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3.00 KB
- 文档页数:7
科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科学实验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正确处理和分析数据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整理首先,需要将实验中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包括记录实验条件、测量结果和实验重复次数等。
同时,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整理数据,以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2. 数据筛选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
筛选掉异常值和明显错误的数据,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如标准差和离群值分析等,进行筛选。
3. 数据转换和归一化针对某些实验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归一化处理。
例如,在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时,可以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都具有可比性。
同时,对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可以考虑进行对数、指数或幂次函数等数学转换,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间的关系。
二、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的方法。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等。
通过计算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中心趋势。
2.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可以得出对总体的合理推断。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3. 图表表示图表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的方式,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数据间的关系和趋势。
常用的图表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和散点图等。
在选择图表时,需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目的进行选择,并确保图表的清晰、简明。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案例以某实验室测量铁丝电阻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实验员在不同温度下测量了铁丝的电阻值,重复了3次,数据如下:温度(℃)电阻(Ω)20 1030 1240 1450 1660 18首先,将数据整理并筛选掉异常值。
然后,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得到结果如下:平均值:14标准差:2.83接下来,根据实验目的,假设铁丝电阻与温度呈线性关系,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回归方程。
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结果。
1. 数据整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记录实验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与处理。
在整理数据时,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这样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实验结果。
表格可以将数据按照实验条件、观察现象等进行分类,而图表则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2. 数据计算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
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验数据的集中趋势,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百分比可以用来表示溶液浓度、质量损失等。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实验结果。
3. 数据比较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不同样品、实验条件或时间点的实验结果。
为了进行数据比较,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形式,将多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例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来判断数据之间的显著差异。
4. 数据拟合有些实验数据可能无法通过简单的计算或比较得到结论,此时可以使用数据拟合方法。
数据拟合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并预测未知数据。
常见的数据拟合方法包括线性拟合、指数拟合、多项式拟合等。
通过拟合数据,我们可以深入地研究实验数据背后的规律。
5. 数据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不仅仅包括计算、比较和拟合,还需要解释结果的科学意义。
在数据解释时,我们可以结合化学原理和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和机理。
通过数据解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
综上所述,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整理、数据计算、数据比较、数据拟合和数据解释。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结果,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得出科学结论,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采样和数据归一化等过程。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异常值和缺失值进行处理。
在清洗数据时,我们需要识别和删除不合理或错误的数据,修复异常值,并使用插补方法处理缺失值。
2. 数据采样数据采样是从大量数据集中选择一小部分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采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3. 数据归一化数据归一化是将不同量纲的数据统一到相同的尺度上,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归一化方法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和标准化等。
二、数据的描述和统计分析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通过一些统计指标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如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等。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情况。
2. 统计图表分析统计图表分析是通过绘制直方图、饼图、散点图等图表,可视化地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统计图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三、数据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解释变量的变化。
1.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和相关强度。
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
通过回归模型,我们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变化预测因变量的变化。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和逻辑回归等。
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与可信度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探讨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一、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背景和意义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验证或推翻假设,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数据处理与分析也可以消除人为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1. 数据整理与清洗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清洗。
整理数据时,应尽量保留原始数据,包括所有的测量结果、实验参数和相关信息。
此外,在进行数据清洗时,应排除明显的异常值或错误数据,以确保所分析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参数计算与统计分析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确定需要进行的参数计算和统计分析。
常见的参数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计算、标准差计算、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变异程度、相关性和趋势,并得出科学结论。
3. 图表绘制与解读在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中,合理的图表绘制和解读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绘制合适的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和趋势,提高数据的可理解性和可视化程度。
常用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在解读图表时,应明确图表的目的和要传达的信息,并利用图表进一步分析数据。
