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博罗水文
- 格式:pdf
- 大小:44.49 KB
- 文档页数:8
东江博罗站预报方案讨论摘要:本文以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为平台,编制东江博罗站预报方案,分析讨论中洪系统在博罗站的可行性与适应性,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受台风影响区域主要河流的洪水特性,进一步完善洪水预警预报工作。
关键词:博罗站,预报方案,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台风影响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as the platform, preparation of dongjiang boluo stand forecast scheme, analysis the discussion hong system in boluo stood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adaptability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area mainly affected by the tsunami river flood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improve the flood forecasting work early warning.keywords: boluo stand, forecast plan, the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the typhoon affected1.流域概况博罗站区间为东江干流岭下站、支流西枝江平山站至博罗站之间2751km2集水区域,属东江下游。
区域内多为平原地貌,河流两岸逐渐宽展,流速减低,河中沙洲多且流动性大,但河岸稳定,两岸已筑有堤防。
集雨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干湿两季分明,天气系统复杂,受台风影响明显,局部常出现暴雨天气。
博罗站河段内共建有梯级电站2座,分别为东江水利枢纽与西枝江水利枢纽。
其中东江水利枢纽位于博罗站上游约3.3km处,于2007年已建成投产;西枝江水利枢纽2009年基本完工,已于2010年蓄水试运行。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源论证方法浅析李兴拼;陈可飞;邱凌辉【摘要】水源论证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项目水源条件适应性和保障性基础.针对目前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量论证常用的分流比估算法和珠江三角洲一位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两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并就两种方法的上边界条件提出新的见解,即应当以考虑珠江水量统一调度后的流量成果作为上游流量边界.为以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源论证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水源论证的科学性.【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9【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建设项目;水源论证;珠江三角洲【作者】李兴拼;陈可飞;邱凌辉【作者单位】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水资源论证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1]。
根据SL322—201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建设项目水源论证包括地表水水源论证和地下水水源论证2种。
地表水源论证是根据已有的相关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成果和相关资料,结合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论证现状与规划水平年分析论证范围内的来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可供水量、非常规水可利用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等。
地表水源论证应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区域用水资料和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成果,计算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来水量。
①缺乏长系列水文资料时,可以利用水位流量关系、流量相关关系、降雨径流关系以及类比法等插补延长资料系列;②当取水断面上下游均无水文站控制时,可采用流域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和等值线图等方法推求来水量,对于无资料区域来讲,可采用类比法推求来水量;③对于水资源丰沛地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5 %)或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源可供水量的比例较小(< 5 %)的地区,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的计算可适当简化;④对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水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论证范围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水量[2]。
珠江流域水文特征2003-09-18珠江流域位于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
多年平均降雨为1200~2200毫米,全流域平均为1470毫米。
流域降雨分布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量年内分布,汛期4~9月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占全年降雨80%以上。
年际变化不大,但地区分布变化较大,东部高于西部.珠江流域东江中下游,堤防、水库结合的防洪工程系统已初具规模,洪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
西江、北江两江干流和一级重要支流如柳江、郁江、桂江等,未建有能承担流域防洪的水利枢纽,主要江河仍然是依靠堤防防御流域洪水。
西江:西江干流梧州市、支流郁江南宁市分别为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梧州市在桂江与浔江的汇合处。
桂江将梧州分为河西区和河东区。
河西区是梧州的新城区,工业较多而集中,建有20年一遇的河西堤。
河东区是市区的老城区,目前未建防洪堤,主要靠采取预报洪水提前搬迁减少洪水损失。
南宁市位于郁江的扈江河段,建有20年一遇的扈江大堤,目前在建百色电站,建成后联合调度,可将南宁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北江北江大堤位于广东省北江下游左岸,是防护着广州市区、佛山市区,以及清远市、南海市、三水县、花县部分城镇的重要堤防。
北江大堤从北江支流大燕水左岸而下,经三水县的芦苞镇、西南镇至南海县的狮山,全长63.34公里。
芦苞涌和西南涌是北江左岸的两条分汊河流,流经广州水道后经黄埔下注狮子洋。
两涌沿岸建有支堤,两涌的上口处分别建有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藉以控制西江、北江流入广州市区的流量。
西江、北江洪水的不同遭遇对北江大堤构成的威胁可以归纳为下述三种情况:、北江下游出现大洪水,西江为常遇洪水时,北江大堤自芦苞以上30公里河段受洪水严重威胁。
b、西江出现大洪水,北江为常遇洪水时,芦苞以下30公里堤段防守吃紧,芦苞以上30公里也受西江洪水顶托影响,洪水历时亦较长。
c、北江、西江两江同时出现大洪水或较大洪水,此时对广州的威胁最为严重。
