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厂高炉冶炼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0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一、高炉炼铁原理炼铁过程实质上是将铁从其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
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原物质CO、H2、C;适宜温度等)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后的生铁。
生铁除了少部分用于铸造外,绝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
高炉炼铁是现代炼铁的主要方法,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这种方法是由古代竖炉炼铁发展、改进而成的。
尽管世界各国研究发展了很多新的炼铁法,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
炼铁工艺是是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或铁矿)、燃料(焦炭、煤粉等)及其它辅助原料(石灰石、白云石、锰矿等)按一定比例自高炉炉顶装入高炉,并由热风炉在高炉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
原料、燃料随着炉内熔炼等过程的进行而下降,在炉料下降和上升的煤气相遇,先后发生传热、还原、熔化、脱炭作用而生成生铁,铁矿石原料中的杂质与加入炉内的熔剂相结合而成渣,炉底铁水间断地放出装入铁水罐,送往炼钢厂。
同时产生高炉煤气,炉渣两种副产品,高炉渣铁主要矿石中不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自渣口排出后,经水淬处理后全部作为水泥生产原料;产生的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
二、高炉冶炼主要工艺设备简介高护炼铁设备组成有:①高炉本体;②供料设备;③送风设备;④喷吹设备;⑤煤气处理设备;⑥渣铁处理设备。
通常,辅助系统的建设投资是高炉本体的4~5倍。
生产中,各个系统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连续的、大规模的高温生产过程。
高炉开炉之后,整个系统必须日以继夜地连续生产,除了计划检修和特殊事故暂时休风外,一般要到一代寿命终了时才停炉。
高炉炼铁的原理
简介
高炉炼铁是一种重要的冶炼工艺,通过高炉将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料还原为铁。
高炉通常是一个巨大的金属容器,内部通过高温反应实现铁的冶炼。
原料
铁矿石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常见的铁矿石包括赤铁矿、磷铁矿等。
此外,焦炭、石灰石等原料也是高炉炼铁中必不可少的。
原理
1.燃烧过程: 高炉中焦炭等燃料在燃烧时产生高温,燃气通过矿石料床
加热矿石,并在还原区域发生还原反应。
2.还原反应: 在高炉内,煤气经过还原区域与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发生反
应,将氧还原为气态二氧化碳,释放出铁。
3.融化过程: 上述反应产生的铁在高温下融化,并通过热对流从上向下
移动到高炉的熔融区域。
4.炉渣形成: 高炉中产生的碳酸化合物和石灰石在高温下融化形成炉渣,
在铁水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铁的再氧化。
冶炼过程
高炉炼铁过程通常会经历炉料下料、补料、冶炼、出铁等阶段。
整个过程需要
严格调控高炉的温度、气氛、矿石的质量等参数,以确保炼铁效果。
结论
高炉炼铁是一项复杂的冶炼过程,通过高炉的高温还原反应,将铁矿石转化为铁。
高炉炼铁工艺的改进和提高效率对于保障铁铸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
提高炼铁效率和降低成本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炼铁原理解析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矿石还原与炉渣形成机制炼铁是一项重要的冶金工艺,用于从矿石中提取出铁。
高炉是炼铁的主要设备,通过高温还原矿石和形成炉渣的过程,实现铁的分离和提纯。
本文将对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矿石还原与炉渣形成机制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节:高炉冶炼的基本流程高炉冶炼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预热、还原和熔化。
首先,矿石被加入高炉顶部,随着下降逐渐受到高温的预热。
然后,在还原区,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为金属,并与炉料中的其他金属元素一起形成铁水。
