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22 KB
- 文档页数:2
杜甫秋兴诗八首原文《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第一首为组诗序曲,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抒发了忧国之情和孤独之感;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却给诗人带来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遥念长安,慨叹当年政治动乱、人事变化以及边境的不安;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引为欣慰的回忆;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盛况,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回忆当年与旧友共游长安附近昆吾、御宿、渼陂等名胜的诗意豪情。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后世学者对这组诗研究颇多,好评如潮。
原文: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原文一。
秋风一夜过,蓝田马上霜。
万木著新色,山光净晓光。
独行脚底叶,微霜满衣裳。
一片轻舟影,千重流水声。
二。
金风吹冻草,霜露满空陵。
独立谷中秋,白云缥缈青。
遥山与长河,今夕更无情。
相思割肝腹,会合泪盈盈。
三。
寒蝉思素光,孤鹤思归群。
一夜蒲树叶,秋声入梧桐。
翠蛾沾露净,黄叶扫庭空。
落日红楼梦,流年旧事穷。
四。
一夜西风急,万木露寒色。
远山灰霭重,独夜月阴白。
寂寞闻秋寒,踯躅起怀抱。
暗香透绣幕,余音嗟鸟曲。
五。
秋收有闲事,芳树色含羞。
半有袍裳古,无觉日光秋。
世路似埃尘,泪痕满衣裳。
静夜思悠悠,前事如昨游。
六。
指点青山侧,行役暗场垒。
山光翠谷里,斜日黄云外。
处处障芳草,佳人对秋梧。
凄清两相望,何况在离居。
七。
一川秋水宽,秋气渐入门。
櫂歇扁舟远,叶落凝岸繁。
离岸船归帆,青山云逝潇湘。
同来白云乡,各向朱门行。
八。
珠缀银烛影,房廊绕画题。
孤灯滞岁晚,枝影入新时。
忆昔嘉陵道,望麓渔樵归。
此时秋草心,何处得相思。
杜甫秋兴八首全部八首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秋思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白兔赤乌皆得路。
惟我彷徨扰乾坤。
2、赠卫八处士·其三比年闻有使,相期邈云霄。
乘兴为君去,冀爱语不拘。
长风吹秋树,独夜月明砧。
何处行人度,孤舟只自搜。
3、秋兴八首·其一朔云初起日沉阁,梧叶又落风前殿。
夕阳殷勤树向西,恨似韩王过后断。
4、秋兴八首·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身被五弦琴上声,五十年前谢客船。
5、秋兴八首·其三闲门向山深,静室如花存。
兴退随风渐,闲眠亦自温。
男儿事长往,老将心先勳。
昔日战场今何在?平沙落雁渡河津。
6、秋兴八首·其四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7、秋兴八首·其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莫作乐天夸望前程。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秋兴八首·其六青青陵上柏,几许依依语。
刚戍太行时,还世咸阳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槐高柳咽新蝉,嘶转苍鹰何夜眠?不教胡马渡阴山,越峤绝人伤独旅。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写下这组诗。
原文: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翻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赶制寒衣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秋兴八首》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诗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两句,以“玉露”和“枫树林”为喻,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以“江间波浪”和“塞上风云”为喻,描绘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的景象,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以“丛菊”和“孤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两句,以“寒衣”和“暮砧”为喻,描绘了人们忙碌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国家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
第二首写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之情。
诗中“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两句,以“夔府孤城”和“北斗”为喻,描绘了作者身处夔州的孤独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以“听猿”和“奉使”为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两句,以“画省香炉”和“山楼粉堞”为喻,描绘了作者所处环境的凄凉和寂寞。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两句,以“藤萝月”和“芦荻花”为喻,描绘了夔州的自然景色,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
诗中“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以“千家山郭”和“江楼”为喻,描绘了夔州的宁静和美丽。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两句,以“信宿渔人”和“清秋燕子”为喻,描绘了夔州的生活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两句,以“匡衡抗疏”和“刘向传经”为喻,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理想的感慨。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杜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中,“秋兴八首”是他创作的一组诗歌,以描绘秋季的景色和抒发他对时代的忧虑和痛苦之情。
以下是这八首诗的原文及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首《铜雀台》铜雀昨宵金鸡啼,咽泪金壶应不迷。
——本诗以描绘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为引子,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唐朝宫廷建筑的布局、铜雀台的历史背景以及金鸡的象征意义等。
第二首《戍鼓断人行》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本诗以戍鼓声和雁声作背景,展示了边疆军民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唐朝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士兵生活条件以及边疆战事的背景等。
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割据还乡不能得。
——本诗借助官军收复河南和河北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割据现象的忧虑和痛苦。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割据政权的形成和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等。
第四首《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天下繁华的追求和对江山社稷的关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黄河的地理特征、其对中原文明的影响以及当时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等。
