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穿刺术-血管穿刺术(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内科培训细则(一)心血管内科(4个月)1.基本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常见心脏病 X射线图像的诊断 20(能正确描述) 电复律 212导联心电图操作及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 50(独立写报告) 包括:左右心室肥大、左右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低血钾、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逸搏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较高要求操作技术名称心包穿刺术(了解)动态心电图(参与)临时及永久心脏起搏术(了解)常见超声心动图(了解)冠状动脉介入诊治(了解)心脏核素检查(了解)动态血压(参与)(二)呼吸内科(3个月)1.基本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胸部 X射线判读 50胸腔穿刺 3动脉血气分析判读 5肺功能判读 5结核菌素试验 5动脉采血 5痰液标本留置 5体位引流 2雾化治疗 5氧疗 10吸痰 5胸部CT 判读 202.较高要求(1)操作技术名称支气管镜检查(见习)肺功能(参与)支气管肺泡灌洗(见习)机械通气的应用(参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见习)经皮肺活检(见习)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参与)(三)消化内科(3个月)1.基本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腹腔穿刺术 5三腔两囊管插管技术 1鼻饲、胃液分析 3典型消化系统 X射线检查及上腹部 C T(读片) 22.较高要求(1)操作技术名称胃镜检查术(见习)肝穿刺活检(见习)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 P)(见习)结肠镜检查术(见习)腹腔积液浓缩回输(了解)(四)血液内科(2个月)1.基本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骨髓穿刺6骨髓活检术12.较高要求操作技术名称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技术(参与)输血及输血反应处理(参与)鞘内注射技术(见习)(五)肾脏内科(2个月)1.基本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肾穿刺的适应证及围术期管理2透析管路的围术期管理3(六)内分泌科(2个月)1.基本要求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糖尿病营养食谱处方 10各类激素血尿浓度测定标本采集 5腰围、臀围测定 10(七)风湿免疫科(2个月)1.基本要求掌握各种风湿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关节腔穿刺术;关节的基本检查法。
卫⽣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的通知⽂号:卫医政发[2009]50号颁布⽇期:2009-05-25执⾏⽇期:2009-05-25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录第⼀章总则第⼆章设置与运⾏第三章⼈员配备第四章科室管理第五章检查评估第六章附则各省、⾃治区、直辖市卫⽣厅局,新疆⽣产建设兵团卫⽣局: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
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急诊医疗⽔平。
⽬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规范化的急诊科。
⼆九年五⽉⼆⼗五⽇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第⼀章总则第⼀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急诊医疗⽔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条⼆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24⼩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急救能⼒和诊疗⽔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章设置与运⾏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量,以保障急诊⼯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应当通畅,设有⽆障碍通道,⽅便轮椅、平车出⼊,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通道。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第一部分、体格检查方法11.一般检查12.头部检查73.颈部检查104.胸部检查125.腹部检查176.脊柱及四肢检查237.神经系统检查24第二部分、临床技能操作281.手术区消毒、铺巾282.穿脱手术衣303.戴脱无菌手套304.穿脱隔离衣315.换药术336.吸氧术407.吸痰术438.插胃管术449.导尿术4710.胸腔穿刺术4911.腹腔穿刺术5112.腰椎穿刺术5313.骨髓穿刺术5614.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缝合5915.脊柱损伤的搬运6416.人工呼吸术6617.胸外心脏按压术6818.心内注射术7019.电除颤术7020.简易呼吸器使用7121.气管插管7322.环甲膜穿刺术7523.四肢关节腔穿刺术7624.中心静脉压测定术78第一部分体格检查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1、年龄推断:以皮肤弹性、肌肉状态、毛发色泽及分布、牙齿状况、角膜老年环等来判断年龄与发育是否相称。
男女性阴茎及睾丸发外阴发育呈菱呈倒三角较较少调低音调高音细肌肉发皮下指肪丰满平2、性别及性征:见下表男女性征比较表性 生殖器 育 阴毛分布 形 形体毛 多声音 宏 肌肉脂肪 达发育3、发育及体型:以年龄、身高、体重、智力和第二性征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发育情况。
判断成年人发育的正常指标如下:(1)胸围:约等于1/2身高。
(2)身高:约等于两手平展之间的距离。
(3)坐高:约等于下肢长度。
(4)理想体重(kg)二身高(cm)-105或男性理想体重二身高(cm)-100X0.95(女性X0.9)。
(5)正常体重:一般为理想体重±10%;超重为超过正常理想体重的10%〜20%;肥胖为超过正常体重的20%。
(6)消瘦:低于正常的10%〜20%为消瘦。
明显消瘦为低于正常体重20%以上。
(7)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山2)。
我国8乂1的正常范围为18.4〜24。
BMI<18.5为消瘦、>25为肥胖。
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静脉采血、输液、注射药物等情况下。
它是通过针头穿刺皮肤,插入静脉内,将所需物质引入或抽出体内。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并且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操作进行评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静脉穿刺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之前,操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所需器械和材料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包括穿刺针、消毒棉球、一次性注射器、透明胶带等。
