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藏族自治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254.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6年海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局2017年2月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行政区划调整之年。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深入推进“四个领跑”战略,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区域调整优化,创新实干、合力攻坚,区域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
初步统计,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9.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
GDP地均集约度为1.75亿元/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16.6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5082美元),增长5.7%。
2016年,原海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5.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
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8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485.99亿元,增长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和90.4%;三次产业结构为0:18.3:81.7。
GDP地均集约度为20.22亿元/平方公里,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20.04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0165美元),增长6.8%。
表1:2016年原海曙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情况表财政收支。
原海曙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21亿元,同比下降11.9%。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5亿元,下降20.7%。
税收地均集约度为2.72亿元/平方公里。
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5.37亿元,下降4.1%。
图1:2011-2016年原海曙财政总收入及增长速度就业和再就业。
全年原海曙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924人,保持公益性岗位12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77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585人。
培训城乡劳动者1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3742人次。
举行“家门口招聘会”82场。
新增区级就业实践基地3家,获评市级实践基地1家,市级示范基地8家。
评定命名12个“海曙区大学生创业园”,新增大学生创业实体1361家,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96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527人。
扎赉特旗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扎赉特旗统计局(2017年5月10日)2016年,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旗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盟、旗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统领发展,着力推进“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9.1%。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32.5%、63.6%,分别拉动全旗经济增长速度0.32、2.67和5.21个百分点。
全旗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0.4:30.4:29.2调整为39:30.5:30.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4018元。
年末全旗在岗职工人数24770人,比上年末减少 645人,下降2.53 %。
其中:国有单位17715人,比上年末减少1152人,下降6.1%;集体单位85人,比上年末减少111人,下降56.6%;其它单位6970人,比上年末增加618人,增长9.7%。
全旗职工年平均工资57095元,比上年末增加2678元,增长4.9%;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60091元,比上年末增加3381元,增长5.9%。
积极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859个,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558人,城镇新增就业229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0%,比上年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由旗就业局提供)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7021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037万元,增长50.2%。
全年财政总支出545855万元,增长43.8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4945万元,增长11.27%。
2016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黔江区统计局2017年3月2016年,区委、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战略,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184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人口计算)。
图1 2012-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2.0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81.43亿元,增长10.9%。
图2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年末户籍总人口55.4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0.5万人,非农业人口24.91万人。
全年迁出人口0.66万人,迁入人口0.63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46.56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22.11万人,农村人口24.45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49%,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表1 2016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
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3.7%,衣着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0.4%,医疗保健类上涨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1%。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同口径),其中税收收入13.88亿元,增长6.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2亿元,增长7.1%。
其中,城乡社区支出5.88亿元,增长1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1亿元,增长22%;教育支出11.02亿元,增长4.8%;农林水事务支出8.82亿元,下降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9亿元,增长3.8 %;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5.68亿元,增长7.2%;文体与传媒支出0.73亿元,增长6.5%。
2016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三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2017年3月6日2016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全力推动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各项事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7.5%,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3.8万人,出生率为15.0‰;死亡人口1.7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8.2‰。
表1 2016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3]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0.8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5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932.20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53.03亿元,增长10.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261元,比上年增长6.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1%。
就业持续增加。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有1.38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 %,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
图1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4.7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支出253.15亿元,增长5.2%。
全市国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62.73亿元,增长27.4%;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82.73亿元,下降11.3%。
二、农业农业生产增势较好。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5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27元,增长5.3%,按2016年全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8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5.5%,其中,轻工业上涨1.8%,重工业下降6.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9.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2163.11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50.28亿元,增长7.2%;畜牧业产值653.15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22.18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98亿元,增长6.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348.42万亩,增长1.7%。
其中,粮食(含薯类)3601.70万亩,增长0.3%;棉花3232.36万亩,同口径对比下降5.2%;油料382.82万亩,增长16.9%;甜菜115.69万亩,增长26.0%;蔬菜489.84万亩,增长0.9%(工业番茄97.02万亩,下降6.8%;工业辣椒76.87万亩,增长4.8%)。
特色林果2475.48万亩,增长3.3%,其中,园林水果1490.64万亩,增长2.3%。
全年粮食产量(含薯类)1512.28万吨,下降0.6%。
棉花420万吨,同口径对比增长2.6%。
油料75.89万吨,增长20.7%。
甜菜554.99万吨,增长23.8%。
蔬菜1966.45万吨,增长0.8%(工业番茄709.03万吨,下降6.9%;工业辣椒214.24万吨,增长8.2%)。
特色林果产量1790.88万吨,增长4.8%,其中,园林水果1011.02万吨,增长5.2%。
年末猪牛羊存栏4621.35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4%。
全年猪牛羊出栏4341.90万头(只),增长4.5%。
猪牛羊肉总产量134.70万吨,增长4.4%,其中,牛肉产量42.48万吨,增长5.0%;羊肉产量58.32万吨,增长5.2%;猪肉产量33.90万吨,增长2.5%。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第1期各位代表: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西藏自治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提请自治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开启脱贫攻坚的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吸收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建议,自治区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深化“663”发展思路,认真落实稳增长、调结构、强支撑、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落实人大决议情况。
