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469.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明确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2.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3.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及审美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1.学前儿童文学的定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从三方面理解这一概念:1)学前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2)学前儿童文学必须是“婴幼儿”文学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3.分组讨论:按照这一概念,《哈里·波特》、《西游记》算不算学前儿童文学?引导学生从读者对象、功用、文学特点等方面判断。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二.学生自学第二节内容,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语言特征。
三.介绍婴幼儿心理特征和学前儿童文学的关系1.感知觉(1)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举狼、兔为例因此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2)幼儿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学前儿童文学能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3)幼儿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举例为幼儿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
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
什么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东西。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
同时还要以态势语辅助,注意声音的起伏。
不同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不持久。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幼儿认知初期非常明显。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引导幼儿体会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教学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较为复杂的文学语言。
怎样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文学作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作品内容。
3、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表演法: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的童话故事、儿歌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道具、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
3、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趣的音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述《小红帽》的故事时,可以先展示小红帽的图片,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个小女孩是谁吗?”2、讲述作品教师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文学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适当运用表情、动作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注意语速适中,声音抑扬顿挫,根据幼儿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停顿或重复重点内容。
3、提问与讨论讲述完作品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比如,“小红帽为什么要去看望奶奶?”“大灰狼是怎么骗小红帽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做?”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
4、再次欣赏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幼儿再次欣赏文学作品,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印象。
5、角色扮演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介绍学前儿童文学是专为3至6岁儿童设计的文学形式。
它以简单、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诗歌和图画书为主要表现形式,旨在启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温暖、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环境。
重要性学前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几个学前儿童文学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1.发展语言能力:学前儿童文学中的诗歌、故事和图画书能帮助儿童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想象力:学前儿童文学中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3.培养阅读兴趣:学前儿童文学中的有趣故事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4.培养情感和社交能力:学前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往往与儿童生活和情感经历相关,帮助儿童理解情感并培养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5.培养思维能力:学前儿童文学鼓励儿童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特点学前儿童文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单易懂:学前儿童文学中的文字简单易懂,语句短小精炼,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
2.生动有趣:学前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经验,能够吸引儿童的关注和兴趣。
3.富有想象力:学前儿童文学通过描绘奇幻、超现实的情节和场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扩展他们的思维边界。
4.图画配合:学前儿童文学通常配有丰富的图画,帮助儿童理解故事内容,提高阅读乐趣,促进视觉发展。
5.正向价值观:学前儿童文学强调积极的价值观和人格培养,鼓励儿童正面思考和积极行动。
推荐书目以下是学前儿童文学的一些经典作品,推荐给家长和教育者:1.《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是一部富有幽默和思考的图画书,以父子之间的故事为主线,探讨了亲情和成长的主题。
2.《小熊维尼》:这个系列故事以可爱的小熊维尼为主人公,通过他的冒险经历,传达了友情和勇气的重要性。
3.《小王子》:这本经典的故事以诗意和哲学触动儿童和成年人的心灵,让我们思考关于人生和爱的意义。
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简洁明了:学前儿童文学的语言要求简单易懂,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型。
这是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影响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情节生动有趣:学前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通常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情节的发展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让幼儿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3. 人物形象鲜明:学前儿童文学的人物形象通常比较鲜明,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中的人物。
4. 寓教于乐:学前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因此在故事中通常会融入一些教育元素,如道德观念、生活常识等。
这些教育元素需要以娱乐的方式呈现,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得到乐趣,又能学到知识。
5. 图文并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视觉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前儿童文学通常会配有丰富的插图,以增强故事的视觉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6. 重复性强:学前儿童文学的故事通常会有一些重复的元素,如主题、情节、人物等。
这种重复性不仅能够增强故事的节奏感,也有助于幼儿记忆和理解故事内容。
学前儿童的文学知识点总结文学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培养儿童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前儿童文学知识点的教育十分重要。
一、文学概念学前儿童应该先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
文学是用语言艺术地再现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门综合艺术。
学前儿童需要了解文学的基本特征:以语言为媒介,以形式为载体,以意义为宗旨。
二、文学作品分类学前儿童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作品分类知识。
文学作品通常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大类。
儿童需要了解每种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例如诗歌以抒情和形象化为主,小说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主,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等。
三、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学前儿童应该熟悉一些常见的适合他们年龄的文学作品,例如《三个和尚》、《小兔子找萝卜》、《成语故事》等。
这些作品往往简单易懂,语言生动,很适合培养和拓展学前儿童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文学人物学前儿童应该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人物形象,例如《三只小猪》中的三只小猪、《小红帽》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等。
这些文学人物形象往往有着鲜明的特点和形象,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对文学作品有直观、深刻的印象。
五、文学活动学前儿童应该通过一些文学活动来增进对文学的认知和感悟。
例如通过朗读诗歌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通过绘本阅读来感受图画和文字的互动关系、通过故事表演来感受戏剧的表现方式等。
六、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创作学前儿童应该被鼓励进行文学创作,例如绘制自己的图画故事、编写自己的小故事、创作简单的小诗歌等。
这些创作活动可以锻炼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家庭文学氛围学前儿童应该在家庭中接触到良好的文学氛围。
家长可以组织一些亲子阅读活动,与孩子一起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创设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温馨的气氛中感受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