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 《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4
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引导线动画制作》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本课主要学习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比较引导线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引导线动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1、FLASH的认知方面八年级绝大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FLASH内容,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FLASH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该软件的窗口、面板、工具、图层等基础知识有一些初步认识,能用FLASH制作简单的形状和动作补间动画,其中动作补间动画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基础,但对FLASH软件还不能较全面的掌握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巩固。
2、信息能力方面本课是针对八年级下学期学生设计的,他们已经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搜索信息、探究信息、讨论信息的能力,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帧、图层、元件以及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等基本操作,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比较扎实,掌握起来速度快,有的学生学习起来慢一些,需要多讲几遍,可以让学起来容易的学生起带头作用帮助学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这对好的学生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可以共同进步,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即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好。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引导线动画制作,针对实际情况,具体将以3个任务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首任务是模仿教师制作的动画;次任务是制作两个对象的引导动画;最后任务是在任务二的基础上添加背景,并慢慢移动,形成一幅完整的动画。
拓展任务制作自动适应运动动画。
三个任务的设计切合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层层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知识点,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最后突破难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课题第七课引导线动画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理解Flash中引导线的含义及引导动画的的原理;
2.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引导图层的建立和引导动画的实现方法;
3.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小组合作、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引导层运动渐变动画的特点。
学会在运动渐变动画中使用引导层。
2.熟练掌握缩放、旋转和倾斜对象的方法。
3.通过“动画之星”评选,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作品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
重点
引导层的建立以及引导线的绘制。
教学难点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使用“调整到路径”等手段控制被引导对象的运动方向。
主要教法实例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提问,
激发兴趣,指导法,鼓励法等
教学准备
及教具
多媒体机房,电脑上须安装极域电子
教室,Flash,ppt等软件。
学法
指导
实践体验
板书设计
第七课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
定义:将一个或多个图层链接到一个运动引导层,使一个或多个对象沿同一路径运动,这种动画形式叫做引导线动画。
被引导层关系:在普通图层上面创建引导层后,普通图层就会缩2.组成进成为被引导层。
引导层 1.引导对象:被引导层中的对象
2.绘制方法:可利用铅笔、线条、椭圆
作用放置引导线和画笔等绘图工具进行绘制。
评价
设计积极参与发言奖励。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来看,以新课改的的精神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过渡;学生先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动作补间动画,然后引出这节课的引导线动画,模仿制作引导线动画完成任务一;通过任务一,学生基本掌握了制作引导线动画的一般方法;任务二又比任务一更进一步,是两个对象建立引导线图层分别做引导线动画效果,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练掌握引导线动画制作方法;完成任务二后,引导学生思考有了主角表演但还缺少舞台背景,给动画效果添加舞台背景,让背景慢慢的移动形成视觉的变化,使动画效果更逼真完成任务三,同时与开头相呼应;三个任务是步步加深,完成知识自然过渡;素材新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讲练结合,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完成的情况不同步,小组合作不甚理想,有的组组员之间协作上还有所欠缺,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组内人员,加强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共同进步;还有大山里的孩子看见有录像人员,都不敢说话,而此时我没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最后田少奇同学陈述自己的作品好,但不会表达,而我也及时给出评价;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拓展练习没有练习上;通过看录像发现自己的口语表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有待提高。
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万分感谢!。
第七课《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大连理工课标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有迹可循——引导线动画》的内容。
本课在动作补间动画的基础上,添加运动引导层,通过学习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解决了物体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问题,也为后续学习遮罩层动画、影片剪辑元件的应用和按钮元件的应用等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以及图形元件的制作方法,本课通过学习引导线动画,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八年级学生个性普遍突出,思维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引导线动画的效果
(2)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
(3)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以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引导线动画的奇妙,培养学生个性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掌握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方法
(2)理解引导层与被引导层在动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引导线动画制作的三个步骤
(2)分析解决引导线动画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法和学法任务驱动法、讲解法、演示法、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教学视频、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