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选择题带答案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24
同步检测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专家分析了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黄毒侵害、上网成瘾、陷入虚幻。
某地一名曾经是“学习标兵”的初三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留下两份遗书后服毒身亡。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
这种看法……()A.没有坚持用矛盾的分析方法看问题B.没有分清事物的主流和非主流C.没有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分清事物的重点和非重点答案: A解析:本题以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一分为二方面的知识。
一些家长建议对学生不应该开放互联网的错误在于A、B、C三项,其中B、C两项不如A项全面,故A 项是最佳答案。
D项讲的是主次矛盾,与试题的内容不相吻合。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
”这体现了()①事物既对立又统一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④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以胡锦涛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论述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哲学观点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密切联系的,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题肢①②④正确。
经济建设是中心、是关键,是抓主要矛盾的体现,但也不能忽视国防建设这一次要矛盾,故题肢③也正确。
1、在实践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A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教育艺术活动3、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 D )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高中哲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多样性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B. 否定之否定C. 对立统一规律D. 矛盾的普遍性4.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体现了()。
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5.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形而上学史观D. 辩证法史观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形而上学史观D. 辩证法史观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
A. 哲学的终结B. 哲学的新纪元C. 哲学的开始D. 哲学的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2.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C4. A5. A6. A7. A8. D9. B10. 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中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意识C. 物质D. 理念3.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C. 否定之否定D.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B. 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改造活动C. 人对人类社会的改造活动D. 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活动5.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存在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存在C. 思维和存在相互决定D. 思维和存在没有关系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决定客观D. 客观决定主观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意志C. 经济基础D. 生产力的发展8.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形而上学:A. 事物是发展的B. 事物是静止的C. 事物是既静止又发展的D. 事物是孤立的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没有关系10.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世界是理念的外化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意识的答案:1-5 A C D B B 6-10 A D A C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质量互变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和超越的过程。
2. 简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试题一、单项选择1、在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本质上属于一种自然交往B.只是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自由地进行C.是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普遍交往D.只有性关系交往、血缘关系交往2、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传统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3、政体是指()。
A.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的政治性质C.国家的经济体制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4、社会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5、暴力革命是()。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6、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这个问题的正确观点是()。
A.社会进步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观点B.循环论的观点C.倒退论的观点D.直线式连续发展的观点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生产关系B.宪法C.国家D.政党8、国体是指()。
A.国家的经济体制B.国家的政治性质C.政权的组织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9、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阶级关系B.夫妻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它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它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C.它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1、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2、生产关系是指()。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D.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13、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笛卡尔D. 康德2. 庄子的“庄周梦蝶”寓言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A. 人生的意义B. 主观与客观的界限C. 道德的相对性D. 宇宙的起源3.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这一区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A. 知识的来源问题B. 道德的本质问题C. 美的本质问题D. 宗教信仰的问题4.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A. 唯物史观B. 辩证法C. 阶级斗争D. 剩余价值理论5.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什么?A. 理性的存在B. 社会的存在C. 在世界中的存在D. 抽象的存在6. 尼采的“超人”概念是对什么的批判?A. 宗教道德B. 资本主义C. 平等主义D. 传统哲学7.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指什么?A. 个人的精神追求B. 宇宙的终极真理C. 社会的最高价值D. 艺术的完美境界8.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一观点强调了什么?A. 个体的自由选择B. 社会环境的决定性C. 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 道德规范的普遍性9. 佛教中的“无我”是指什么?A. 个体的不存在B. 个体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我C. 个体与宇宙的合一D. 个体的自我牺牲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A. 维特根斯坦B. 罗素C. 胡塞尔D. 奎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内容。
12. 阐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3. 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中的“在世界中的存在”概念。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康德的“先验哲学”及其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15. 分析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回归”概念,并探讨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C6. A7. B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不完美和多变的,而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B.存在性C.物质性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D. 因果律、矛盾律、排中律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5.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者?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费尔巴哈答案:C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客观规律性C. 客观必然性D. 客观可能性答案:A7. 以下哪一项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 事物是绝对静止的D. 事物是相互转化的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辩证法的范畴?A. 原因和结果B. 必然性和偶然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D. 形式和内容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答案:ACD4. 以下哪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个人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实践的基本特征?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C.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 实践是纯理论的活动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 下列哪项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物质B. 意识C. 价值D. 能量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随机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唯一来源C. 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B. 世界是意识的外化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最终状态是:A. 绝对精神B. 绝对理念C. 自由王国D. 永恒不变7.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A. 先验的B. 社会规定的C. 自由选择的D. 神赋予的8. 以下哪个不是分析哲学的特点?A. 重视语言分析B. 重视逻辑分析C. 重视经验研究D. 重视概念分析9.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体现在:A. 人不能认识物质的本质B. 人不能认识绝对真理C. 人不能认识超验世界D. 所有以上10. 下列哪个是结构主义的特点?A. 强调整体性B. 强调个体性C. 强调主观性D. 强调经验性答案:1. A2. D3. C4. D5. C6. B7. C8. C9. C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解释“形而上学”这一概念。
答: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的是超越经验的、抽象的、普遍的问题,如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
