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异物病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7
入院记录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XXXXXX性别X职别XXXXXXXXXX年龄XX岁入院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婚否X婚病史采取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籍贯XX省XXXXXX 病史记录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民族X族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主诉:吞食鸡骨后吞咽困难X天。
现病史:X天前病员进食不慎误食一鸡骨后,当即感吞咽疼痛,进食困难,但能进少许流质饮食,不伴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院外未作特殊处理,近期吞咽困难进一步加重,遂来我院,以“食管异物”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进少量流质饮食,未解大便,小便无异常。
过去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输血及代血制品史,按计划预防接种。
各系统回顾无阳性体征。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生活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已婚,生育1子,爱人及子体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明确家庭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癍,无皮疹、溃疡,无皮下出血,毛民分布正常,无稀疏、脱落,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包块及凹陷,眼睑无水肿、无下垂、无倒睫,结膜无充血、水肿及出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圆等大,约0.2CM,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咽、喉见专科检查。
口唇红润,舌苔正常,列偏斜,颈部无抵抗感,颈动脉搏正常,颈静泳无充盈,无怒张,气管正中,肝颈静脉回流征(一),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正常,无桶状胸、漏斗胸,肋间隙无增宽、变窄,触诊左侧语颤对等,无胸膜磨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双侧乳房对称无结节,叩诊双侧为正常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可闻及干湿鸣音,无胸膜磨擦音。
经胃镜取出食道嵌顿性异物40例临床总结【摘要】目的总结经胃镜取出食道嵌顿性异物的临床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食道嵌顿性异物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观察治疗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经胃镜食道嵌顿性异物的取出。
结果40例食道嵌顿性异物患者成功取出36例,4例取出失败,转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0%。
异物取出过程中3例患者发生食道粘膜损伤和出血现象,出血量在10ml-200ml之间,实施止血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留院观察一周之后,均未发生胃出血、胃穿孔和再出血现象,均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谨慎细致的术中操作和术后全面观察护理是经胃镜取出食道嵌顿性异物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胃镜食道嵌顿性异物术中操作观察护理总结R649.4A1672-5085(2013)34-0127-02食道嵌顿性异物是临床常见状况,针对此种情况,应用内镜或者胃镜取出异物能及早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减轻对食道、血管及主动脉压迫,避免出现诸如食道穿孔、动脉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保护患者生命安全[1]。
为总结经胃镜取出食道嵌顿性异物的临床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食道嵌顿性异物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材料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食道嵌顿性异物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均经过临床x线、外科手术和胃镜检查等证实,食道内确有嵌顿性异物,同意参与研究。
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2.1±5.3)岁,就诊时间0.5h-7h,平均(2.3±1.1)h,患者明确吞入异物者29例,感觉吞咽有严重障碍者8例,进食后颈胸部憋闷者3例。
患者临床检查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现异物38例,为见明显异物者采用胃镜检查发现2例。
362例食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目的总结分析食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62例食管异物病例,总结不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结果胃镜检查187例,X线检查143例,食管造影检查27例,颈部胸部增强CT 检查2例,颈部超声检查2例。
经胃镜检查同时取出异物146例,41例在胃镜下钳取异物未成功,改为硬质食管镜下取出;直接经硬质食管镜取出158例,直接经硬质食管镜推送入胃4例,支撑喉镜下取出4例,直接喉镜下取出2例,颈侧切开取出异物2例,转胸外科手术治疗2例。
Foley管法取出异物3例。