如1915年西江、北江下游同时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
广东省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水库供水调度方案(试行)广东省水利厅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2012年12月前言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担负着向广州、深圳、河源、惠州、东莞等地及香港地区供水的重要任务。
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是东江流域主要的控制性蓄水工程,控制集雨面积11740km2,约占东江流域博罗水文站以上集雨面积的46%,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调控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省政府于2002年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功能调整为防洪、供水、灌溉为主并兼顾发电、航运(粤府办〔2002〕82号);惠州市政府于2004年将白盆珠水库功能调整为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惠府函〔2004〕2号)。
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实施西江上游骨干水库和东江三大水库的联合调度,保障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供水安全的要求。
2008年8月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粤府办〔2008〕50号),明确提出了三大水库要按照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的功能进行联合优化调度,落实水库功能调整及调度方案,统筹协调好防洪与供水、水量调度与电力调度的关系,统一调配水库水资源,实现一水多用、一库多利,充分发挥水库整体综合效益。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省水利厅联合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共同开展了三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编制工作。
编制工作委托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省电力调度中心以及三大水库管理单位共同开展。
2012年12月4日,省政府批复《广东省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供水调度方案(试行)》,该方案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一、总体原则(一)和谐公正原则在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的总原则下,合理考虑各部门、各区域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文明和谐为理念,协调好各方利益,统一好流域防洪、供水、发电以及生态环境等之间关系,促进东江流域人水和谐及其受水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的水沙,特别是泥沙平衡,维护河流健康具有现实意义。
2东江流域水沙来源图l东江流域图隐.1schem撕c呦pof岫E鲥彤verB“n为把握流域水沙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本文采用水沙状态图进行分析。
图中,横坐标为统计年份,左边纵坐标为年径流量,右边纵坐标为相应水文站的年输沙量。
纵坐标轴刻度的大小通过流域最下端的控制站点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确定,使这两个数值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本文采用博罗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取值为0.1lkg/m3(资料来源:中国河流泥沙公报2002¨1)。
图中的输沙量和径流量是可比的,并可以相互转换。
对某一给定的径流量,它同时也代表能被该径流量所输运的泥沙量。
在水沙状态图上根据水线和沙线的相对位置可以直观地表示测站的水沙组成及状态,若水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于沙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则表示该站水多沙少,则测站控制区为流域产流区,反之为水少沙多,测站控制区为流域产沙区。
图2为博罗站及龙川站泥沙状态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50、60年代时,博罗站输沙曲线基本上位于水线上方,但差别并不大,因此可以认为在此时段里,东江流域水沙基本平衡。
60年代中后期之后,博罗站的水线位于沙线上方,特别是80年代以后,水线长期位于沙线的上方,说明在60年代中后期之后,东江流域由水沙平衡状态转变为产流区域,泥沙来量明显少于径流量。
在龙川站水沙状态图中,其沙线基本上位于水线的上方,表明龙川站控制的区域是东江流域河流泥沙的重要源区。
据统计龙川站多年平均输沙量149.7万t(1955—2002年),博罗站多年平均输沙量256.9万t(1955—2002年),龙川站输沙量占博罗站来沙量的60%左右,并且两站输沙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8890,尸=0.001),这些都表明了龙川站控制的区域是整个流域泥沙的重要来源区。
3径流和输沙特性根据东江上游气候资料,以及龙川站1952—2002年水文资料,我们点绘了东江上游年降水和径流量、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图(图3)。
珠江流域主要⽔⽂站设计洪⽔设计潮位及⽔位~流量关系资料2.1 流域暴⾬洪⽔特性2.1.1 暴⾬特性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候,⽔汽丰沛,暴⾬频繁。
由于流域⼴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程差异较⼤,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候及降⾬、暴⾬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时程分布流域暴⾬主要由地⾯冷锋或静⽌锋、⾼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旋等天⽓系统形成,强度⼤、次数多、历时长。
暴⾬多出现在4⽉~10⽉(约占全年暴⾬次数的58.0%),⼤暴⾬或特⼤暴⾬也多出现在此期间。
⼀次流域性的暴⾬过程⼀般历时7天左右,⽽⾬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量占7天⾬量的80%~85%、暴⾬中⼼地区可达90%。
2)暴⾬空间分布暴⾬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般⼭地降⽔多,平原河⾕降⽔少,降⽔⾼值区多分布在较⼤⼭脉的迎风坡。
⼀年中⽇⾬量在50mm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强度暴⾬强度的地区分布⼀般是沿海⼤、内陆⼩,东部⼤、西部⼩。
由于特定的⾃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流域的前列。
绝⼤部分地区的24⼩时暴⾬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值区最⼤24⼩时⾬量可达600mm以上,最⼤3天降⾬量可超过1000mm。
如柳江“96.7”⼤暴⾬,其中⼼最⼤24⼩时降⾬量达779mm(再⽼站),最⼤3天降⾬量达1336mm。
2.1.2 洪⽔特性流域洪⽔由暴⾬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和地区性洪⽔。
流域性洪⽔主要由⼤⾯积、连续的暴⾬形成,洪⽔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和1994年洪⽔等。
地区性洪⽔由局部性暴⾬形成,暴⾬持续时间短,笼罩⾯积较⼩,相应洪⽔具有峰⾼、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如1988年8⽉的柳江洪⽔、1982年5⽉的北江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