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82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切实做好土地整治工作,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整治项目是指自治区使用中央划转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自治区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除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为的其他各类土地整治项目。
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按《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条项目审查确定和组织施工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产量,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三)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四)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组织,分级管理。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行分组管理,各负其责。
第五条国土资源厅主要职责:(一)负责年度项目计划与预算的编制,会同财政厅下达项目年度资金预算指标;(二)组织有关专家对使用中央划转资金安排的项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论证和审查;(三)组织有关专家审查需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变更设计及预算;(四)组织对使用中央划转资金安排的项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五)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工作,对全区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管。
第六条盟市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一)组织有关专家对使用自治区下达的年度新增预算指标安排的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认证审查;(二)组织对使用自治区下达的年度新增费预算指标安排的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参与国土资源厅组织的竣工验收工作;(四)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工作,对本地区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管理。
第七条旗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一)选定项目招投标代理机构,组织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二)组织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工作;(三)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自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第三章项目选址第八条各盟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会同项目所在旗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现场踏勘,选择项目地址。
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的目标和原则三、具体实施措施四、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五、总结正文【引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资源保障基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本文旨在概述试点工作的实施要点。
【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原则:试点工作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综合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原则。
【具体实施措施】1.开展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摸清土地资源底数,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统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
3.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5.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试点区域居民生产生活水平。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注重试点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相互促进。
2.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3.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政策意识,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4.严格监督评估,对试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结】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为自治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明确方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2.08.10•【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统筹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统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统筹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2022年8月10日附件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统筹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自然资发〔2021〕178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管理,进一步强化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全面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激活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统筹(以下简称指标统筹),是指由自治区统筹部分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用于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精准配置和动态调整建设用地规划指标的行为。
第三条指标统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保护优先。
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统筹指标规模,确保补充耕地补足补优。
清水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清水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2011年03月1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1.1水土保持分区项目区位于清水河县中部,清水河流域下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低山丘陵区,主要地貌特征为梁峁沟坡,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是水力侵蚀,多发生于沟坡梁峁,面蚀沟蚀并行,沟头沟沿均不同程度出现重力侵蚀,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水土保持“三区划分”中属于重点治理区。
1.1.1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评价(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802hm,占总土地面积%;林地km,其中耕地357022hm,hm,占总土地面积%;交通运输用地722 hm,占总土地面积%;草地2占总土地面积%;城镇用地1572hm,hm,占总土地面积%;其它用地2占总土地面积%。
人均土地2hm,人均耕地2hm。
详见表5-1。
