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69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懂得劳动的光荣。
3.学会用音乐表达对劳动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2.难点:如何用音乐来表达对劳动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劳动相关的音乐,如《劳动最光荣》或《劳动歌谣》,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劳动的定义和意义,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3.播放《劳动歌谣》(10分钟)教师播放《劳动歌谣》的音乐,学生跟着歌谣的节奏拍手,感受歌曲中对劳动的赞美之情。
4.分组创作劳动歌曲(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创作一首有关劳动的歌曲。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为大家报告歌曲的主题和歌词。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歌曲的开头,如“劳动最光荣,每个人都能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5.演唱劳动歌曲(15分钟)每个小组将自己创作的歌曲演唱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学唱。
鼓励学生用动作配合歌曲,展示对劳动的热爱和崇敬。
6.制作劳动海报(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彩纸、贴纸等材料制作劳动主题的海报。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现场进行问答环节。
教师根据海报的内容和形式给予评价和鼓励。
7.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光荣性。
四、巩固与拓展:1.延伸活动1:观察劳动岗位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领导人。
领导人带领小组观察学校里的不同劳动岗位,如清洁工、保安、食堂工作人员等。
学生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这些劳动的工作内容,以更深入地了解劳动的辛苦和意义。
2.延伸活动2:实地参观劳动工厂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参观劳动工厂,如食品加工厂、纺织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过程,并与工人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劳动的辛苦与光荣。
小学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光荣,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 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的演唱。
2.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乐器。
3. 歌谱或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向学生介绍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产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 歌曲学习:教师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 歌曲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练习,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的演唱。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
4. 歌曲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光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光荣。
2. 引导学生创作关于劳动的歌曲或舞蹈,展示他们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和光荣,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节奏、音准等方面的表现。
2. 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劳动态度。
九、教学内容拓展:1. 向学生介绍其他关于劳动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和学习,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劳动最光荣》,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2.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及旋律。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学唱。
2. 对劳动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2. 对劳动价值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采用示范法,教授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
3.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歌词和关键信息。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3. 乐器(如口琴、打击乐器等),用于辅助教学。
4. 劳动工具的图片或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劳动工具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谈论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引出劳动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歌曲《劳动最光荣》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歌词学习: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准确发音和节奏。
4. 旋律练习: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奏,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旋律的起伏和节奏。
5. 歌曲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劳动的场景和情感。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让学生结合歌曲《劳动最光荣》,创作一个小品或舞蹈,展现劳动的场景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九、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果。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和旋律,以及劳动的意义。
劳动最光荣活动教案劳动最光荣活动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最光荣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劳动最光荣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能力目标:①、通过表演课本剧《小母鸡种稻子》使学生直观感受小母鸡不怕辛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
②、读、唱《劳动最光荣》的歌曲,用歌声赞美小母鸡,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③、拓展:以“还有谁也热爱劳动”为题,在小组内展开多元讨论:或编儿歌,或编故事,或唱歌,或画画……④、以丁丁家的《劳动公约》为例,和爸爸、妈妈一起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
2、情感目标:在表演,歌唱与拓展中,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活动准备1、课前和家人一起表演《小母鸡种稻子》。
2、《劳动最光荣》的课件,小黑板、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的头饰。
活动特色以《劳动最光荣》为主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通过演、读、说、唱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表演《小母鸡种稻子》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刚刚学过了一篇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小母鸡种稻子》)故事中的小母鸡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热爱劳动的孩子)大家想不想用表演的形式夸一夸小母鸡呢?(想)(学生课前已经和家人一起表演了这个节目,因此,请表演欲望强烈的孩子自选角色,上台表演,不需要给他们体会人物心情,练台词的时间)2、在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小演员表演节目。
