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57
2009年10月8日 35卷37期(总第1174期)重新认识阿奇霉素——体外药敏结果与靶组织药代动力学特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何礼贤阿奇霉素(希舒美)是唯一的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药物。
作为第2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卡他莫拉菌等革兰阴性菌同样具有强大的抗菌效果。
此外,因其具有对酸稳定、组织渗透性良好、血浆半衰期长(近70小时)、临床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在内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逐年递增,我国的耐药率高达70%~80%。
但同时循证医学证据也有力证实,上世纪90年代初与90年代末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变化:急性上颌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治愈率均稳固保持在90%以上。
临床上应如何理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逐年升高的耐药率与临床疗效依然良好之间的矛盾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影响因素众多众所周知,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是以血药浓度与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导出的,允许范围内大剂量用药时的平均血药浓度小于药物对细菌的MIC被定为“耐药”。
阿奇霉素体内分布容积大,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浓度是胞外浓度的500多倍(表),而血清药物浓度相对较低,250 mg阿奇霉素的血清峰值浓度(Cmax)仅为0.24 μg/ml。
因此,临床仅采用血药浓度与MIC的比值进行药敏结果判定对阿奇霉素显然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欧美及欧洲不同国家之间判断阿奇霉素敏感性的折点差异颇大。
正确认识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必须抛弃“青霉素情结”,即抛弃药物血液有效浓度等于组织有效浓度的错误概念。
2009年10月8日 35卷37期(总第1174期)与此同时,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禽体中阿奇霉素的毒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摘要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为15元环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结构是在红霉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在其A酯环的9α位插入一个取代甲基的氮原子,弥补红霉素的结构缺陷,进而改善其药理学性能。
主要探讨阿奇霉素在肉鸡中的亚急性毒性、残留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的消除规律。
我们以麻花肉鸡为实验对象,通过测定其血清的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来探索阿奇霉素的亚急性毒性;将阿奇霉素以10mg/kg体重的剂量对肉鸡连续灌服7天,然后采用HPLC—紫外法对体内各器官组织进行残留检测;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样品测定来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的消除规律。
关键词阿奇霉素;禽体;毒性;残留检测;药代动力学阿奇霉素为15元环半合成氮杂内酯类的第一个制剂,在化学结构上对红霉素进行了修饰和优化,既保持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又提高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效果。
其代谢物无活性,对大多数耐红霉素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但该抗生素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如细菌产生耐药性、残留时间长、蓄积毒性大等。
我们以麻花肉鸡为实验对象,按照新兽药的临床试验要求,分析探索了阿奇霉素在肉鸡中的亚急性毒性、残留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的消除规律,初步揭示了阿奇霉素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1材料1.1药品与试剂阿奇霉素(475IU/mg,20080312,石家庄制药集团华盛制药有限公司);阿奇霉素标准品(946IU/mg,2005121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阿奇霉素对照品(1000IU/mg,200609101,金华市奥奇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ALT,紫外-乳酸脱氢酶法,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AST,连续监测法,上海申索佑福医学诊断用品有限公司)。
乙腈、甲醇(色谱纯,上海德正化工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级别。
1.2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型号P1201(UV1201紫外-可见检测器、P1201高压恒流泵、EC2006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显微摄像仪,型号BX50,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离心机,型号3K15,德国SIGMA公司;电子天平,型号AB265-S,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752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HP289532,美国惠普公司。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阿奇霉素为新一代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它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组织选择性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在酸性环境中稳定等,目前已成为治疗感染的一线药物。
常用于治疗g+厌氧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g需氧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等引起的感染。