最后,铁水被收集在高炉底部,而炉渣则从高炉顶部排出。
第二节:矿石的还原反应高炉冶炼的核心过程是矿石的还原反应。
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还原剂(如焦炭)反应,释放出金属元素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其中最主要的反应可表示为几个关键步骤:1. 还原剂(焦炭)的氧化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这些气体在高炉内不断上升,并与矿石的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2.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金属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原成金属元素和二氧化碳。
这个还原反应是炉内主要的化学反应之一。
不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程度和速率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各自的化学性质及温度条件。
3. 金属元素的迁移还原后的金属元素在高温下与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熔化的铁水。
这些金属元素在高炉内上升,直至达到悬浮于铁水上方的炉渣层。
第三节:炉渣的形成机制炉渣是高炉冶炼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它具有多种功能,如吸附杂质、稀释硫和磷等。
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炉渣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 矿石中杂质的熔化矿石中的杂质(如硅、铝、钙等)在高温下被熔化,并分散于铁水和炉渣中。
这种熔化是高炉冶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将杂质从铁水中分离出来。
2. 杂质的反应和吸附杂质在铁水和炉渣中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与炉渣中的主要成分形成化合物或吸附于炉渣颗粒表面。
通过这些反应和吸附作用,炉渣能够有效地吸附和脱除铁水中的杂质。
炼铁高炉工艺知识点总结高炉是用于冶炼铁矿石的重要设备,其结构包括上部料柱、中部燃烧区和下部铁口三个部分。
1. 上部料柱上部料柱主要由料斗、布料装置和煤气分布装置组成。
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生铁矿石和还原剂通过料斗和布料装置放入高炉中,并在上部料柱中进行干燥、预热和还原反应。
2. 中部燃烧区中部燃烧区是高炉中最重要的区域,也是冶炼反应最为激烈的地方。
在高炉的中部燃烧区,铁矿石的还原反应和燃料的燃烧反应同时进行,产生的热量和还原气体将铁矿石还原成铁,同时熔化生铁矿石。
3. 下部铁口下部铁口是高炉的出铁口,也是生铁的最终产出地。
铁水从下部铁口流出并通过管道输送至铁水罐或铁水车,最终用于制造钢铁产品。
二、高炉工艺过程高炉冶炼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预处理、还原和熔融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铁矿石在高炉冶炼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干燥、预热和分级。
在高炉上部料柱中,铁矿石经过干燥和预热,使其内部水分挥发、结晶水分析出,并提高其温度,为还原反应和熔融反应提供条件。
此外,铁矿石还需要分级,以确保高炉内部燃料和还原气体的匹配,提高冶炼效率和生铁质量。
2. 还原在高炉的中部燃烧区,煤气和空气混合后燃烧产生的高温燃气对铁矿石进行还原作用。
这一阶段的主要冶炼反应包括颗粒还原和熔融还原两个过程。
颗粒还原是指铁矿石颗粒的直接还原反应,将铁矿石中的氧还原成铁,并生成还原气体。
熔融还原是指生铁矿石在高温条件下熔化,并在熔融状态下进行还原反应,产生液态生铁。
3. 熔融在高炉下部,液态生铁通过铁口流出,并通过管道输送至后续的冶炼工艺中。
在熔融过程中,熔融生铁的温度、成分和质量需要得到控制,以确保后续的钢铁生产工艺顺利进行。
三、高炉冶炼的关键技术1. 燃料配比高炉冶炼所需的燃料包括焦炭、焦炉煤气和其他燃料。
为了提高冶炼效率和生铁质量,需要合理确定燃料的配比,保证还原气体的成分和温度符合冶炼工艺的要求。
2. 熔炼温度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熔炼温度对生铁的成分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炼铁原理解析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炼铁是将生铁矿石经过高炉冶炼过程进行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的过程。
