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任脉-督脉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33
任脉与督脉督脉是从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的中点)开始,下出会阴,向後行於脊柱内部,行於後正中线,向上过头顶,过印堂,止於上唇系带处。
任脉同样是起於小腹内,下出会阴穴(男阴囊根部与肛门的中点,女在大阴唇後联合与肛门的中点),向前、向上,过肚脐行於人体的前正中线(与督脉相反),向上过咽喉,止於舌下,所以练气功所说的舌抵上颚以交通任督二脉就是说的这个。
简单的说,任脉位於人体的前正中线,止於舌下,分支到目下;督脉位於人体的後正中线,过头顶,止於舌上颚,所以舌抵上颚也就连通了督任二脉。
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
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任脉,行於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於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於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行於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至於“打通任督二脉”,可从中医与道家导引养生的角度分别探讨。
中医的观点可从《灵枢——营气篇》的叙述,了解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
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经。
《营气篇》说:“此营气之所行,逆顺之常也。
”这是医经所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何须打通任督二脉?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
中医与道家自古就有以真气运行打通人体任督二脉的具体翔实的修炼路径方法,中医有唐代101岁的孙思邈祖师流传下来的摄养诀学,也即现代用名任督通脉学的打通任督二脉的修炼法。
任督二脉是什么在中医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任督二脉的名字。
那么,什么是任督二脉?为什么这两条脉经常被提及和重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任督二脉的定义、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首先,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的两条重要经脉,也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脉是体内的纵向主干经脉,起源于丹田,上行贯穿于腹部,沿正中线上行至头顶,最终在上颌骨与督脉相交。
督脉则与任脉相对,从腰部起于背部,沿着脊柱骨外侧上行,最终也与任脉交汇于头顶。
任督二脉在人体中构成了一个承担重要生理功能的循环系统。
那么,任督二脉在人体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据中医学理论,任脉主司生殖系统、肠胃道、心血管系统等脏腑的功能。
而督脉则主司神经系统、骨骼肌肉以及精神情绪的调控。
任督二脉的运行路径贯通了人体的上下部位,并且在特定的穴位上反射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脏腑。
通过调节和平衡任督二脉的运行和能量流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根据中医学理论,任督二脉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任脉畅通有余,可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力,提高免疫力,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分泌功能。
而任督二脉的不畅通则容易导致气血的滞留,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在中医学中,经常会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节和疏通任督二脉。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促进任督二脉的运行和能量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和保持精神愉悦来维持任督二脉的畅通。
除了针灸和推拿等中医疗法,现代医学也开始重视任督二脉的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任督二脉的畅通与许多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紧密的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任脉的疏通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和月经周期的调节具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督脉的畅通与神经系统的稳定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对任督二脉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调节和平衡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两条重要的经脉,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调理必须懂得的四⼤经络:任脉、冲脉、督脉、带脉⼈的⾝体⾥⾯共有20条经络,这20条经络分成两组:⼀组叫⼗⼆正经,联系脏腑,6条属于脏,6条属于腑,⾥⾯⾏⾛的⽓叫后天之⽓;⼀组叫奇经⼋脉,共有8条,⾥⾯⾏⾛的是由肾精所化⽽成的先天元⽓,起于丹⽥,然后⾛到体表。