根据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自治区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坚持依法理财,认真落实国家财政政策及措施,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树立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的各项规定,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硬化预算约束。
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压缩代编预算规模,及时批复部门预算。
加快支出预算指标分解下达,加大预算执行督查通报力度。
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出台西藏自治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17年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西藏自治区财政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7年第1期《西藏自治区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业务规程(试行)》等制度。
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印发《西藏自治区预算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涉密单位外的全部79家单位,“三公”经费安排使用情况纳入公开范围。
巢湖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巢湖市统计局2017年5月16日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积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双创驱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8.80万人,比上年增加0.10万人。
年末户籍人口85.84万人,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83‰,比上年上升2.38个千分点;死亡率5.59‰,下降0.5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24‰,上升1.86个千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6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其中,第一产业[3]增加值30.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97.0亿元,增长7.4%。
三次产业结构为11.4:52.5:36.1,其中三产占GDP比重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7111元(折合5589美元),比上年增加2406元。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268.7 9.1其中:第一产业30.5 3.8第二产业141.211.4第三产业97.07.4其中:农林牧渔业31.8 3.9工业125.312.3建筑业16.0 4.8批发和零售业17.7 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310.2住宿和餐饮业 5.18.5金融业8.114.9房地产业 5.57.5营利性服务业16.111.3非营利性服务业32.7 4.5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2.52万人,比上年增加2.51 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6.60万人,增加0.80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13 万人,增加0.4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47 万人,增加0.3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35.92万人,增加1.72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7(0)6
【摘要】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抓好保障民生和防控风险工作,全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总页数】6页(P58-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经济发展有韧性民生改善有保障——《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J], 潘志峰
2.经济发展有韧性民生改善有保障——《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J], 潘志峰
3.非凡之年逆势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J], 潘志峰
4.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J],
5.非凡之年逆势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评读 [J], 潘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6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6年,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升级和驱动方式调整的新特征,全市上下按照“稳住、进好、调优”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四更”长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0.9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13.23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39.52亿元,增长12.4%。
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1、3.7、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39.5%、59.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23681元,比上年增长7.0%。
三次产业结构为4.0:48.4:47.6。
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0%,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034.94亿元,占GDP 的比重为64.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70亿元,增长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1.43亿元,增长12.6%。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涨幅增加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涨幅增加1.3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4.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
二、农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235.03亿元,增长5.3%;林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6.4%;牧业增加值104.60亿元,下降2.7%;渔业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48亿元,增长12.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3.6万公顷,下降0.8%,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为78.8%;蔬菜播种面积17.2万公顷,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5.6万公顷,增长1.1%;出栏肉猪737.68万头,下降6.2%。
2016年全国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业部农垦局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17(0)7
【摘要】2016年以来,全国农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同绕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和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中心工作,全面深化农垦改革,加强资源整合。
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改善和发展民生,农垦经济和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农业部农垦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5年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J], 农业部农垦局
2.2014年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J], 农业部农垦局
3.2017年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J],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4.2018年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J],
5.2019年全国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J],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标地区数据时间数值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广东省2016年80854.9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江苏省2016年77388.28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山东省2016年68024.4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浙江省2016年47251.36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河南省2016年40471.7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台湾省2016年37418.0254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四川省2016年32934.54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湖北省2016年32665.38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河北省2016年32070.45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湖南省2016年31551.37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福建省2016年28810.58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上海市2016年28178.65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北京市2016年25669.13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安徽省2016年24407.62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辽宁省2016年22246.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香港特别行政区2016年20340.8433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陕西省2016年19399.5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江西省2016年1849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年18317.64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18128.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天津市2016年17885.3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重庆市2016年17740.5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黑龙江省2016年15386.09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云南省2016年14788.42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吉林省2016年14776.8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山西省2016年13050.4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贵州省2016年11776.73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9649.7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甘肃省2016年7200.37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海南省2016年4053.2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宁夏回族自治区2016年3168.59