本文将对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炼铁原理进行解析,探讨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及其对冶炼过程的影响。
一、高炉冶炼过程简介高炉是炼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其作用是将生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为金属铁,并同时除去其中的杂质。
高炉内冶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预热、还原和熔融。
1.1 预热阶段在高炉第一段,生铁矿石被加热至高炉顶部,以提高下一阶段还原反应的速率。
预热过程中的物质转化主要是矿石固定水以及结晶水的蒸发、化合水的分解和氧化物的分解等。
1.2 还原阶段当矿石进入高炉还原带时,高温下的还原气体(主要为CO和H2)与铁氧化物反应,还原出金属铁并产生CO2。
在这个阶段中,物质转化主要是铁氧化物与还原气体之间的反应,如Fe2O3 + 3CO = 2Fe +3CO2。
1.3 熔融阶段在高炉下半段,金属铁融化并下沉到高炉底部,同时熔渣形成,并上浮到高炉顶部。
在这个阶段,物质转化主要是金属铁的融化与分离,以及与熔渣的相互作用。
二、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密不可分。
热能是使物质转化发生的主要动力来源,而物质转化过程则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1 热能对物质转化的影响高炉内部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快物质转化的速率。
高温条件下,矿石中的铁氧化物更易被还原为金属铁,并促进熔渣的形成和金属铁的熔融。
因此,控制高炉温度是实现高炉冶炼过程中理想物质转化的关键。
2.2 物质转化对能量转换的影响物质转化过程在释放热能的同时,也需要外界的热能供应以维持正常的反应速率。
例如,在还原阶段,还原反应需要外界的热能促进铁氧化物与还原气体的反应。
因此,建立合理的热能平衡是保证高炉冶炼过程稳定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对冶炼过程的影响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冶炼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高炉炼铁原理与工艺知识问答1、高炉原料中的游离水对高炉冶炼有何影响?答:游离水存在于矿石和焦炭的表面和空隙里。
炉料进入高炉之后,由于上升煤气流的加热作用,游离水首先开始蒸发。
游离水蒸发的理沦温度是100℃,但是要料块内部也达到100℃,从而使炉料中的游离水全部蒸发掉,就需要更高的温度。
根据料块大小的不同,需要到100℃,或者对大块来说,甚至要达到200℃游离水才能全部蒸发掉。
一般用天然矿或冷烧结矿的高炉,其炉顶温度为100~300℃,因此,炉料中的游离水进入高炉之后,不久就蒸发完毕,不增加炉内燃料消耗。
相反,游离水的蒸发降低了炉顶温度,有利于炉顶设备的维护,延长其寿命。
另一方面,炉顶温度降低使煤气体积缩小,降低煤气流速,从而减少炉尘吹出量。
2、高炉原料中的结晶水对高炉冶炼有何影响?答:炉料中的结晶水主要存在于水化物矿石(如褐铁矿和高岭土)中间。
高岭土是黏土的主要成分,有些矿石中含有高岭土。
试验表明,褐铁矿中的结晶水从200℃开始分解,到400~500℃才能分解完毕。
高岭土中的结晶水从400℃开始分解,但分解速度很慢,到500~600℃迅速分解,全部除去结晶水要达到800~1000℃。
可见,高温区分解结晶水,对高炉冶炼是不利的,它不仅消耗焦炭,而且吸收高温区热量,增加热消耗,降低炉缸温度。
3、高炉内碳酸盐分解的规律如何?对高炉冶炼有何影响?答:炉料中的碳酸盐主要来自熔剂(石灰石或白云石),有时矿石也带入一少部分。
炉中的碳酸盐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被加热发生吸热分解反应。
它们的开始分解温度和激烈分解温度(即化学沸腾温度)是由各自的分解压(即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分压)与高炉内煤气中分压和煤气的总压决定的。
碳酸盐的分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当分解压超过高炉内煤气的分压时,它们就开始分解,而分解压超过煤气的总压时就激烈分解,即化学沸腾。
由于高炉冶炼条件不同,不同高炉内的总压力和分压也有差别,碳酸盐在不同高炉内开始分解和化学沸腾分解温度也有差别。
高炉炼铁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一、高炉炼铁的工艺过程高炉炼铁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铁矿石的预处理、还原反应、炼铁反应和产物的分离和收集等步骤。
1. 预处理铁矿石通常是氧化铁矿石,例如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在高炉炼铁之前,需要对铁矿石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破碎、煅烧和粉碎等步骤。