在奇经⼋脉⾥,这4条对⼥性最重要: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不可不通!⼀、任脉:为地,主⽣殖任脉⾛腹部正中,⽽腹为阴,故⽽,任脉对全⾝阴脉有总揽、总任的作⽤,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
任脉长于胞中,与⼈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
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
如果任脉脉⽓失调,不仅影响⽣育,还可发⽣前阴诸病,如⽩带、⽉经不调、⼩便不利、遣尿、阴中痛等。
⼆、督脉:为天,主阳⽓督脉⾛背部正中,⽽背为阳,故⽽,督脉对全⾝阳脉有统率、督促的作⽤,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督脉长于胞中,与⼈体六腑相连,循环全⾝。
督脉不通,就会造成六腑功能下降。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即督主阳⽓。
督脉循⾝之背,⼊络于脑,如果督脉脉⽓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是督脉经络之⽓受阻,清阳之⽓不能上升之故。
同时,由于督脉的别络由⼩腹上⾏,如果脉⽓失调,还会发⽣从少腹⽓上冲⼼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不育等证。
三、冲脉:为隘,主⽓⾎冲脉的“冲”字,有冲要、要道的意思。
冲脉上⾄于头,下⾄于⾜,贯串全⾝,为总领诸经⽓⾎的要冲。
故⽽,冲脉能调节⼗⼆经⽓⾎,五脏六腑都禀受其⽓⾎的濡养,有“⼗⼆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海”的说法。
⼥⼦以⾎为本,因此对于⼥性⽽⾔,冲脉极为重要,冲脉⽓⾎充⾜,⼥⼈才能⼀⽣幸福。
冲脉和任督⼆脉同源异流,冲脉起于胞中,如脉⽓失调,则有⽉经失调、不孕、漏胎、⼩产等症,同时,冲脉循腹⾄胸中⽽散,还可引起⽓急、胸腹痛,⽓上冲⼼等症。
四、带脉:为缚,主平衡带脉的“带”字,有腰带的意思。
任督两脉任督两脉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系统,被认为与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任督两脉的起源和流向、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调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任督两脉的起源和流向任脉和督脉是中医学中的两大纵脉,分别位于体表前后中线的任督两侧。
任脉起于子宫中央,上行至胸前,再上行经喉咙,至口腔,最后接合督脉;督脉起于肛门,上行至会阴,然后分为两支,一支沿脊柱上行,一支沿小腹上行,最后与任脉相会于喉咙。
二、任督两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任督两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两条脉络,它们在气血循环和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任脉和督脉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内脏功能的健康。
若任督两脉畅通无阻,人体则能保持良好的气血循环,促进各脏器协调运转;而如果任督两脉发生阻滞或疏通不畅,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三、调理任督两脉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调理任督两脉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常用的中药有补气养血的当归、黄芪,活血化瘀的川芎、丹参等,可以通过调理和活化任督两脉,促进气血的流通。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调理方法,对于任督两脉的调理也具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和调节任督两脉的功能,恢复其正常的流通状态。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的呼吸法和动作练习,可以调节和平衡任督两脉的能量流动,提升人体的气血循环水平。
4. 饮食调理: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也对任督两脉的保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有助于增强任督两脉的健康功能。
四、任督两脉的保健注意事项1.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任督两脉的阻塞,因此,需要经常调整姿势,及时活动身体,保持循环的顺畅。
2.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是活化任督两脉的有效方法,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达到舒缓和调理任督两脉的作用。
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任脉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督脉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
肺经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病征】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大肠经大肠经能促进大肠的蠕动,能将人体大肠内的宿便排除,并且改善调理便秘,使人体的万病之源得到有效的清理和排出。
