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三硝基苯胺
- 格式:pdf
- 大小:133.18 KB
- 文档页数:3
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 分子式C6H6N2O2相对分子质量138.12,CAS NO 100-01-6名称:4-硝基苯胺别名:对硝基苯胺主要性质:淡黄色针状结晶,易于升华。
熔点148.5℃,沸点331.7 ℃,相对密度1.424(20/4℃)。
闪点199°F[1],水中溶解度为0.0008g。
微溶于冷水,溶于沸水、乙醇、乙醚、苯和酸溶液。
该品有毒,空气中容许浓度为5mg/m3。
吸入、口服和皮肤接触有害。
毒性高毒。
可引起比苯胺更强的血液中毒。
如果同时存在有机溶剂或在饮酒后,这种作用更为强烈。
急性中毒表现为开始头痛、颜面潮红、呼吸急促,有时伴有恶心、呕吐,之后肌肉无力、发绀、脉搏频弱及呼吸急促。
皮肤接触后会引起湿疹及皮炎。
大鼠经口LD50为1410mg/kg。
生产方法工业生产对硝基苯胺。
可采用乙酰苯胺硝化、水解的方法,也可用对硝基氯苯氨解的方法。
1.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硝化、水解而制得。
原料消耗定额:乙酰苯胺1210kg/t;硝酸(90%)580kg/t;硫酸3620kg/t;液碱(30%)660kg/t。
2.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可采用高压釜间歇法生产,也可采用管道反应器连续化生产,收率都在94%左右。
原料消耗定额:对硝基氯苯(97%)1170kg/t;氨水(28%)700kg/t。
产品用途对硝基苯胺是染料工业极为重要的中间体,可直接用于合成品种有:直接耐晒黑 G,直接绿B、BE、2B-2N,黑绿NB,直接灰D、酸性黑10B、ATT,分散红P-4G、阳离深黄2RL,毛皮黑D,对苯二胺,邻氯对硝基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5-硝基-2-氯苯酚等,也可合成农药氯硝胺,医药卡柳肿;同时还是防老剂,光稳定剂,显影剂等的原料。
国外以对硝基苯胺为重氮组份合成的分散染料有:C,I分散橙1,3,7,21等、红色1,2,7,17等,蓝259;黑2,3,28,29等该品即冰染染料大红 GG色基,可作黑色盐 K,供棉麻织物染色、印花之用。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1095 学年学季:20192单项选择题1、命名下列化合物().苯甲腈.苯乙腈.乙腈.甲腈2、....3、如何除去苯中含有的少量杂质吡咯()。
.用浓硫酸处理反应体系,吡咯会因为聚合而被破坏,聚合物可以通过过滤除去.用稀硫酸处理反应体系,吡咯会因为聚合而被破坏,聚合物可以通过过滤除去.用浓硫酸处理反应体系,吡咯很容易与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而溶解在浓硫酸中,从苯中离出去。
.用稀硫酸处理反应体系,吡咯很容易与稀硫酸发生磺化反应而溶解在稀硫酸中,从苯中离出去。
4、........5、()是最常用的淀粉鉴定试剂。
.茚三酮. 2,4-二硝基氟苯.碘.异硫氰酸苯酯6、命名下列化合物().戊二酸酐.反丁烯二酸酐.丁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7、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8、下列化合物中,()可以用作化学合成染料。
....9、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葡萄糖10、()是一切糖类甜味剂中甜味最大的单糖。
. D-木糖. D-半乳糖.D-果糖. D-葡萄糖11、....12、....13、....1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水形成氢键。
.甲胺.二甲胺.甲烷.三甲胺15、....16、命名下列化合物(). 2-甲基呋喃. 1-甲基四氢呋喃. 2-甲基四氢呋喃. 1-甲基呋喃17、....18、写出对氨基苯乙酮的结构()....19、....20、....21、....22、()和亚硝酸或亚硝酸盐及过量的酸在低温下反应可生成芳香重氮盐。
.芳香铵盐.芳香三级胺.芳香一级胺.芳香二级胺23、为何酰胺熔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酯高()。
.范德华力. A and B.分子间氢键作用.分子间静电作用24、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
.蛋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2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戊二烯分子以头尾相连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化合物称为______。
.生物碱.甾体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蛋白质26、....27、....28、下列基团中____不能用来保护羟基. THP(四氢吡喃基).对甲氧基苄氧基甲基p-MeOC6H4CH2OCH2―简写为PMBM .硅保护基,例如三乙基硅基(TES).苄基2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周环反应。
2氯4硝基苯胺的合成路线
2氯4硝基苯胺是一种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化合物,用于制备染料或药物。
以下是一条常见的合成路线:
首先,在乙酸中加入硝酸和氢氧化铵,得到硝酸铵溶液。
然后,将3氯亚甲基苯胺放入反应体系中,反应温度控制在0°C至10°C之间,并不断搅拌,使得硝酸铵溶液不断加入反应体系。
