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5
小学数学课堂多样化评价语言的使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样化的评价语言的使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语言示例,供参考:1. 肯定的评价语言:- "你做得很好!你通过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 "你很快掌握了这个概念,做出了正确的计算。
"- "你的思考非常清晰,你的解决方案很有创意。
"2. 鼓励的评价语言:- "我相信你能够解决这个难题,继续努力!"- "你的努力和毅力是值得赞赏的。
"- "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保持这样的势头。
"3. 引导性的评价语言:- "你还需要再检查一下计算过程,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 "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你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
"- "思考一下你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方法。
"4. 目标设定的评价语言:- "下节课的目标是学习如何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 "你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 "在这个单元结束之前,我们希望你能够独立完成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6. 社交和合作的评价语言:- "你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色,很好地与同伴合作完成了任务。
"- "你需要更多地倾听和尊重其他人的观点,这将有助于良好的合作。
"- "你积极地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给了其他人很大的启发。
"以上评价语言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鼓励和肯定,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合作和反思,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案例点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案例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以下是一个小学数学案例,并对其进行点评。
案例呈现在教授“乘法运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目:“商店里有 5 个货架,每个货架上有 8 件商品,请问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件商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
学生 A 说:“可以用加法,8 + 8 + 8 + 8 + 8 = 40(件)。
”学生 B 说:“用乘法更简单,5×8 = 40(件)。
”教师肯定了两位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解释了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这个例子中,每个货架上有 8 件商品,一共有 5 个货架,求商品的总数,用 5×8 就能很快得出结果。
”接着,教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点评1、教学目标明确本案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即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道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的意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能够将抽象的乘法运算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得当教师采用了引导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再进行讲解和总结。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加法和乘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乘法的简便性和优势,有助于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
3、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在学生理解了基本概念后,及时安排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算的熟练程度。
小学数学教案点评
教案名称:《加法口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10的加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唱歌的方式介绍加法口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加法口诀的乐趣。
2. 学习:给学生展示加法口诀表,带领学生一起跟读和背诵。
3. 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加法口诀。
4. 拓展:让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练习,如口算比赛、速算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与点评:
这节课设计得很生动有趣,通过唱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加法口诀的知识。
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进行加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
拓展环节的设计也很好,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加法口诀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巩固环节可以设计更多不同难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合评价,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嘿,咱来说说小学数学课堂上那些好玩的评价语言哈。
我记得有一回上数学课,老师提了个问题,大家都在那苦思冥想呢。
这时候有个小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老师就让他回答。
这小同学站起来,有点紧张地说出了答案。
嘿,没想到还答对了。
老师马上就笑着说:“哇,你可真厉害呀!就像个小数学家一样。
”那小同学一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整个人都变得更自信了。
还有一次,做数学题的时候,有个同学做得特别快,而且全对。
老师看到后,惊讶地说:“嘿,你这速度也太快了吧!简直就是数学小超人啊。
”那同学得意得不行,以后做数学题更积极了。
要是有同学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哦。
有个小同学回答问题答错了,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呀,答错了也很正常。
咱再好好想想,说不定下次就答对了呢。
你可别灰心哟,你还是很有潜力的。
”那小同学听了,又鼓起了勇气。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语言就像魔法一样。
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大家都很积极。
老师看到后说:“你们这个小组真棒呀!就像一群聪明的小蚂蚁,齐心协力地解决问题。
”我们听了,心里可高兴了,讨论得更热烈了。
还有一次,有个同学在黑板上做数学题,写得特别工整。
老师夸奖道:“哇,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
以后肯定是个书法家,现在先当我们的数学小明星吧。
”那同学开心得眼睛都亮了。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让我们更爱数学了。
老师的夸奖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厉害,就算答错了也不怕。
这样的课堂可有意思了,我们都盼着上数学课呢。
嘿嘿。
小学数学讲堂评论事例(含语言设计)一、多一些少儿化的语言,多一些风趣化在教课活动中,风趣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能够让人感觉隽永甘甜,轻松快乐。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特殊抽象归纳,直接导致数学讲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余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裕兴趣。