结论根据食管异物的发病机制及异物种类、大小、形态、时间,选择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及时治疗,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食管异物;诊断;治疗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诊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食管穿孔、大动脉破裂、严重感染,甚至导致死亡,须及时正确诊治。
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食管异物患者3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食管食物的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2例病例中,男204例,年龄2~72岁,平均年龄36岁;女158例,年龄3~71岁,平均年龄38岁。
病史1h~10d。
所有病例均有误吞异物史,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及吞咽疼痛。
经X线、CT、胃镜等检查确诊。
1.2异物种类动物性异物213例(58.8%),以鸡、鸭、鱼、猪骨、肉块多见;金属类异物121例(33.4%)以硬币、纽扣、金属挂件多见;植物及塑料等其他类异物28例(7.7%)例,以果核及塑料玩具多见。
1.3异物停留部位食管入口232例占64.1%;食管中段111例占30.7%;食管下段19例占5.2%。
1.4诊断方法本组病例,行胃镜检查187例,X线检查143例,食管造影检查27例,颈部胸部增强CT检查2例,颈部超声检查2例。
其中1例因误吞枣核5d,自觉颈部疼痛明显,颈部超声检查发现可疑食管上段异物,部分穿透食管左侧壁浆膜层,经增强CT检查发现甲状腺后方食管上段见异物穿破食管。
食管异物穿孔护理分析报告4例食管异物指各种原因导致异物滞留于食管[1]。
常因饮食不慎误咽异物。
异物多嵌顿在食管狭窄处,在第一狭窄即食管入口处多见。
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食管穿孔、纵隔感染或脓肿、食管胸膜瘘、食管气管瘘等。
临床特征与异物所在部位、大小性质有关。
大多数患者发生食管异物后即刻感到咽喉或胸骨后疼痛,吞咽不利,影响进食進水,但也可能无任何症状[2]。
通常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异物的特性部位及食管壁的损伤程度有关。
回顾性分析4例食管异物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各种管道护理,皮肤护理及营养支持,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4例食管异物患者,2例在食道镜下行异物取出术,1例行剖胸探查术,3例康复出院,1例自动出院。
资料与方法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食管异物患者5例,男3例,女1例,年龄33~86岁,住院9~40天,误食食道异物:1例鱼刺,2例枣核,1例假牙。
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1例患者主诉颈部疼痛。
确诊依据及治疗方法:1例患者张某全胸片提示假牙储留于食道内入住消化内科,胃镜未能将异物取出,转入我科,急诊手术行食道异物取出术,术后予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术后第2天夜间突发胸闷、气急,Ⅰ型呼衰转ICU治疗,术后第5天转入我科,第6天经胃管鼻饲流质;1例食道碘油造影提示食道上端异物,食道上端穿孔,于食道镜下行异物取出术,给予胃肠减压,术后11天拒绝复查碘油造影,主动要求带胃管出院;1例患者食道点片提示食道上端异物伴局部食管穿孔,于食道镜下行异物取出术,给予胃肠减压,术后7天进食流质;1例患者胃镜提示食道内鱼刺两端刺入食管壁内,表面凹陷,溃疡形成,胃镜下取出鱼刺,胸部CT提示左侧气胸,纵隔气肿,两侧胸腔积液伴左侧部分包裹。
急诊手术进行左侧胸腔清理加纵隔脓肿引流术,术后予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及甲硝唑、生理盐水胸腔冲洗1次/日,呼吸功能锻炼2次/日,术后15天予鼻肠管留置,注入能全力及营养液。
研究论文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3期(总第3期)海峡科学食管动物性异物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王凤霞庄则豪**潘玉凤徐兰英刘豫瑞[摘要]报告1例老年人因巨大动物肌腱存留食管中下段引起胸痛及呕吐,在夹物钳及网篮取出失败后,将异物送入胃腔以圈套器良好固定后取出。
老年人咀嚼功能下降,咽部感受性降低,易致食管异物。
食管异物最常见于食管上段,其好发部位与食管生理性狭窄有关,其他部位的食管异物应特别注意有无周围占位压迫致食管狭窄。
对非食管静脉曲张者,除非异物巨大,否则约80%可经内镜取出,但异物外形不规则或有尖刺、停留部位在主动脉弓邻近,内镜取出有困难时,需开胸手术。
[关键词]食管异物动物性异物治疗食管异物是消化科常见急症。
在成人中,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下降,咽部感受性降低,易致食管异物。
本文报告1例老年人食管巨大动物肌腱存留的处理过程,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与讨论。
1病历资料70岁男性,以“胸闷、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
3天前吞服大块牛肉肌腱(“牛筋”)后前胸持续隐闷不适,未涉及他处,与活动无关,无反酸嗳气,无气促,每于进食后数分钟内即呕吐所进食物,无异味,无腹痛、呕血、呛咳,发病以来仅进少量流质。
PE :P75次/分,BP120/80mmHg ,神志清楚,心肺无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胃镜示食管中下段约4cmx3cm 白色异物存留,形似动物肌腱。
入院诊断:食管异物。
治疗经过:于胃镜下行异物取出术。
由于异物形状不规则且较大,以二爪及三爪异物钳抓住异物尖端未能将其拉过食管主动脉弓压迹处的狭窄,换用圈套器和网篮均由于异物压迫无法在食管腔内充分张开,未能成功。
遂将异物送入胃内,再以电凝圈套器套入异物最大径,使圈套器深陷入异物,牢固固定后外拔,成功取出。
术后患者胸闷消失,进食正常,行CT 扫描未发现纵膈肿物或贲门周围外压性占位。
2文献复习与讨论食管异物是较常见的临床急症,如果不及时治疗,除了引起不适,还可以引起食管损伤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食道异物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和探讨胸外科临床上食道异物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7年01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273例食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其常见的临床并发症进行总结。