反应约需要2-3小时,当反应基本完成后,离心分离反应液,得到3-氯-4-硝基苯胺。
接下来,将上述得到的化合物加入过量的氨水中,并控制反应温度在5°C至10°C之间,反应时间为6-8小时。
反应完毕后,用冷水将反应混合物中的杂质冲出,得到2-氨基-4-硝基氯苯。
最后,将上述得到的化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至95°C至110°C,反应时间为2-3小时。
反应完毕后,离心分离,用乙酸将沉淀洗涤干净,即得到2-氨基-4-硝基氯苯的钠盐,即2-氨基-4-硝基苯胺。
这条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效率高、产率稳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重大危险源临界量表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 雷(酸)汞 12硝化丙三醇 13 二硝基重氮酚 14 二乙二醇二硝酸酯15 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四氮烯 16 迭氮(化)钡 171迭氮(化)铅 18 三硝基间苯二酚铅 19 六硝基二苯胺 5 5010 2,4,6-三硝基苯酚 5 5011 2,4,6-三硝基苯甲硝胺 5 5012 2,4,6-三硝基苯胺 5 5013 三硝基苯甲醚 5 5014 2,4,6-三硝基苯甲酸 5 5015 二硝基(苯)酚 5 5016 环三次甲基三硝胺 5 5017 2,4,6-三硝基甲苯 5 5018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 5 5019 硝化纤维素10 10020 硝酸铵25 25021 1,3,5-三硝基苯 5 5022 2,4,6-三硝基氯(化)苯 5 5023 2,4,6-三硝基间苯二酚 5 5024 环四次甲基四硝胺 5 5025 六硝基-1,2-二苯乙烯 5 5026 硝酸乙酯 55表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类别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闪点<28C的液体乙烷2 202 正戊烷 2 203 石脑油 2 204 环戊烷 2 205 甲醇 2 206 乙醇 2 207 乙醚 2 208 甲酸甲酯 2 209 r 甲酸乙酯2 2010 乙酸甲酯 2 2011 汽油 2 2012 丙酮 2 2013 丙烯2 2014 煤油10 10015 松节油10 10016 2- 丁烯-1-醇10 10017 3-甲基-1- 丁醇10 10018 二(正)丁醚10 10019 乙酸正丁酯10 10020 28 CW闪点v 60 C的液体硝酸正戊酯10 10021 2,4-戊二酮10 10022 环己胺10023 乙酸10 10024 樟脑油10 10025 甲酸10 10026 乙炔 1 1027 氢 1 1028 甲烷 1 1029 乙烯1 1030 爆炸下限W 10%气体1,3- 丁二烯 1 1031 环氧乙烷 1 1032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 1 1033 石油气 1 1034 天然气 1 10表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 氯酸钾2 202 氯酸钠 2 203 过氧化钾2 204 过氧化钠 2 205 过氧化乙酸叔丁酯(浓度》70% 1 106 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浓度》80% 1 107 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浓度》80%1 108 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浓度》80% 1 109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盐度》90%1 1010 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浓度》70%1 1011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浓度》80%) 1 1012 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浓度》80%1 1013 2,2-过氧化二氢丙烷(浓度》30% ) 1 1014 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浓度》80% 1 1015 3,3,6,6,9,9- 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1 1016 过氧化甲乙酮(浓度》60% 1 1017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浓度》60%1 1018 过乙酸(浓度》60% 1 1019 过氧化(二)异丁酰(浓度》50% 1 1020 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浓度》30% 1 1021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浓度》77%1 10表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临界量,t生产场所贮存区1 氨40 1002 氯10253 碳酰氯4 一氧化碳 2 55 二氧化硫40 1006 三氧化硫30 757 硫化氢 2 58 羰基硫 2 59 氟化氢 2 510 氯化氢205011 砷化氢 112 锑化氢 113 磷化氢 114 硒化氢 115 六氟化硒116 六氟化碲 