数学课以前一时是“无聊”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原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冷冷清清”的氛围只好吞没他们的本性,他们应当在充满激情和兴趣的讲堂中学习,所以,我们有必需将自己的讲堂语言(这里指讲堂评论语言)变得风趣,风趣,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浸透数学讲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讲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比如,在教课“妈妈一共买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8+2=10 ,他还理直气壮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 我没有即将用“对”或者“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夸奖他听讲专心,记着了“一共”是表示乞降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买了8个苹果,吃了两个变为10 ,反而增加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日老师就变为卖苹果的了,为何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不由得也笑了起来,并随即改正了却果。
在此后的学习中,近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
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好心风趣的话语如同动人肺腑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讨厌,进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课成效,堪称一举两得。
其实,否认性评论语言确实不该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应创建性地对学生进行评论,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踊跃主动地参加讲堂教课活动,使教课达到令人难以淡忘的艺术境界。
切忌像有些教师同样进行“一刀切”——通盘否认,逼迫学生听从“改正答案”这个苍白的“命令”,我们能够赞成学生出错,但对学生的错误,“错”、“这么简单还不会”、“你是怎么听的”这些果断的否认性评论语言在低年级数学讲堂中是我们不可以使用。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索一、案例扫描案例一:课堂中往往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
'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末用"好' 、"真好' 、"不错' 等一概笼统的确定;要末用"你说错了,请坐下'......二、问题分析由以上案例可以发觉,课堂口头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评价侧重于学业成果,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学问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是不行分割的整体,其中学问和能力,情感看法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评价的范围很窄,以学问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哺育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索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共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
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
表如今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
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
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
口头评价忽视学生的参加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
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看能力的哺育等。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一、质疑时的评价(一)表扬1、你的这个问题差点把全班同学都难倒,期望今后能够多听见这样高水平的问题。
2、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比别人更早地学习这个知识了,这很好。
3、你加的问题很存有研究价值,说道说道你就是怎么想起的?4、你这个问题,老师都没想到,真是好样的。
5、你的问题正是老师想问的,我们想起一块了。
6、这么有创新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7、这个问题应该大家去思索。
8、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真了不起!9、你能够大胆明确提出自己稀奇古怪的寺方,具备科学家的积极探索精神,老师讨厌你!10、你提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你提得很准。
11、发明创造就从辨认出问题已经开始的,今天你已迈进了缔造的步伐。
(二)鼓励1、辨认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容易,可以回答问题的同学就是快乐动脑子同学。
2、你能够明确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你已经进步了。
3、再想一想,怎样反问得恰当?4、再试一试,你一定能够明确提出比刚才更好的问题。
5、你很可以动脑筋,可是你加的问题还应当再揣摩一下。
6、你的悖论真有意思,假如能把悖论和积极探索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那就更厉害了。
7、现在你可以回答,老师坚信你以后可以显得乐意回答、擅于回答。
(三)否定1、能够大胆地明确提出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较好的开端。
2、你加的问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也就是经过自己思索的。
二、发言时的.评价(一)表彰1、你的发言简直让人刮目相看,太精彩了!2、你的想法很独特,了不起。
3、你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5、他(她)的讲话很精彩,大家不敢则表示一下吗?6、(即兴欢呼)你的讲话获得同学们的普遍认可!(下垂大拇指)7、你真像是个大老师,说道得头头是道。
8、太棒了!你能够再使大家观赏一次吗?9、你的思路多样简洁,鼓舞了老师和小朋友。
10、今天,你的见解使老师大吃一惊。
11、你说道得非常不好,使老师都钦佩。
12、你应该班里每一个小朋友自学!13、我为你深感自豪!14、你真难受!(举起大拇指)15、你这么能干,说我们,你就是怎么学会的?16、这样分析的确高人一筹。
小学数学课堂(kètáng)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考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比较偏重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缺乏对多元智能的认识,忽视对主体多元智力的发掘。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怎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们老师到底(dào dǐ)应该怎样去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从以下案例及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案例(àn lì)1]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1=?”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算不出来(chū lái),教师便骂:“你这只猪唉,一加一等于多少(duōshǎo)都不知道。
我和你站在一起,是多少?”教师一边说,一边站到学生的跟前,这时学生立即答道:“两只猪。