①确定表演者:谁愿意上台表演呢?学生自选角色。
②交待任务:台上的小演员们要认真表演,演出最好的水平,台下的观众也要认真观看,观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点什么?想对谁说就对谁说。
③表演节目,观看节目。
叙述者:课本剧表演《小母鸡种稻子》现在开始。
小演员们很投入地在台上表演。
[通过表演,复现课文内容。
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母鸡热爱劳动的行为。
《劳动最光荣》教案(通用5篇)《劳动最光荣》篇1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教学内容:1唱:《劳动最光荣》、《理发师》、《风车依呀呀》。
2、欣赏:《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猴子蒸糕》。
3、根据音乐设计适当的表演、律动。
4、合作创编、表演《猴子蒸糕》教学目标:理解歌曲内容,能较正确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风车依呀呀》《理发师》。
理解《劳动最光荣》的词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欣赏乐曲《狩猎波尔卡》《森林中的铁匠》,感受音乐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积极展开想象。
教材分析:1、《劳动最光荣》这是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1954年“全国文艺创作评奖”中获奖。
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赞美了“劳动最光荣”。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带变化的两段体。
歌曲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基本相同,由于歌词的原因,其音调构成较第一段增加了经过音,节奏变得较密集,使两者既基本统一而又有区别,不太容易掌握。
2、《风车依呀呀》这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
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
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
其中,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束句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依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
3、《狩猎波尔卡》这是著名作曲家—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1875年的管弦乐作品。
该作品于同年边10月5日首次演出。
乐曲为复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主题a运用突强的力度处理(fz),模仿猎枪的射击声,使人们联想到狩猎的情景。
整个主题旋律轻快而富有动力。
第一部分主题b源于轻歌剧《维也纳的卡里奥斯多洛》中的歌曲《啊,我的骏马》,带有加洛普舞曲的节奏特点,旋律简朴明朗,表现了猎人的风姿和开朗朴实的性格。
全曲演奏约3分钟。
乐曲的中间部也有两个主题。
在这一部分,圆号采用西欧音乐表现类似场景时的传统表现手段,模仿悠远的号角声,使人联想到狩猎时的辽阔景色。
小学二年级《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听赏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2.能和着音乐哼唱歌曲。
3.初步养成安静聆听、辨析音乐的习惯。
4.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音乐因素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歌曲表现出的劳动情境以及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伴着音乐(因素)参与体验和创作。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琴等。
教学过程:一、律动开课。
二、初听歌曲,完整感受歌曲旋律。
1.初听,感受歌曲旋律2.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3.师生小结歌曲音乐印象。
三、分段欣赏(一)欣赏第一段1.复听第一段,指出歌曲中唱到的小动物。
2.再听,进行连连看游戏,了解小动物的劳动内容。
3.学生展示答案4.师生小结音乐情绪。
5.进行“节奏大师”音乐游戏,知道歌曲的速度。
6.用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哼唱歌曲第一段。
7.学生模仿小动物劳动,体验劳动场面。
8.朗读歌词。
9.带歌词完整唱第一段。
(二)欣赏第二段1.复听第二段,找出不受欢迎的小动物——小蝴蝶。
2.采用不同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四、揭题五、完整欣赏歌曲前面我们欣赏了歌曲,体验了它的情绪、速度、还有力度,下面请孩子们带着这些音乐印象,再次完整的欣赏这首歌。
六、音乐创作活动1.联系生活,模拟劳动节奏2.老师小结节奏型。
3.拍节奏4.节奏合作练习5.节奏情境模拟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七、小结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
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
用鲜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的莲叶清香。
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
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
小学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劳动的喜悦和光荣,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旋律和歌词。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 劳动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高音部分。
2. 对劳动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的视频或音频文件,相关劳动的图片和资料。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 教学场地:教室或音乐教室。
4. 学生教材:音乐教材或相关劳动教育的书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新课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学生跟唱,教师逐一纠正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描绘的劳动场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劳动的感悟。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劳动工具,如扫帚、拖把等,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创作一段劳动场景的舞蹈。
5. 展示环节:各组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舞蹈,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运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对劳动的认识。
4. 采用正面激励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歌词和节奏。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创造力、团队合作和劳动态度。
3. 学生对劳动观念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场所,如农场、工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行业的劳动。
小学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谈论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
2. 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1. 课堂开始,教师向学生讲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如帮家里做家务、参加学校卫生打扫等。
3. 教师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4. 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轻轻拍手,感受音乐的韵律。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学会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学习。