117 氰化氢8 2018 氯化氰8 2019 乙撑亚胺8 2020 二硫化碳40 10021 氮氧化物20 5022 氟8 2023 二氟化氧 124 三氟化氯8 2025 三氟化硼8 2026 三氯化磷8 2027 氧氯化磷8 2028 二氯化硫 129 溴40 10030 硫酸(二)甲酯20 5031 氯甲酸甲酯8 2032 八氟异丁烯33 氯乙烯20 5034 2-氯-1,3- 丁二烯20 5035 三氯乙烯20 5036 六氟丙烯20 5037 3-氯丙烯20 5038 甲苯-2,4-二异氰酸酯40 10039 异氰酸甲酯40 丙烯腈40 10041 乙腈40 10042 丙酮氰醇40 10043 2-丙烯-1-醇40 10044 丙烯醛40 10045 3-氨基丙烯40 10046 苯20 5047 甲基苯40 10048 二甲苯40 10049 甲醛20 5050 烷基铅类20 5051 羰基镍152乙硼烷 1 厂153戊硼烷 1 厂54 3-氯-1,2-环氧丙烷20 50。
固体催化剂表面酸碱性测定--吸附指示剂滴定法固体酸(碱)催化剂表面中心的酸(碱)性质会直接决定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因此,在研究固体酸(碱)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改进现有的固体酸(碱)催化剂、研制新型酸(碱)催化材料和研究催化剂酸(碱)位的性质、来源及结构等方面,都离不开对表面酸(碱)性的表征。
科学工作者在固体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表征领域做了大量系统研究,建立了许多测定方法,如吸附指示剂滴定法、程序升温热脱附法、红外光谱法、吸附微量热法、热分析方法和核磁共振谱等。
其中,操作简便的吸附指示剂滴定法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阐述吸附指示剂滴定法操作体系。
1固体酸表面酸性测定—吸附指示剂胺滴定法早在50年代初,Walling提出利用吸附在固体酸表面的Hammett指示剂的变色的方法来测定固体表面酸的酸强度;Tamele用对二甲氨基偶氮苯为指示剂,以正丁胺滴定悬浮在苯溶剂中的固体酸来测定酸量。
随后Benesi做了重大的改进,先让催化剂样品分别与不同滴定度的正丁胺达到吸附平衡,再采用一系列不同p K a 值的Hammett指示剂来确定等当点。
这样就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测得酸强度分布,形成了一个测定固体表面酸酸强度分布的吸附指示剂正丁胺滴定法,又称非水溶液胺滴定法。
由于操作比较简便,指示剂法广泛被采用。
但是这个方法从理论依据到试验操作都有不少缺陷,如到达吸附平衡耗时长等;几十年来,这个方法有了一些改进,包括使用超声波振荡器加快吸附平衡的到达,选用硝基取代苯类具更弱碱性的化合物作为指示剂测超强固体酸酸性,针对不同的样品体系选用合适的滴定用有机胺和溶剂等。
1.1 基本原理1.1.1 酸强度: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B酸)或是接受电子对(L酸)的能力。
不同的测定方法采用不同的物理化学参数来表征。
指示剂法用Hammett酸度函数H o表示,H o有明确的化学概念,使用广泛。
Hammett 酸度函数H o 将固体表面酸的酸强度定义为:固体表面的酸中心使吸附其上的中性(不带电的)碱指示剂(以B 表示)转变为它的共轭酸的能力。
重氮化重氮化和偶合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精细化工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类反应在染料合成中应用很广,是两个主要的工序。
可合成酸性、冰染、直接、分散、活性、阳离子等类型的染料,还可合成各类黄色、红色偶氮型有机颜料。
一.重氮化和重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及影响因素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
重氮化反应要在强酸中进行,实际上是亚硝酸作用于铵离子。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刻与芳伯胺反应,避免亚硝酸的分解。
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必须首先把芳伯胺转化为铵正离子。
芳胺的碱性较弱,因此重氮化要在较强的酸中进行。
有些芳胺碱性非常弱,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进行重氮化。
重氮化是放热反应,重氮盐对热不稳定,因此要在冷却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都用冰盐浴冷却,并调节亚硝酸钠的加入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0℃附近,由于重氮盐不稳定,一般就用它们的溶液,随做随用。
固体重氮盐遇热或震动、摩擦,都将发生爆炸,必需应用某些稳定性好的固体重氮盐时,也需谨慎小心。
自重氮化反应发现以来,人们为了弄清楚其反应的影响因素,对重氮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反复研究,已普遍接受了重氮化反应的亚硝化学说即重氮化反应是由亚硝酸产生的亲电质点对游离芳伯胺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其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酸的影响酸的影响主要考虑酸的种类、用量及浓度的影响。
重氮化所用的酸,从反应速度来说,以盐酸或氢溴酸等最快,硫酸与硝酸较次。
由反应式可以看出酸的理论用量为2摩尔,在反应中无机酸的作用是:首先是使芳胺溶解,其次可和亚硝酸钠生成亚硝酸,最后是生成稳定的重氮盐。