- 检查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操作需求。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获得患者的合作。
2. 患者准备:- 让患者舒适地坐下或平躺,将需要穿刺的部位暴露。
- 使用消毒剂清洁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根据需要)。
3. 穿刺操作:- 利用无菌操作,戴上手套,拿起穿刺针。
- 在消毒后的部位上,用一只手将皮肤固定住,用另一只手拿起穿刺针,以约30度角插入皮肤。
- 当感觉到针尖进入皮下组织后,将穿刺针与静脉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缓慢推进。
- 当触感到静脉内的阻力消失时,表示穿刺成功。
- 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检查是否能抽出血液。
- 抽出所需的血液或进行输液、注射等操作。
- 完成后,轻轻按压穿刺口,取出穿刺针,用透明胶带固定穿刺口。
4. 操作结束:- 将使用过的器械和材料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 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医疗记录中,包括穿刺部位、操作者、操作时间等。
二、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静脉穿刺的操作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各个医疗机构或学术组织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评分标准示例:1. 操纵技术(10分):- 操作时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
- 操作过程中手的稳定性,保持穿刺针与静脉的正确角度。
- 针头插入和退出的顺畅程度。
- 操作者对针头位置的准确掌握。
2. 患者准备与合作(10分):-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释,获得其合作。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篇一: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供本科实习生用)XXXX大学XXXX学院2008年1月目录(一)内科部分(总分200分).必考项目:1.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50分)( ) 2.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50分) ( )以下任选一项(100分)1.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2.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3.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4.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5.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6.肌肉注射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7.静脉抽血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8.静脉输液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9.氧气吸入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10.穿、脱隔离衣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注:1.时间安排:病史询问1O分钟,体检40分钟,病历书写60分钟 2.分数计算:病史询问.体检50分,病历书写50分,总分100分。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胸腔穿刺术评分标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篇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竹山县双台乡卫生院2009年二月前言为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规范基本操作常规,我院通过借鉴他人,特地组织编印了这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其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和插管术、注射术、急救术及心电图操作技能等。
是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竹山县双台乡卫生院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目录第一章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 1第一节心肺复苏术及相关技术 ---------------------------------------------------------- 1一、人工呼吸技术 --------------------------------------------------------------------------1二、机械通气 --------------------------------------------------------------------------------2 简易球囊式呼吸器 --------------------------------------------------------------------------3三、胸外心脏按压 --------------------------------------------------------------------------5四、氧气疗法 --------------------------------------------------------------------------------6五、氧气雾化吸入法 -----------------------------------------------------------------------8六、电动吸引器吸痰术 --------------------------------------------------------------------8第二节体腔及脏器穿刺(活检)术 ---------------------------------------------------- 9一、胸膜腔穿刺术 ------------------------------------------------------------------------- 9 附:闭式胸腔引流术 ------------------------------------------------------------------------ 10二、腹膜腔穿刺术 ------------------------------------------------------------------------- 11三、腰椎穿刺术 -----------------------------------------------------------------------------13四、心包穿刺术 -----------------------------------------------------------------------------15五、骨髓穿刺术 -----------------------------------------------------------------------------17六、骨髓活组织检查 -----------------------------------------------------------------------19七、肝脏穿刺术 -----------------------------------------------------------------------------19八、肾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21第三节插管术及相关检查技术------------------------------------------------------------23一、插胃管、鼻饲术 -----------------------------------------------------------------------23二、插胃管、洗胃术 -----------------------------------------------------------------------24三、胃液采集术 -----------------------------------------------------------------------------25四、十二指肠液引流术 --------------------------------------------------------------------25五、胃肠减压术 -----------------------------------------------------------------------------26六、三腔二囊管技术 -----------------------------------------------------------------------27七、导尿术 -----------------------------------------------------------------------------------28八、灌肠术 -----------------------------------------------------------------------------------30第四节常用注射技术------------------------------------------------------------------------32一、皮内注射技术 --------------------------------------------------------------------------32二、皮下注射技术--------------------------------------------------------------------------- 34三、肌肉注射术 -----------------------------------------------------------------------------35四、静脉注射技术---------------------------------------------------------------------------37第五节血管穿刺术---------------------------------------------------------------------------38一、浅静脉穿刺术---------------------------------------------------------------------------38二、颈静脉穿刺 -----------------------------------------------------------------------------39三、颈外静脉穿刺术 -----------------------------------------------------------------------40四、股静脉穿刺术---------------------------------------------------------------------------40五、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 -----------------------------------------------------------------41六、中心静脉压测定 -----------------------------------------------------------------------42第六节急救技术------------------------------------------------------------------------------44一、环甲膜穿刺术---------------------------------------------------------------------------44二、环甲膜切开术---------------------------------------------------------------------------44三、气管插管术------------------------------------------------------------------------------45四、气管切开术------------------------------------------------------------------------------46五、应急止血技术---------------------------------------------------------------------------47六、包扎技术---------------------------------------------------------------------------------50七、脊柱损伤现场搬运---------------------------------------------------------------------52第七节无菌技术与隔离技术---------------------------------------------------------------53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53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53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532.无菌容器的使用----------------------------------------------------------------------------543.无菌包的使用 ------------------------------------------------------------------------------544.铺无菌盘 ------------------------------------------------------------------------------------545.取无菌溶液法 ------------------------------------------------------------------------------556.戴、脱无菌手套----------------------------------------------------------------------------55三、手术人员的无菌技术------------------------------------------------------------------56四、病人及手术区的无菌技术------------------------------------------------------------57五、手术进行中的无菌技术---------------------------------------------------------------58六、隔离技术---------------------------------------------------------------------------------58第八节手术基本技术操作------------------------------------------------------------------61一、切开技术---------------------------------------------------------------------------------61二、分离技术---------------------------------------------------------------------------------62三、止血技术---------------------------------------------------------------------------