结果本研究中273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切开治疗患者137例(50.18%),采用无痛成人胃镜治疗患者103例(37.73%),自行排除患者33例(12.09%),出现并发症患者21例,主要并发症包括食道穿孔患者6例(28.57%),纵隔气肿患者5例(23.81%),失血性休克患者5例(23.81%),胃穿孔患者3例(14.29%),胸腔积液患者2例(9.52%)。
结论临床上食道异物患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临床上采用无痛成人胃镜治疗食道异物患者的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该方法给患者带来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适合感觉较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标签:食道异物、并发症、无痛成人胃镜、临床效果食管异物是胸外科临床上常见性急症之一。
由于异物的刺激,可能会导致患者的食管损伤以及继发感染等,最终发展成为食管周围脓肿、食管穿孔以及纵隔脓肿等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情况[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7年01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273例食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胸外科臨床上食道异物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273例均为我院胸外科2007年01月至2014年06月我院收治的食道异物患者,均为误吞所致。
男性患者141例,女性患者132例,年龄1至56岁之间,小于4岁患者25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安,拒食,流涎,呼吸困难,并伴有胸骨后不适、疼痛、异物感等。
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查与诊断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吞服异物的时间、种类、数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异物取出术的风险,术后并发症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研究•Foley管取出儿童食管异物61例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泉州362000)鲁明洪育明郑朝晖陈晓芳【摘要】目的探讨F o l e y管在儿童食管异物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F o l e y管取出儿童食管异物61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结果61例儿童食管异物患者,成功取出异物58例,成功率为95.1%,其中,经一次性取出46例,经二次取出10例,经三次取出2例,3例未成功取出异物者,术后经腹部平片证实异物被推人胃中,2〜3d内异物均自行排出。
所有患儿术后观察半小时均未出现呕血、发热、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结论F o l e y管可用于取出表面光滑、扁平、圆钝的儿童食管异物,具有安全、便捷、经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异物;F o l e y管;儿童【中图分类号】R7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00(2018)04-0082-03儿童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其起病突然,患儿常表现为胸前疼痛、吞咽困难、拒食、哭闹、流涎、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食管穿孔、大出血、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一旦确诊,应尽早取出,才能有效地减轻或避免并发症的产生[1]。
传统上硬性食管镜取出是食管异物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儿不能配合,需全麻辅助下施行,增加了麻醉风险,而且操作不当容易引起食管大出血、穿孔、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一些形状规则、边缘光滑的儿童食管异物,我科应用F o l e y管法将其取出,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20丄4年丄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食管异物患儿6丄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2〜丄丄岁,平均(4.69±3.85)岁;发病时间:25 min~23h,平均(7•丄3 士3. 56)h;异物类型:硬币32例,棋子5例,游戏币丄丄例,纽扣7例,瓶盖3例,螺丝帽丄例,装饰环2例;嵌顿部位:食管人口48例,食管主动脉弓交叉处丄3例。
入院记录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XXXXXX性别X职别XXXXXXXXXX年龄XX岁入院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婚否X婚病史采取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籍贯XX省XXXXXX 病史记录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民族X族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主诉:吞食鸡骨后吞咽困难X天。
现病史:X天前病员进食不慎误食一鸡骨后,当即感吞咽疼痛,进食困难,但能进少许流质饮食,不伴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院外未作特殊处理,近期吞咽困难进一步加重,遂来我院,以“食管异物”收入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进少量流质饮食,未解大便,小便无异常。
