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本功---同感力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心理咨询技巧1.同感技术1、什么是同感同感又称共情或同理心,是指咨询员一面聆听来访者叙述,一面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来访者主观的想法与情绪,然后将她对来访者的了解,传递给来访者知道。
同感的技术通常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简述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另一部分为来访者所体验的情绪。
这两部分类似简述语意技术与反应感受技术的联合运用。
不过,高层次同理心技术能够反映当事人深层的想法或感觉,这种层次就不是简述语意技术与情感反映技术联合运用可以达到的。
同感技术运用得好,协助了解来访者内在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咨询师在短时间内能够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同感的类型同感技术分为初层次同感和高层次同感。
(1)初层次同感技术。
初层次同感技术适用于任何咨询阶段,但是,更适合于咨询初期。
回应的内容,是当事人“明白表达”的感觉与想法。
让来访者感到被支持,被了解。
(2)高层次同感技术。
高层次同感技术适用于咨询的中、后期,以及咨询员与当事人已有良好关系之时。
重点在于察觉来访者未知或在逃避的想法与感觉。
因为高层次同理心技术有助于当事人了解自己未知或逃避的感觉与想法,除非咨询员与当事人已有良好关系,否则咨询员回应的内容容易引发当事人的防卫,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
3、同感技术示例案例1:来访者: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我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咨询员:发生什么事了,使你有这种感觉?(澄清)来访者: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咨询员: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是这样吗?(简述语意。
使对方确认咨询员的回应:我是那么说的吗?)来访者:没错,学校教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我已经学不进去了,难道那些X 加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你看王虎,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咨询员: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初层次同感)来访者:嗯,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
咨询员:你对学习文化课感到有困难,不想再继续在学校学习,是这样吗?(高层次同感。
要独立有效的开展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同感力、觉察力、洞察力和沟通力等四大基本能力,而这也是咨询师持续成长的基石。
同时,咨询师应学会如何很好的倾听。
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以长期治疗为主,也有一些短期治疗。
针对轻微心理困扰者,精神分析疗法致力于解决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矛盾冲突引起的,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从而消除病人的症状。
针对心理困扰较为长期和严重的来访者,精神分析疗法中治疗师会提供较多的陪伴、鼓励、理解、肯定等正性体验,同时帮助来访者澄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自我和他人的界限,修复自卑,提升自我效能感等。
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有很流派,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治疗中,以及解决人际关系困扰,促进心理发展危机解决。
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其中每一个人的痛苦的出现和消失都和家庭中其他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需要整个家庭合作来共同处理和面对心理障碍和家庭关系的相互影响。
几乎适用于所有受到心理障碍的影响的家庭。
尤其是家庭文化浓厚的中国人似乎特别适合家庭治疗。
NLP 的创始人就受惠于系统式家庭治疗,萨提亚是人本主义家庭治疗一种,并且近年来逐渐发展出众多疗法,如亲子治疗、海灵格系统家庭排列、萨提亚家庭雕塑等。
家庭治疗流派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下两种:系统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的系统,同时又包含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和进行信息交流,个人深深植根于大系统之中。
个人在系统中的行为是由相互交往模式塑造的,认识和解决问题是用环性或循环的方式而不是线性的因果方式,强调治疗时要把焦点从个人动机、目的转移到行为、行动上来。
结构式家庭治疗:结构理论认为家庭内部存在一种结构式组织,使每个成员有归属感,同时又允许成员保持各自的个体化。
这种结构必须有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结构中要有明确的界线或规则,明确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力。
如果家庭结构混乱或者界线不请,家庭的组织、关系、角色、权力执行都会混乱,表现出不适当行为。
洞察力心理咨询师要练就四项基本功:同感力、觉察力、洞察力、沟通力。
心理咨询入门靠同感力,心理咨询的进展靠洞察力、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靠觉察力、心理咨询的对话靠沟通力。
洞察力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把来访者背后的深层次的动机和感受进行剖析,可以让我们咨询师发现他的行为与他的人格、认识、情感、包括他的意识状态的关联能够足以的剖析。
心理咨询需要对他人的认识有洞察力,而对自我的认识有透明度。