但阿奇霉素在应用时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损害、双肾区疼痛、白细胞减少、血尿、低血压等。
预防和减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就阿奇霉素临床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作一简单总结,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1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范围1.1阿奇霉素化疗肺部和呼吸道炎性反应:阿奇霉素对肺部和呼吸道炎性反应疾病例如哮喘和弥漫性粗支气管炎具备较好的化疗促进作用,还具备增加支气管收缩患者痰量的效果。
例如小剂量阿奇霉素有利于提升支气管收缩患者肺功能,并增加其因反复感染而产生的大量痰液。
1.2阿奇霉素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阿奇霉素能防止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与肺炎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所致的持续性感染关系密切,这些病原体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
而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则可以治疗上述病原体引起的伴发性疾病。
说明短期应用阿奇霉素是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1.3阿奇霉素用作囊性纤维化的化疗阿奇霉素对囊性纤维化患者最少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菌假单胞菌存有明显的化疗促进作用,表明阿奇霉素能够明显提升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
2.1消化系统反应2.1.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就是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咳嗽、胃绞痛。
阿奇霉素可以轻易促进作用于胃肠道光滑机产生膨胀效应,引致上述胃肠道反应的出现。
思密达与维生素两者氰化钠,能够有效地抵抗阿奇霉素引发的胃肠道反应,方法方便快捷,患者不易拒绝接受。
应用领域时建议增加饭前空腹输液,口服剂型挑选在餐前1h或餐后2h服用。
关于阿奇霉素,你了解多少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医疗药物,在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炎症中有良好表现,包括支气管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扁桃体炎等。
在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咽炎中,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具有预防风湿热的作用。
阿奇霉素也能够消除咽喉部位的链球菌,也能够应用于由沙眼衣原体导致的性传播疾病。
总的来说阿奇霉素药物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1.适应症在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中,使用阿奇霉素能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包括但不限于鼻窦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能够有效预防风湿热,也能够应用于由杜克嗜血杆菌引起的软下疳。
常见的药物规格为0.25g和0.5g。
2.用法用量阿奇霉素可以与食物共同服用,每日一次,主要的治疗和使用方法如下:(1)在治疗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的过程中,每次口服1000mg;(2)在治疗其他感染疾病中,服用的总剂量为1500mg,每日服用一次,每次剂量500mg,三天为一个疗程;或是保持总剂量1500mg不变,首日服用500mg,从病程第二天到第五天,每日服用250mg。
对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药物服用总剂量无需进行调整。
3.不良反应虽然并没有临床资料能够证明不良反应是由阿奇霉素引起的,但依然存在不少不良事件。
通常来说患者对该药品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服用药物后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很低。
目前在临床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包括:(1)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2)胃肠道异常:患者在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3)皮肤组织异常:主要症状为水肿、皮疹等;(4)代谢和营养异常,主要表现为厌食;(5)神经系统异常:头晕、惊厥是常见症状,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不良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但是否和阿奇霉素具有直接联系,还并未有充分证据;(6)肝胆系统异常:有实际病例证明,阿奇霉素能够引起肝炎,但罕有死者;(7)一般异常: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全身不适。
4.注意事项4.1过敏反应在服用阿奇霉素后,患者很少会出现严重过敏症状以及过敏性休克反应,也不会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皮肤疾病。
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药物阿奇霉素,为什么要“吃三停四”?
提起来阿奇霉素,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最近肺炎支原体肺炎盛行,其治疗药物阿奇霉素也随之登上了热搜。
那么,这个药物如何正确使用也称为广大家长们关心的重点。
不少家长反馈说,医生会交代他们这个药要吃三停四,总共吃几个疗程,但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今天咱们一探究竟。
一、阿奇霉素用药方案
依据2023版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阿奇霉素有两种比较流行的给药方案。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3天方案和5天方案。
前者指的是,每日口服10mg/kg,一天服用一次,连续使用三天,然后停用四天,7天为一个疗程。
后者指的是,首日给予负荷剂量10mg/kg,后给与5mg/kg,连续使用4天,之后停用2天,同样也是7天一个疗程。
需要说明的是,两种方案给与的总量是一样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阿奇霉素真的有必要吃三停四吗?