三、数据分析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反应速率的测定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持。
2. 合成产率的计算与评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计算合成反应的产率,并评估合成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学案52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考纲要求]能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知识点一实验数据筛选与处理实验所得的数据,可分为有用、有效数据,正确、合理数据,错误、无效数据,及无用、多余数据等。
能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正确、合理的数据是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题的一个重要能力考查点,也是近年来命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解题策略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典例导悟1(2010·江苏,21B)B.对硝基甲苯是医药、染料等工业的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它常以浓硝酸为硝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甲苯的硝化反应制备。
一种新的制备对硝基甲苯的实验方法是: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固体NaHSO4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CCl4溶液中加入乙酸酐(有脱水作用), 45 ℃反应1 h。
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分别用5%NaHCO3溶液、水洗至中性,再经分离提纯得到对硝基甲苯。
(1)上述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洗涤静置后,有机层处于________层(填“上”或“下”);放液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由甲苯硝化得到的各种产物的含量可知,甲苯硝化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是指对实验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得出结论或推断。
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整理和筛选。
首先,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掉异常值、错误值和重复值等。
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进行排列和归类,方便后续的分析和统计。
最后,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计算和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等,来揭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集中趋势。
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和推断,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通过推断统计,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进行评估。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是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重要环节,能够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评估。
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并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在做完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进⾏计算、分析和整理,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作,从中得到最终的结论和找出实验的规律,这⼀过程称为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作中⼀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下⾯介绍实验数据处理常⽤的⼏种⽅法。
⼀、列表法列表法就是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计算过程数据和最终结果等以⼀定的形式和顺序列成表格。
列表法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条⽬清晰,可以简明地表⽰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较、便于随时检查错误,易于寻找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同时数据列表也是图⽰法、解析法的数值基础。
列表的要求:1、简单明了,便于看出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处理数据。
2、必须注明表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单位。
3、表中记录的数据必须忠实于原始测量结果、符合有关的标准和规则。
应正确地反映测量值的有效位数,尤其不允许忘记未位为“0”的有效数字。
4、在表的上⽅应当写出表的内容(即表名)⼆、图⽰法图⽰法就是在专⽤的坐标纸上将实验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成图线。
通过图线可直观、形象地将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清楚地表⽰出来,它最能反映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且图线具有完整连续性,通过内插、外延等⽅法可以找出它们之间对应的函数关系,求得经验公式,探求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作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测量中的失误、不⾜与“坏值”,指导进⼀步的实验和测量。
定量的图线⼀般都是⼯程师和科学⼯作者最感兴趣的实验结果表达形式之⼀。
函数图像可以直接由函数(图⽰)记录仪或⽰波器(加上摄影记录)或计算机屏幕(打印机)画出。
但在物理教学实验中,更多的是由列表所得的数值在坐标纸上画成。
为了保证实验的图线达到“直观、简明、清晰、⽅便”,⽽且准确度符合原始数据,由列表转⽽画成图线时,应遵从如下的步骤及要求:1、图纸选择依据物理量变化的特点和参数,先确定选⽤合适的坐标纸,如直⾓坐标纸、双对数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极坐标纸或其他坐标纸等。
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一、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测量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然而,仅仅通过观察和测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二、数据处理1. 实验数据的收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记录实验数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时刻记录数据: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避免遗漏或遗忘。
(2)使用标准单位:使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单位,例如摄氏度(℃)、克(g)等,以便后续计算和比较。
(3)记录实验条件:记录实验时的温度、压力、溶剂等实验条件,这些条件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2. 数据整理与清洗在收集到实验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以消除误差和异常值的影响。
(1)数据整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格式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后续分析。
(2)数据清洗:清洗实验数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去除异常值:根据实验原理和先验知识,判断并清除异常值,防止其对后续分析产生干扰。
- 校正仪器误差:如果仪器存在固有误差,应该对数据进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 进行平均处理:如果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可以计算平均值,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1.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方法,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平均值: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以获得数据的集中趋势。
(2)标准差:计算实验数据的标准差,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3)相关系数: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相关系数来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
2. 图表分析图表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表示的方法,有助于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1)折线图:用于表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可以观察到数据的趋势和周期性变化。
(2)柱状图:用于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差异。
(3)散点图: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观察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化学实验中,数据处理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实验结果的更多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据。
一、数据处理1. 数据整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