哲学选择题精选100例1、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方法是()A.矛盾分析法 B.科学思维法 C 创新的方法 D 实践的方法2、从本义上说,哲学是()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B.辩证法就是思考C.哲学就是辩证法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6、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B.物质世界C.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D.世界观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别在于()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是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8、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0、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 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②④1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下列与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B.心外无物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12、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范畴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④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5、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哲学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C、理念世界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13.“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属于()A、宿命论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5.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8、古希腊唯物主义的代表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9、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2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律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5.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9.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A、黑格尔B、尼采、叔本华C、萨特D、费尔巴哈10.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代表人物是()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周恩来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A、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影响有()A、证实、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未发生任何变化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A、唯意志主义B、实证主义C、马赫主义D、存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6.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E、一般与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A、揭露其错误的本质B、揭示其产生的根源C、全盘抛弃D、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E、与其融为一体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主要在于它()A、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B、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E、是高居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第三章辩正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D、可感知性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科学B. 美学C. 世界D. 社会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A. 笛卡尔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康德3.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什么?A. 实在和现象B. 主观和客观C. 质和量D. 形式和内容4.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5.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个观点属于哪位哲学家?A. 亚里士多德B. 孟德斯鸠C. 弗洛伊德D. 康德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宇宙的起源问题。
2. 解释一下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区别。
3. 什么是伦理学?列举两个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4. 简述一下尼采的“超人”理论。
5. 解释一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论述:1. 解释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结构三元模型,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
2. 以康德的“为人之道”为例,谈谈你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价值。
答案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1. C2. A3. D4. D5. A第二部分:简答题1. 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
它探讨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存在于宇宙中的各种事物的起源和本质。
从古代神话和宗教的角度看,宇宙的起源通常与创造神话有关。
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宇宙起源问题涉及到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力学等领域的研究。
2.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是哲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关注的问题不同。
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存在本身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事物的本源、本质和根本关系。
而认识论则关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性。
形而上学主要研究客观存在,而认识论主要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3.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
它包括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两个方面。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道德的本源问题(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判断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道德的)。
哲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唯物主义阵营?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马克思D. 恩格斯答案:A2. “存在即合理”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 尼采B. 康德C. 黑格尔D. 休谟答案:C3.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笛卡尔B. 斯宾诺莎C. 莱布尼茨D. 洛克答案:A4.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现象学?A. 意向性B. 生活世界C. 存在论D. 形而上学答案:D5.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康德的著作?A. 《纯粹理性批判》B. 《道德形而上学》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 《人类理解研究》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特点?A. 强调个人自由B. 强调历史决定论C. 强调存在先于本质D. 强调理性至上答案:A、C3. 以下哪些是庄子的哲学思想?A. 天人合一B. 无为而治C. 逍遥游D. 性善论答案:B、C4.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A. 直观B. 反思C. 演绎D. 归纳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或形式)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理念世界是完美无缺的,而物质世界是不完美且易变的。
2. 请解释尼采的超人哲学。
答案: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是超越了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存在,是一种理想的人类形象。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束缚,具有创造力和意志力,能够为自己设定价值,并且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3. 阐述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
答案:庄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本性。
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 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感知性C. 可变性D. 多样性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D4.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的普遍性答案:A5.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A. 绝对精神B. 存在即合理C. 辩证法D. 现象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它强调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也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它忽视了物质的运动和发展,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7. 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
答案:这一命题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从而确定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8.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它强调哲学应该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二是阶级性,它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科学性,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A. 实践性B. 辩证性C. 客观性D. 历史性答案:C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答案:B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和发展B. 矛盾和斗争C. 质和量D. 必然和偶然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D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基础是:A. 思维B. 感觉C. 理性D. 实践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社会历史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的实现条件是:A. 个人意志B. 社会制度C. 物质条件D. 社会和个人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联系、发展和全面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①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②知识的汇总③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⑤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基础和阶级条件是()①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③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激化④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⑤前人提供的一切思想资料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⑤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4.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②旧唯物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彻底的唯心主义⑤朴素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③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⑤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①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②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③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④发现了唯物史观⑤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7.下列哲学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①“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②“心外无理”③命中注定④***宣扬的“渡人上天堂”的理论⑤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①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②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③联系和发展的统一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⑤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9.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①超人哲学②“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③“有用即真理”④“人就是自由”⑤“物是感觉的复合”10.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①存在主义②实证主义③逻辑实证主义④实用主义⑤唯意志主义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①阶级属性不同②服务对象不同③理论实质不同④前者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后者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⑤前者以实践为基础,后者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或主观经验的基础上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是因为()①它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②它是分析现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③它能解决一切具体问题④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正确方法⑤它使哲学发展到顶峰13.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③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和发展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⑤必须对现代科技发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新的哲学概括14.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两个对子”,它们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④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⑤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5.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