重氮盐一般来讲是容易分解的,只有在过量的酸液中才稳定,所以重氮化时实际上酸用量过量很多,常达3~4摩尔。
反应完毕时介质应呈强酸性,PH值为3,对刚果红试剂呈蓝色,重氮化过程经常检查介质的PH值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时若酸量不足,生成的重氮盐容易和未反应的芳胺偶合,生成重氮胺基化合物。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硝基苯胺化学品英文名:2-nitroanilineCAS号:88-74-4分子式:C6H6N2O2分子量:138.1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31吸入会中毒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1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14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对硝基苯胺的生产工艺
硝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颜料、医药、化肥和炸药等领域。
其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1. 废酸法生产:该方法是将废硫酸与苯胺反应生成硝基苯胺。
(1) 反应方程式:H2SO4 + HNO3 + C6H5NH2 →
C6H5NHNO2 + H2O + H2SO4
(2) 工艺流程:
- 将苯胺与硫酸和硝酸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 反应完毕后,用蒸馏水将硝酸和硫酸中的残余酸洗涤。
- 将硝基苯胺溶解在碱性水溶液中,经过煮沸、冷却和搅
拌后,析出硝基苯胺。
- 进行过滤和洗涤,最后得到成品硝基苯胺。
(3) 优点: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较低。
(4) 缺点:产生大量废酸,对环境造成污染。
2. 蒸汽氧化法生产:该方法是将苯胺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硝基苯胺。
(1) 反应方程式:C6H5NH2 + O2 → C6H5NHNO2 + H2O
(2) 工艺流程:
- 将苯胺和催化剂引入反应器中,同时通入高纯度的氧气。
- 反应温度一般在200-250℃,压力在1-4 MPa之间。
- 反应结束后,通过冷却和分离等步骤,得到含有硝基苯
胺的混合物。
- 经过脱色、中和和过滤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净的硝基苯胺。
(3) 优点:工艺条件温和,产率高,纯度较高。
(4) 缺点:催化剂使用较多,生产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硝基苯胺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废酸法和蒸汽氧化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生产工艺。
4.1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编号品名别名备注1)11001爆破用电雷管工程电雷管0030 11002爆破用非电雷管工程非电雷管0029 11003弹药用雷管炮弹雷管0073 11004爆破用非电雷管组件0360 11005传爆管[带雷管的]助爆管0225 11006传爆管[不带雷管的]助爆管0042 11007导爆索[外包金属的]0290 11008导爆索[柔性的]0065 11009爆炸管0043 1101火帽0377 11011点火管0121 11012起爆引信0106 11013起爆引信[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0408 11014无线电引信11015压电引信11016机械引信11017点火引信[高炮用]旋翼控制器[航弹用]11018迭氮(化)钡[干的或含水<50%]0224 11019迭氮(化)铅[含水或水加乙醇≥20%]0129 1102重氮甲烷11021二硝基重氮酚[含水或水加乙醇≥40%]重氮二硝基苯酚0074 11022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含水或水加乙醇≥20%]收敛酸铅0130 11023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叉肼[含水≥30%]01131102 4 脒基亚硝氨基脒基四氮烯[含水或水加乙醇≥30%]四氮烯:特屈拉辛011411025雷(酸)汞[含水或水加乙醇≥20%]0135 11026高氯酸[浓度>72%]11027硝基胍[干的或含水<20%]橄苦岩0282 11028硝基脲0147 11029硝酸脲[干的或含水<20%]0220 1103硝酸重氮苯11031硝化淀粉[干的或含水<20%]硝化棉0146 [干的或含水(或乙醇)<25%]0340 [含增塑剂<18%]03411103 3 硝化丙三醇[含不挥发、不溶于水的钝感剂≥40%]硝化甘油;甘油三硝酸酯014311034硝化丙三醇乙醇溶液[含硝化甘油1%~10%]硝化甘油乙醇溶液0144110352,4,6-三硝基甲苯[干的或含水<30%]梯恩梯(TNT)0209 110362,4,6-三硝基甲苯与铝混合物特里托纳尔0390 11037三硝基甲苯与三硝基苯混合物0388三硝基甲苯与六硝基-1,2-二苯乙烯混合物三硝基甲苯与六硝基芪混合物03881103 8 三硝基甲苯与三硝基苯和六硝基-1,2-二苯乙烯混合物三硝基甲苯与三硝基苯和六硝基芪混合物038911039三硝基甲苯与硝基萘混合物梯萘炸药11042,4,6-三硝基苯甲硝胺特屈儿0208 