过去史: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有输血及代血制品史,按计划预防接种。
各系统回顾无阳性体征。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生活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已婚,生育1子,爱人及子体健。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明确家庭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次/分呼吸次/分血压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癍,无皮疹、溃疡,无皮下出血,毛民分布正常,无稀疏、脱落,温度与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包块及凹陷,眼睑无水肿、无下垂、无倒睫,结膜无充血、水肿及出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圆等大,约0.2CM,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咽、喉见专科检查。
口唇红润,舌苔正常,列偏斜,颈部无抵抗感,颈动脉搏正常,颈静泳无充盈,无怒张,气管正中,肝颈静脉回流征(一),甲状腺无肿大。
胸廓正常,无桶状胸、漏斗胸,肋间隙无增宽、变窄,触诊左侧语颤对等,无胸膜磨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双侧乳房对称无结节,叩诊双侧为正常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可闻及干湿鸣音,无胸膜磨擦音。
异物吞食案例分析、术中阑尾情况和食管异物和胃肠异物危害和处理案例一患儿王某,男,2岁,10余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部为主,开始时是上腹痛,伴恶心、发热,体温最高为38℃左右,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院外输液治疗13天(具体不详),效果欠佳。
B超检查示:右下腹异常包块。
以"阑尾周围脓肿"收入小儿外科。
患儿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右下腹腹肌稍紧,压痛、反跳痛明显,未及明显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不活跃。
综合考虑患儿阑尾炎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患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
术中探查见回盲部及网膜与腹壁粘连严重,粘连从盆腔延续至脐下,肠粘连严重,分离粘连,阑尾远端发现一黄色异物,予以取出。
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枚,缝合切口。
术后为患儿行吸氧、心电监护、禁食、补液及观察等对症处理,嘱其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遵医嘱进食。
后患儿康复出院。
术中阑尾及周围术中取出黄色异物“炊帚苗”如图:案例二8岁小朋友,被几块钱瓜子送进了手术室!患儿张某,男,8岁,因吃一斤左右瓜子,没吐皮,大便不能排出导致腹痛,收入院。
患儿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开始以上腹痛为主,无呕心、呕吐,无发热,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B超检查示:肠梗阻。
患儿已经在门诊灌肠两次,效果不佳。
患儿腹部膨隆不明显,无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腹肌紧张拒按压。
未及明显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
患儿及家属拒绝灌肠及手指取便。
立即行手术取便,一个小时后,患儿返回病房,手术取出混有瓜子皮的大便一弯盘,全麻护理常规护理,术后给予患儿抗炎治疗,流质饮食,一天两次灌肠,石蜡油香油混合20ml口服一天三次。
患儿在第二天,第三天都排出混有瓜子皮样大便,后患儿无不适后出院。
案例三喘息严重的患儿,竟是因为3天前吃饼干误食包装袋碎片。
学术论著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上海 200032*通信作者:*******************作者简介:刘军,男,(1996- ),本科学历,护师,从事医院内镜手术护理工作。
[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10-0177-05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Case analysis of endoscopic therapy for the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LIU Jun, ZHU Zi-mo, YUAN Jing-guo,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10):177-181.[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plore the removal methods of endoscopic therapy for different foreign bodies of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moving foreign body removal. Methods: The endoscope was adopt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the data of 2542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ere selected. The size or length, shape, location and time of embedding of the foreign bodies, as well as the removal methods and success rates of different apparatuses for different type of foreign bodi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2 542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ies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e