二、“吃三停四”方案依据
首先,从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角度看,该药物半衰期长达35-48小时,药物在体内完全清除需要5-7个半衰期,这么说来,服用3天后即使是停药,阿奇霉素仍然能在体内持续作用3-4天。
从药效学角度来看,阿奇霉素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即使是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细菌仍然处于抑制状态,不能生长。
因此,这么来看,阿奇霉素吃三停四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综上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说明书,还是指南,阿奇霉素吃三停四的给药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的使用泛滥,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的耐药趋势严重,阿奇霉素已经退居二线,至于吃三停四,更是一个死概念,是否需要停药,不是靠这四个字就能决定的。
阿奇霉素片一致性评价信息1.品种基本信息1.1. 通用名:阿奇霉素片1.2. 英文名:Azithromycin Tablets1.3. 主成分化学名称:(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6-氮杂环十五烷-15-酮1.4. 主成分分子式:C38H72N2O12·2H2O(二水合物)、C38H72N2O12(无水物)1.5. 主成分分子量:785.03 (二水合物)、749.00 (无水物)1.6.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片剂、胶囊、肠溶(片剂、胶囊):0.25g(25 万单位);颗粒剂:0.1g(10 万单位)1.2 临床信息1.2.1 临床应用与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是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咽炎的常用药,也是预防风湿热的常用药物。
阿奇霉素可有效清除口咽部链球菌,但目前尚无阿奇霉素治疗和预防风湿热疗效的资料)。
阿奇霉素可用于男女性传播疾病中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
阿奇霉素亦可用于由非多重耐药淋球菌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及由杜克嗜血杆菌引起的软下疳(需排除梅毒螺旋体的合并感染)。
1.2.2 不良反应虽然不能确定所有事件均是由阿奇霉素引起的,但我们仍在此报告了在临床试验期间及产品上市后的报告中所收集到的所有不良事件。
患者对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下列不良事件: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临床试验中偶见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无资料表明与阿奇霉素有关。
耳和迷路异常: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
阿奇霉素的功能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它们中的一种。
它的主要功能是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
它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内的核酸合成过程,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与其他大多数抗生素不同,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很独特,它不仅可以直接杀死细菌,还可以抑制它们的生长。
阿奇霉素对多种细菌感染都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并可以用于治疗许多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耳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它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且用药方便。
其中,阿奇霉素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性鼻窦炎、细菌性咽炎、细菌性肺炎等。
阿奇霉素能够迅速穿过细胞膜进入感染部位,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治疗呼吸道感染。
与其他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的使用方法简单方便,通常只需要一天一次,治疗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到五天。
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非常方便。
其次,阿奇霉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使用,适应病情的不同需求。
第三,阿奇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使其能够在体内长时间停留,从而保证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效果。
由于其长半衰期,患者只需在完成一天的治疗后等待几天,药物的作用仍能继续进行。
虽然阿奇霉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是患者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之前应该告诉医生自己是否对阿奇霉素过敏,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其次,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避免过早停药。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避免因外界因素导致感染复发。
总的来说,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它可以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耳部感染等,并且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
然而,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作用与功效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它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来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阿奇霉素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用途、药代动力学特性、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一、作用机制阿奇霉素通过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
具体来说,阿奇霉素结合到16S rRNA的23S亚基上,阻碍细菌tRNA的结合,阻止肽链的扩大和细菌蛋白合成的继续进行。
这种机制使阿奇霉素对细菌产生广谱抗菌活性,包括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鲍曼不动杆菌和螺旋体等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二、用途1. 上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咽炎和扁桃体炎等。
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同时还可以清除引起感染的细菌。
2. 下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也被广泛应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如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它能直接抑制导致感染的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促进病情的好转。
3.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阿奇霉素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脓疱病和痤疮等。
它能够渗透到皮肤和软组织中,杀灭细菌和减轻炎症反应。
4. 性传播疾病:阿奇霉素也可以用于治疗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它可以抑制引起该类感染的细菌的增殖,从而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三、药代动力学特性1. 药物吸收:阿奇霉素口服后能迅速被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37%~52%。
食物对其吸收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可以随餐或空腹服用。
2. 药物分布:阿奇霉素可以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尤其是呼吸道组织和皮肤等部位。
它还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并在骨骼、胆囊和胃肠道黏膜等组织中积累。
3. 代谢和排泄:阿奇霉素在肝脏中代谢,产生活性代谢物。