(2)土地资源评价经实地调查,对地形、地貌、土壤特性、侵蚀程度等指标分析,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通则》(GB/T15772—2008),根据各类土地的可利用程度,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结合项目区内各土地类型的生产能力,本着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地尽其用、确定土地等级和对各业用地的适宜性,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途径,提高经济效益。
土地适宜性评价详见表5-2。
根据各项评价指标,得出以下评价结果:一级地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仅%,位于坡度<3o的平坦地,二级地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位于坡面下方的缓坡地,地形较平缓,土层较厚,可作为农、果地利用;三级地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属缓坡地,耕作利用较难,适合用作林、牧用地;四级地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该级土地坡度较陡,已不能耕作,只适合作为林、牧用地;五级地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2%,该级土地坡度较陡,作为林、牧用地必须采取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1.1.2 土地利用调整原则为改变项目区农牧业生产存在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土地退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必须首先调整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利用土地是充分保护、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
内蒙古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呼和浩特市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作者:谢君樊伟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8期重大工程项目,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任务,通过整治农地、复垦废弃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施节水灌溉,提高高产农田比重,增加商品粮产能。
为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全面促进我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稳定,巩固我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拟在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等地区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实际情况重点推进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实现内蒙古自治区“治地、节水、增粮、富民”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内蒙古自治区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为30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为40.40万亩,新增耕地率为13.47%,其中呼和浩特市20万亩,新增耕地2.90万亩,新增耕地率为14.50%,呼和浩特市项目区位于托克托县的五申镇、土默特左旗的北什轴乡。
一、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一)项目区总规模本次内蒙古自治区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总面积为300万亩;其中黄河流域项目区面积为150万亩,西辽河流域项目区面积为150万亩。
黄河流域项目区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项目区面积为20万亩;其中,土默特左旗10万亩,托克托县10万亩。
(二)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呼和浩特市项目区建设总规模200000亩,农用地面积为160092亩,占80.05%;未利用地39908亩,占19.95%。
农用地中耕地149511亩,其中水浇地125702亩,占62.85%;旱地23809亩,占11.91%;有林地1657亩,占0.83%,其他农用地8924亩,占4.46%。
未利用地中荒草地29570亩,占14.78%;盐碱地10338亩,占5.17%。
(三)项目区未利用地现状呼和浩特市项目区未利用地总面积为39908亩,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19.95%。
内蒙古五个实事的介绍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草原文化。
为了推动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实事”项目。
这些项目在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内蒙古五个重点实事的介绍。
一、改善农村面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项目,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该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供水、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建设安全用水工程,解决了农村地区的用水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农村卫生环境,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对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使农村地区更加整洁和宜居。
通过这些改善措施,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施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工程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农牧业对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通过实施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工程,将农民、牧民从传统的农牧业中转移出去,引导他们参与城市的非农产业和现代农牧业中。
这样既能促进农牧业的现代化,提升农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增加农民和牧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工程不仅仅关注就业问题,更关注农民、牧民的素质提升、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牧业的要求。
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内蒙古的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工程为了提升内蒙古的健康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了健康内蒙古行动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项目特性表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项目名称 (3)1.2 项目类型 (3)1.3 项目性质 (3)1.4 建设规模 (3)1.5 项目区位臵和范围 (3)1.6 项目区地貌类型 (3)1.7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3)1.8 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3)1.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3)1.10 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4)1.11 建设目标 (4)1.12 项目建设工期 (4)1.13 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 (5)2 项目背景 (5)2.1 项目所在区简况 (5)2.1.1 项目所在区的地理位臵 (5)2.1.2 项目所在区的自然条件 (6)2.1.3 社会经济状况 (7)2.1.4 土地利用状况 (7)2.2 项目提出的缘由 (8)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2.3.1 法律法规 (8)2.3.2 相关政策 (8)2.3.3 相关规划 (9)2.3.4 技术标准 (10)2.3.5 基础资料 (10)3 项目区概况 (10)3.1 自然条件 (10)3.1.1 地形地貌 (10)3.1.2 农业气候 (11)3.1.3 土壤 (11)3.1.4 水文地质 (11)3.2 自然资源条件 (12)3.2.1 光热资源 (12)3.2.2 水资源 (12)3.3 社会经济状况 (12)3.4 自然灾害 (12)3.5 土地利用现状 (13)3.5.1 土地利用结构 (13)3.5.2 土地利用程度 (13)3.5.3 耕地质量现状 (14)3.5.4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14)3.6 基础设施条件 (14)3.6.1 交通基础条件 (14)3.6.2 水利基础设施 (14)3.6.3 电力设施状况 (14)3.7 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 (14)4 项目分析 (15)4.1 项目合法性分析 (15)4.1.1 法律法规 (15)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 (16)4.1.3 其他规划 (16)4.