具备了良好的洞察力的咨询师能够:能够对来访者进行很好的同感和回应,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更好、更快的帮助来访者对自我的理解和觉察。
促进心理咨询的深入进行。
加快心理咨询的进程,减少咨询所需要的时间。
学习目标:正确理解洞察力的定义和内涵。
明确如何进行洞察。
正确应用洞察。
洞察力的定义:洞察力的能力,是心灵对事物本质的穿透力和感受力。
心理咨询师的洞察力指透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的各种言语和行为表现,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模式的洞察,以及这此认识、情绪(情感)、行为模式对来访者的意义透彻理解。
行为模式是指对规则化的行为系列,或可观察的规则行为,其特征是重复性,当一系列行为达到目标后,并不立即消失,而在其它的类似的情景中重复出现,使人感觉到它是固定的有规则的,始终如一的。
洞察力就是开心眼,就是看问题一针见血。
就是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心理归纳。
洞察力分为两个层面:一、对来访者的认识、情绪、行为模式的洞察。
二、对来访者的认识、情绪、行为模式的意义的洞察。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等。
这些观念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行为动机:是被一种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心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它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我们先来看觉察力的第一个层次:对来访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模式的觉察。
即对来访者的认知核心信念、对来访者的情绪的状态及情绪的变化,以及对来访者的对人、事、物特定的行为方式的觉察。
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这四种能力!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应该练就以下四种能力:同感力、洞察力、觉察力和沟通力。
同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把握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它要求咨询师尽力与来访者情感共鸣,思维一致。
它是咨询关系的确立与推进的关键一步。
洞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
换句话说,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觉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认识并化解自我偏见、偏好及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欠缺。
它也要求个人能够及时体察内心变化及调整自我状态。
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自我觉察,包括移情觉察、偏见觉察人格完善觉察、自我防御觉察等;(2)行为觉察,包括口头语觉察、常用语觉察体语觉察、副语言觉察等。
沟通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有效沟通,对来访者的主述能够把握要领,对自己的意念能够准确表达。
换言之,沟通力就是咨询者与来访者交流思想,表达意念,寻求共识的能力。
其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沟通力包括言语的和体语的,也包括非言语的和副语言的。
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高超人际沟通能力,是行业对从业者的一大挑战。
心理咨询条件下言语表述,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言语表述。
它要求咨询师听来访者讲话时全神贯注,积极反馈,咨询师高度简洁、概括且有的放矢。
咨询沟通最忌讳听话时心不在焉,说话时言不由衷,令人对心理咨询摸不着边际,无所适从。
所以,提高咨询能力意味着咨询师要学会倾听,并用简洁、明快的言语响应来访者复杂甚至是混乱的内心感受,尽量做到话语中肯、言辞贴切。
因此,咨询对话的最高境界是:多说一句话就是啰嗦,少说一句话就是不明确。
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同感力
第一章概述
岳晓东老师对同感力的介绍:各位同仁,我们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需要练就四项基本功,即同感力、洞察力、觉察力和沟通力。
心理咨询入门靠同感力,心理咨询的进展靠洞察力,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靠觉察力,心理咨询的对话靠沟通力。
所以这四项是我们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充分练习完善的基本功动作。
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同感力?同感力简单地说就是同感共情,感同身受。
我们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不能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不能腾空自己、不能走出救世主的情结、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各种各样的毛病,我们就不能在咨询对话中很好地去感受、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就可能做出很多主观、武断的判断,影响咨询关系的确立,令对方感到不亲和,使对方产生方方面面的阻抗。
所以,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师的第一印象,都靠同感共情、同感力的表达来加以实现。
下面我们就详细学习同感力的课程。
妈妈:我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觉得他靠不住,你看,果然是吧,分了得了。
玲玲:他说我不关心他,还说我不理解他。
妈妈:他这样说你觉得很委屈吧!妈妈能感觉到他这样对你,让你觉得很伤心。
如果你是玲玲,听到妈妈两种不同的反应,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是不是后一种反应,让你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被理解了?