第五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诗以描绘登高时的景色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不安的忧虑。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登高的文化意义、长江的地理背景以及诗中动物与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等。
第六首《八月十五夜》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红酒绿添香。
——本诗以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国之争的耿耿之情。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与家族团聚的关系以及诗中的画屏、红酒、绿香等象征意义等。
第七首《秋兴八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以商女唱歌的情景为引子,借以表达对国家沦亡的懊悔和对君主的期望。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教材简说: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
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
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
《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怀素秋兴八首》古籍,早稻田大学藏。
疑为祝允明所书。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幼年好佛,出家为僧。
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
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
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
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
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1玉露:即白露。
凋伤:衰败零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流经的山下称为巫峡。
气萧森:气象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
塞上:边关,指夔州一带的山,因其险峻而称塞上。
兼天:连天。
波浪连天,因此说「兼天」;风云盖地,因此说「接地阴」。
这两句极写萧森阴晦的景象,内含一种勃郁不平之气。
3这两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4催刀尺:催人裁剪新衣。
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显得更加急促。
【译文】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巫峡波浪滔天,巫山阴云密布。
我已是第二次看到菊花盛开,往日流过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一叶孤舟系在了夔州,我急于归乡的心也被紧紧地系住了。
天气寒冷催人裁剪寒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从白帝城高处传来。
【赏析】本诗是组诗《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寓居夔州期间。
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但国家局势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
内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骚扰进犯,就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战乱的危机。
成都尹严武奉召回京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顺江东下,漂泊到夔州,那年他已五十五岁了。
体弱多病,加上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使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倍感凄凉,故触景生情,写下了八首七言律诗,题名《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既描写了夔州萧条凄清的秋色,又抒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苦和悲愁,以及他在年迈多病之时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整组诗情调悲凉,意境深幽。
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诗人通过描写悲凉萧瑟的秋景,将自己思念故土、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野雨中行役。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红叶舞衣轻,长亭送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杜甫秋兴八首之四
初闻征雁,纷至沓来,碧空万里,长风几时到?
非北非南,天涯何处?边草连天,远雁无际,雁来高举手中书,雁去高飞人共去。
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无客云泉石,空留明月枝。
伤心别鹤怨,悲泪度秋池。
萍散菊残枝,寂寥东风悲。
卧看层峦尽,夜祷请高斋。
杜甫秋兴八首之六
天空荒凉惨澹秋,
残菊易挽狂人酒,
风过寒更思不休。
杜甫秋兴八首之七
白露侵寒早,黄叶落惊秋。
轻衣怜素马,独宿倚寒楼。
银汉肃朝宗,北斗挂前头。
今宵浩荡领,何处梦萧梧。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秋风瑟瑟,
霜华满地,
家国多难,
忧来不可遏。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思悠悠,
恨悠悠,
不及黄泉雁。
杜甫:秋兴八首导读: 《秋兴八首》作者:杜甫原文:(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释: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一至八原文一、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甫在这首《秋夕》中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
他用“银烛秋光冷画屏”来形容秋夜的清冷和宁静,画面感十分强烈。
而“轻罗小扇扑流萤”则展现了秋夜中闪烁的萤火虫,给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感觉。
最后两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则描绘了一幅牵牛织女相会的情景,使整个秋夜更加浪漫。
二、秋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秋思》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表达了人们对于远方的向往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愿望。
杜甫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和不断超越的精神。
三、秋宿湖上寄张十八舍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以湖光秋月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杜甫运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来形容湖光和秋月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则展示了远方的山水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四、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登高》以登高望远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时光的感慨。