removal rate of foreign bodies was 96.2% (2 446/2 542), of which the removal rate of fish bones was 98.3% (967/984), and that of poultry bones was 96.5% (356/369), and that of date stone was 94.8% (273/280). In the different sites of foreign bodies, the removal rate of foreign bodies in esophagus was 96.8% (2,114/2,185), and that in the stomach was 96.6% (281/291), and that of duodenum was 73.5% (25/34), and that in the pharynx was 81.0% (17/21), and that in the pyriform sinus was 77.8% (7/9). In the different apparatuses of removing foreign bodies, the ratios of the forceps of foreign bodies, the snares device, the reticular basket and the endoscopy that was pushed into stomach were respectively 91.1% (2,317/2,542), 2.4% (62/2542), 1.3% (34/2542) and 3.0% (77/2,542). A total of 13 patients with special difficult foreign bodies were explored through incision below mucosa, and the foreign bodies of 6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removed in them, which success rate was 46.2% (6/13). Conclusion: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simple in operation, which has good visibility. The appropriate choice of apparatus and removal method for the type, the opportune moment and embedding location of the foreign bodie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removal rate of foreign body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Foreign body; Endoscope; Removal rate[First-author's address] Endoscopy Center,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摘要] 目的:探讨内窥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中不同异物的取出方法,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82临床医学食道异物30例及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罗安德大理州人民医院胸外科一病区,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食道异物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此类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治疗的30例食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该组接受临床诊治的30例食道异物患者中,成功取出异物者25例(83.3%),围术期并发症者5例(16.7%)。
5例并发症患者中,包含食道穿孔患者3例:1例误咽鱼骨、刀片,发生纵隔气肿、胸腔积液;1例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误咽钢丝,造成胃穿孔。
结论 多数食道异物患者,均可以借助食道镜进行取出。
对于出现食道异物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就诊。
术前全面检查、术中准确操作,能够降低食道异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 食道异物;并发症;床分析术前检查;术中操作;食道穿孔[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10(b)-0082-02食管异物,是常见性急症种类之一。
在尖锐异物的损伤情况下,直接造成食管损伤、继发感染,最终发生食管穿孔、食管周围脓肿以及纵隔脓肿等相关临床并发症情况。
相报道证实[1],多数患者均不加以重视,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严重情况下直接构成生命安全威胁。
为了提高食道异物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降低并发症情况,现就该院2011年12月—2012年8月间收治治疗的30例食道异物被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发症发生比例,进行深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食管异物患者,总计30例。
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85岁之间,平均(46.58±9.62)岁(1~5岁患者2例,5~15岁患者2例,15~40岁患者11例,40~60岁患者12例,60岁以上患者3例);患者具体异物种类分析,该组患者中有24例(80%)患者,主要食物包含鱼刺、牛筋、话梅、柿子、枣核以及动物骨(鸡骨、猪骨、鸭骨)等。
128例食道异物患者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11-01T14:48:11.5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段钰瑾[导读] 128例患者中,成年男性63例,成年女性60例,儿童5例;年龄1岁至92岁。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湛江 524000)【摘要】目的:探讨食道异物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01的128例食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资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愈112例。