它的主要排泄途径是经肝脏非排除性排泄,通过胆汁和粪便排出体外。
小部分经肾脏排泄。
四、副作用虽然阿奇霉素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144·阿奇霉素为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抗菌机制与红霉素相同,但抗菌谱拓宽,对酸的稳定性增强,降解速度明显减慢。
属于快速抑菌剂,在高浓度是也有杀菌作用,有抗生素后效益和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临床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及黏膜组织的感染。
1阿奇霉素的药物动力学特点阿奇霉素口服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物利用度约37%,2-3小时血浆药物浓度达峰,主要以原形经胆道排出,其代谢产物不具有抗菌活性。
静脉给药后约12%的剂量在3天内以原形从尿中排除,且大部分在最初24小时排出。
2阿奇霉素的适应症阿奇霉素短程疗效与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5-10天疗效相当。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和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及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对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厌氧菌、性传播疾病微生物、非典型的病原体等,对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临床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及黏膜组织的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支原体肺炎、尿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阿奇霉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如普通感冒。
3阿奇霉素的注意事项阿奇霉素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有过敏史或非典型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使用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3.1…进食会影响阿奇霉素口服剂型的吸收,所以需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
对于不同剂型的阿奇霉素,服用方法有细微差异。
若为干混悬剂、颗粒剂、散剂,可将药物加入适量凉开水,溶解摇匀后服用;若为分散片,可直接吞服,也可以用手分散后服用;若为肠溶制剂,需完整吞服,不要掰开、咀嚼或碾碎。
注射用阿奇霉素的溶媒品种和剂量,输注时间应参考相应的说明书。
3.2…给药剂量及疗程……阿奇霉素在服用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生理情况和感染部位确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对于敏感菌所致的性转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00mg;对其他感染的治疗为,第1日,0.5g顿服,第2-5日,一日0.25g顿服,或一日0.5g顿服,连服3日。
阿奇霉素在防治动物疾病上的应用阿奇霉素——第二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其作用机制与泰乐菌素相似,但与泰乐菌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抗菌谱更广,药理更全面;同时,阿奇霉素对酸稳定,半衰期长,在机体病灶部位的药物深度高于同一器官正常部位的3倍以上,因此被称为“导弹霉素”。
阿奇霉素化学名称为(2R,3S,4R,5R,8R,10R,11R,12S,13S。
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0-甲基A-L-核-已吡喃糖基)氧]-2-乙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已吡喃糖基]]-1-氧-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分子式:C35H72N2O18 分子量:749.00。
为了制剂方便(如增加溶解度)或改善副作用(减少刺激性),有时候需要将药物转化成盐、酯,它们的活性成分没有根本改变。
使用同一通用名的制剂可以有很多,国内批准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品种有阿奇霉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胶囊、阿奇霉素软胶囊、阿奇霉素颗粒、阿奇霉素细粒剂、阿奇霉素预混剂、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盐酸阿奇霉素,硫酸阿奇霉素注射液,富马酸阿奇霉素片、富马酸阿奇霉素胶囊,注射用马来酸阿奇霉素,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注射用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等等。
一、阿奇奇霉素的药理作用阿奇霉素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实验证明阿奇霉素对大部分致病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有抗菌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副溶血性杆菌、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等。
阿奇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不影响核酸的合成)。
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有交叉耐药性。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杀菌消炎一线治疗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作用,干扰mRNA翻译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已应用40余年,由于对酸不稳定等性质限制的它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酯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反应,结果证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了。
阿奇霉素和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具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快,对酸稳定,半衰期长,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远高于血液浓度;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
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动学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虽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7%,单次服用0.5g后2~3h 血药峰浓度约0.4μg/ml,但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7%~23%),消除半减期12~14h,服药后12~30h在前列腺、扁桃体、肺组织、胃组织、女性生殖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别达2.6μg/g、4.5μg/g、3.6μg/g、6.1μg/g和2.7~3.5μg/g.5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由胆汁排泄,部分为去甲基的代谢产物。
药物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较长,释放缓慢,单剂服药后14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仍可在尿中测得原形药物。
1周内经尿排泄率低于6%,肾清除率为1.67~3.156ml/s。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的原因主要由于药物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主动由局部组织移至上述细胞内。
在感染部位储存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受细菌刺激释放药物而起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的药理学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脂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Azalids)中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的反应,其中酯键水解成中性的红霉支糖是其重要的分解途径,阿奇霉素中酯键所连接的红霉支糖水解活化能为15.6kal.mol-1在37·C、PH2的溶液中(离子强度=0.02),阿奇霉素降解10%需21min,而同样情况下,红霉素仅需3.7s这些结果证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