首先,铁矿石需要经过破碎设备进行破碎,将其破碎成较小的颗粒。
然后,将破碎后的铁矿石进行煅烧,通常是在煤气或焦炉中进行,将氧化铁矿石还原成较高的还原度。
最后,将煅烧后的铁矿石进行粉碎,使其达到适当的颗粒度,以便于高炉内的还原反应。
2. 还原反应高炉炼铁的核心工艺是还原反应。
在高炉内,煅烧后的铁矿石与焦炭共同投入高炉,并通过热炭气、空气和热风等途径,使焦炭在高炉内发生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与煅烧后的铁矿石发生还原反应,使氧化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
还原反应的主要化学反应式为Fe2O3 + 3CO = 2Fe + 3CO2。
在此过程中,还将生成一些硅、锰等元素的还原物金属。
3. 炼铁反应在还原反应之后,得到的金属铁流向高炉底部,与炉渣和热铁水的反应产生炼铁反应。
炼铁反应的目的是提高生铁的品质,并去除炉渣中的杂质。
在炼铁反应中,金属铁与炉渣中的碱金属、碳酸盐等发生反应,使炉渣脱碱和夺碳,并将少量的氧、碳等被夹杂在金属铁中的杂质除去。
4. 产物的分离和收集最后,通过高炉的底部出口,生铁和炉渣被分离出来。
生铁被收集起来,经过冷却、成型和质量检验等步骤,最终被用于钢铁冶炼。
炉渣则被收集起来,并用于建筑材料、道路铺设等领域。
以上就是高炉炼铁的工艺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高炉炼铁的工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以确保生铁的品质和产量。
二、高炉炼铁的原料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包括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
1. 铁矿石铁矿石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通常是氧化铁矿石。
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高炉炼铁有关知识点总结高炉的结构高炉通常由筒体、风口、鼓风系统、炉缸、矿铁料装料系统、取料系统、炉喉、排放系统、炉内煤气系统等部分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其中,筒体是整个高炉的主体,可分为炉围、炉缸、熔铁坑等部分。
炉围是高炉的外壁,由耐火砖及助熔材料构成,用于承受高炉温度和循环水冷却的冷却水。
炉缸和熔铁坑是高炉内部主要部分,用于反应炼铁矿石和还原剂,产生铁水及炉渣。
高炉的操作过程1. 上料:矿石、焦炭、燃料和熔剂(通常是石灰石)按照一定的配比通过上料装置(如料斗、皮带等)连续地进入高炉。
2. 加热还原:上料后,高炉内的还原剂引起矿石中的氧逐渐被还原为金属铁。
3. 熔融:当高炉内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铁和炉渣开始融化,形成铁水和炉渣。
4. 放料:铁水在高炉熔铁坑中逐渐积聚,当积聚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取料装置将铁水、炉渣和炉渣渣共同取出。
5. 炉缸清理:定期清理高炉炉缸内的残留物,保持高炉的正常运行。
高炉炼铁的原理高炉的炼铁过程主要包括矿石还原、熔融和分离矿铁料的三个基本过程。
矿石还原是矿石中的氧被还原剂(焦炭等)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熔融是指矿石和还原剂在高温下熔化并分离成铁水和炉渣的过程;分离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将铁水和炉渣分离的过程。
这些过程需要在高炉内同时进行,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气氛和原料成分等参数,才能保证最终产生高品质的铁水。
高炉炼铁的控制技术1. 鼓风系统:鼓风系统是高炉炼铁的核心部分,通过鼓风系统将空气送入高炉内,提供氧气用于矿石还原和燃烧还原剂。
控制鼓风系统的鼓风量和温度是保证高炉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2. 燃烧系统:燃烧系统主要指高炉内焦炭的燃烧过程,提供热量用于矿石还原和炉渣熔化。
控制燃烧系统的燃烧效率和热量平衡是保证高炉正常运行的关键。
3. 温度控制:高炉内部有多个测温点,通过测温点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对高炉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保证高炉操作在安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
4. 负压控制:通过调节高炉的负压,可以影响高炉内气氛的组成和流动状况,保证高炉内的气氛对炼铁有利。
高炉炼铁的原理高炉是一种用于冶炼铁矿石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
在高炉内,铁矿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最终得到铁和炼渣。