第二章同感力概述
第二章同感的步骤。
同感力课程目标:了解同感力的概念掌握同感的5个步骤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运用同感的5个步骤掌握运用同感时的“是”与“不是”理论背景同感(empathy)一词有其哲学与美学渊源,表达人们把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主动地投射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上的一种现象。
二十世纪初才正式使用empathy一词,并把它重新定义为“一个把客体人性化的过程,感受我们自己进入别的东西内部的过程”而它真正受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领域的关注则是从罗杰斯开始的。
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要实现来访者人格的改变,需要具备三个核心的治疗条件,它们是: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
这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是真诚,但是准确的同感会减少对来访者的评价,并因此增进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而且,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相结合,使来访者比其他情况下能更全面的探究自己。
准确的同感能帮助来访者刚好的意识到原本无意识的材料,它还能导致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增强。
由此也就奠定了同感作为最终有疗效的改变的关键因素的地位。
也因此,引发了许多研究者对同感的大量研究。
Biac曾经把同感分为四个成分:1、对来访者的认知和智力的理解。
2、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表达的反应是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回忆和联想。
3、想象模仿的同感。
4、对来访者情绪表达的情感感染或共鸣。
而卡库夫则将同感分为5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没有同感,咨询师反复问:“为什么”;第二层次,同感了来访者所讲述的内容,发生的事情。
第三层次:是在同感内容的基础上,同感了来访者表达的情绪;第四层次,是在同感来访者表达的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还同感了来访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层情绪感受;第五层次,是在第四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感了来访者表述背后的深层涵义和人格特点。
除此之外,不同的咨询师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同感力,这是本课程所要讲述的重要内容。
知识窗罗杰斯的同感特点:1、面目慈祥,令人倍感亲切。
2、话语精炼,令人听得明白。
心理咨询学习之同感力概述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心理学领域的专业技术,注重倾听、理解和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同感力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咨询师更好地与客户建立情感连接,深化对客户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咨询工作。
同感力的概念同感力是指咨询师对客户情感和体验的理解和共鸣能力。
它是一种情感沟通的能力,能够让咨询师与客户建立情感联结,使客户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同感力能够帮助咨询师更好地感知客户的情绪、需求和内心冲突,从而更好地指导咨询过程的方向。
同感力的重要性1. 增进咨询师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同感力能够让客户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增强客户对咨询师的信任。
建立信任关系是咨询工作的基础,只有客户相信咨询师能够理解和帮助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咨询过程。
2. 深化咨询师对客户的理解通过同感力,咨询师能够更好地感知客户的情感和体验,深化对客户内心世界的理解。
这有助于咨询师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更恰当的帮助和指导。
3. 促进咨询过程的有效展开同感力能够促进咨询师和客户之间的深入沟通,使咨询过程更加顺畅和有效。
咨询师通过展现同感力,可以让客户感受到被认可和支持,从而更愿意开放自己,与咨询师分享内心困扰和情感体验。
开发同感力的方法1. 倾听和关注客户倾听是建立同感力的第一步,咨询师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客户的话语和情感。
通过主动关注客户的表达和情绪,咨询师能够更好地感知客户需求和内心体验,为提供帮助奠定基础。
2. 反馈和确认客户情感在咨询过程中,及时给予客户反馈和确认是培养同感力的有效方式。
咨询师可以通过复述客户的话语、提炼客户的情感核心,或者使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客户的理解和关注,让客户感受到被倾听和理解。
3. 注重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同感力的核心,咨询师需要在与客户交流时,主动表现出对客户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通过情感共鸣,咨询师可以更好地与客户建立情感连接,引导客户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体验。