------62四、结扎技术---------------------------------------------------------------------------------65五、缝合技术---------------------------------------------------------------------------------66六、引流技术---------------------------------------------------------------------------------67七、换药术------------------------------------------------------------------------------------68八、剪线和拆线------------------------------------------------------------------------------70第二章心电图检查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判读---------------------------------------------72一、心电图机与检查操作------------------------------------------------------------------72二、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测量---------------------------------------------------------------72三、异常心电图判读------------------------------------------------------------------------731.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732.房性心律失常 ------------------------------------------------------------------------------743.交界性心律失常----------------------------------------------------------------------------764.室性心律失常 ------------------------------------------------------------------------------775.房室传导阻滞 ------------------------------------------------------------------------------776.束支传导阻滞 ------------------------------------------------------------------------------787.预激综合征----------------------------------------------------------------------------------798.心脏扩大 ------------------------------------------------------------------------------------799.心肌梗塞 ------------------------------------------------------------------------------------8010.电解质紊乱---------------------------------------------------------------------------------80篇三: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标准XX医科大学2012年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内科学技能部分(二)给氧评分标准(五)腰椎穿刺评分标准(八)静脉注射评分标准(三)胸腔穿刺评分标准(六)骨髓穿刺评分标准(九)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标准(一)心电图描记评分标准(四)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七)电复律和电除颤评分标准(一)心电图使用操作规程1、操作前准备:(1)对检查者,作好解释工作,以减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静脉穿刺操作指南静脉穿刺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它用于获取静脉内的血液样本、输液、输血和给药等治疗目的。
正确的静脉穿刺操作可以有效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感,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份静脉穿刺操作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操作。
一、准备工作1. 静脉穿刺前,医务人员应先有效地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手套,以防止感染。
2. 检查并确认需要穿刺的静脉是否适合进行穿刺,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皮肤损伤、血管是否明显等情况。
3.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穿刺针、注射器、透明胶带、消毒棉球、洗手液和消毒剂等。
二、操作步骤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常见的穿刺部位有手臂内侧、手背等,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最佳位置。
2. 将病人的手臂伸直,可以使用背托垫高手臂,使静脉更加突出。
3. 使用消毒棉球蘸取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从上到下,确保消毒的广度和深度。
4. 取出穿刺针,注意保持针身和针尖的无菌状态,避免碰触不洁物品或表面。
5. 在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可以使用局麻药和冰块等方式,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6.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住静脉,将穿刺针的针尖朝向静脉,以15-30度的角度直接穿刺进入皮肤。
7. 当感觉到针头进入血管后,轻轻向前推动穿刺针,并将针管与透明器械连接,抽取所需的血液样本或进行输液等操作。
8. 操作完成后,将穿刺针迅速拔出,注意避免发生毛细血管破裂以及血液外溢,可迅速用棉球进行按压止血。
9. 将穿刺部位进行清洁,可以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10. 将透明胶带固定在穿刺部位,以防止按压止血期间的血液外溢。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需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诊断情况,避免穿刺在有异常情况的部位进行。
2. 操作过程中需与病人进行沟通,耐心解释操作步骤,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和焦虑。
3. 穿刺时需注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可以使用冰块和局麻药等方法进行局部麻醉。
4. 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以防止交叉感染。
(推荐)四大穿刺术评分标准一、武汉穿刺术评分标准1、技术要求:(1)静脉穿刺技术准确,所做穿刺部位正确、深度正确,抽血量和质量科学;(2)肌注及皮下注射技术熟练,夹子压力正确,穿刺速度正确,抽液技术正确,循环新鲜液体;(3)给药技术准确,穿刺部位、穿刺注射的深度和量精确;(4)体外循环袋护理技术熟练,抢救流程合理,结束时复查准确。