本文将介绍高炉炼铁的原理,包括高炉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高炉的结构。
高炉通常由筒体、鼓风装置、炉缸、炉喉、炉嘴等部分组成。
筒体是高炉的主体,通常为圆柱形,内部衬有耐火材料。
鼓风装置用于向高炉内送风,提供氧气以促进燃烧和矿石的还原。
炉缸是炼铁的主要区域,铁矿石在这里经历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炉喉和炉嘴用于排出炉内的炼铁产物和废气。
高炉的工作过程。
高炉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炉料下料、燃料燃烧、还原反应和炼铁产物的收集等阶段。
首先,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炉料通过炉顶装料口加入高炉内。
随后,鼓风装置向高炉内送风,燃烧炉料中的焦炭,产生高温,使铁矿石发生还原反应,释放出铁和炼渣。
最后,炼铁产物通过炉嘴排出,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收集。
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在高炉内,铁矿石经历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是还原反应和熔融过程。
还原反应是指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与焦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铁和一氧化碳。
熔融过程则是指金属铁和炼渣在高温下熔化,并分层排出。
此外,高炉内还伴随着多种气相和固相的物质传递和转化,如煤气的生成和石灰石的分解等。
总结。
高炉炼铁的原理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包括炉料的加入、燃料的燃烧、还原反应和炼铁产物的收集等阶段。
在高炉内,铁矿石经历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最终得到铁和炼渣。
通过深入了解高炉炼铁的原理,可以更好地指导高炉的操作和优化,提高炼铁效率和质量。
炼铁厂高炉冶炼知识讲解一、什么叫炉况判断?通过那些手段判断炉况?答案: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必要条件。
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
在实际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产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判断炉况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及顺行的趋向。
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影响程度如何等等。
判断炉况的手段基本是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料速、风口情况;二是利用计器仪表,如指示风压、风量、料尺、各部位温度及透气性指数等的仪表。
必须两种手段结合,连续综合观察一段时间的各种反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炉况。
二、为什么力求稳定前四小时和后四小时、班与班之间的下料批数?答案:稳定下料批数是高炉进程均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稳定下料批数的作用是稳定本班和班与班之间各次铁的炉温,如果料批相差悬殊则会带来炉温大幅度的波动和影响生铁的质量,即使在轻负荷条件下也是如此。
三、工长的技术操作水平应该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⑴能及时掌握炉况波动的因素;⑵能尽早知道炉况不稳定的原因;⑶具有对待炉况波动的方法和手段;⑷能掌握炉况变化的规律。
四、高炉炼铁工(高级)综合实作题8小时模拟高炉操作。
1、对上班进行分析(8分)2、制定本班操作方针(包括采取必要措施)预测本班料批总数及炉温会在什么范围([SI]及铁水温度平均值)。
(12分)3、每小时对路况分析、判断,采取相应手段,写出依据或简易计算过程。
(21分)4、班中检测操作方针与炉况走向是否一致,若偏离并进行修正。
(6分)5、对本班的操作进行总结。
(6分)6、预测下班;料批总数及炉温会在什么水平([SI]及铁水温度平均值),对下班操作提出建议。
(11分)7、铁前、铁后对[SI]、[S]、R2及铁水温度的判断。
(36分)平分标准1、共8分(1)炉温水平趋势、原因分析(2分)(2)炉况顺行状态及分析(2分)(3)各部炉体温度分析(2分)(4)上班调剂分析(2分)2、共12分(1)制定本班操作方针(6分)(2)预测本班料批总数(3分)±1批,扣0.5分(3)预测本班炉温平均值(3分)[SI]±0.05%,扣0.5分3、共21分每小时对路况分析、判断,采取相应手段,写出依据或简易计算过程。
炼铁厂高炉冶炼知识讲解
一、什么叫炉况判断?通过那些手
段判断炉况?
