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 格式:ppt
- 大小:658.50 KB
- 文档页数:12
十二经络学习(10):手少阳三焦经及三焦经上的原穴、洛穴和输穴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分布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
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走颈部,沿耳后(騶风穴)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曲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瞳子鶻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巡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是从无名指指端出发,沿着手腕背向上,经过手肘、手臂外侧,到肩部,然后到耳朵、眉毛处的经脉。
这条经脉经过了整个耳朵,并从耳后绕着耳朵从下到上走了一圈,可以说是最会“兜圈”的经脉。
主治病症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赤痛,牙痛,口眼歪斜,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痫。
经脉循行处不适:肘臂、颈、肩、背痛。
其他:疟疾,糖尿病。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调理手法拍打三焦经拍打法三焦经从双手的无名指开始,手桡骨和尺骨的中线手背的中线,至肱骨的中线知道我们颈部肩胛骨的上缘再到耳背沟后缘,上到我们眼睛眉毛眉尾末端位置。
拍打三焦经时,可以站着或者坐着,手握成空掌,先用左手拍打右臂三焦经,从颈部肩胛骨上缘开始,往下沿着手背的肱骨中线、桡骨和尺骨中线拍打,一直下拍打到手腕处,力度以身体耐受为宜,有节奏的拍打,这样可以震动到三焦经,调理三焦经的作用,拍打三焦经要拍打8分钟以上才能有效。
拍完右臂三焦经,再换右手,拍左手臂上的三焦经,也是拍打8分钟,拍打完三焦经之后,还不算完全疏通了三焦经,我们需要结合按揉阳池穴才算完整。
双手托天理三焦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方法见下面的动态图片:八段锦原穴:阳池穴——手少阳三焦经【取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
倪海厦人纪针灸手少阳三焦经十三、手少阳三焦经(6-00:54:34)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6-00:54:40)我们下面要讲的是三焦,身体是这样子看的。
中医有个观念,只有观念正确,病就永远跑不出你的如来佛掌。
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
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
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所谓上焦如雾,就是因为小肠在这边,膀胱在小肠前面,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的后方。
当水经过小肠的加热,水气就因蒸发而到上面来了,所以上焦如雾。
你哪天有机会坐直升机飞到天上,捉片云下来检验,会完全没有病毒,这是干干净净的。
我讲的是正常人。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
打嗝古人称“哕”。
这症状不单单是讲“哦”(打嗝的声音)。
虽然此时东西还是可以吃,但表示中焦气快没了,三焦是阳嘛,是阳气。
这是很危险的时候。
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
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古字上面这个“焦”,就是“膲”。
在《黄帝内经》里面认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水道是三焦在管。
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那肚子腹水胀满满的,这就是在三焦,水道不通,阳气不通。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比如,这是水道,如果有一天,你在高空下,看到美洲、大陆、台湾,这些地方水道到处密布,这个水道就是三焦,所以观念一定要有,且要正确。
平常人呢,在打坐的时候,当你心情很平稳、很安定的时候,气会顺着三焦,散布到全身四肢。
当你有欲望时,三焦的气就会慢慢回来,集中到命门。
所以在行房的时候,三焦集中力量到命门,再从命门这边,发射力量出来,这样才能有高潮排精,这些通通属于三焦。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
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
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十二经络图之手少阳三焦经2010-10-19 23:08:13现代医学并无三焦这个名词。
中医医学则言:[司掌后天元气之源]。
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收体内,并让其循环内脏的机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
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
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
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
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
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
又,中焦部份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异常的征兆。
三焦经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个。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1) 关冲Guān chōng[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少阳三焦经”寄语:学好中医,是自己的福报,也是身边朋友的福气,喜欢的可以跟着一起,从最基础的穴位和经络开始。
三焦经我们也算是比较熟悉了,八段锦的第一式就是要拉到三焦,名称是双手托天理三焦。
其神奇之处在哪里呢?手少阳三焦经“口诀”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循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末端(关冲穴),沿无名指尺侧缘,上过手背,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部,向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中向上,出缺盆,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抵于额角,再屈而下行面颊部,到眼眶下。