好转6例,住院时间2-10天,发生并发症24例。
结论:食道异物应尽早就诊并及时取出异物,否则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食道异物;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43-02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8例患者中,成年男性63例,成年女性60例,儿童5例;年龄1岁至92岁。
异物种类:鱼刺、鸡鸭骨、肉骨、虾等动物类异物共112例,占87.5%;金属类异物,钱币7例占0.05%;非金属异物,包括塑料片等3例,占0.02%。
发病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0天。
异物嵌顿位置:食道第一狭窄110例,第二狭窄8例,第3狭窄5例,第四狭窄5例。
并发症:食道粘膜损伤30例,食道穿孔15例,颈部脓肿3例,主动脉穿孔致死亡1例。
1.2 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食道钡剂X线造影显影112例,胸部X线显影7例,、胸部CT显影9例以确诊。
疑食道穿孔及异物与食道及主动脉关系密切者进一步行CT检查,必要时请心胸外科协助治疗。
术前禁食、禁饮6~8小时,根据患者禁食时间及一般情况予以补液治疗,考虑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疗。
(2)手术方式的选择:无特殊情况者尽早在静脉+吸入全身麻醉下行硬管食管镜探查术并取出异物。
术前如患者吞咽疼痛及颈、胸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复查食道造影或CT检查,如无明显食道异物征象暂予以保守治疗或硬管食管镜探查。
・病例报告-食管内金属丝异物4例报告孙世龙李丽娟杜晨闫燕王丽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191)文献标识:D文章编号:109-6604(2025)1-1141-05doi:15.5969/j.issu.109-6604.2525-12.218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
患者误咽的异物种类繁多,详细询问异物史对诊断十分重要。
CT和食管造影是目前常用的食管异物确诊方法,尤其后者,是判断术前有无食管穿孔重要的评价手段。
因金属丝异物细小的特性以及患者往往无法提供准确的异物类型,常会误导临床医师的判断,导致异物取出失败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018-2019年我科收治2例食管内金属丝异物,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病例1:男,44岁,主因“自觉误咽猪骨后吞咽痛1h”于2018年6月23日急诊就诊。
纤维喉镜未见异物,CT提示食管上段异物(图1A~C),局部刺破食管壁可能。
遂入院当日行全麻下硬性食管镜下食管探查术,术中距门齿约14cm处见食管后壁黏膜淤血糜烂,未见异物,反复探查食管全程均未见异物,当时考虑异物可能脱落至胃内,遂结束手术,术后予禁食水、补液、抗炎治疗。
术后第1天患者诉吞咽痛较术前略减轻,仍有吞咽梗阻感,胸骨上窝有轻压痛,考虑不除外异物残留或存在于食管黏膜下可能,遂复查CT,仍示食管上段异物,位置较前无明显变化,再次食管镜下探查见食管入口黏膜明显肿胀,距门齿14-1cm处的食管后壁黏膜淤血及糜烂程度较前加重,反复探查食管全程未见异物,考虑异物已穿破食管壁可能,遂留置胃管,术后继续予禁食水、补液、抗炎治疗。
6月25日晨起患者仍诉轻微吞咽痛,遂行泛影葡胺食管造影(图1D),食管上段C/水平金属丝样异物影,长约1.5cm,两端横行嵌于食管壁,部分突出腔外,但未见造影剂外漏。
再次追问患者病史患者诉当时另进食菠菜,对于是否误咽猪骨无法准确回忆。
经胃镜取食管异物128例体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由于不慎将食物或异物咽入食管而滞留其中,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胃镜室近12年来有完整记录的经胃镜取食管异物128例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2月至2010年10月间,共收治吞服异物而滞留食管的患者128例,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3~68岁,平均36岁,7岁以下儿童5例,最小为3 岁。
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胃镜室病人操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1.2 异物位置食管上段21例,食管中段58例,食管下段49例。
1.3 异物种类牙签2例、尖骨31例、鸡骨15例、鱼刺39例、注射针头1例、钉子3例、硬币5例、纽扣4例、瘦肉团块9例、枣壳2例、笔帽3例、图钉3例、发夹1例、义齿2例、假牙3例、回形针2例、镊子1例、钥匙1例、柿结石1例。
1.4 临床表现烧心感28例,食管异物感109例,胸骨后刺痛55例,恶心32例,呕吐15例,返酸31例,进食梗阻感19例,黑便7例,上腹痛15例。
以上症状重叠交叉存在。
1.5 器械选择选择Olypus前视式电子胃镜。
钳取异物器械根据异物大小而定。
1.6 方法1.6.1 术前准备术前详细了解吞入异物的时间、性质、形状及数量。
根据异物的性质、异物感的部位行急诊胸部X线摄片以初步确定异物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并且排除食管穿孔。
1.6.2 术前用药无药物过敏史者常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行咽部麻醉,且除泡沫。
无法配合的儿童,精神失常患者,在押犯人坚决不配合者,可使用静脉麻醉。
请麻醉科专业医师进行麻醉操作。
术前了解既往病史,常规作心电图检查;术中安装多功能监护仪以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氧等;术后苏醒观察30分钟。
2 具体操作2.1 尖锐异物取出这些异物时,使异物尖端向下与食管纵轴平行,用钳子牢牢夹住一端,随镜缓慢拖出。
2.2 扁圆异物可选用鳄鱼钳,异物一旦平放于食管内或小角度倾斜时,可用异物钳顶住一侧边轻轻向下推,使之慢慢增加倾斜度利于钳夹,一旦抓牢将异物贴近胃镜随镜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