答案: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必要条件。
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
在实际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产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判断炉况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及顺行的趋向。
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影响程度如何等等。
判断炉况的手段基本是两
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料速、风口情况;二是利用计器仪表,如指示风压、风量、料尺、各部位温度及透气性指数等的仪表。
必须两种手段结合,连续综合观察一段时间的各种反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炉况。
二、为什么力求稳定前四小时和后
四小时、班与班之间的下料批数?答案:稳定下料批数是高炉进程均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稳定下料批数的作用是稳定本班和班与班之间各次铁的炉温,如果料批相差悬殊则会带来炉温大幅度的波动和影响生铁的质量,即使在轻负荷条件下也是如
此。
三、工长的技术操作水平应该表现
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⑴能及时掌握炉况波动的因素;⑵能尽早知道炉况不稳定的原因;⑶具有对待炉况波动的方法和手段;⑷能掌握炉况变化的规律。
四、高炉炼铁工(高级)综合实作
题
8小时模拟高炉操作。
1、对上班进行分析(8分)
2、制定本班操作方针(包括采取必
要措施)预测本班料批总数及炉温会在什么范围([SI]及铁水温度平均值)。
(12分)
3、每小时对路况分析、判断,采取
相应手段,写出依据或简易计算过程。
(21分)
4、班中检测操作方针与炉况走向是
否一致,若偏离并进行修正。
(6分)
5、对本班的操作进行总结。
(6分)
6、预测下班;料批总数及炉温会在
什么水平([SI]及铁水温度平均值),对下班操作提出建议。
(11分)
7、铁前、铁后对[SI]、[S]、R2及铁
水温度的判断。
(36分)
平分标准
1、共8分
(1)炉温水平趋势、原因分析(2分)
(2)炉况顺行状态及分析(2分)(3)各部炉体温度分析(2分)(4)上班调剂分析(2分)
2、共12分
(1)制定本班操作方针(6分)(2)预测本班料批总数(3分)±1批,扣0.5分
(3)预测本班炉温平均值(3分)[SI]±0.05%,扣0.5分
3、共21分
每小时对路况分析、判断,采取相应手段,写出依据或简易计算过程。
每小时3分。
4、共6分
(1)操作方针执行完成情况,2分
(2)操作中正确与失误,调剂适量与否,2分
(3)炉前出铁是否正常及对高炉的影响,2分
5、对本班的操作进行总结。
6分
6、共11分
(1)炉温、碱度趋势,3分(2)炉况顺行状况,3分
(3)料批总数,3分
(4)对下班建议,2分
五、富氧喷煤高炉连续滑料如何处
理?
答:(1)迅速停氧、减煤或停止喷煤,一次减风到不继续滑料为止,上部集中加焦补足停煤影响的热量,改善料柱透气性;(2)、如还不能控制滑料,则继续减风到风口不灌渣为止。
六、如何控制当班的料速?
答:料速不仅仅是用每小时跑料批数来表示,准确地讲,应该是每小时跑焦碳或矿石的吨数。
针对各自高炉的冶炼强度,正常情况下料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料速=(冶强×炉容)÷(24×干焦批)
=小时入炉风量÷每吨干焦耗风量。
正常生产时应保持每三个小时平均料速相对稳定。
导致料速慢的原因有:1、负荷轻,炉温高。
2、料柱透气性差,冶强低,有难行征兆。
3、炉缸堆积(边缘或中心气流过于发展)。
4、渣铁未出好。
(渣铁出不好原因不全在炉前,后面要讲到)。