【病征】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心包经心包经是代心受过的大臣,所有心脏的病症和问题都可以通过心包经的调理来改善和治疗,并且,经常疏通心包经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心肌梗塞,特别是有心悸、家族有心脏病的人需要长期的调理。
三焦经三焦是人体水液的通道,它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淋巴系统,调理三焦经可以改善面色,加速淋巴代谢,并且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心经心经主要管头部以及头部的活动,调理心经能缓解头部的压力,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质量的问题。
小肠经小肠经堵塞会影响人体精微物质的吸收,人体会变得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等症状,当这条经络通畅时,身体慢慢会变强壮,并且可以调理慢性肠炎、疝气等问题。
肾经肾是人体先天之本,现代人90%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虚现象,而能帮肾补充肾气的只有肾经,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是药三分毒,而所有的毒素都需要肾来代谢。
当肾经通畅、肾气充足,身体各方面功能都能达到最好状态,而肾主骨、主生殖和发育,对女性来说通肾经可以改善经量少的症状。
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的垃圾站,对于膀胱经,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会发现小便的气味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而膀胱是人体最长的经络,它贯穿头、背、足,调理膀胱经能很快的改善腰背痛紧的现象。
任脉、督脉及其主要穴位解读...任脉及其主要穴位解读——任脉掌管生殖任脉运行的路线和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对应,从会阴出来,沿着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穴位多与督脉中的穴两相匹配,一里一外。
“任”有担任之意,与全身的阴经相连,所有的精血、津液等阴性物质都为任脉所管,与女子经、带、胎、产等关系密切,是女性一身的保护神。
1、曲骨——通利小便曲骨即耻骨,曲是弯曲。
曲骨穴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触摸到拱形耻骨上缘的中点处。
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可以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有的人晚上经常要起夜好几趟,被尿频尿急等问题折磨地有口难言。
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个穴离膀胱很近,所以,最好排空小便再来按摩,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刺激到位。
2、中极穴(在下腹部,脐下三寸之处,人体从头到脚的中点就在这个地方)——保证健康与子嗣繁衍的腹地中极穴是人体元气藏聚的地方,女子胞宫,男子精室都在这里,是繁衍后代的腹地。
1)中极穴对于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经不畅,痛经等,都可以找它。
按摩的时候,用拇指顶在中极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50次。
2)女性往往体质寒凉,也可以将手掌心搓热之后,用掌心在此处按揉,可以起到保温刺激的效果。
3、关元--关藏着人体元气的护法真神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关元关藏的是我们人体的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肾气,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
但是艾灸关元,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
相当于在往我们的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1)艾灸: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
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更要加倍注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元气也会减少,体质逐渐下降。
任脉督脉解释1)督脉: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意。
督脉的主要功能有二:①调节阳经气血: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如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会于大椎;与足太阳会于百会、脑户等;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
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
正如《十四经发挥·十四经脉气所发》所言:“督之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
”“又云阳脉之海者,以人之脉络,迴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则为之都纲,故曰阳脉之海。
”②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于脑,与脑、髓有密切联系。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类经·经络类》注为:“督脉贯于脊中,故令背强反折而屈伸不利。