2. 歌曲的旋律练习。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劳动最光荣》,一边唱一边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教师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高音部分或节奏部分。
4.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指正,提高演唱效果。
第三章:歌曲演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歌曲《劳动最光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演绎方式学习。
2. 学生自主创作歌曲表演道具和动作。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演绎歌曲,如分组演唱、舞蹈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演绎方式,并进行演练。
3.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演绎效果。
4. 学生展示各自组的演绎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四章:歌曲创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歌曲旋律。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旋律分析。
2. 学生创作简单的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旋律结构,了解其节奏和音阶。
劳动最光荣教案劳动最光荣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最光荣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最光荣教案1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二)学会尊重劳动者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
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
劳动是事业的根本,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
劳动是人类永远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劳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无一不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自己的一切。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这些感人的劳动故事吧!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
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劳动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
2.学习音乐曲目《劳动最光荣》,发扬劳模精神,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并增强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音乐教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
2.音响设备。
3.音乐伴奏:《劳动最光荣》。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唱一首欢快的歌曲,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到音乐学习状态。
2.询问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与生活的关系。
学习音乐曲目1.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气氛。
2.请学生认真聆听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并跟随歌曲的节奏打拍子。
3.进行分组演唱,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协作演唱整首歌曲。
4.指导学生正确地唱出歌词的发音和情感表达,注重歌词的含义和情绪的传达。
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1.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劳动是如何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改善的。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发挥个人创意,创作并演唱关于劳动的歌曲或朗诵。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的成果,强调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2.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通过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演唱和自主创作等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劳动最光荣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在两个降号的调上弹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的演奏演唱能
力。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更心参与音乐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
爱劳动,热爱学习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具:
多媒体音乐视听教学系统,电子琴( YAMAHAPSR-310、 CASIOCT870、YAMAHAPSR620)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两个降号的调上弹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教学难点:两个降号的调的识话及歌曲中的跨小节初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启动多媒体音乐视听系统,学生随音乐进课定、出席点名。
●二、表演与欣赏(选择学生琴及独奏功能)
请班级里有电子琴特长的学生演奏电子琴曲《苗岭的早晨》
(该曲目为九级曲目,如学生演奏有困难,可播放录音带。
)
●三、实践与感受(选择学生琴功能)。
请学生用电子琴模仿马蹄声及马的嘶鸣声,(可用效果普,也可用其他乐器音色模拟),引入综合训练(一)练声曲的练习。
●四、发声训练。
(选择全班通话功能)
要求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及清晰的喷率和吐字做好综合训练(一)的发声练习(IJB社C还丛丛与F启发学生体会调的高低变化,导人吃大调音阶的教学。
●五、新调学习(选择多媒体功能)。
l、出示深件
(1)C大调音阶及键盘图。
当鼠标点击音符时,键盘出现一只小老鼠在相应的链上跳舞,并发出相应的音高音响。
do、re、mi、fa、sol、la、st七个音,小老鼠以不同的动作表示。
(2)在音音谱号后加上bB大调的调号,并将 C大调音阶移至bB大调的位置上。
点击音符时,键盘出现的小老鼠在相应的键上跳跃,并发出相应的音高音响。
从听觉及视觉上使学生明显地感受到C大调与bB大调的差别。
2、要求学生跟着课件的提示,在电子琴上,弹C大调音阶及B大调的音阶。
●六、节奏练习(选择学生琴功能)。
用bB大调上的各音,单音重复弹奏难点节奏型为学习弹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做准备。
●七、新歌《劳动最光荣》教学。
(l)教师讲述例、游钓鱼》的故事:一只小猫在钓鱼时不专心,老是三心二意做别的事情,后来在老猫妈妈的教育下,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终于约到了大鱼。
教师边讲边用简笔画勾勒故事主要角色及情景。
(2)请学生用电子琴声响模拟故事中的角色及其活动情况。
导人歌曲《劳动最光荣》教学:电影厂叔叔阿姨们将小猫钓鱼的故事拍成美术片《小猫钓鱼》还为影片配上插曲《劳动最光荣》。
这首歌曲曾在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获得音乐作品奖。
2、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VCD,图象取材于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
3、重播歌曲《劳动最光荣》范唱,要求学生用电子琴打击乐组的掌声音色,随范唱音乐弹奏歌曲旋律节奏。
4、跟琴视唱歌曲旋律。
5、在电子琴上弹唱歌曲旋律(钢琴音色)。
6、为歌曲分乐句,分析曲式结构,并据此为旋律选择、交换音色:歌曲的前八小节是两个乐句的乐段,是全曲的主题。
后面各个段落是主题的变化重复。
全曲共变化重复了三遍,构成了民歌和民间地歌中常用的“分节变化重复曲式”。
主题旋律选用一种音色,每一个变化重复旋律各选用一种音色。
7、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眼琴声填唱歌词,要求清晰的咬字吐字。
(3)演唱时注意:
①速度不太快,把稳节奏,把十六分音符唱清楚,结束要唱得有力。
②要靠劳动来创造”中的“要靠”两字是后十六音符要练熟,唱正确;
③统一歌曲中的延长“”。
(4)歌曲难点跨小节切分节奏,用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