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7)4.2.1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 (17)4.2.2 主要对策 (17)4.3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7)4.3.1 新增耕地来源说明 (17)4.3.2 新增耕地面积计算 (17)4.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8)4.4.1 灌溉水源 (18)4.4.2 灌溉设计标准 (19)4.4.3 需水量预测 (19)4.4.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4.5 土地适宜性评价 (20)4.6 公众参与分析 (22)4.6.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22)4.6.2 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 (22)4.6.3 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23)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4)5.1 规划原则 (24)5.2 建设标准 (25)5.2.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 (25)5.2.2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 (26)5.2.3 道路标准 (27)5.2.4 防护林标准 (27)5.3 规划方案比选 (27)5.3.1 备选设计方案 (27)5.3.2设计方案分析选择 (27)5.3.3 确定规划方案 (30)5.4 总体布局 (31)5.4.1 土地利用布局 (31)5.4.2 工程平面布臵 (32)5.4.3 项目工程规划图 (34)5.4.4 节水措施说明 (34)5.5 建设内容 (34)5.5.1 土地平整工程 (34)5.5.2 灌溉排水工程 (40)5.5.2.1 灌溉工程设计 (40)5.5.2.2 排水工程设计 (48)5.5.2.3 农电工程设计 (48)5.5.3 道路工程 (49)5.5.3.1 田间道路标准及工程量 (49)5.5.3.2 纵断面设计 (49)5.5.3.3 横断面设计 (50)5.5.4 农田防护工程 (51)5.5.5 景观生态工程 (51)5.5.6 拆迁工程 (51)5.5.7 居民点用地整理工程 (51)5.6 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 (51)6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53)6.1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53)6.1.1 土地权属 (53)6.1.2 使用情况 (53)6.1.3 权属争议 (53)6.2 土地权属调整原则 (53)6.2.1 土地权属调整遵循的原则 (53)6.3 权属调整程序 (54)6.3.1 权属调整方案 (54)6.3.2 签定土地权属调整意向书 (54)6.3.3 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54)6.3.4 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 (54)6.3.5 土地变更登记与核发证书 (54)6.3.6 权属管理的保障措施 (54)7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55)7.1 实施措施 (55)7.1.1 组织机构 (55)7.1.2 管理制度 (55)7.1.3 实施控制措施 (57)7.2 工程管理 (57)7.2.1 管理机构 (57)7.2.2 管理措施 (58)7.2.3 经费筹措 (58)8 施工组织设计 (58)8.1 施工条件 (58)8.1.1 自然条件 (58)8.1.2 交通现状 (59)8.1.3 材料来源 (59)8.1.4 工程建设期 (59)8.2 天然建筑材料 (59)8.2.1 建筑材料 (59)8.2.2 工程开挖料的利用 (59)8.3 施工布臵 (60)8.4 主要工程施工 (60)8.4.1 施工方法、程序、进度 (60)8.4.2 质量管理 (63)8.5 施工进度 (63)8.5.1 施工计划、施工进度 (63)8.5.2 施工进度及投资 (65)9 投资估算 (66)9.1 编制说明 (66)9.1.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6)9.1.2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67)9.2 估算费用构成 (68)9.2.1 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68)9.2.2 投资估算表 (70)9.3 资金筹措 (71)9.3.1 资金筹措方式 (71)9.3.2 资金管理 (71)9.4投资进度计划 (72)10 效益分析 (72)10.1 社会效益分析 (72)10.1.1 社会影响 (72)10.1.2 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73)10.1.3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73)10.1.4 定量指标分析 (73)10.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74)10.2.1 景观生态效果 (74)10.2.2 水土保持效果. (75)10.2.3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75)10.3 经济效益分析 (77)10.3.1 费用计算 (77)10.3.2 收益计算 (79)10.3.3 单位功能投资分析 (79)10.3.4 静态评价指标 (80)11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81)11.1 可行性研究结论 (81)11.1.1 项目必要性 (82)11.1.2 项目建设条件、技术可行性 (82)11.1.3 项目效益和经济可行性 (82)11.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83)11.2 建议 (83)附表:1、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土方工程量估算表;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清查报告;2、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取水许可证;4、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听取当地群众意见的说明;5、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影像资料;6、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符合相关规划的证明。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14•【字号】内政发〔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现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2年7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存量资源盘活、强化地价调控等措施,推动全区土地资源价值提升、价格提高,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明晰,资源要素活性持续增强,跨省域交易路径全面打通,多元化交易模式形成并有效实施,地方财力稳步增加;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存量土地资源有效盘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工作措施(一)完成调查摸底,开展政策调研。
1.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工作,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和未利用地等情况;结合村庄分类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摸清农村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等情况。
结合土地审批及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摸清城镇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及开发区低效用地等情况。
结合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摸清矿山用地及复垦情况。
责任单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牧厅,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级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区、市)先进经验做法,结合自治区实际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内蒙古土地资源整治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综合利用内蒙古的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1.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体制。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机制。
