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跳远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体育与健康第八课蹲踞式跳远教案小学体育与健康第八课:蹲踞式跳远教案引言:小学体育与健康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之一,其中第八课的内容为蹲踞式跳远。
本文将针对小学体育与健康第八课的教学环节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提供一个符合任务名称描述的详细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学习正确的跑道起跳技巧。
2. 技能目标:能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熟练运用起跳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2. 跑道起跳技巧。
三、教学过程分析:1. 热身活动:为了避免运动伤害,可以设计一些热身活动,如全身放松操、拉筋操、小动物操等,以增加学生的体温和关节的活动度,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动作示范与解说:老师可以使用实物示范或者投影仪播放视频进行动作示范,并结合对动作要领的解说,让学生对蹲踞式跳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协调练习: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动作练习,老师可以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纠正。
比如,先从简单的跳远动作开始,逐渐引导他们掌握关键的技术要领,如弯腿蹲踞的姿势、均衡的身体重心、用力蹬地的力量等。
4. 跑道起跳技巧练习:通过模拟跑道,学生进行跑道起跳的技巧练习,对起跳的时机和力度进行训练和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差异化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辅导。
5.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活动、游戏或竞赛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PK赛,让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加对跳远的兴趣和动力。
6. 结束活动: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放松肌肉拉伸等,以恢复学生的心率和呼吸,并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动作风格是否流畅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 个别指导评价: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交流,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重点:起跳技术和起跳后的腾空技术
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
动作要领:
蹲踞式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助跑:一般采用12~16步助跑,助跑积极,逐渐加速,最后四步助跑节奏加快,步点准确,踏跳果断。
起跳:起跳脚踏上起跳标志后,蹬伸用力起跳快,摆臂摆腿配合快。
腾空:起跳腾空后,起跳腿向前上方提举,起跳腿向摆动腿靠拢,屈膝团身,两臂向前下摆,在空中成蹲踞式的姿势,
落地:小腿前伸落沙坑,收腹、屈膝为缓冲,用前倒或侧倒的方式落地。
练习方法:
1、组织学生进行原地收腹起跳练习,过渡到高抬腿跑结合起跳练习,感受蹬地和起跳的感觉。
2、学生进行短、中距离助跑的腾空步练习,起跳时步点准确,踏跳果断,两臂协调摆动,摆动腿积极向前,体会腾空步的技术。
3、男女生分组,进行8~10步助跑,做蹲踞式跳远练习,重点体会落地技术。
4、用12~16步助跑进行完整的蹲踞式跳远练习,充分感受完整的技术动作。
易范错误及纠正:
1、针对学生助跑步点不准确的情况,一是调整助跑距离,二是掌握助跑的步幅、步频、节奏,固定助跑的启动姿势。
2、针对学生助跑起跳衔接不协调的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最后两步节奏不稳,我会组织学生从上一步到上三步助跑练习,逐渐加长助跑距离。
小排球教案:如何正确进行蹲踞式跳远蹲踞式跳远是小排球教学中常见的动作之一,通过练习可有效增强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正确进行蹲踞式跳远。
一、准备动作1.确定起跑线:将场地分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为起跑区,另一个为着陆区,两个区域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2.踩稳脚步:在起跑线上,运动员双脚并拢,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双手向前伸直,用手指碰到地面。
3.做好准备:准备好后,蹲下身体,使臀部近似与地面平行,在这个过程中,两手要慢慢向后伸直,同时,头部也需保持平直。
二、起跑动作1.踩脚步甚至:运动员需要依次将双脚交替踩在起跑线上,保持身体平衡。
2.姿态调整:双脚踩稳之后,身体需要向前倾,同时双手向后挥动,使身体处于一个更佳的发力姿势,这个动作也称为前摆。
3.收起身体:将身体迅速收起,双手挥动到肩部,同时与此同时腿部准备向前迅速推出。
三、跳跃动作1.腿上力:迅速推出腿部,通过双腿爆发力,向前跳跃,同时双臂向上挥舞,以增加发力力量。
2.保持姿态:在跳跃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尽量避免身体向两侧倾斜。
3.收回腿部:着陆后,迅速将脚部收回,避免撞到绳网等障碍物。
同时,双手也需要迅速向前摆动,保持身体平衡。
四、着陆动作1.落地姿势:着陆时,需要以蹲姿着地,尽量避免直接落地,尤其要注意膝盖的位置和收放动作。
2.姿势调整:着陆之后,立即进行姿态的调整,收回手臂,让身体回归原来的姿势。
3.结束动作:跳起之后,应及时停止运动,认真地复查自己是否有哪些小细节需要加强。
关于小排球教案中如何进行蹲踞式跳远的一些基础知识,需要提醒的是,小排球教学练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断纠正队员动作姿态,通过反复练习,让运动员逐渐掌握规律,慢慢提高动作的正确性和完成度。
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蹲踞式跳远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蹲踞式跳远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冒险!咱得先摆好架势,就像要起跑冲刺的运动员一样,那股子劲头得足。
站在起跳线前,深吸一口气,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嘿,我能行!”然后双腿微微下蹲,就像压缩的弹簧,随时准备爆发。
紧接着,快速起跑,那感觉就像是脚底抹了油,蹭蹭地往前冲。
这时候可不能含糊,每一步都得踏得实实的,仿佛要把地面踩出个坑来。
到了起跳点,用力一蹬,整个人就像飞起来一样。