怎样做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谈如何做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做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要练就好同感力、洞察力、觉察力与沟通力这四种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就咨询师的特殊气质与魅力。
1. 心理咨询师需要培养同感力1.1什么是同感力同感泛指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把握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而同感力则指咨询师对同感共情的把握能力。
同感力既是心理咨询技术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关键词语。
同感泛指一种在懂得基础上对他人情感与动机等心境的认同,或者者是一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情感与心情的能力。
它传达出了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呼应或者共鸣,是一种接近“无心之感”的意境。
在这当中,同感者并不是以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对方的感受,而是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对方的感受,与对方共同拥有或者分享某种情感。
在心理咨询的操作上,同感就是要人学会从来访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咨询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是一种对来访者情感体验的温暖而透彻的把握。
其温暖来自咨询师的同情心,其透彻来自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它可能源自咨询师本人的类似生活体验,也可能来自咨询师高超的洞察能力。
由此,心理咨询将同感当作其核心技术,就是由于同感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关键,也是维系咨询关系的纽带。
假如心理咨询中没有同感共情的交流,就相当于医生看病没有听诊器。
而同感共情的准确交流,不仅能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对他的真切关怀,也可激发来访者进一步探索自身的问题,学会自助独立。
1.2. 同感的基础是价值中立同感产生的基础是价值中立。
所谓价值中立,指的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做出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不把外在的价值观与价值标准强加给对方,而应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推断与价值选择,继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
概括地说,价值中立的原则,就是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个人及其思想行为不评价、不指责、不干涉。
在同感操作上,这叫做“推断抽离技巧”,在后面将另有叙述。
同感力课程目标:了解同感力的概念掌握同感的5个步骤在具体的情景中正确运用同感的5个步骤掌握运用同感时的“是”与“不是”理论背景同感(empathy)一词有其哲学与美学渊源,表达人们把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主动地投射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上的一种现象。
二十世纪初才正式使用empathy一词,并把它重新定义为“一个把客体人性化的过程,感受我们自己进入别的东西内部的过程”而它真正受到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领域的关注则是从罗杰斯开始的。
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要实现来访者人格的改变,需要具备三个核心的治疗条件,它们是: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
这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是真诚,但是准确的同感会减少对来访者的评价,并因此增进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而且,同感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相结合,使来访者比其他情况下能更全面的探究自己。
准确的同感能帮助来访者刚好的意识到原本无意识的材料,它还能导致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增强。
由此也就奠定了同感作为最终有疗效的改变的关键因素的地位。
也因此,引发了许多研究者对同感的大量研究。
Biac曾经把同感分为四个成分:1、对来访者的认知和智力的理解。
2、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表达的反应是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回忆和联想。
3、想象模仿的同感。
4、对来访者情绪表达的情感感染或共鸣。
而卡库夫则将同感分为5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没有同感,咨询师反复问:“为什么”;第二层次,同感了来访者所讲述的内容,发生的事情。
