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第7章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s)
- 格式:ppt
- 大小:973.50 KB
- 文档页数:44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引言成本是一个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了解和管理成本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是两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讨论它们在实践中的优缺点。
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是一种根据成本的行为特征对成本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方法。
它根据成本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变动性,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企业的产量高低,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工厂设备的折旧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固定成本与企业的产量无关,因此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较小。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它与企业的产量大小成正比。
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随着产量的增加,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变动成本的变动性使得企业能够在经营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成本。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方法。
它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变动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成本控制和决策的依据。
变动成本的计算为了进行变动成本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变动成本的费用项,并将其与相应的产量进行关联。
例如,如果原材料成本是企业的变动成本,那么可以将原材料成本与产量进行相关联。
然后,根据相关联的数据,可以使用成本-产量关系表、成本方程或者其他数学模型来计算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的分析变动成本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变动规律,并根据变动成本的大小和趋势来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通过分析变动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企业可以确定成本的弹性和敏感性。
例如,如果变动成本与产量变动的弹性较大,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控制成本。
如果变动成本与产量变动的敏感性较小,企业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成本,如谈判供应商以降低原材料价格。
应用实例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管理会计识记2——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1(一)成本性态分析识记:成本性态: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
业务量: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期内投入或完成的经营工作量的统称。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总额保持不变的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设计变动成本:由产品的工艺设计所确定的,只要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不改变,成本就不会变动,所以不受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影响。
酌量性变动成本:在不影响质量和单耗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在不同地区或不同供货单位采购到不同价格的某种原材料,其成本消耗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成本往往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他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称为混合成本。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识记: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四)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识记:1.职能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余额为销售毛利,销售毛利再减去营业费用,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
2.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为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再减去全部固定成本则是企业的营业利润。
成本管理会计一、名词解释成本会计第二章1、费用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各项耗费的构成与水平,将费用进一步划分为九个项目,把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称为费用要素。
2、产品成本项目: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用途可分为若干项目,在会计上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3、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范围。
第五章1、成本计算对象: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
2、平行结转分步法:在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时,可以不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而与完工产成品直接联系起来,计算出各步骤应诗篇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这样,各步骤平等独立地、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将相同产品的各品成本明细账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等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成本的方法,称为平等结转法。
2、制造成本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只计算产品制造活动中发生的耗费,不包括期间费用,因而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
3、成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管理会计第二章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2、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性态体质不变的有关期间与业务量的特定范围。
超过这个范围,将不能保持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性态,所有成本都将呈现混合成本的性态。
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
这部分成本支出具有一定的弹性。
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它是为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序无关。
第四章1、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是在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第七章 变动成本计算法v本章要点:v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含义v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v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对分期计算损益产生的不同影响v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七章 变动成本计算法第一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特点第二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 法的比较第三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一节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特点第一节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特点v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v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一、变动成本法的意义变动成本法的产生变动成本计算法,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逐渐加强,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信息的使用频率日益提高,从而使变动成本法不胫而走,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广为运用。
这种方法自70年代末传人我国,经过消化、吸收后,在一些企业得到了运用。
变动成本法的含义v变动成本计算法(Variable costing)是与全部成本计算法(Full costing)相对应的一个新概念。
v全部成本计算法即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计算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把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v变动成本计算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件工资)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理论依据v变动成本计算法认为,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费用,同产品实际生产量没有数量上的直接联系,不会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也不会随产量的减少而减少。
v但它却随会计期间的到来而发生,随会计期间的消逝而结束,因而它与会计期间联系密切,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上是当期的期间费用,不应该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
v所以,把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作为当期实现收益的减除项目,更符合“收益与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更能准确地评价企业在当期的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公式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总成本的函数模型在相关范围内,总成本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x代表业务量,b代表固定成本总额半变动成本高低点法根据历史资料中业务量最高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来分解成本的方法,叫高低点法。
由于混合成本兼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而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Y=a+bX其中,Y代表一定期间某项混合成本总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部分;计算顺序:先算b,再求a=y高-bx高或a=y低-bx低用高低点法来分解成本十分简单,但由于选用的资料有限,因而计算的结果不是很准确。
二.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损益表如下:完全成本法下的职能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加:本期生产成本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销售成本合计销售毛利减: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合计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成本合计边际贡献减: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三.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完全成本法期初存货吸收的固定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末存货量–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存货量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一.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价格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设销售价格为p ,销售量为x ,固定成本总额为a ,单位变动成本为b ,利润为P ,则这些变量之间可用下式表达:P=px-bx-a=(p-b)x-a二.单位边际贡献(CM)=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p-b边际贡献(TCM)=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px-bx=(p-b)x =CM·x营业利润(P)=边际贡献-固定成本=TCM-a边际贡献率=(px )TCM)(销售收入边际贡献×100%=(px )CM)(销售价格单位边际贡献×100%变动成本率=(px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bx ×100%=(p))(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b ×100%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三.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量-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安全边际=预算(或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安全边际率=)()()(额销售量或实际预算额安全边际量×100% 营业利润=安全边际(数量)×单位边际贡献营业利润=安全边际(金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与安全边际率和边际贡献率的关系,需要掌握公式: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四.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边际贡献率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 经营杠杆系数=销售变动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预算利润总额预算边际贡献计划期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系数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单位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标准单位产品边际贡献 第五章经营与定价决策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加成率)=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总成本×(1+加成率)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加成率)加成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以产品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变动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00% 以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加成率=变动生产成本总额非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目标利润)(++×100%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分析1.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的计算FV=PV ·(1+i)n=PV ·FVIFinPV=FV ·ni )1(1+=FV ·PVIFin 其中:FV 为复利终值,PV 为复利现值,FVIFin 为复利终值系数,PVIFin 为复利现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