将数据按照实验项目、实验组、实验次数等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2. 数据筛选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求,对数据进行筛选。
去除异常值、重复数据以及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转换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对数据进行转换。
例如,将温度从摄氏度转换为开氏度,将压力从毫巴转换为帕斯卡等。
转换后的数据更加符合分析和比较的需求。
二、数据分析1.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总体的了解和揭示其中的规律。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等。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实验数据的分布情况、数据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2. 绘图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关系。
常用的图表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实验数据的规律和异常情况。
3. 数据比较与检验在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时,常常需要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检验。
通过对不同组别或不同条件下的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常用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
4. 结果解读与推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推断。
在结果的解读中,要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证据。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1. 数据处理要注重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整理和筛选数据时,要仔细核对数据的来源和记录,避免人为失误的影响。
2. 数据分析要注重方法的选择和合理性。
在选择统计方法和绘图方法时,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选择,确保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切实反映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学案52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考纲要求]能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知识点一实验数据筛选与处理实验所得的数据,可分为有用、有效数据,正确、合理数据,错误、无效数据,及无用、多余数据等。
能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正确、合理的数据是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题的一个重要能力考查点,也是近年来命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解题策略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典例导悟1(2010·江苏,21B)B.对硝基甲苯是医药、染料等工业的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它常以浓硝酸为硝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甲苯的硝化反应制备。
一种新的制备对硝基甲苯的实验方法是: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固体NaHSO4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CCl4溶液中加入乙酸酐(有脱水作用), 45 ℃反应1 h。
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分别用5%NaHCO3溶液、水洗至中性,再经分离提纯得到对硝基甲苯。
(1)上述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洗涤静置后,有机层处于________层(填“上”或“下”);放液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由甲苯硝化得到的各种产物的含量可知,甲苯硝化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浓硫酸催化甲苯硝化相比,NaHSO4催化甲苯硝化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如何用好、选好数据,是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解决这类试题的一般方法为:比较数据,转变物质,分析利弊,确定方案。
解题策略a.对数据进行比较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注意比较数据的交点与重合区。
b.转变物质则是实现实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一些物质提纯与制备的问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物质沉淀的pH范围、物质的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呈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数据。
在许多情况下,一些物质的相关数据是重叠的,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般可通过转变物质来解决(如CH3COOH与CH3CH2OH的沸点很接近,要分离二者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将CH3COOH转变为CH3COONa 的方法,扩大其与CH3CH2OH沸点上的差异,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c.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除了涉及是否能够通过相应反应来实现实验目标外,还涉及经济效益的问题,在原理、环保等没有大的差异时,选择廉价原料完成相应的实验就成为首选。
典例导悟2“卤块”的主要成分为MgCl2(含Fe2+、Fe3+、Mn2+等杂质离子),若以它为原料,按如下工艺流程图,即可制得“轻质氧化镁”。
如果要求产品尽量不含杂质离子,而且成本较低,流程中所用试剂或pH值控制可参考下列附表确定。
表1表2Ω注:Fe2+Fe3+,生成Fe(OH)3沉淀而去除之。
请填写以下空白:(1)在步骤②加入试剂X,最佳选择应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③加入的试剂Y应是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要控制pH=9.8,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变量探究实验典型的变量探究型实验,往往涉及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解题策略处理相关实验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所选择的反应不能太灵敏,也不能太迟钝。
二是反应物的浓度要适当,不能太大,而探索浓度变量时,浓度间的差别也不能太大。
三是反应体系的温度,要有规律地设计不同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也要注意物质的相应性质,不能选择会引起反应发生变化的体系温度。
四是对变量要进行适当的组合,组合的一般原则是“变一定多”,即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的值进行实验,测定数据,通过系列实验,找出变量对反应的影响。
典例导悟3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以下数据,回答(1)有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t 1<70B .m 1<m 2C .m 6=19.3D .t 1>t 4(3)本实验还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mol·L -1,实验6生成硫酸锌的质量m 5=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1.(2009·广东,1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 3N 2),并探究其实验式。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 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 并通入N 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x2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9·安徽理综,28)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固定实验温度在298 K 或313 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上图。
(2)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 s内的反应速率:v(p-CP)=________mol·L-1·s-1。
[解释与结论](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训练1.TMB是一种新型指纹检测的色原试剂,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与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仪器测定TMB的分子式。
其主要过程为在足量氧气流中将4.80 g TMB样品氧化(氮元素转化为N2),再利用吸收剂分别吸收水蒸气和CO2。
请从图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装置符合气密性要求,加热装置等已略去,其他用品可自选)。
(1)将所选用的仪器(可重复选用,C、D之间及D后的空栏不一定表示只有一栏)连接顺(2))质量依次增加3.60 g、14.08 g、0.14 g,则TM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将适量1.00 mol·L-1 CuSO4溶液和2.00 mol·L-1 NaOH溶液混合,过滤后得到一种浅绿色碱式盐沉淀A[a Cu(OH)2·b CuSO4]。
将9.08 g A隔绝空气在1 000 ℃以上加强热,得到了5.76 g红色固体B,同时得到x mol的混合气体;再将5.76 g B溶于稀硫酸得到2.56 g另一种红色固体C(已知铜的化合价有+1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