在空中的时候,可别慌,想象自己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鸟儿,尽情享受那短暂的“飞翔”时光。
然后,重点来啦!身体要自然地蜷缩成蹲踞的姿势,就好像把自己团成了一个球。
这可不是随便团一团就行的哦,得恰到好处,既要保证姿势优美,又得为落地做好准备。
落地的瞬间,可别“哐当”一下砸下去,那多狼狈呀!得轻盈地着地,就像一片羽毛轻轻飘落。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呢!这就好比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总会摇摇晃晃,但只要多练习,就能掌握窍门。
要是起跳的时候没使上劲,那不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跳不远咯。
或者在空中姿势没摆好,那可就像只笨鸭子,扑腾半天也飞不远。
所以啊,要想把蹲踞式跳远玩好,就得下功夫。
平时多练练跑步,增强腿部力量,那起跳的时候才能更有力。
还有啊,多琢磨琢磨那个蹲踞的姿势,怎么才能既好看又实用。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蹲踞式跳远,它可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对自己的挑战。
每次成功的跳跃,那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总之,蹲踞式跳远就是这么个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事儿。
朋友们,别犹豫啦,赶紧去试试吧,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跳远高手呢!。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蹲踞式跳远说课稿11篇蹲踞式跳远说课稿1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差异,区别对待,运用多种教学__,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对象:水*二(三年级)三、教学主题: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第一课时)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远是小学生练习跳远采用的主要方法。
简单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的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
五、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容易兴奋,喜欢挑战,在学习中乐于展示自我。
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助跑和踏跳的结合技术的动作与方法,做到动作规范、准确、优美。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弹跳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提高身体协调、灵敏等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自信、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七、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有力教学难点:助跑和踏跳相结合八、教学器材:篮球场地一块大垫子踏跳板接力棒录音机九、教学过程:1、上课开始,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教师用多__出示体育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跳远比赛的动作,提出问题,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学生讨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示学生反口令练习,学生随教师口令进行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的练习,调动学生上课的__和积极性。
2、__学生一路纵队在体委的带领下围田径场慢跑400米我在队伍的中间__学生跑步的节奏,放松走200米带入操场成体操队形随兔子舞的音乐做韵律操,(10分钟)3、教师__学生结成四组每组一个小栏架进行各种跳跃的练习,教师提示学生要缓冲落地,并强调安全教育。
在练习中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尝试不同放置方法练习,在练习中减少学生对栏架的恐惧心理(10分钟)4、示范助跑起跳的动作,学生随教师集体练__一步起跳,教师巡视指导。
体育教案-蹲踞式跳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提高跳跃能力。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2.跳远技巧训练3.实践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及技巧2.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组织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熟悉场地和气氛。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二)基本技能训练1.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1)起跳: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前倾,重心前移;(2)腾空:起跳后,迅速收腹,双脚向前上方踢起;(3)落地:落地时,双脚并拢,膝盖微弯,双手向前摆动,保持平衡。
2.分组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起跳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要领;(2)让学生进行腾空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3)让学生进行落地练习,教师指导落地姿势。
(三)技巧训练1.讲解跳远技巧:(1)助跑:助跑速度要快,节奏要稳;(2)起跳:起跳时要迅速有力;(3)腾空:腾空时要尽量保持身体平衡;(4)落地:落地时要尽量减小冲击力。
2.分组练习:(1)让学生进行助跑练习,教师指导助跑速度和节奏;(2)让学生进行起跳练习,教师指导起跳力量;(3)让学生进行腾空练习,教师指导身体平衡;(4)让学生进行落地练习,教师指导落地姿势。
(四)实践比赛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蹲踞式跳远比赛。
2.比赛规则:每人跳三次,取最好成绩。
3.教师担任裁判,记录学绩。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跳跃能力。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蹲踞式跳远动作。
2.家长监督孩子练习,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巧,课堂气氛活跃。