杜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来形容登高时的景色和动物的行为,给人一种宏伟和壮丽的感觉。
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万物的生长和凋零。
五、秋雨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廉价尽天都。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首《秋雨》以长安城头的白乌为景,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的热爱。
杜甫用“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廉价尽天都”来描绘白乌飞翔的场景,给人一种孤寂和寂寥的感觉。
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则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六、秋兴六首铜雀春深锁二乔,陌上桑阴后有鞘。
杜甫《秋兴》八首通译与赏析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优势云接地阴.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冬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译文】枫树在暮秋露珠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覆盖在萧瑟阴沉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寰宇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不曾回家,就不免悲伤落泪.划子还系在岸边,固然我不克不及东归,漂荡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冬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曩昔了,我对家乡的怀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邃深挚……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流浪.怀念故园的心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沉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衔接大地,四周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天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颈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凋谢(即已是两年),花上凝集着本身回想曩昔岁月的眼泪,一只孤单的划子紧系着我回籍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家乡的怀念情感.尾联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冬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诗人以此表示岁月催人的感叹.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哀痛.2.【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夕照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喷鼻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译文】孤城夔府夕照西垂的时辰,我经常依凭北斗星思恋遥远的京城.在巫峡听到猿猴的哀鸣让我也禁不住泣下沾襟,未能像汉朝张骞乘着八月的木槎随严武如期还,因病我没能去装潢着画墙,供奉着喷鼻炉的尚书省供职,笳的悲鸣经由矮墙隐约传白帝城.过了许久,请君看!藤萝上面的月光已经延长映照至洲前的芦荻花.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首联承上首末联,由傍晚入笔.颔联,把怀念京华与出身之感慎密交错.颈联承“每依北斗望京华”.“奉使虚随八月槎”来.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到眼远景物.3.【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全苦衷违.同窗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洗澡在秋天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葱的山岳.持续两夜在船上住宿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候,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切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前人尚且如斯,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路肄业的同窗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邻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涯.第三首紧接三首“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摹夔州秋天朝景.前四句写清白的秋色与烦扰的心境.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本身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捉住宿江中的渔船,燕子老是在高低翻飞.“汛汛”.“飞飞”连用暗示动作反复;“还”.“故”,吐露诗人懊末路的心境.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尾联用同窗多不贱反衬本身的落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显贵.这联感怀出身,悲忿沉郁,如诉如泣.引出第四首.4.【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堪悲.贵爵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军书驰.鱼龙热闹秋江冷,祖国平居有所思.【译文】据说长安政局变更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度和小我所阅历的骚乱与亡命,有说不尽的哀思.贵爵第宅都换了新主人,文武官职也和往朝大不一样了.关山的战鼓震天,征讨吐的军书飞奔不断.秋江里玉石镌刻的鱼龙热闹地静卧,回想起祖国长安的如烟旧事,我思路翩翩,难以入眠.第四首以安史之乱为中间,写长安现状,是八首的枢纽.首联因据说长安政局变更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度和小我所阅历的骚乱与亡命,有说不尽的哀思.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感叹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侧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尾联写在这国度完整.秋江清凉.出身凄苦.晚年潦倒的情形下,往日在长安的生涯经常呈如今怀想之中.5.【秋兴八首(其五)】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仙境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译文】蓬莱宫北据高原,南望爽垲,天晴和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西望仙境栖身着王母娘,老聃骑牛从洛阳而来,紫气刹那溢满了函谷关.雉尾扇开合像祥云移动,日照耀在皇帝的衮袍上,我看清了圣上的尊容.