样化,根据实际需求可选;
Ø 准确、稳定可靠的分析技术,独特的高度定量设计;
Ø 系统集成度高、故障率低,维护量小,有效数据率大大提高;
Ø 扩展性强,并兼容市场主流的各家仪表;
Ø 以第三方运营为保障手段,确保系统和设备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