2.部分学生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3.教师在课堂指导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动作准确无误。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蹲踞式跳远的兴趣和热情较高,课堂参与度较高。
蹲踞式跳远的体育教案教案:蹲踞式跳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学会正确蹲踞姿势;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提高蹲踞式跳远的灵敏性和爆发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看示范、自身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反馈和矫正,不断提高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勇气;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的蹲踞姿势;2.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在实践中掌握蹲踞姿势;2.通过反馈和矫正,提高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四、教学准备:1.蹲踞式跳远的示范视频或图片;2.蹲踞式跳远场地。
五、教学过程:1.热身准备(10分钟)利用热身操或慢跑等方式,保证学生身体热身,准备跳远活动。
2.知识输入与示范(10分钟)通过投影或展示示范视频,向学生介绍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领,包括正确的蹲踞姿势、起跳和着陆动作等。
3.实践练习(40分钟)(1)分组训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2-3人,互帮互助进行练习。
(2)自我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蹲踞姿势,进行自我练习,保持动态平衡和爆发力。
(3)同伴练习同伴互相观察和纠正,通过合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4.组织比赛(25分钟)(1)比赛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轮流进行比赛,以跳远的距离为依据进行排名。
(2)比赛规则从蹲踞姿势开始,由教师示范起跳动作后,学生进行跳远,教师根据跳远的距离进行计分和评判。
6.总结与反馈(15分钟)向学生介绍跳远运动的意义和优点,总结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七、板书设计:1.基本姿势2.跳远动作要领3.提高跳远的技巧4.注意事项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蹲踞式跳远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示范、自我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蹲踞式跳远步点测量方法蹲踞式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项目,其步点测量方法是用来评估运动员在跳远过程中的技术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蹲踞式跳远步点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实施过程。
蹲踞式跳远是指运动员从蹲踞的姿势开始,通过一系列动作,最终完成跳远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步点是非常关键的。
步点是指运动员在起跳前脚的位置,它决定了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和角度。
为了准确测量运动员的步点,我们可以使用标尺或测量带来进行测量。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准备工作。
在进行测量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跳远场地的平整和标志的清晰可见。
同时,运动员需要做好热身准备,以确保身体状态良好。
第二步,确定起跳线。
起跳线是跳远的起点,运动员需要站在起跳线上进行起跳。
起跳线通常是一条直线,可以用粉笔或标志物在地面上划出。
第三步,确定测量点。
测量点是用来测量步点的位置,它位于起跳线的前方一定距离处。
运动员需要在测量点前蹲踞,并做好准备动作。
第四步,进行测量。
在运动员完成蹲踞动作后,我们可以使用标尺或测量带来测量运动员距离起跳线的距离。
测量时应确保标尺或测量带与地面平行,并且与起跳线垂直。
第五步,记录测量结果。
在完成测量后,我们可以将运动员的步点位置记录下来。
通常,步点是指跳远的起跳脚所在位置的横向距离。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运动员的步点位置。
蹲踞式跳远步点测量方法的实施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动作技巧和身体平衡能力。
此外,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测量操作的规范性。
蹲踞式跳远步点测量方法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运动员的起跳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常情况下,步点越远,说明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和力量越强,跳远的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因此,对于训练和竞赛中的运动员来说,准确测量和掌握步点是非常重要的。
蹲踞式跳远步点测量方法是评估运动员跳远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准确测量和记录运动员的步点位置,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起跳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为训练和竞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体育《蹲踞式跳远》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知识讲解:介绍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2. 技能训练:分组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跳远技能。
3. 实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提高学生的跳远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跳远的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跳远器材、标志物、计时器。
2. 学具:跳远记录表、运动服装和鞋子。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拉伸等热身活动,准备身体。