2、表现要求:(1)护理专业知识要求: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流程准确,护士执行护理措施认真负责、有条理有力度;(2)护士监护能力要求:护士能够熟练有效配合多学科医护团队合作,关注患者安全和动态趋势及时与团队互动;3、安全要求:根据护理实践规范和围手术期护理的要求,要求护士有效利用物质、设备和方法, 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出现各种不良结果,低风险理论时时刻刻运用在实践中,确保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可能发生。
4、责任意识:护士要体现专业责任意识,尽责履行护理职责,有意识改善护理质量,遵守护理实践督促管理,关心护理队伍建设。
1、技术要求:(1)护士应熟悉血液净化技术及设备的正确使用;(2)护士能够将穿刺术运用于特殊情况下;(3)护士对患者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应及早识别和处理护理可能暴露患者的潜在危险;(4)护士完成穿刺时,应该按照规范操作进行穿刺术,准确地记录每一个穿刺的过程和结果。
2、表现要求:(1)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要礼貌耐心;(2)应急护理时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3)操作时,要谨慎、细心,做到严谨;(4)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纠正失误,敢于挑战,努力确保穿刺术的高质量。
3、安全要求:护士应根据相关穿刺护理规范和患者实际特点,制定合理的穿刺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在穿刺术过程中的安全。
安全护理是护士最根本的责任,护士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在护理工作中增强安全意识,排除危险。
4、细致要求:术前准备要细心,消毒和处理穿刺部位一定要规范,注射器清洗要严格,穿刺时要准确,及时停穿,护士面对患者多视角式思考,正确判断状况,对穿刺后部位要自行有把握,以免耽误术后治疗。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基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纵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普通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协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造就或牢固,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相似,超声和CT是最经常使用的手段,磁共振为此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纵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留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留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1. 检查材料:确保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穿刺器具、消毒用品、手套等。
2. 洗手和戴手套:先用肥皂和水洗手,然后戴上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
3.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患者的手臂或其他静脉较明显的部位,用眼睛或触摸找到合适的静脉。
4. 准备穿刺点:用酒精棉球消毒患者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医用纱布干燥。
5. 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根据静脉的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6. 穿刺静脉:将穿刺针插入静脉,要注意角度和深度,确保准确定位。
7. 观察针尖进入静脉的迹象:当针尖进入静脉后,可以看到血
液回流,或者可以吸出血液进行样本采集。
8. 固定穿刺点:将穿刺针缓慢取出,同时用干净的纱布压迫穿
刺点,以减少出血。
9. 处理样本:如果需要采集血液样本,用适当的收集,并标记
清楚。
10. 清洁和涂抹: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穿刺点,并涂抹适当的
药膏或绷带,以促进愈合。
11. 记录操作:在患者的医疗记录中记录静脉穿刺的详细信息,包括日期、时间、穿刺针规格、血液采集结果等。
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谨慎和经验的操作,操作者应经过专门的
培训和持续的实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请在执行静脉穿
刺操作时严格遵守卫生要求,并根据相关法规和指南操作。
临床技能考试内容(全部)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让模拟人坐在靠背椅上,衰弱者可取其他适当体位如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2)穿刺点选择正确(2分);选择适宜的穿刺点:(任选1个,位置正确可得2分)①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③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
(3)消毒、局麻操作正确(3分);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①操作流畅正确(3分)。
②操作流畅基本正确(2分)。
③操作错误(0分)。
(4)穿刺操作正确(6分)。
①考生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剌入腹肌,再垂直剌入腹腔(2分)。
②也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诊断性穿刺。
大量放液时,可选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
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肝硬化腹水病人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2分)。
③穿刺结束后,消毒针孔部位,并按住针孔3分钟,以防止渗漏,加蝶形胶布固定,纱布覆盖。
大量放液者需加用腹带加压包扎(2分)。
12、腰椎穿刺术(在医学模拟人上操作)(12分)(1)患者体位、姿势正确(2分);模拟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考生对面一手挽住模拟人头部,另手挽双下肢月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穿刺操作正确(10分);①穿刺点选择正确(2分):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②常规消毒皮肤正确(2分):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急诊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急诊医学硕士学位申请人。
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
须在本学科从事临床工作至少三年。
期间除在急诊科与ICU完成本学科基本训练外,还应轮转相关学科,以扩大知识面积累临床工作经验;鉴于国内现状并借鉴国外关于急诊医学教育的经验,在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上、对内、外科急诊可有侧重。