完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体系,健全土地出让和使用审批制度,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格土地利用总量控制。
2. 加强土地整治和提质增效。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推进旱改水、单产大幅度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草原整治项目。
开展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3.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
规划开展农村住房和村庄整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制度。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4. 推动城镇土地整治。
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
推进城市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和土地复垦工作。
改善城市土地利用环境,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5. 加强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估。
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普查体系,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加强土地资源评估和价值评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6.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监管。
加强土地资源的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土地资源污染治理的力度。
7. 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
推动土地资源利用的多元化和综合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试点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土地资源整治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摘要:一、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背景和意义二、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主要内容三、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实施策略和措施四、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预期效果和影响正文:一、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背景和意义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其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好内蒙古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政府决定在内蒙古全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以期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好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主要内容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内蒙古全域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资源规划和布局: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结果,编制土地资源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布局,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3.土地资源保护和恢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内蒙古的土地资源,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土地资源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三、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实施策略和措施为了保证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 的顺利实施,我国政府采取了以下策略和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2.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加大了对内蒙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资金投入,确保试点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呼和浩特市土地整理中心初步设计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编制日期:200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呼和浩特市土地整理中心负责人:初步设计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负责人:复核人:编制人:编制日期:2006年4月项目区工程主要技术、经济参数特征表目录目录 (I)引言 (1)1 项目概况 (2)1.1清水河县简况 (2)1.2 项目区概况 (2)1.2.1 位置与范围 (2)1.2.2自然条件 (3)1.2.3 社会经济条件 (7)1.2.4 农作物种植情况 (7)1.2.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8)1.2.6 土地利用现状 (8)2项目规划说明 (12)2.1项目批复 (12)2.2项目规划过程 (12)2.2.1准备阶段 (12)2.2.2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 (13)2.2.3初步设计阶段 (13)2.2.4检查校核阶段 (13)2.2.5成果提交阶段 (14)2.3 基础数据来源 (14)2.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4)2.4.1 土地利用布局的确定 (14)2.4.2 关于灌排问题 (14)2.4.3 有关项目性质的说明 (15)3 初步设计任务 (16)3.1初步设计任务 (16)3.2 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6)3.3 初步设计依据 (17)3.3.1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7)3.3.2行业技术标准 (17)3.3.3相关规划 (18)3.4 初步设计标准 (18)3.4.1土地平整工程 (18)3.4.2灌排工程 (18)3.4.3道路工程 (19)3.4.4桥涵工程等建筑物 (19)3.4.5农田防护林 (19)4 项目规划 (20)4.1 可研报告的主要结论 (20)4.2 水资源平衡分析 (21)4.2.1 灌溉水源分析 (21)4.2.2 灌溉方式分析 (21)4.2.3 需水量计算 (22)4.2.4 可供水量计算 (23)4.2.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4)4.3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4)4.4 项目规划方案 (25)4.4.1 土地利用布局 (25)4.4.2 工程布局 (26)4.4.3 规划方案的选择 (27)5 工程设计 (30)5.1 土地平整工程 (30)5.1.1 土地平整设计 (30)5.1.2 土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30)5.2 灌排工程 (33)5.2.1 灌溉工程设计 (33)5.2.2 排水工程设计 (41)5.2.3 建筑物工程设计 (41)5.3 道路工程 (51)5.4 电力工程 (52)5.4.1变压器选型 (52)5.4.2.输电线设计 (53)5.4.3.