”[分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人性中都有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和欣赏的需要。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能的种类是多元的,至少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等9种智能,以此衡量,“差生”几乎不存在。
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就否定学生,而应进行“分层多维”的评价,使评价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多个角度,以公正的、发展的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只有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才能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只有对生命的真心关爱,才能使学生无拘无束地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tā men)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案例(àn lì)2]张齐华教学《倍数和因数》片断师:其实(qíshí)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生或独立或合作(hézuò)找出36的所有因数)师:张老师找到了3份不同的作业(zuòyè),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作业,可有意思了。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一、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多一些幽默化在教学活动中,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隽永甘甜,轻松愉快。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 8 个苹果,小明吃了 2 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 8+2=10 ,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买了 8 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 10 ,反而增多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
在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
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其实,否定性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应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切忌像有些教师一样进行“一刀切”——全盘否定,强迫学生服从“更改答案”这个苍白的“命令”,我们可以允许学生犯错,但对学生的错误,“错”、“这么简单还不会”、“你是怎么听的”这些武断的否定性评价语言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是我们不能使用。
海盐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性化课例点评汇总课例1:张晓东,海盐县向阳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组成员。
在他的课上,我们可以欣赏到他那充满灵气的执教风度,风趣幽默的课堂引领,严谨规范的教学语言、清晰有序的板书设计、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
《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就比较成功地体现了他的这些独有的教学风格。
他在打破常规思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在学生板演画三角形的过程中,通过细腻的引导,适时的启发,逐步和学生一起得出三角形的定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定义的科学和严谨。
然后又通过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比较,使学生自主感悟到三角形的高,并通过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再画高的过程,配合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中高的不同位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这堂课上,老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比较关注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较好的发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课例2:俞亚,海盐县于城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研究组成员,曾多次在县市级教学研究活动中执教公开课,并获得好评。
该教师上课的特点是:面带笑容,亲切自然。
她的笑容真诚、灿烂、温暖,给学生以极具感召力;她的笑容如春天般的小溪,滋润、灌溉着孩子们的心田。
她很聪明,富有智慧,总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心领神会,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她的教学风格独特、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深受小学生所喜爱。
《负数的认识》这节课,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能够紧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许多环节,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锻炼、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清楚地发现,教师始终能以学生为主体,并努力让学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余地,让学生具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含语言设计)一、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多一些幽默化在教学活动中,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语言的调料,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隽永甘甜,轻松愉快。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8 个苹果,小明吃了2 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8+2=10 ,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买了8 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10 ,反而增多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
在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
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其实,否定性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师应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切忌像有些教师一样进行“一刀切”——全盘否定,强迫学生服从“更改答案”这个苍白的“命令”,我们可以允许学生犯错,但对学生的错误,“错”、“这么简单还不会”、“你是怎么听的”这些武断的否定性评价语言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是我们不能使用。
自尊、自信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关键所在。
低年级学生,虽心理上处于不成熟阶段,但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的一句“你答错了”无疑给他强烈的答题欲望和学习兴趣浇上了一瓢“冷水”,而幽默的否定性评价却是给天真的小学生一种他们乐于接受的正确导向,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二、多用赏识的眼光、多一些鼓励的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
"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生1:“0”像橄榄球生2:“0”像个鸡蛋师: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善于观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
