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仓储管理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55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粮油仓储管理基础知识(1)粮油仓储管理(1)粮油仓储包括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收货工作和入库收尾工作。
1.粮油储存前准备:仓库准备、人员培训、空仓杀虫、储存机械设备准备。
(1)粮食储存量的计算:(1)平房仓:仓容=仓内建筑面积×粮食装载高度×粮食堆积密度;(2)平房仓:仓容=仓内建筑面积×堆积高度×粮食容重×70%;(3)浅圆仓、筒仓:仓容=粮食装载量×粮食容重④油箱容量:油箱容量=储油量×90%×油密度(910 \1319/m3)(2)制定仓储计划:调查了解生产情况,掌握粮油的品种、质量和水分,根据仓储任务合理安排仓储能力。
(3)配备和培训业务人员:一般情况下,业务人员是为粮油仓储而设置的,如接待、质检、称重、开票、仓储、付款等。
每个岗位由一个特殊的人负责和划分。
工人之间的合作。
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政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食品价格、质量要求和操作方法等。
(4)空仓消毒:即空仓消毒。
(5)储存设施和设备的准备:包括需要预置的检验检测设备、计量设备、输送设备、清洗设备、食品状况检测设备和机械通风设备。
设备和流通熏蒸设备等。
2.接收粮油储存:主要环节有:对粮油样品进行严格检验、准确称量、分类、入库、结算、支付和统筹安排3、粮油仓储收尾工作:根据规定,应采集粮油样品,以确保储存的质量和数量。
品种、质量、干湿、新陈代谢、有无虫“五分开”便于群众,不拖延、不短缺、不白条,准确及时地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加强设备配件管理批准数量保管、会计和统计每天检查,每月结算,三个账户一致。
创建账户卡仓库(罐)编号、品种、数量、产地和储存时间粮油储备(专用)卡之间,粮油质量检验记录入库记账台账粮油品种数量、品种、数量和数量的变化全面检查清理现场包括粮油品质、堆放形式、堆放高度、粮温和各点虫害情况。
平整谷物表面,清理器皿,铺设测温电缆(棒)并清理干净领域(二)粮油出库它包括三个阶段:交货前的准备、交货和交货后的收尾。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
1、培训教育制度
2、仓储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建立粮油仓储机械设备档案
4、电气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5、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6、机械使用管理制度
7、仓储机械设备检验制度
8、作业现场检查制度
9、现场粉尘控制制度
10、仓储机械管理维修制度
(三)仓储机械的维修和保养
1、保养:分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种。
2、设备维修:分小、中、大修理三级。
3、仓储机械涂漆防锈处理。
4、仓储机械管理。
五粮油仓库管理办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粮油仓库的工商税务登记;粮油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成本控制及效益管理;粮油储存及质量管理;仓储设施建设及管理;粮油购销管理;储备粮管理及调控;员工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第二章粮油保管基础知识第四节粮油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常规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概念常规储藏:粮油经过干燥入仓后,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对粮油采取适时通风和密闭的方法进行保管。
(二)种类和分类1、自然通风和密闭:(1`)自然通风:指利用空气自然对流,让外界干燥的低温冷空气与粮堆内湿热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降低温度和水分的目的。
通常要求:合理选择通风时机,既降温又降水。
如果不能同时达到,应尽量争取在不增加粮温的前提下降水或在不增加水分的前提下降温。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时,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
(2)常规密闭:指通过采取关闭仓房的门窗或用异物压盖粮面等一般性的密闭措施,使粮堆内空气相对静止,并与外界隔绝。
包括低温密闭和高温密闭两种。
条件①储粮质量:储粮水分应在安全标准内,没有害虫,杂质少,各部位水分、温度基本一致。
条件②仓房密闭性能:仓房有较好的密闭性能,门窗结构严密,不透气。
仓顶不漏雨,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地坪和仓墙完好,并且有防潮层。
(三)应用情况二通风与干燥应用基础知识(一)通风技术:利用风机产生压力,将外界低温低湿空气送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增进储粮稳定性的一种储粮技术。
1、创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2、均衡粮温,防止结露3、防止高水分粮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4、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5、增湿调质,改进粮食的加工品质(二)干燥技术:1、分类:2、合理干燥工艺:使粮粒内部的扩散速度等于或接近于粮粒表面的蒸发速度。
目前粮食部门采用的干燥工艺:预热→[烘干→缓苏]→冷却三、低温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低温任期原理:控制粮堆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温度,限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繁育,延缓粮食品质陈化,最终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目的。
(二)低温储藏方法:(三)低温储藏管理四气调储藏应用技术基础知识(一)概念:以调节环境气体成分为依据、增强粮食储藏稳定性的技术称气调储藏。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粮油储藏粮油储藏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食流通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四无粮仓3.三温:4.三湿5.外温下降时,气温<仓温<粮温。
6.13%,水分在此之内的小麦、玉米均为安全粮。
7.半安全粮:是指含水量略高于安全粮,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藏,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油。
五月至十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0.1~0.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0.6~1%为半安全粮;十一月至下年四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在0.6~1.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在0.1~1%以内,为半安全粮。
超出以上标准为危险粮。
8.危险粮:是指含水量高于半安全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油。
9.结露:指空气遇冷物体表面,水汽开始凝结成水的现象。
由于粮食的吸湿特性,决定了只要环境湿度大于相应的粮食平衡湿度时,都能引起粮食水分增加。