2. 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3. 技能训练(15分钟):分组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跳远技能。
4. 实践比赛(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动作要领:蹲踞式跳远: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 技术要求:起跳腿:弯曲,前脚掌着地。
摆动腿:自然摆动,助力起跳。
落地: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
3. 训练方法:原地跳远:练习起跳和落地。
助跑跳远:练习助跑和起跳衔接。
增加距离:逐步增加起跳线距离,提高跳远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
列出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要求。
2. 答案:动作要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腿弯曲,前脚掌着地,摆动腿自然摆动,助力起跳,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
技术要求:起跳腿弯曲,前脚掌着地,摆动腿自然摆动,助力起跳,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
收获:掌握了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提高了跳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实践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跳远的距离。
小学体育实践课优秀教案《蹲踞式跳远》14篇初中体育教案蹲踞式跳远下面是收集的小学体育实践课优秀教案《蹲踞式跳远》14篇初中体育教案蹲踞式跳远,以供参考。
小学体育实践课优秀教案《蹲踞式跳远》1小学体育教案:蹲距式跳远一、教学目标:能够自觉地有秩序地积极地进行蹲距式跳远练习,并且掌握跑几步的单起双落向前上方跳起的动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蹲距式跳远的单跳双落动作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A教师活动:(1).常规队列练习,先进行原地踏步走,在此基础上,鼓励同学们进行起步走练习,并给予及时的客观评价。
(2).讲解示范大网鱼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要求,适当导入游戏背景,使学生知道,鱼离不开水,鱼网密切合作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良好作风。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3).改变规则后,再次进行游戏活动。
B学生活动:(1).认真的完成队列练习,提高自己的最基本的队列认知。
(2).积极的热情的投入到游戏中去,很好的与同学完成游戏。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重点:知道并掌握单起双落的.动作方法和向前上方跳起的要求及练习时的自觉和秩序难点:动作较连贯正确,跳起有一个高度A教师活动:(1).老师带领学生先活动各个主要关节后,讲解示范动作方法,再组织学生在场地内分散进行自主练习,体验动作。
(2).老师讲解示范在沙坑中练习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有秩序地积极地进行练习。
(3). 对学生练习中的情况给与合理的评价,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找出好的同学进行示范,再练习。
[来源:学科网](4). 跳跃比远。
B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和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积极进行练习。
(2).能够按照次序,相互观察好的同学,积极自主地练习。
(3)..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能够帮助同学纠正和改正错误动作,敢于表现自己,争取在比拼中获得最好的成绩。
3.组织:徒手练习和比拼时四列横队,自由练习时无固定队型教师活动:教师提示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问学习内容的技术要领,及询学生是否达到了有秩序积极地进行练习的要求。
蹲踞式跳远评价任务
蹲踞式跳远是一项需要综合身体素质的田径运动,以下是一份蹲踞式跳远评价任务:
一、技术动作评价:
- 助跑:是否有合适的起跳位置,助跑是否连贯、流畅。
- 起跳:是否准确起跳,是否充分蹬地发力。
- 腾空:是否保持身体平衡,肢体动作是否协调。
- 落地:是否平稳落地,是否有适当的缓冲。
二、身体素质评价:
- 爆发力:是否能够快速起跳和奔跑。
- 协调性:是否能够准确控制身体的动作。
- 灵活性: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身体姿态,避免受伤。
- 耐力:是否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运动状态。
三、其他因素评价:
- 精神面貌:是否有积极的态度和自信心。
- 跳跃节奏:是否能够掌握合适的跳跃节奏。
- 跳跃效果: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跳跃距离。
四、评价标准:
- 优秀:技术动作规范,身体素质优秀,能够达到良好的跳跃效果。
- 良好:技术动作较为规范,身体素质较好,跳跃效果较好。
- 及格:技术动作基本规范,身体素质一般,跳跃效果一般。
- 不及格: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素质较差,跳跃效果较差。
在进行蹲踞式跳远评价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蹲踞式跳远
教材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务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容课的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力
量
次
数
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
队
2、学生听口令练
习、模仿
5
弱 1
基本部分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
有力。
难点:助跑、踏跳、腾
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
转法
重点:注意力集中。
难点:动令予令要分
清。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
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
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30
2
中
中
弱
1
1
1
1
结束部分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