电杆布置 (54)5.5其他工程 (54)5.6 典型田块设计 (55)6 土地权属调整 (56)6.1 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 (56)6.2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58)6.2.1 土地权属现状 (58)6.2.2 权属调整的原则 (58)6.2.3 权属调整的依据 (59)6.2.4 权属调整的程序 (59)7 投资预算 (61)7.1预算编制依据 (61)7.2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61)7.3项目分项投资结构 (61)8 效益分析 (63)8.1 社会效益 (63)8.2 生态效益 (64)8.3 经济效益 (65)9 施工组织设计 (67)9.1 施工条件 (67)9.2 施工布置 (68)9.2.1土方工程 (68)9.2.2机井工程施工 (68)9.2.3机井房施工 (69)9.2.4砼及钢筋砼施工 (69)9.2.5砌体工程施工 (70)9.2.6电气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 (70)9.2.7低压管道施工 (71)9.2.8防护林种植 (71)9.3 质量管理 (71)9.4 施工进度 (72)10 实施措施 (73)10.1 实施机构 (73)10.2 管理制度 (73)10.2.1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度 (73)10.2.2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74)10.2.3资金拨付逐级审批制 (74)10.2.4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74)10.2.5成立以当地受益农民投劳为主、专业施工队伍为辅的施工队伍 (74)10.2.6发动受益区群众,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74)10.2.7项目资金管理 (75)附表 (76)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地理位臵图项目区引言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南部,由于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绝大部为旱作农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之农业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优势资源的利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的发展和其他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直接制约着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机械化的重要手段。
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整理现状耕地,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对促进清水河县农业总体发展规划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为使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并适应清水河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编制本规划。
1 项目概况1.1清水河县简况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呼和浩特市管辖。
东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省右玉、平鲁、偏关3县区毗邻,西以黄河为界,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邻古勒畔几河,与和林格尔县相连,西北与托克托县交界。
地处北纬39°35′00″~40°12′30″,东经111°18′45″~112°07′30″之间。
县境南北长85km,东西宽80km,全县幅员面积2822.59km2,其中山地占26%,丘陵占73%,滩地河谷占1%。
辖12个乡镇,831个自然村,总人口13.6万。
土地资源以山地为主,全县耕地面积86583.9hm2。
其主要河流有黄河、浑河、清水河、古勒畔几河等,总长度108.5km。
清水河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科技兴农,促进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
清水河县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连绵,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1373.6m。
海拔最高点为1806m,最低为921m。
境内山地由高度不同的山峰、陡缓不同的坡面及沟谷组成,具有明显的山脊、山顶、山坡。
其土质为较肥沃的壤质地,多年来自然形成以刺玫、山杨、虎榛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并伴生有绣线菊、紫苑等多种植物。
清水河县总人口13.6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282259hm2,其中:耕地86583.9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0.7%;林地33448.6hm2,占11.9%;园地315hm2,占0.1%;牧草地148889.5hm2,占52.7%;水域2779.8hm2,占0.98%;交通用地1368.4hm2,占0.5%;未利用地4625.6hm2,占1.62%;民用住宅及工矿用地占地4248.1hm2,占1.5%。
1.2 项目区概况1.2.1 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建设规模872.70hm2。
项目区涉及五良太乡2个行政村,分别为白旗窑村和青豆沟村。
位于东经111°51′50″~111°57′04″,北纬40°04′56″~40°06′33″,东与和林格尔县相邻,西至康堡村,南至羊喇公路,北依古勒畔几河。
1.2.2自然条件1) 气候该项目区地处中温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沙;夏季受海洋性季风影响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短促。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一年之中,气温低于10℃为冬季,等于或高于22℃为夏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两季。
夏季多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大地历年平均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20cm,5月中旬终霜,9月下旬初霜,无霜期130~150d。
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7.1℃(见表1.1),历年平均最高气温13.4℃。
年极端最高气温37.1℃,年极端最低气温-29.1℃,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差36.2℃。
气温年际变化很大,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历年平均为3500.8℃,最多的是1997年为3783.2℃,最少的是1976年为3281.0℃。
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历年平均为2961.4℃。
项目区地处内陆,太平洋暖湿气流在夏季风的输送下,经过长途跋涉,势力已经减弱,到达境内水汽含量已大为减少,且来迟去早,境内雨季短暂,降水较少。
历年平均降水量413.8mm(见表1.2),年蒸发量2577.2mm,年变化以春季最大,其中5月份为362.5mm。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914.3h,作物生长发育的4~9月间,日照时数平均在1583.3h。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6.75千卡/cm2,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为67.01千卡/cm2,其中4~9月份为42.70千卡/cm2,占全年的63.7%(见表1.3)。
项目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一年中各月的风向较为规律。
全年平均风速为2.6m/s(见表1.4),春季风速较大,大风常给农牧业带来危害。
春季大风吹走表土,挟带泥沙,形成“沙尘暴”,历年平均沙尘暴日数8天。
表1.1 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单位:℃表1.2 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各月平均降雨量统计表单位:mm表1.3 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各月太阳总辐射量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量表单位:千卡/cm2表1.4 清水河县五良太乡各月平均风速统计表单位:m/s2)水文与水文地质清水河县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为33494万m3,其中客水量为20052万m3,境内自产水为13442万m3,多年平均陆面蒸发总量为8381万m3(见表1.5)。
从境内地表水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主要为山区和丘陵。
整个山区为地表水产流区。
县境有水沟谷,主要分布在喇嘛湾、王桂窑、五良太、杨家窑、盆地青等地,约有38条,沟谷发育的方向多呈东西向,南北向极少,是境内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二道河、朱毛草沟之水发源于和林格尔县境和山西省平鲁县境,为入境客水。
流经境内客水还有黄河、浑河、清水河、古勒畔几河4条主要河流,总长度为108.5km。
此外,还有两条较大的季节性河流杨家川和北堡川。
项目区北有古勒畔几河流过,由东向西汇入浑河,与项目区交界线长8.9km,其一条支流由东向北贯穿项目区东北部3.9km,在项目区内全长12.8km,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26万m3,一般6~9月随着雨季的到来径流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