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3.46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紫砂壶底款大全的资料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

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标木相比照,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黏附着“缸坛釉泪“,证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壶,对于鉴定供春生活时代制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金沙寺僧(约1506—1566)供春(约1506—1566)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

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蕫翰(约1567 —1619 )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赵梁(约1567—1619 )多制提梁式

壶李茂林(约1567—1619 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时朋(约1567—1619 )大彬之父时大彬(约1580—1650) 时鹏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他生活在万历年间,所用陶土杂有炮砂,制壶不务妍媚,朴雅坚致。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茶论里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伦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与时大彬同时代或稍晚的李茂林、李仲芳、惠盂臣都迎合时代的风尚制作小壶。明代后期。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全、邵文银、蒋佰(草字头下一“夸”)、陈用卿、陈信卿、闽鲁生、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后溪、陈仲美、沈君用、陈君等。万历后的名工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陈辰、徐令音、沈子澈、陈子畦、徐次京、

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之子大彬门下第一高足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衡欧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卲文金(约1580—1646)又名哼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卲文银(约1586—1648)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蒋柏夸(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陈光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陈俊卿(约1216—1661)为大彬弟子沈君盛(约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陈子畦(约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邵盖(约1580—1636) 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周后溪(约1581-1639)。邵二荪(约1580-1639)。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钟繇笔意。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陈仲美(约1621-1655),婺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狱。徐令音(约

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的书法家。陈和之(约1621-1654)。陈挺生(约1620-1661)。周季山(约1615-1662)。v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惠孟臣(约1620-1671)。袁郁龙清康熙雍正年间制陶名艺人,有《素身扁壶》传世。金士恒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许龙文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惠逸公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膺品亦多。潘大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郑宁候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王友兰清顺治-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陈鸣远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华凤翔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

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

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