”《难经·二十九难》:“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此间脊强和厥是脊髓和脑的病变,皆归督脉,与督脉的循行过脊络脑有关。
督脉又“属肾”,故与肾也有密切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所以历代医家多认为精冷不孕等生殖系统疾患与督脉有关,常以补督脉之法治之。
2)任脉:任,有担任,妊养之意。
任脉的主要功能有①调节阴经气血。
任脉循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
如任脉与足三阴会于中极、关元;与足厥阴会于曲骨;与足太阴会于下脘;与手太阴会于上脘;与阴维脉会于廉泉、天突等。
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统任一身阴经之脉气,故称“阴脉之海”。
如《古今医统大全·卷六》曰:“谓任脉为阴脉之海者,以其总诸阴脉之会也,故曰阴脉之海。
”《针灸大成·卷七》亦曰:“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迴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早为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
”②任主胞胎。
《太平圣惠方·卷一》曰:“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督脉与任脉的运行
:督脉与任脉的运行,
督脉从人的头顶百会穴经背部正中止于二阴间的会阴穴。
任脉则从会阴穴经腹部正中止于头顶百会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一身之阴气。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容易理解,督脉大部份经脉循行处跟西医的脊髓重合,人脑部的指令与神经的能量都是从脊髓发出,即人的阳气(神经能量)都是从督脉发出,人的阳气(神经能量)到了任脉胸腹部已是神经末梢最远端,阳气已大大减弱,阳气少自然是阴。
背部是阳(神经发出能量多),胸腹部是阴(相对背部神经能量已大大减少)。
督任的正常的运行是从头部往会阴,任脉是从会阴往头顶的百会穴运行,这样叫督任顺行,实际中可这样理解,人的精气从脑部沿督脉往下行,男的变射精,女的变月经白带,火气就沿任脉往上冲了,督任顺行最大的坏处,就是肾水(肾阴)慢慢变少,肝火相火慢慢地变旺,人生的最大的遗憾就在这里,如果人在吃饱穿暖的环境中,不作任何努力,顺其人性自然,到老时百病丛生的孤阳状态是不可避免,督任顺行的越快,人退化衰老就越快。
宗教的一切戒律,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使督任二脉顺行变慢,停滞,甚至于逆行,如精于修练就会使肾水永远上升,肝火永远被压在最低层,一辈子不会生恶疾。
当然宗教是逆人性的。
却使人永远上升,永远进化。
西方的科技是顺人性的,却使人很快退化,坠落了。
督脉,任脉的循⾏,及2条经脉主治疾病。
奇经⼋脉:
也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
脉,阳跷脉。
今天开始没有来了解奇经⼋脉的各个经脉的主要作⽤和循⾏路线。
督脉:
分布路线有4条。
1.起于少腹下的会阴部,循着脊柱向上分布,到项后风府⽳,⼊脑,上⾏巅
顶,沿着头额下达⿐中隔。
2.起于少腹胞中,下抵阴器,经尾椎⾻端分出,斜绕臀部,与⾜少阴从股内后上⾏的脉以及⾜太阳经想汇合,在回来⼊脊柱深⼊属肾脏。
3.与⾜太阳经脉同起于⽬内眦,上额⼜交会于头顶部,⼊脑,在分别下颈项,沿脊柱两旁下⾏到腰同肾脏联络。
4.从少腹部直上,通过肚脐,向上链接⼼脏,⼊喉部,向上到⾯颊,环绕嘴唇,抵达⽬下的中央。
重要⽳位:长强,腰俞,阳关,命门,中枢,筋缩,⾄阳,灵台,神道,⾝柱,⼤椎,哑门,
风府,百会,上星,神庭,素髎,⼈中,龈交等。
主治疾病:⼿⾜拘挛,震颤,抽搐,中风,癫狂,头痛,⽬⾚肿痛,流泪,蹆膝腰背疼痛,颈
项强直,伤寒,咽喉⽛齿疼痛,盗汗等。
任脉:
分布路线有2条。
1.起于少腹部中极⽳下⾯,沿腹,胸部正中线直上抵达咽喉,再上⾄颊部,经
过⾯部进⼊眼。
2.由胞中⼊脊柱,向上循⾏于背部。
主要⽳位:会阴,曲⾻,中极,关元,⽯门,⽓海,阴交,神阙,⽔分,下脘,建⾥,中脘,
上脘,巨阙,鸠尾,膻中,华盖,天突,廉泉,承浆等。
主要病症:痔疮,泄泻,疟疾,咳嗽,吐⾎,⽛痛,咽喉肿痛,⼩便不利,胸脘腹疼痛,腰
痛,脐腹部寒冷感,呕吐,呃逆,崩漏。
任督二脉到底是什么?可以治疗什么问题?让你了解穴道的作用
前几天跟朋友们吃饭,朋友孩子大喊着要打通任督二脉,成为武林高手,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任督二脉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效果?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介绍。 任督二脉按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所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二脉属于奇经八脉,并与十二正经脉合成十四正经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是为诸阳之会。任督二脉为人体经络主脉。故中医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的说法。 任脉,起于会阴穴,任脉三八起会阴,总共二十四个穴位,分别为: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督脉,起于长强穴,督脉中行二十七,总共二十七个穴位,分别为:长强,腰俞,命门,悬枢,脊中,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颅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督二脉作为人体最核心的经脉,其上的穴位都有对应的作用和疗效,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打通任督二脉,即可武功大成可总结的。 例如: 中极穴-膀胱之募穴:此穴可利膀胱,补肾气。主治男性遗精,阳痿,女性月经不调,痛经。 关元穴-小肠之募穴:男人灸此处可增加精力,增强男性功能,女性灸此处和中极穴,可以缓解痛经。 石门穴-三焦之募穴:此穴女子禁针灸,一定要记住,犯之绝子,对于生育是很不好的。主治腹胀,绕脐疼痛以及奔豚疝气。 中脘穴-胃之募穴:《难经.四十五难》中说到”腑会太仓”,太仓指的就是中脘穴。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故名腑会。凡六腑疾患,皆可酌情取用。 巨阙穴-心之募穴:主治胸痛,心痛,呕吐,癫狂。并对肠胃功能也有一定的疗效。 身柱穴:身柱穴位于脊椎第三椎,小孩子可灸此穴,有利于身体强壮和身高生长。 百会穴-诸阳之会:别名“三阳五会”,是为大穴,百病皆治,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