(一) 理论知识1.掌握(1) 急诊医学服务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2) 急诊常见病、急危重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观、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危重程度鉴别及急诊处理与进一步救治原则:(3) 各种急症的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发放、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咯血、呕血与黑便、昏迷、眩晕、晕厥、血尿。
(4) 各种急性中毒、各种休克、多发伤、复合伤、心跳呼吸停止、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原因、发病机制。
急症处理原则:(5) 内科急危重病①心血管病: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高血压危象、心绞痛、心肌梗死、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速、预激合并房颤、各种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加病窦、Ⅲ°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包填塞、心肌炎。
②呼吸系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动脉栓塞、自发性气胸、ARDS。
③消化系病: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等。
④内分泌与代谢病:甲亢危象、嗜铬细胞瘤、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粘液水肿性昏迷、高渗性昏迷、低血糖。
⑤泌尿系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⑥血液病:粒细胞减少;溶血危象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⑦神经内科:急性脑血管病、癫痫持续状态。
⑧理化因素所致的急性疾病:急性药物中毒、溺水、中暑、电击伤、动物昆虫咬蛰伤。
(6) 急诊外科①各种创伤:皮肤肌肉、韧带损伤.四肢开放性与闭合性骨折和大血管损伤、肋骨骨折、血气胸、骨盆骨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②颅脑外伤、颅内血肿、高颅压脑疝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包括锥颅减压的急救处理。
③内脏损伤、出血、创伤行休克与失血性休克的诊治。
④烧伤的急诊处理。
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穿刺失败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加医患纠纷,有时还会延误治疗和抢救的最佳时机。
因此,一次性穿刺成功不仅是病人对护士的期望,也是每一位护士终生追求的目标。
失败的常见原因1 环境因素1.1 光线光线的强弱及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强光直射会使瞳孔缩小,眼睛发花;灯光暗淡,阴雨天气以及夜晚进行穿刺时,对血管的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穿刺失败。
1.2 室温秋冬季室温过低,病人四肢发凉,使血管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1.3 环境嘈杂需要输液的病人较多,每一位都想尽快得到治疗而不断催促护士,易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1.4.病室内不整洁、凌乱,通风不良有异味,易使护士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穿刺。
2 病人因素2.1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和通透性增强;血管大都细、滑,虽然皮下脂肪少,血管清晰可见,但穿刺时如不细心进针,很容易刺破血管。
2.2 小儿患者患儿合作性较差,且对医护人员会产生恐惧而哭闹,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使穿刺部位偏离;患儿好动,家长如不能很好的固定,也易导致穿刺失败。
2.3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易掌握深浅度。
2.4 血管充盈差患者发热出汗、腹泻、呕吐等引起脱水,或因出血等原因,致血容量不足,穿刺时常无回血,易误以为穿刺失败而继续穿刺,致使血管穿破。
2.5 同一部位穿刺次数较多,皮下容易出现硬结;拔针后局部按压不当,造成皮下出血形成瘀斑,增加了再次穿刺的难度。
2.6 病人躁动不安或者上厕所、不适宜的牵拉输液管,使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壁。
2.7 病人出汗汗液浸湿固定针头的胶布,胶布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针头滑脱。
2.8 水肿病人由于病人皮下水肿,组织积液而使血管位置看不清,影响穿刺成功率。
3 操作者因素3.1 基本功不扎实穿刺技术练习不够,对不易看、不易摸、较难穿刺的血管有畏惧感,导致穿刺失败。
临床医学基本技能操作手册河北省卫生厅医政处河北省医师协会参编人员:赵玲李妍刘小兵王凤安赵晶袁雅冬黄向华施荣富安淑华张淑慧刘保良张俊贞张志清刘怀军冯平勇张祥宏吴文新董振明刘雅李晓松田英平李永军李伟皓陈海英张培红王圆圆牟宇崔炜郝玉明蔡建辉王惠兰程建新井丽娟张会丰庞保东冯志山斯重阳董世民王小玲吕建波王国华于俊荣目录I 临床医学技能操作一、一般洗手技术二、穿脱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三、穿脱隔离衣四、换药术五、吸氧术(单侧鼻导管法)六、吸痰术七、插胃管术八、导尿术九、胸腔穿刺术十、腹腔穿刺术十一、腰椎穿刺术十二、骨髓穿刺术十三、心包穿刺术十四、环甲膜穿刺术十五、中心静脉穿刺术十六、静脉切开术十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与包扎(下颌伤)十八、脊柱损伤的搬运十九、心肺复苏(单人)二十、除颤术二十一、气管插管术(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二十二、呼吸机的使用二十三、四步触诊二十四、双合诊二十五、骨盆外测量二十六、精神检查Ⅱ影像医学技能操作一、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二、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Ⅲ检验医学技能操作一、白细胞计数二、尿沉渣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三、脑脊液细胞计数四、骨髓涂片铁染色五、细菌革兰氏染色及形态识别Ⅳ麻醉医学技能操作一、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二、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术三、蛛网膜下腔阻滞四、硬膜外间隙阻滞五、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置管术V 临床病理学技能操作一、病理标本大体观察及取材二、病理标本接收、登记及处理三、常规病理切片诊断Ⅵ临床药理学技能操作一、门诊处方调剂二、处方审核三、处方调剂判断四、药品采购入库五、药学服务相关提问附录一:影像学检查报告书写规范一、X线诊断报告二、CT或MRI诊断报告附录二:影像片质量评价标准一、X线片平片质量评价标准二、CT或MR质量评价标准I 临床医学技能操作一、一般洗手技术【准备】1.个人准备:换好洗手衣裤,将手表等物品摘掉,剪短指甲,戴好口罩、帽子。
2.物品准备:肥皂或皂液、毛巾或干手器、无菌毛刷等。
换药术用于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方法】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出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深部静脉穿刺与注射深部静脉穿刺常用者有股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
多用于采血化验或急需加压大量输液、输血而周围浅静脉穿刺又非常困难者。
