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人美版下册 第5课 色彩的调和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27 MB
- 文档页数:102
《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色彩调和,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创造性使用色彩调和的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而又和谐的画。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水粉颜料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五、教学过程:一)、小游戏导入:1、课件展示四幅图案色彩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将图片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
2、课件上四幅图案色彩分别代表酸、甜、苦、辣,请将图片与其代表的味觉一一对应。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游戏,师生共同探讨色彩与心理、色彩与生活的关系。
展示并板书课题二)、探究讨论:1、打开课本,出示学习要求,小组讨论:(1)、什么是色彩的调和?(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3)、欣赏感悟:分析莫奈油画作品《池塘》,画中有哪些色相?他们在色相环中处于什么位置?有什么关系?这幅作品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师:蓝、绿色,是一组邻近色,莫奈运用蓝色和绿色描绘出静谧的夏日池塘景色,几块浓重的绿荫和点点睡莲以及桥栏的亮部,使画面富有节奏,各种不同的绿色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效果。
生: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色彩调和的感受和理解,了解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感受绘画作品内容与色彩带给人的调和之美。
2、分析色彩调和的方法同色调色彩调和:单一色相变化其明度、纯度或冷暖,会很容易得到和谐的色彩效果,分析18页书中蓝色调和紫色调的调和方法。
并完成右侧绿色调的调和方法。
不同色调的调和方法:课件展示多幅莫奈的《池塘》作品。
这几幅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点,对比强烈吗?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色彩的调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色彩的调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的调和技巧,并能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色彩调和的原理,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美感的作品。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理解色彩的属性及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
2. 技能与操作:学会运用色彩的调和技巧,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达到色彩和谐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情况。
2. 作品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否符合色彩调和的原理,作品是否具有层次感和美感,色彩运用是否合理等。
3. 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完成学习后的自我反思,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等。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幅色彩调和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属性的相关知识,介绍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调和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调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色彩基本概念和调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幅以“色彩的调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运用色彩,创作出富有层次感和美感的作品。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感受。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4、5课”重组单元作业设计二、单元分析1、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本重组单元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单元有意图地运用色彩美术语言,观察、认识与理解色彩的基本造型元素,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的探索及实践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教材分析本重组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第3、4、5课的内容,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主要是以色彩知识为主的教学探究活动。
根据七年级学生实际的美术学习水平与身心发展的特征,适合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造型表现的各种美术活动。
本学习领域有内在的关联性与循序渐进性:第3课《同类色与邻近色》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协调色彩知识,为下节课色彩对比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4课《色彩的对比》结合生活中色彩的对比现象,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视觉规律,培养他们对于色彩的感知与表现力;第5课《色彩的调和》培养学生学习色彩的协调意识,认识色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对色彩调和搭配的兴趣,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
针对本重组单元教学活动的特点,在作业设计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探索色彩各种表现的方法。
3、学情分析七年级大部分学生仍然保持着较浓的美术学习兴趣,有基本的美术素养。
由于本重组单元“造型・表现”领域的色彩知识属于基础阶段,而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有的同学对美术色彩知识认识比较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缺乏。
也有很多同学对美术学习仍然兴趣盎然,而且由于美术知识的积累,有少数同学运用美术色彩语言表现美术素养的方法已经多样化。
当然,七年级有不少学生虽然从小就在用色彩作画,可是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不够自信。
如果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色彩知识,在作业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色彩知识进行临摹和创作,就会使同学们增强绘画的自信,体验到运用色彩“造型•表现”的极大乐趣。
《色彩的调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理解色彩调和的基本概念;2. 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3. 能够应用色彩调和原理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
二、作业内容1. 色彩调和理论测试: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色彩调和的理论测试,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原理、调和的技巧等。
测试将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色彩调和作品创作:学生需选择两种不同的颜色,通过调和技巧将其融合为一种新的颜色。
他们需要使用水彩、油画棒或任何其他美术材料进行创作,并提交一份作品集,包括调和过程的照片和创作作品。
3. 小组讨论:学生需组成小组,围绕色彩调和的主题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以及在色彩调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理论测试需独立完成,确保准确理解色彩调和的理论知识;2. 作品创作需真实反映调和过程,确保作品质量;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尊重组员意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4. 提交作业的时间为作业布置后的三天内。
四、作业评价1. 理论测试:根据完成情况和正确率进行评价;2. 作品创作:根据作品质量、创新性和色彩调和技巧进行评价;3. 小组讨论:根据参与度、贡献和团队协作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反馈意见;2. 针对学生在理论测试和作品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3. 学生需认真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调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提高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教师也能通过作业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提高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
5. 色彩的调和-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调和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基本的调和方法;3.能够在作品中运用调和的方法来创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是指将几种色彩合理地搭配在一起,达到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调和分为三种类型:对比调和、同色调和、互补调和。
1. 对比调和对比调和就是将互补的颜色组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
常见的对比组合有红绿、黄紫、蓝橙等。
2. 同色调和同色调和是指同种颜色的不同明度、饱和度的搭配。
例如,橙色的深浅搭配、绿色的浅深搭配等。
3. 互补调和互补调和是指色轮上相对位置相对的两种颜色搭配。
常见的互补组合有蓝橙、黄紫、红绿等。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实践。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的氛围。
通过一些图片或画作,介绍调和的概念和分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环节(20分钟)通过PPT,详细讲解对比调和、同色调和、互补调和的含义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调和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30分钟)安排小组,让小组自由选择搭配颜色,讨论调和的方法和技巧,设计一幅新的图画,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4. 课后实践(3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设计一幅图画,要求采用一定的调和方法,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种调和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是否能够在作品中运用调和的方法来创作;3.作品是否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总结:色彩的调和,在绘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调和的方法和技巧,能够使作品更加出彩。
《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色彩实例分析掌握色彩调和的知识,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色彩调和的作品进行分析,进行简单的色彩调和设计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
继续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感受和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尝试运用调和色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调和方法,使画面色彩调和。
课前准备教师:色相环,变色龙的相关视频等。
学生:彩色手工纸,剪刀,绘画用的纸,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课件出示: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思考: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欣赏美术作品图片,感受画面的美感,了解画面如此美观,舒服的原因。
引出新课《色彩的调和》。
二、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色彩调和的定义以及色彩调和的两种情况:同色相调和、不同色相调和。
2、介绍同色相调和,欣赏同色相调和作品,感受同色相带来的美感。
3、根据书中的蓝色调与紫色调调和的作品,分析绿色调作品所运用的色彩。
4、介绍不同色相调和的定义及三种调和方法。
观看图片了解不同的方法。
5、分组讨论,四幅图片所运用的是相同色相的调和还是不同色相的调和?三、课堂活动:1、教师用课件简单示范一张白描稿上色的过程。
2、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运用练习稿,发挥想象,给画稿上色,自己创作同色相或不同色相调和的作品。
3、要求作品的色彩和谐舒适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练习: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创作作品。
师生评价。
五、课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为你们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1)、起稿。
(2)、选择水粉色。
(3)、调色、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