任督二脉穴位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之一,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掌握任督二脉的穴位是中医学学习的基础,但由于穴位众多,记忆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
下面将介绍一种快速记忆任督二脉穴位的方法口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任督二脉的起始和走向。
任脉起于会阴,向上行至舌下,再沿督脉上行至头顶。
督脉起于会阴,向上行至脑后,再沿任脉下行至舌下。
根据这个走向,我们可以将任督二脉的穴位分为三个部分:会阴部分、躯干部分和头部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会阴部分的穴位。
会阴部分包括两个穴位,分别是“关元”和“气海”。
关元位于下腹部,是任脉的起始穴位;气海位于下腹部的中央,是督脉的起始穴位。
我们可以用“关元气海,会阴两开”来记忆这两个穴位。
然后,我们来学习躯干部分的穴位。
躯干部分包括六个穴位,分别是“曲骨”、“中极”、“神道”、“膻中”、“气海”和“至阳”。
曲骨位于胸骨下缘,是任脉的第一穴位;中极位于胸骨中央,是任脉的第二穴位;神道位于胸骨上缘,是任脉的第三穴位;膻中位于胸骨中央,是督脉的第一穴位;气海位于胸骨下缘,是督脉的第二穴位;至阳位于胸骨上缘,是督脉的第三穴位。
我们可以用“曲骨中极,神道膻中,气海至阳”来记忆这六个穴位。
最后,我们来学习头部部分的穴位。
头部部分包括六个穴位,分别是“百会”、“印堂”、“神庭”、“睛明”、“承浆”和“脑户”。
百会位于头顶的中央,是任脉的第一穴位;印堂位于眉毛中央,是任脉的第二穴位;神庭位于头顶的后部,是任脉的第三穴位;睛明位于眉毛上方,是督脉的第一穴位;承浆位于头顶的后部,是督脉的第二穴位;脑户位于头顶的前部,是督脉的第三穴位。
我们可以用“百会印堂,神庭睛明,承浆脑户”来记忆这六个穴位。
通过以上的口诀,我们可以快速记忆任督二脉的穴位。
当然,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穴位,我们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学习和实践。
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到你,加深对任督二脉穴位的记忆,提高中医学的学习效果。
奇经八脉: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2020-06-19传统中医的讲解中医专家:健康的人'任督二脉'本来就是通的。
传统的医书中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但是中国武术,中国气功里有这样的描述。
任督二脉在哪里?'任督二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部分,督脉在背后正中,任脉则是人体前面的正中线。
若任督二脉通畅,身体状态会比较好,但是这种作用并非任督二脉独有,所有经络都是畅通才是最好的。
只要是健康的人,任督二脉肯定是畅通的,若是不通,那就是一种病态。
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
任督二脉分别主管,人体的阴精和阳气。
任督二脉推腹按摩方法督脉统领一身阳气用好三个穴位,畅通督脉督脉位于背部,而背为阳,顾名思义,它统领一身阳气。
因此,督脉有'阳脉之海'的说法。
督脉从会阴部出发,到人体背部的正中线由下而上循行,到了头顶入脑,再沿头到上颌牙齿。
凡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导致的疾病均可用督脉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全身怕冷、腹部冷痛、脏器下垂、小便次数多、大便稀等。
其中,大椎和百会这两个督脉穴位在保健中最常用。
太椎穴可以振奋一身阳气太椎穴在低头时,在后颈部会摸到一块最突出的骨头就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方的凹陷就是大椎穴。
'椎'是指用来锤击的器具,有'实'的意思,表明该穴位气血充足旺盛,可以起到振奋一身阳气的作用。
按摩方法:将指腹放于穴位上,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各按摩50次,感觉局部发热即可。
在感冒时,还能用热毛巾敷于此处,可以缓解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此外,颈项部出现僵硬、怕冷,此时还可以辨证后在该部位拔罐治疗,逼出寒气。
百会穴可以缓解疲劳头顶偏后方正中线上的小凹陷即是此穴。
在生活中,入睡困难、早醒或白天容易感到疲劳的人可以按摩这个穴位。
同时也是治疗脏器的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指腹置于穴位,按压或摩擦,局部产生轻微酸胀感即可,也可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经络知识:任脉|督脉穴位图一、任脉1、穴位图:任脉(共24穴,图1)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图一:任脉穴位图图二:任脉循行示意图2、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腹内向上经前正中线到达咽喉部,再向上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