11041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旋风炸药[含水≥15%]0072 [钝感的]04831104 2 环三次甲基三硝胺与三硝基甲苯混合物[干的或含水<15%]黑索金与梯恩梯混合炸药:黑索雷特01181104 3 环三次四基三硝胺与三硝基甲苯和铝粉混合物黑索金与梯恩梯和铝粉混合炸药;黑索托纳尔03931104 4 环三次甲基三硝胺与环四次甲基四硝胺混合物[含水≥15%或含钝感剂≥10%]黑索金与奥克托金混合物03911104 5 以环三次甲基三硝胺为主体混合物[未列名的]以黑索金为主体混合炸药11046环四次甲基四硝胺奥克托金(HMX)[含水≥15%]0226 [钝感的]04841104 7 环四次甲基四硝胺与三硝基甲苯混合物[干的或含水<15%]奥克托金与梯恩梯混合炸药;奥克雷特02661104 8 以环四次甲基四硝胺为主体混合物[未列名的]以奥克托金为主体混合炸药11049季戊四醇四硝酸酯泰安;喷梯尔[含水≥25%或含钝感剂≥15%]0150 [含蜡≥7%]04111105 0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与三硝基甲苯混合物[干的或含水<15%]泰安与梯恩梯混合炸药;彭托雷特01511105 1 以季戊四醇四硝酸酯为主体混合物[未列名的]以泰安为主体混合炸药11052二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15%]0076 1105二硝基间苯二酚[干的或含水<15%]00783110541,3,5-三硝基苯[干的或含水<30%]均三硝基苯0214 110552,4,6-三硝基二甲苯110562,4,6-三硝基氯(化)苯苦基氯0155 110572,4,6-三硝基苯酚[干的或含水<30%]苦味酸0154 110582,4,6-三硝基苯酚钠苦味酸钠110592,4,6-三硝基苯酚铵[干的或含水<10%]苦味酸铵0004 1106三硝基间甲酚02161106 12,4,6-三硝基间苯二酚收敛酸0129,039411062三硝基苯甲醚三硝基茴香醚0213 11063三硝基苯乙醚0218 110642,4,6-三硝基苯甲酸[干的或含水<30%]三硝基安息香酸0215 11065三硝基苯磺酸0386 110662,4,6-三硝基苯磺酸钠110672,4,6-三硝基苯胺苦基胺0153 110682,3,4,6-四硝基苯胺0207 11069三硝基芴酮0387 1107三硝基萘0217 11071四硝基萘11072四硝基萘胺11073六硝基二苯胺六硝炸药;二苦基胺0079 11074六硝基二苯胺铵盐曙黄11075六硝基二苯硫[干的或含水<10%]二苦基硫0401 11076六硝基-1,2-二苯乙烯六硝基芪0392 11077甘露糖醇六硝酸酯[含水或水加乙醇≥40%]六硝基甘露醇1107 8 二乙二醇二硝酸酯[含不挥发、不溶于水的钝感剂≥25%]二甘醇二硝酸酯007511079甲基丙烯酸三硝基乙酯11085-硝基苯并三唑硝基连三氮杂茚0385 11081高氯酸铵04021108 2 硝酸铵[含可燃物>0.2%,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任何其他添加剂]022211083 硝酸铵肥料[比硝酸铵(含可燃物>0.2%, 包括以碳计算的任何有机物,但不包括其他添加剂)更易爆炸]022311084硝铵炸药铵梯炸药11085浆状火药[含乙醇≥17%]吸收药团0433 11086辅助炸药装药0060 11087锥孔装药[外包金属的,柔性的,线型的]空心装药0288 11088锥孔装药[不带雷管的]空心装药0059 11089爆破用装药0048 1109民用炸药装药[不带雷管的]0442 11091A型爆破用炸药0081 11092B型爆破用炸药0082 11093C型爆破用炸药0083 1109D型爆破用炸药0084411095E型爆破用炸药0241 11096黑火药[粒状或粉状]0027 11097黑火药制品0028如:黑火药丸黑火药包11098炮用发射药0279 11099无烟火药0160如:单基火药双基火药1110火箭发动机用推进剂双基推进剂0271 11101火箭发动机用复合推进剂复基推进剂0273 11102闪光粉0094 11103闪光弹药00491110 4火箭[装有炸药的]0180,018111105火箭发动机02801110 6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0369,028611107液体燃料火箭[装有炸药的]03971110 8弹丸[装有炸药的]0167,01681110 9炸弹[装有炸药的]0034,00331111燃烧炸弹[装有易燃液体和炸药的]0399 11111深水炸弹0056 11112武器用弹药[装有炸药和发射药或推进剂]0006如:分装式炮弹定装式半备炮弹定装式半备迫击炮弹11113武器用弹药[装有炸药的]0005如:定装式全备炮弹定装式全备火箭11114武器用弹药[空包弹]0326 11115震源弹1111 6测深装置[爆炸性的]0296,03741111 7摄影闪光弹0037,003811118地面照明弹0418 11119空中照明弹04201112 0手榴弹、枪榴弹0284,02921112 1地雷0136,01371112 2 鱼雷0329,0330,0449,045111123鱼雷战斗部0221 11124水雷11125抛撒地雷器11126火箭扫雷弹11127火箭爆破器11128爆破筒11129油井用爆炸破孔装置[不带雷管的]0099 1113油井用射孔枪[不带雷管的]0124 11131船舶呼救信号器[非水活化装置]0194 1113铁路轨道信号器0192211133烟雾信号器[带有爆炸音响装置的]0196 11134烟火制品[为技术目的用的]0428 11135烟火制品03331113 6 爆炸物质[未列名的]0357,0461,0473,0474,0475,04761113 7 爆炸物品[未列名的]0354,0462,0463,0464,0465注:1)备注栏内的数码是指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最常见运输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的编号(下同)。
