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何况、况且 “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 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这一类用法。如“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 何况写文章了”。“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 明理由。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 他呢?” a.何况+名词。例: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b.何况+动词。例:在沙漠里行走本来就够艰难的了,何况又碰上这么大的 风。
36.贯串、贯穿 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叫“贯串”。“贯穿”是穿过、连通的意思。 下面两例句中“贯串”和“贯穿”应互换。 a.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b.这条公路贯串本省十几个县。 37.沟通、勾通 二者都有连通之意,不同的是“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褒义词,如“沟通感情”。 “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下面例句该用“勾通”。 他经常沟通土匪来村里骚扰村民。
28.发展、增加 “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扩大(组织、 规模等)。“增加”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下面例句中该用“增加”。 教师用书的出版数量正在逐渐地发展。 29.发明、发现 创造一种新的事物叫“发明”。有些事物原先就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现在 找出来了,叫“发现”。下面两个例句里的“发明”和“发现”用错了,应对调。 a.居里夫妇发明镭。 b.火药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38.国是、国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书面用语,如“人大代表在京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 大事,可以用于口语,如“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国事”。 39.何曾、何尝 “何曾”指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而“何尝”指用反问语气表示未尝或并非。 下面两个例句对这两个词的使用恰当。 a.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 b.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时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