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汇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三焦经的经脉分布于上肢外侧中间、肩颈和头面,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大体分布于经脉的外部,本经首穴是关冲,末穴是丝竹空,左右各23穴\。
穴名: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手少阳三焦经,第一个穴位,关冲穴:关,指出入的要道。
穴为手少阳之井,少阳乃出入之枢纽。
穴承手厥阴脉气,手少阳经气由此而出,且在少冲、中冲之间,故而得名。
关冲。
关,关卡也。
冲,冲射之状也。
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针灸大成》:主喉痹喉闭,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
程氏针灸,推荐此穴用刺血法醒酒。
用拇指指尖掐按关冲穴1~3分钟,可缓解更年期症状,如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穴位歌诀、分寸歌诀
1.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
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
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
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
天髎天牖经翳风,
瘛脉颅息角耳门,
和髎上行丝竹空。
3.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寸歌:
无名指外端关冲,
液门小次指陷中,
中渚液门上一寸,
阳池手表腕陷中,
外关腕后方二寸,
腕后三寸支沟容,
支沟横外取会宗,
空中一寸用心攻,
腕后四寸三阳络,
四渎肘前五寸着,天井肘外大骨后,骨隙中间一寸摸,肘后二寸清冷渊,消泺对腋臂外落,臑会肩前三寸量,肩髎臑上陷中央,天髎宓骨陷内上,天牖天容之后旁,翳风耳垂后方取,瘛脉耳后鸡足张,颅息亦在青络上,角孙耳廓上中央,耳门耳缺前起肉,和髎耳前锐发乡,欲知丝竹空何在,眉后陷中仔细量。
手少阳三焦经歌诀李乘医生
1.循行歌(图2-10)
少阳三焦循行,起于无名指端。
经过手背上行,桡尺两骨之间,
贯通尺骨鹰突,沿上臂外向肩,
入盆下联心包,属于三焦终然。
支脉缺盆分出,循颈上行耳边,
耳后进入耳中,终于眉梢外端。
1.鹰突指的是鹰嘴突
2.盆指的是缺盆
2.经穴歌
少阳三焦经穴,关冲液门中渚,
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四渎,
天井清冷消臑,肩天天翳瘈颅,
角孙耳门和髎,最后一穴丝竹。
1.三阳指的是三阳络
2.清冷消臑分别指的是清冷渊、消泺、臑会
3.肩指的是肩髎
4.天天指的是天髎、天牖
5.翳瘦颅分别指的是翳风、瘈脉、颅息3.主病歌
少阳三焦治五官,耳鸣耳聋中耳炎,
头颞疼痛结膜炎,急慢咽炎近视眼,
疟疾发热胁肋痛,遗尿腹胀与气满。
手少阳三焦经课件
手少阳三焦经课件
一、概述
手少阳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
三焦经的经脉分布于上肢外侧中间,肩部和颈部。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大体分布于经脉的外部。
手少阳三焦经共包含二十三穴,其中十二正经中有二十二个穴位。
二、主要功能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功能是运行上肢气,以及辅助心脏推动脉气在体内的运行。
具体来说,手少阳三焦经可以治疗上肢外侧疼痛、耳聋、咽喉肿痛、颊肿、痄腮、口眼歪斜、腕臂痛等病症,还可以调节情志,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三、穴位数目与主治病症
手少阳三焦经共有二十三个穴位,其中包含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
针对这些穴位的不同组合,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例如关冲穴可以治疗头痛、目赤、耳聋等;液门穴可以治疗头痛、疟疾等。
四、总结
手少阳三焦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对于上肢的气血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该经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气血运行的规律,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通过对具体穴位的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五、参考文献
[1] 针灸学教材编写领导小组. 手少阳三焦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中国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 手少阳三焦经研究进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王华, 杜元灏. 针灸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经络经穴篇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二十三穴经脉流注灵枢经脉篇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上出两指之间(液门,中渚),循手表腕(阳池0,出臂外两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上贯肘(天井),循臑外(清冷渊,消泺,臑会)上肩(肩髎,肩贞,秉风),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天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孙,悬厘,颔厌),以屈下颊(颧髎)。
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听宫,耳门,和髎),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瞳子髎)。
一手少阳三焦从无名指指端起,上行两手指间即第四第五指骨间经液门中渚,上行沿着腕关节背面中央阳池上到桡骨尺骨中间经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
穿过肘关节外侧天井,沿着臑外即胳膊外侧清冷渊,消泺,臑会,到肩经肩关节肩髎,肩贞,到手太阳小肠的秉风,从这里出足少阳胆经的肩井后面的天髎,经肩井入锁骨上窝,经缺盆下行交会两乳间膻中,散布络心包。
穿过横膈膜下行属三焦。
即胃上口属上焦,中脘部属中焦,阴交部属下焦。
以上是本经二其分支从膻中上行处缺盆,上到督脉大椎交会,再上行侧颈部经天牖,到耳后经翳风,瘈脉,颅息直接上到耳尖角孙,经侧头部悬里,颔厌(足少阳胆经穴,手足阳明交会穴)。
在此曲折下到颊到眼下的颧髎。
三另一支从耳后翳风入耳,出耳前听宫(手太阳经穴),经耳门和髎,过客主人(足少阳经穴)前交会在颊到目外眦瞳子髎(足少阳经穴).在丝竹空和足少阳胆经交会。
主要穴三焦经主要穴阳池,外关,三阳络,四渎,天井,天髎,翳风,角孙,和髎等。
其中阳池,三阳络,四渎,天髎,翳风,和髎最重要。
阳池是三焦经原穴,和任脉中脘有密切关系,对调节三焦元气重要。
加强小肠乳糜管吸收治疗子宫左屈在治疗效果中最重要。
三阳络治疗咳血有效,四渎是治疗手臂麻木不可缺少。
天髎是治疗上肢神经痛风湿必要穴位,用在降血压中风治疗,非常有用的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