TATB胺化废水中副产物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的鉴定分析于宪峰;周群;王伯周【摘要】采用红外光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分辨率质谱对间苯三酚法制备TATB的胺化废水中的副产物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AETB)进行了定性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AETB的含量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并采用外标法对此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C18柱(2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85:15),检测波长为224nm,进样量为10μL.外标法中所得峰面积与AETB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实验所得结果准确合理,可作为制备TATB产生的胺化废水中1-氨基-3,5-二乙氧基-2,4,6-三硝基苯残留量测定的方法.%The by-product 1-amino-3,5-diethoxy-2,4,6-trinitrobenzene(AETB)in the amination wastewater of TATB prepared with m-trihydroxybenzene method was qualitatively identified by IR spectroscopy,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scopy.A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AETB.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as: C18 column (250mm × 4.6mm,5μm),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 water with volume ratio of 85:15,detection wavelength 224nm and injection quantity 10μL.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presented between the peak area and the content of AETB by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and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0.9998.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without pretreatment of the samples,and experimental result is accurate and reasonable,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residue quantity of AETB in the wastewater of TATB.【期刊名称】《火炸药学报》【年(卷),期】2017(040)002【总页数】5页(P37-40,46)【关键词】TATB;AETB;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耐热炸药【作者】于宪峰;周群;王伯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1部队,北京 100012;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5;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55;O657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是一种高能钝感炸药,也是最早的耐热炸药之一,其应用广泛,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硝基苯胺化学品英文名:2-nitroaniline;o-nitroaniline;1-amino-2-nitrophenyl化学品别名:邻硝基苯胺;1-氨基-2-硝基苯CAS No.:88-74-4EC No.:201-855-4分子式:C6H6N2O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生产染料、橡胶防老剂和农药多菌灵的原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吸入有毒。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急毒性-吸入,类别3;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粉尘可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引起毒害作用。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接触会中毒,吸收后可导致全身发生反应。
有机胺有机胺一般是指有机类物质与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类物质。
分为七大类,脂肪胺类、醇胺类、酰胺类、脂环胺类、芳香胺类、萘系胺类、其它胺类等。