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
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
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
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
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
"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
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
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
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
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
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高潮,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
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老师为学生鼓掌,老师与学生握手,老师向学生鞠躬,老师为学生的金点子“命名”(如好的解题思路称为‘某氏法’),师生本平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敬畏、仰视你的学生吧,说不准你的讲台下面坐着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呢!在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则要通过自我激励或者外部激励来完成,缺乏激励就会导致人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冲劲,做任何事都会变得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激励效应。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一边要使其明白错误之处,一边还不能磨灭他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就是“三分钟热度”。
为人师者一定要注意力求学生保持对所学科目的浓厚兴趣,千万不可因一句“你答错了”而造成些教育教学的缺憾:因为激励不够而导致缺乏评价效能。
1. 要饱含对学生的期望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积极的,合适的期望,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好。
对答题有失误的学生,不能用“真笨”、“真差”等贬义语言来刺激他,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两题,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你一定能赶上来!”“今天你的作业没能得‘优'但是比昨天有进步,再写认真一点,一定能和××一样得‘优'了。
”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一次20 以内加减法口算比赛中,规定10 分钟完成的题,一个男生一半也未完成,原因是最近家人比较忙,没时间督促他练口算,我找到他说:“其实你的反应是很快的,只是这次你还不太熟练,只要每天加强练习,熟练之后,一定也能算得又快又准,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比一次,你有信心吗?”他郑重地点点头。
再次比赛,他果然进步神速,而且养成了在家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在某种意义上,被评价者认同,比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置于重要评价地位,注重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否定性评价语言中,没有指责和嘲讽,有的只是老师殷切的期望,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感悟了。
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结果吗?2. 用赞美去教育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保持着一个独特的生活习惯,当族里有人犯错误时,全族老少放下手中的工作,围坐在一起,每个人都要“数落”一件这个犯错人曾经为族人做过的好事,直到“数落”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这种看似离奇的教训人的方式,其实隐含着深刻的教育学原理,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尝试用赞美的方法去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当你说他(学生)好时,他才会好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语),试想,如果没有一位伟大的母亲用鼓励话教育儿子,怎么会有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呢?我让学生观察一幅挂图,然后提一个问题:9 只蚂蚁抬一只大青虫,还有 3 只在“助威”,有一学生答:“小蚂蚁要把青虫抬到哪里去呢?”“你提了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问题,你的问题真独特,能不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呢?”学生意识到自已提的问题出格了,马上又想出了新的数学问题。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缺乏冷静的思考,缺少赏识性的分析评价,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用赏识与赞美沐浴孩子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展露。
其实,课堂评价语言的鼓励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扬长避短”,莎士比亚曾说:“夸奖他事实上并不显著的美德。
”要想矫正某人的错误,不妨反过来赞美他的另一面,他才会迎合你的期望,自我矫正。
尤其是外人和尊者的肯定,有了别人的肯定,自己的存在就有了充实感。
我们的教育前辈也不乏“激励赞美”的高手。
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曾留下“三个糖果”的佳话,孔夫子所提倡的“长善效失”流传古今,我们何不从中学习一二,让我们的学生也“扬长避短”呢?一个不擅长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悲哀。
周弘老师曾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仅仅是因为好孩子需要赏识,而且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抱怨不能改变坏孩子,抱怨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
”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自信、学会欣赏他人,更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多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启发、引导性评价语言是教师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的语言不能引导学生思维,这样的语言是干巴的,这样的课必然是无味的。
《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柳老师评价了学生用字母b、c表示眼睛的只数、腿的条数的发言后,提问,还有不同的编法吗?当学生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再提问,这两种表示法那种好些?你是怎么想的?启发扩散思维,启发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体现数学是思维体操的特性。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初步概括出来后,薛老师提问: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三个问题:“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真分数、假分数是不是都可以?“相同的数”可以是小数吗?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发现,解决分数基本性质中相同的数不包括0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