锁骨下静脉穿刺还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
【方法】1.股静脉穿刺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并略外展,股三角区局部常规消毒,医生带无菌手套或用碘酊、酒精常规消毒左手手指,以左手示指在股三角区触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加以固定。
浅静脉穿刺术-血管穿刺术(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相关基础医学知识】
静脉穿刺的目的是:采血,用于献血、血液检查、输血、补液、注射药物,适用于不宜口服和肌肉注射的药物或要求迅速产生药效的药物。
1 浅静脉解剖学特点:
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内,又叫皮下静脉,位置表浅,透过皮肤在体表易于看见。
浅静脉数目较多,多吻合成静脉网,无动脉伴行。
浅静脉有静脉瓣,其数目以四肢较多,下肢多于上肢。
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收缩性和弹性差,故当血容量明显减少时,静脉管壁发生塌陷。
静脉血流缓慢,尤以近心端受到压迫或压力增高时血流更为缓慢,且常出现静脉充盈。
(1)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颓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
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示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没有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
只要操作方便即可,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刺,也可用于成人。
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脉有,
①滑车上静脉,为起自冠状缝处的小静脉,沿额部浅层下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
毗静脉。
②眶上静脉,自额结节处起始斜向内下走行,在内毗处构成内毗静脉。
③颞浅静脉,
起始于颅顶及颞区软组织,在颞筋膜的浅面,颧弓根稍上方汇合成前后两支。
前支与眶上静
脉相交通,后支与枕静脉、耳后静脉吻合,而且有交通支与颅顶导静脉相连。
前后支在颧弓
根处汇合成颞浅静脉,下行至腮腺内注入面后静脉。
(2)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收集颅外大部分静脉血和部分面部深层的静脉血。
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根组成,前根为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根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两根在平下颌角处汇合,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向后下,至该肌后缘、锁骨中点上方2.5cm 处穿颈
部固有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此静脉在锁骨中点上方2.5~5.Ocm 处内有二对瓣膜,
瓣膜下片扩大成囊。
颈外静脉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同侧下颌角与锁骨中点的连线。
由于颈静脉仅被皮肤、浅筋膜及颈阔肌覆盖,位置表浅,管径较大,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尤其在小儿病人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
颈部皮肤移动性大,不易固定,通常颈外静脉不作为穿刺输液的血管,但用硅胶管在此插管输液者日渐多见,使其应用范围扩大。
(3)上肢浅静脉
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
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相互吻合成静脉网,网的桡侧汇集向上延续为头静脉,网的尺侧汇集成贵要静脉。
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桡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升,于三角胸大肌间沟穿入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或奇静脉。
贵要静脉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部连接头静脉与贵要静脉之间,其连接形式变异甚多。
前臂正中静脉起自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升,沿途接受一些属支,并通过交通支与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相连。
前臂正中静脉末端注入肘正中静脉,有的末端分为二支,分别注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这种类型通常无肘正中静脉。
(4)下肢浅静脉
下肢常用做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起始段。
足背浅静脉多构成静脉弓或网。
弓的外侧端延续为小隐静脉,经外踝后方转至跟键的后面上行。
弓的内侧端延续为大隐静脉,该静脉经内踝前方约lcm 处沿小腿内侧上升,约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3~4cm 处穿卵圆窝注入股静脉。
【操作方法】
1.部位选择:根据年龄及病情可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
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和颈外静脉,其次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成人常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2.穿经层次: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的层次基本相同,即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
因年龄不同,
静脉壁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3..穿刺时固定好皮肤和静脉,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角度为15○~30○,在静脉表面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近心方向潜行然后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将针头放平并固定,进行抽血或注入药物,穿刺时要固定好静脉,尤其是老年病人,血管弹性较差,易于滑动。
【临床经验教训】
1.在四肢,通常在拟穿刺部位的近心端绑缚束带,以使静脉充盈,便于穿刺。
2.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穿透静脉。
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穿刺部位应先从小静脉开始,逐渐向上选择穿刺部位,以增加血管的使用次数。
3.如果为一次性抽血检查,则可选择易穿刺的肘正中静脉。
穿刺部位应尽可能避开关节,以利于针头固定。
四肢浅静脉瓣膜较多,穿刺部位应避开瓣膜。
4.颈外静脉穿刺时应让患儿取仰卧位,两臂贴附身旁,枕头垫于肩下,头偏向穿刺部位的对侧,并尽量后仰,充分显露穿刺部位,以便穿刺时使穿刺针与静脉平行,通常在该静脉的上、申姥段交界处刺入。
由于头皮静脉被固定在皮下组织的纤维隔内,管壁回缩能力差,故穿刺完毕后要压迫局部,以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