(图2)3、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
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神志病。
4.常用腧穴:中极RN3 膀胱募穴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前正中线上。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腹壁线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分布着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关元RN4 小肠募穴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
血客和神经分布:血管分布同中极。
分布着12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内部为小肠)。
[附注]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气海RN6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下1。
5寸,前正中线上。
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神经分布同石门。
神阙RN8位置:在脐中央。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腹壁下动、静脉。
分布着第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下脘RN10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上2寸,前正中线上。
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分布同神阙。
分布着第8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中脘RN12 胃募穴腑会穴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腹壁上动、静脉。
分布着第7肋间神经的前皮支。
上脘RN12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上5寸,前正中线上。
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神经分布骨中脘天突RN22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血管和神经分布: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往下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搏弓。
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前支。
廉泉RN23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颈前静脉。
分布着颈皮神经的分支,舌下神经及吞咽神经的分支。
女性任脉督脉打通方法
女性任脉和督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之一,打通了这两条经络可以起到调养身体、平衡阴阳、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打通女性任脉和督脉的方法:
1. 静坐冥想:坐在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身的呼吸和身体感觉。
通过深呼吸和内心的冥想,可以帮助能量在任脉和督脉之间流动。
2. 捏脊法:将双手合十,放于胸前,然后在脊椎两侧下方用双手食指和中指捏脊,由下向上轻轻按压、揉动,直至脊椎上升至头部。
这样的运动帮助能量在督脉上升。
3. 推腹法: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两手放于下腹,然后用手掌心从下腹向上推动,一直到胸部。
这样的运动帮助能量在任脉上升。
4. 练习瑜伽:瑜伽的许多姿势和呼吸练习有助于打通女性任脉和督脉。
尤其是一些腹部的伸展动作,如猫式和倒三角式等。
5. 按摩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的涌泉穴和足三里穴之间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摩太冲穴,每天按摩10-15分钟,可以刺激督脉和任脉的流动。
6. 草药调理:一些中草药,如当归、赤芍、川芎等,有助于调理女性内分泌系统,促进任脉和督脉的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打通女性任脉和督脉需要持之以恒的修炼,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每个人的效果,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调整方法和频率。
任脉督脉作用督脉通,太阳开,寒湿除中医:什么是任脉与督脉任脉中医图片详解什么是任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
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能妊养胎儿,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经过咽喉,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穴,与督脉相会,并向上分行至两目下。
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本经脉腧穴包括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共24穴。
什么是督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打通督脉焕发生命阳气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