老病的我独卧孤舟惊愕年纪已高,早年为数不久不多列队上朝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第五首写长安宫阙之盛,回想帝居的巍峨绚丽,早朝的肃穆肃静,回想本身曾在中心政权中任右拾遗职“识圣颜”的光辉阅历.极写玄宗在位的宁靖气候,气候万千,激情万丈,以衬托如今的国危平易近困.穷途落拓.晚年流散的快乐和抑郁.前四句写殿远景物.后四句追溯当年上朝之事.这首写对京都长安宫阙的想望,经由过程回想当年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长江岁晚相比较,抒发了浓厚的今昔之感.6.【秋兴八首(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想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译文】从瞿塘峡口至曲江头,万里景致都换了秋装.花萼楼经复道直达曲江与蓉园,通的是皇帝的御气,在芙蓉苑游兴正浓的玄宗却失望地听到安禄山兵变的告.宫殿里珠帘绣柱环绕着临空欲飞的黄鹄,锦缎做揽,象牙做桅杆的游船乘风破浪,惊起一群群白鸥,回想那歌舞泰平承平之地曲江,关中自古就是帝王之洲,惋惜眼下却成为干戈相见,狼烟连天的疆场.第六首抒写对曲江的怀想,首句直承上首的尾联“一卧沧江惊岁晚”,写本身在瞿塘峡口联想曲江.瞿塘峡口的秋色,是面前的风景,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里想象.用“万里风烟”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过感时的庞杂情感交错成一派渺茫而又深挚壮阔的艺术境界.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诗人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想往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更,不堪感叹.7.【秋兴八首(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旗子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金风抽丰.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译文】开凿昆明池是汉时之功,汉武帝的旗子还在面前猎猎作响.池里的石像为织女,却不克不及趁月纺织,鲸鱼石刻造型活泼,鳞甲传神,几乎要舞动金风抽丰.江面上沉没的菰米似乎沉沉黑云,白露至,粉红的莲花纷纭凋零,露出了莲蓬.关塞高入云天,只有一线天容鸟飞过,我独自四处流浪于江湖,却无一己安身之地.第七首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示当年唐朝国力隆盛.景物绚丽.物产富裕的汗青画面,又慨叹旧事不堪回想,长安远离,苦衷茫然.8.【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喷鼻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候,白头吟望苦低垂.【译文】昆吾御宿这些亭台楼阁逶迤而来,紫阁峰的倒影映入渼陂.喷鼻稻,鹦鹉之有余;碧梧,凤凰栖之至老.春天的丽人采花拾草,互相问候,游伴天晚仍然棹他游,游兴不减.老汉的如椽文笔曾气候凌云,惋惜回望往日长安的繁荣生,再想今日贫病潦倒,白首低垂,不堪哀叹.第八首经由过程对昆吾山和美陂一带的回想想象,抒发今昔兴衰之感,也是对这一组诗的总结.美陂是当时长安郊区的一大景不雅.旅游盛地.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喝酒.吟诗.作乐,并有《渼陂行》一诗记录当时盛况.【综述】全诗境界在夔州与长安之中推移,祖国之思与沉沦之感交错,写夔州为所见,写长安为所思,虚实相生.八首一气贯通,满是抒情,是格律诗扩展表示规模的测验测验.格律精工,章法周密而又富于变更,字句锤炼,辞彩华茂,说话鲜艳,思惟沉郁,乐律顿挫顿挫,与《咏怀事迹》五首作风近似,代表诗人晚年律诗的审美新偏向.。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翻译赏析《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译文] 香稻是鹦鹉吃剩的,绿色的梧桐是凤凰曾经栖息过的。
[出自]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释: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
上林苑是汉武帝开辟的游猎场合,傍终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等县。
“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
紫阁峰:在终南山寺之西,在县(今作户县)东南30里。
紫阁,其形上耸如楼阁,太阳初升时,山呈紫色,故谓之“紫阁”。
渼陂(bēi):水池名,在县(今作户县)西5里,水出终南山诸谷,合胡公泉为陂,周长14里,水澄清而味美,故称“陂”,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陂,水池。
尤物:指船上的女乐。
杜甫《城西陂泛舟》诗云:“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亦指女乐而言。
拾翠:语本曹植《洛神赋》:“或探明珠,或拾翠羽。
”问,问遗、奉送。
墨客那次游陂,是和岑参兄弟一道去的,开端刮大风,薄暮时水面月出,以是连续游览。
仙侣:指同舟游人。
移,行,这里指泛舟。
彩笔:比喻文才高超。
相传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曾梦见晋文学家郭璞向他索还彩笔,以后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干情况:气魄磅礴之意。
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情况万千”。
译文:自昆吾至御宿一带,春天的道路曲折。
南面的紫阁峰,一头撞进明净的渼陂,裂成透明的碎片。
香稻富足,难以被鹦鹉的尖喙除尽,而时间已将碧梧枝头的凤凰减去。
翠鸟的羽毛,有着作为礼物的复杂的缄默;天晚不停舟,这神仙日子难以在一日穷尽。
我曾把这些山水及过往装在一支笔里带走。
如今只剩下痛楚的低吟、深深的怀想,霜降秋天的小气候,并未赦免这颗饱含记忆的头颅。
《秋兴八首》解析及杜诗的艺术特点(编辑整理:竹雨)《秋兴八首》杜甫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节选徐晋如教材---------------------------------------------------------------------------------------七言律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
其起承转合,也大多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前人有把律诗分为六种章法,有分为十三种章法,有分为五十一格,还有分为二十格者。
但我想任何一种划分方法都不可能穷尽诗法。
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终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以杜甫的《秋兴》八首为例,介绍一下七律的几种特殊章法。
秋兴八首第一篇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首句兴起第三联。
杜甫秋兴八首全文阅读一、绝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沙暖睡莺。
日暮聊为乐,焚膏坐消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绝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八、江留疾杂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3、赏析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
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秋兴八首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28。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30。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32。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34。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