1 海南藏族自治州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下行的增长压力,州委、州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创特提质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化解各类不利因素,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转型加快、民生改善的新态势。
一、 综 合 年末全州常住人口46.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12‰,比上年下降0.7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3.65‰,下降0.45个千分点。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9.47‰,下降0.33个千分点。
全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52.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4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6.87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43.39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为21︰50︰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754元,增长6.9%。 图1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
全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77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全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70479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37亿元。
省定监测点共和地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下降0.7%,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0.4%。 图2 2016年共和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表1 2016年共和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名称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6 食品烟酒 1.8 其中:粮食 2.4 鲜菜 9.8 畜肉 1.5 水产品 13.0 蛋 -5.6 鲜果 6.6 衣着 3.3 居住 3.6
生活用品及服务 -0.1
交通和通信 -2.2 教育文化和娱乐 0.2 医疗保健 0.6 其他用品和服务 7.5 3
全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34亿元,增长(同口径)22.0%。税收收入5.82亿元,增长2.1%;非税收入4.52亿元,增长63.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4.69亿元,下降5.1 %。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42亿元,教育支出14.54亿元,医疗卫生支出8.53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52亿元。
二、 种植业和畜牧业 全年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7.16万亩,比上年减少2.95万亩,下降2.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95万亩,增长1.1%。其中:青稞增长1.8%,小麦下降1.7%,马铃薯增长6.2%。油料播种面积30.95万亩,增长1.8%。蔬菜播种面积4.57万亩,下降4.5%。全年粮食产量14.99万吨(其中马铃薯折粮),比上年增长2.2%。
表2 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2016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 14.99 2.2 其中:小麦 4.60 0.4 青稞 8.57 4.1 马铃薯(折粮) 0.59 -0.8 油料 2.83 6.8 蔬菜 6.85 -5.7
全年全州育活仔畜209.8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3%,仔畜成活率94.4%,提高1.2个百分点;成畜死亡8.12万头(只),死亡率1.75%,提高0.3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畜存栏462.92万头(只),下降0.25%;各类牲畜出栏236.24万头(只),增长2.3%,出栏率50.9%,提高2.1个百分点;商品率44.5%,提高2.4个百分点。 4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州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按经济类型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1.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3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26.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下降0.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0%。按门类分,规上工业企业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8.5%,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1.0%。 图3 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表3 2016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2016年 比上年增减 肉类 6.24 1.1 其中:猪肉 0.54 -1.5 牛肉 1.99 2.4 羊肉 3.58 1.2 牛奶 4.57 -4.6 羊毛 0.55 0.9 禽蛋 0.24 4.5 5
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8个行业中,3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表5 201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 产品名称 单位 2016年 比上年增减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90.53 -11.3 牛奶 万吨 0.78 -36.7 铜金属含量 万吨 0.37 -32.2 铅金属含量 万吨 0.11 -49.3 锌金属含量 万吨 1.25 -24.8 硅铬 万吨 1.14 -50.8 棉纱 万吨 0.42 -14.1 酸奶 万吨 0.52 -23.6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7.30 23.9 水泥 万吨 72.86 24.3
全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实现利润8.55亿元,增长10.1%。
全年全州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9.4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建筑业竣工产值7.63亿元,增长28.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 16个,劳务分包1个。
表4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单位: %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减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1.0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2.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8.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8.5 医药制造业 2.6 农副食品加工业 -5.6 食品制造业 -23.8 纺织业 -12.9 6
四、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州属固定资产投资186.12亿元,增长22.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按投资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54.26亿元,增长15.7%;民间投资97.47亿元,增长16.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3.78亿元,下降21.6%;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60.24亿元和77.71亿元,分别增长7.6%、45.6%。
图4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表6 2016年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2016年 比上年增减 农林牧渔业 137779 -21.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32593 5.2 制造业 87907 -0.4 采矿业 12306 55.0 房地产业 142911 10.7 教育 50738 26.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88823 236.3 交通运输、仓储业邮政业 89883 52.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2298 13.8 7
全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2.84亿元,比上年增长64.0%。房屋施工面积14.12万平方米,增长57.7%;商品房销售面积3.49万平方米,下降10.5 %;商品房销售额0.92亿元,下降7.4%。
五、 国内贸易 全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2亿元,增长1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6亿元,增长9.8%。按行业分,批发业消费品零售额3.06亿元,增长20.1%;零售业21.38亿元,增长9.9%;住宿和餐饮业3.14亿元,增长15.0%。
图5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六、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11858公里,增长4.2%。 年末全州营运车辆保有量3708辆,其中,公路旅客营运车141辆,公路货物营运车3567辆。
全年全州邮电业务总量达3.84亿元,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量0.14亿元,增长19.7%;通讯业务量3.7亿元,增长8.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1.73万户,下降4.6%;固定电话用户3.28万户,增长21.9%。 8
全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5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2%,旅游总收入16.57亿元,增长26.6%。
七、 金 融 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64亿元,比年初增加19.09亿元,增长10.5%。其中,全州住户存款余额78.5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4亿元,增长15.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7.27亿元,增加2.56亿元,增长17.4%;广义政府存款余额105.78亿元,增加5.79亿元,增长5.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0.80亿元,较年初增加9.53亿元,增长13.4%。住户贷款余额31.96亿元,增加3.56亿元,增长12.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8.84亿元,增加5.96亿元,增长13.9%。
全年全州保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寿险保费收入0.64亿元,增长61.9%;财产险保费收入1.19亿元,下降0.7%。全年保险赔付额0.94亿元,增长40.3%。其中:寿险赔付额0.21亿元,增长3.3%;财产险赔付额0.73亿元,增长56.3 %。
八、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4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8元,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18906元,增长10.9%;经营净收入4925元,增长6.6%;财产净收入712元,下降2.7%;转移净收入1675元,增长2.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10元,增长7.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573元,增长3.2%。恩格尔系数为30.9%。 图6 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