具体如表中所述。
聚乙烯亚胺羟胺絮凝剂理论基础是;“聚并”理论,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电(负)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叫颗粒,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一般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药剂,称之为絮凝剂。
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各污水处理领域。
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
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编辑本段]无机絮凝剂按其分子量的大小可分为低分子絮凝剂和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
低分子絮凝剂价格低、货源充足、但因其用量大、残渣多、效果差,故无机絮凝剂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低分子向高分子的转变。
现常用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聚合铝类絮凝剂、聚合铁类絮凝剂和活性硅酸类絮凝剂以及复合絮凝剂四大类。
(1)聚合铝类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聚合铝水解产生高价离子,形成各种类型的羟基多核络合物。
它们通过羰基式桥联作用,处于亚稳定状态。
而OH-与Al3+的比值[2](一般称盐基度或碱基度)对絮凝效果影响很大。
通常盐基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强,但过高则本身易生成难溶的氢氧化铝沉淀,导致絮凝效果降低。
研究表明,盐基度在75%-85%时最佳,此时絮凝体产生快,颗粒大而重,沉淀性能好。
聚合铝具有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颗粒密实、除浊、除色效果明显等特点。
在工业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
值得注意的是铝,尤其是活性铝,毒性较大,同时聚合铝制备方法不完善,致使较多水解铝的微细颗粒存在于溶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合铝的使用。
通过改善混凝反应条件,延长慢速混凝时间,能有效降低水中铝的含量。
2,4,6-三硝基苯胺化学品安
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4,6-三硝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2,4,6-trinitroaniline
中文名称2:苦基胺
英文名称2:TNA
技术说明书编码:3
CAS No.:489-98-5
分子式:C6H4N4O6
分子量:228.12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
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本品属爆炸品,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震动、撞击、摩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用大量水灭火。
遇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
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
禁止用砂土压盖。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
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专用爆炸品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或橙黄色结晶。
熔点(℃):188
沸点(℃):爆炸
相对密度(水=1): 1.8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乙醇,溶于酸。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弹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在公安部门指定地点引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11067
UN编号:153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凭到达地公安机关的运输证托运。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货车编组,应按照《车辆编组隔离表》进行。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
不得与酸、碱、盐类、氧化剂、易燃可燃物、自燃物品、金属粉末等危险物品及钢铁材料器具混装。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停留时应严格选择停放地点,远离高压电源、火源和高温场所,要与其它车辆隔离并留有专人看管,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1 类爆炸品。
这部分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