第三层次:是在同感内容的基础上,同感了来访者表达的情绪;第四层次,是在同感来访者表达的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还同感了来访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层情绪感受;第五层次,是在第四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同感了来访者表述背后的深层涵义和人格特点。
除此之外,不同的咨询师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同感力,这是本课程所要讲述的重要内容。
知识窗罗杰斯的同感特点:1、面目慈祥,令人倍感亲切。
2、话语精炼,令人听得明白。
3、同感一步到位,令人感到温暖。
4、反馈及时无误,令人感到理解5、亲切中有距离,令人感到肃然起敬。
6、沉默中有交流,令人感到温馨。
7、肯定但有所指,令人感到实事求是。
8、面质但不伤人,令人感到被尊重。
同感的定义:同感有时也称为:同理心、共感、投情、移情、共情、神入。
同感就是设身处地以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人和事物,它以真诚和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
同感解析:同感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能力。
态度角度:同感是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尊重。
能力角度:同感是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操作角度:同感是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意图,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
大师对同感的表述:穿上来访者的鞋子,来观察与感受来访者的体验。
---阿德勒(穿上来访者的鞋子代表咨询师假设处于来访者所处的情景,来观察与感受来访者的体验,是以自己的知识素养历练积淀来观察和感受,还是以来访者的眼界、思维来观察感受。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体会他当时的情绪、情感和纠结所在。
)同感的成功表现是来访者说出上半句话,咨询师能说出下半句话。
同感就是情感对焦,同感就是思想并轨,同感就是通电。
同感的意义: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和受到尊重;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了解,使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缺乏同感力的表现的话:来访者感受失望来访者觉得受到伤害影响来访者自我探索影响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反应。
咨询师做到了很好的同感,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较好的宣泄。
来访者能够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也开始更多的开放自己和自我探索。
咨询师缺少同感力,咨询师的主观臆断容易使咨询偏离了方向,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较好的宣泄。
来访者能够感受到很失望不仅没有被理解,还受到了伤害。
同感的5个步骤:1、倾听: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作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
身势语:点头、眼神示意、“恩”“然后那”2、换位思考: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的使自己“变成”来访者。
“他在告诉我什么事情?我要是他我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受?是气愤还是愤怒?是害怕还是恐惧?是烦躁、矛盾、焦虑、担忧还是委屈、伤心、痛苦、自责?”3、信息整理:在咨询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信息整理。
4、信息反馈:“我听到你说…”,“我感到你…”请检查你的口谈禅,一下的话语坚决不可出现哦!1、你懂不懂?2、你明白吗?3、你就不能(会)…4、你怎么就…5、你没想过吗?6、你白学XXX啦?7、你干嘛这么死心眼8、你猪头啊?请试着用这些话来表达吧:1、我能感到你在努力。
2、我知道你感到为难。
3、我感到你很不容易。
4、我欣赏你积极的态度。
5、其实我跟你一样感觉很不舒服。
5、同感检验:通过来访者的表情来看他是不是特别认同,不妨问问: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练习一、对于一个只身一人第一次到异国他乡求学的来访者:担心自己能否适应那里的生活。
我们可以:“独自一人到异国他乡求学,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朋友,你有些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国外的生活。
”也可以“听起来你因为独自一人到异国他乡求学,离开父母和朋友,所以你对药到来的生活有些担心和焦虑。
”练习二、对于一位生活中比别人多出一些磨难和曲折,有些沮丧、怨恨、痛苦的来访者。
反馈: A 小姑娘天下比你苦的人多的多了,想想那些连饭都吃不上的人,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B 经历是一笔财富,多一些磨难会让你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哦!再说了,上帝是公平的,再这里关了一扇门,一定会在其他地方打开一扇窗,相信自己吧!C 你生活经历中比别人多出一些磨难和曲折,让你觉得好苦好苦,有些原因命运的不公,能不能具体说一说难的事情是什么?评论:C很好,前一句是同感,后一句是具体化技术。