结露类型与部位:表层结露、10.粮堆发热:11.12.1.储粮机械通风的作用:第一、创造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第二、均衡粮温,防止水分结露;第三、制止粮食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第四、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或谷物冷却;第五、增湿调质,改进粮食加工品质。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度,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可以通风。
但在雨、雪、雾天气,大气湿度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一般不宜通风。
2.通风技术的应用:⑴新粮入仓的平衡通风,⑵秋季的防结露通风,⑶冬季的冷却通风,⑷夏季的排积热通风,⑸冷芯粮的均温通风,⑹高水分粮的降水通风,⑺低水分粮的调质通风。
3.入粮时,为何要做到“五分开”?构、形态、内部生理生化反应都不相同。
4.粮食的散落性、5.不同的入粮方式,杂质聚集的规律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据入粮方式来判断杂质的分级区;另外,可根据测温系统反映出的高温点、通风过程中不降温的部位、熏蒸杀虫不彻底的部位或米温计较难插入的部位,都有可能是杂质分级区,再结合扦样检验,就可确定杂质的分级区。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五、储粮生理 (21)六、粮油储藏技术 (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八、粮油仓储管理 (49)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
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①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
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
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
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1、什么是热对流?什么是冷对流?由于温差所形成的气流称为热对流;由于气压所形成的气流称为动力对流。
热力对流是储粮气流的主要形式。
2、在储粮生态系统中气体的对流路线有哪些?有粮堆内外对流、粮堆内部对流、仓内外对流等3、影响储粮气流的因素有哪些储粮气流的方向和速度主要受温差、粮堆密闭程度、空隙度、粮仓类型和储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并随其变化而变化。
4、储粮的呼吸有哪几种形式及影响因素有哪些?粮食的呼吸作用有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水分、温度及环境气体)5、粮食的临界水分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随水分含量的增加,粮油子呼吸强度升高,当粮食水分增高到一定数值时,呼吸强度急剧加强形成明显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粮食的含水量称为粮食的临界水分;任何一种粮食的临界水分是指与大约75%大气相对湿度平衡的粮食含水量。
对长期储藏的粮食其最大安全水分应降低到65%的相对湿度。
不同粮食的临界水分大小不同,一般禾谷类粮食的临界水分为14%,油料8%-10%,但大豆临界水分是14%。
6、什么叫粮食的后熟作用?粮食从收获成熟到生理成熟的变化过程称为后熟作用,小麦有生理后熟和工艺后熟。
7、如何控制储粮发芽?主要是对粮堆进行适时通风防止顶层结露;对粮仓地坪进行防水防潮处理,防止底部大量吸潮;对仓房房顶经常检查,发现有漏雨现象及时修补;对露天储粮要做好上占下垫;对高水分粮降水要及时,防止出现粮堆局部生芽。
8、什么是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有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9、粮油仓储中的“三湿”是指?大气湿度、仓内湿度和粮堆空隙中空气湿度10、引起粮堆水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一是通过吸湿或散湿与仓湿、气湿进行水分交换;二是粮油、微生物等生物行成分的代谢活动产生水汽使粮油水分发生变化。
变化的结果倒是粮堆水分分布不均匀。
11、引起储粮结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露的类型有哪些?主要原因是粮堆不同部位之间出现温差。
结露通常有表层结露、粮堆内部结露、热粮结露、密封储藏的粮堆结露等类型。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五、储粮生理 (21)六、粮油储藏技术 (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八、粮油仓储管理 (49)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
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①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
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
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
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粮油储藏粮油储藏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食流通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四无粮仓指“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3。
三温:粮油储藏中的温度包括外界空气温度、仓内空气温度和粮堆温度,简称气温、仓温和粮温,通常称为储粮“三温”4。
三湿:和温度相似,湿度也有“三湿”之称,即大气相对湿度、仓内空气相对湿度、粮堆空隙中的空气相对湿度,简称气湿、仓湿、粮湿。
5.三温变化规律:外温上升时,气温>仓温>粮温;外温下降时,气温<仓温<粮温。
最冷时,上层粮温<中层<下层;最热时,上层粮温>中层>下层;在春季时,上层>下层>中层;在秋季时,中层>下层>上层。
6。
安全粮:是指含水量在当地安全水分标准以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可安全过夏的粮油。
我省规定小麦的安全水分为12。
5%,玉米的为13%,水分在此之内的小麦、玉米均为安全粮。
7。
半安全粮:是指含水量略高于安全粮,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藏,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油。
五月至十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0.1~0。
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0。
6~1%为半安全粮;十一月至下年四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在0.6~1。
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在0。
1~1%以内,为半安全粮。
超出以上标准为危险粮。
8.危险粮:是指含水量高于半安全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油.9。
结露:指空气遇冷物体表面,水汽开始凝结成水的现象。
由于粮食的吸湿特性,决定了只要环境湿度大于相应的粮食平衡湿度时,都能引起粮食水分增加。
结露类型与部位:表层结露、内部发热结露、密闭结露、热粮结露、其它结露。
10.粮堆发热:指粮温不正常上升或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继而发展成霉变。
按发热性质:干热、湿热与杂质积聚;按发热部位:局部、上层、下层、垂直层与全仓发热。
11。
粮食霉变:霉变过程包括初期变质、生霉和霉烂三个阶段,粮食保管中则以生霉阶段作为发霉事故的标志.粮食霉变类型:发热霉变、结露霉变、返潮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