当然你也可以用下列语言表达同感:你总是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相同的结果,这让你觉得自己过的好苦。
自己的生活经历总是很曲折,加倍的努力才会和别人有相同的结果,这让你觉得很痛苦,也有些沮丧。
同感的是与不是是平等的,不是同意是互动的,不是同情是对来访者感同身受的理解、不是移情是对来访者感受的由衷体会,不是模仿来访者的感情,不是鹦鹉学舌是进行体语交流,不是陪哭、陪笑、陪说话。
同感不是同意:来访者:我妈总是管我很严。
放学也要我固定时间到家,放假不能出去玩。
真是憋的我透不过气了。
咨询师:恩,看了你妈真是管你管的太严了。
点评:咨询师的回应没有进入到来访者的世界里,只是简单的同意来访者的看法。
同感不是同情:来访者:我是班里最优秀的。
在新班主任来之前,我一直是班长,三好学生!可是新班主任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撤职!在班里重新选班委,我竟然以悬殊的票数落选。
呜呜(哭泣)咨询师:哦真让你可怜。
新来的班主任怎么会这样对你,太不公平了。
点评:咨询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来访者的痛苦。
同情他,觉得很可怜。
而不是平等的角度体会来访者的心情。
同感不是鹦鹉学舌:来访者:最近我总感觉浑身没劲,真的难受极了。
咨询师:哦,你觉得浑身没劲,难受极了。
来访者: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咨询师:哦,你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来访者:你说我该怎么办?咨询师:你该怎么办?点评:罗杰斯曾经说过重复就是力量,但如果只是机械的重复来访者的话,即没有站在来访者的立场感同身受,也没有帮助来访者自我探索,这样的重复时不能达到同感的效果。
练习:对于一位夹在老师和同学间的班干部:反馈:咨询师1:你夹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左右为难,觉得不管怎么做老师和同学都会怪你。
(同感)咨询师2:是啊,老师和同学都这么对你真是不好办啊!(同意)咨询师3:真是太让你为难了,这样在班里呆着多难受。
(同情)领会同感力1、心理咨询的核心就是希望来访者能够因为咨询师的身份而接受和理解我们,而没有对我们进行判断和分析。
这一练习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咨询师探索你自己在生活中这种时刻的重要性,从而深入领会同感的要领。
指示语:静坐数秒思考你上次感到自己被另一个人真正接受和理解的时候。
一旦你已经确定这一的一个场合,你应当建议的描述它,并且将之写在纸上。
当时的环境如何你的感受如何被接受和理解的结果或效果如何根据这张纸上所写的东西,再花些时间去思考被理解的体验作为一名咨询师而言的重要性,以及对你的启发。
2、当咨询师不能与来访者达到共情,可尝试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我是否经常看问题很主观?我的督导和同事、亲友时这样认为的吗?我是否很封闭,缺乏开放接纳的态度?我是否对来访者有适当的关心?我是否愿意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分担他们的痛苦和欢乐?我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传统、习俗、伦理道德等是否影响了我对来访者的看法?我理解了来访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背景了吗?我是否放下了自己的参照标准,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我是否顾及到来来访者的情感,并且发掘了来访者谈话隐藏信息?扩展阅读: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睛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她的世界,从内部区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和方向。
----梅尔噢夫咨询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
明了或觉察到当事人蕴涵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好像”的特质----罗杰斯心理医生或分析者内心活动的进程是心理分析治疗的核心,分析者随时准备接受并理解病人的投射,并且运用他本人成熟的性格系统将这些投射进行加工处理,使得这些投射在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分析治疗中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重新进入并固定病人的内心世界---奥格登所谓的同感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它包含着几个方面的情况。
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促进人际关系的要素是同感的了解,就是说,咨询师必须具有一种特殊的感应能力,很准确的感受到当事人的个人经验,并能体验到当事人所表达的内容,只有进行的顺利,去了解他所要澄清的各项意义,甚至他在下意识力对情况一目了然。
---罗杰斯同感的成功表现是:来访者说上半句,咨询师能准确的说出下半句。
同感的最高境界是:来访者无论说什么,咨询师都能说出他的心里话,令对方倍感温暖。
同感就是情绪的对焦,同感就是思想的并轨,同感就是通电。
同感达标的指标是:能跟对方的感觉走,能调的对方哭与笑,能准确接对方的话茬,能说出窝心(贴心)话。
同感的话说多了就是在制造同感泡沫,所以宁肯不说话,也不说错话。
十六字令:说:说尽人间苦于乐。
不知觉,已过三句钟。
听,听得来者滔滔言。
再回首,已是过来人。
析,析分往事前后因,无形中,已明许多理。
悟,误解自我习与性。
瞻未来,已觉不同人。
善解人意的心理机制不要制造同感泡沫同感力是心理咨询的入门功夫,这是我入道心理咨询行业的一个突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