料速过快的原因有:1、负荷重或出铁量偏大,炉温下行。
2、冶强提高。
不论什么原因料速偏快后,都要采取防凉的措施,如加煤、提风温、控风、临时走一段请负荷料等,前两个措施偏攻,后两个措施偏守。
七、炉顶温度控制:
炉顶温度是反映煤气利用好坏的一个主要参数。
正常炉况要求炉顶温度曲线微微波动,各点相互交织,顶温水平不应超过250℃,顶温不分家,各点温差不大于50℃。
顶温高的原因(炉况不稳除外):1、料速慢,炉温高。
2、边缘气流发展。
顶温低的原因(空料线除外):1、料速快,炉温低或炉温下行。
顶温差超过50℃的原因:1、因料柱透气性差或炉腰掉渣皮等导致气流失常,局部出现管道或将出现管道,煤气利用变差。
其结果是:炉况出现
小塌料或难行悬料,炉温下行,渣铁排放量变小而风口涌渣或灌渣。
遇到这种现象应采取控风(以顶温差变小为准)、降负荷等措施降低强化冶炼水平,维持顺行,提高炉温,疏松料柱。
八、从炉腰温度判断炉况的发展变化趋势
1、一般情况下,炉腰温度均匀升高,有两种可能:一是边缘气流过于发展,会导致渣皮脱落,炉温可能下行。
二是煤气利用改善,炉温将要升高。
(判断是那种情况要结合炉顶温度、炉喉温度及炉身温度等进行综合分
析。
)
2、炉腰温度局部升高是一种气流不稳导致渣皮脱落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渣铁量增大炉温下行甚至废铁,严重时会导致小崩料或炉缸堆积烧坏风口。
如炉温基础可以,料速正常,应及时出铁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炉温突下;如料速变慢,应适当控风防止崩料;如炉温基础偏低,应采取控风和临时走一段轻负荷料或加净焦、提风温等维持顺行和提高炉温的措施。
九、如何从铁量差判断炉况的发展变化趋势?
铁量差是判断炉前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我们用每炉铁量差和每班铁量差来衡量铁口操作是否正常和铁水是否出净。
当班铁量大于理论出铁量的原因:1、上班铁未出好。
2、炉墙有渣皮脱落。
3、炉缸由堆积转活跃。
4、炉况不稳,交班前有塌料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应采取控风或退负荷、提风温等稳定炉温的措施。
)
铁量小于理论出铁量的原因:1、炉温高。
2、渣碱度偏高。
3、铁口浅。
4、炉况失常,大部分是煤气流失常导致炉温失常,炉缸堆积,窝渣铁。
(出现上述现象应采取短时间降风温或减煤降炉温、降低渣碱度、提高铁口深度、增加出铁炉次等措施。
如是炉况失常所致,应采取控风、加净焦或降负荷、提炉温、洗炉等措施,防止恶化后坐料或休风导致灌风口事故发生。
)
计算理论出铁量的简便方法是:
理论出铁量=当班8个小时或12个小时的跑料批数×矿批÷矿比
十、关于条件变化时负荷的调整
1、高炉休风的负荷调整、高炉减风的负荷调整、低料线的负荷调整、布料器停转的负荷调整、改倒装的负荷
调整、降雨天的负荷调整、停喷煤时的负荷调整、风温低时负荷调整等这些调整的参数要记好,记不住的要写在纸上随身带着,经常使用,熟能生巧。
2、调整负荷时要综合考虑,如休风时负荷的调整要考虑休风时的热损失(按公式计算),还要考虑复风时减风作业、风温水平低、空料线等问题。
低料线的负荷调整要考虑炉料预热时间变短、因空料线减风等。
就是要把几项因素影响值合并一起才能达到目的。
3、调负荷时要计算焦比,要从焦比
变化推断炉温变化趋势;要根据自己要求的炉温计算需要增减的焦比,从而计算需要的负荷。
十一、炉渣碱度的调整
1、要对机烧比例增减1%影响炉渣
碱度多少(稳定球团或生矿)、生铁含硅增减0.1%影响碱度多少、烧结矿碱度升降0.1影响炉渣碱度多少等要有一个量的概念,有利于迅速及时地判断炉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分析变化的原因。
2、调负荷时要考虑炉温变化对炉渣
碱度的影响,尤其是降负荷提炉温时。
3、调渣碱度时要考虑三元碱度和四
元碱度。
表1高炉休风的负荷调整
表2高炉减风的负荷调整
表3低料线的负荷调整
表4布料器停转的负荷调整
表5改倒装的负荷调整
表6降雨天的负荷调整
表7停煤时的负荷调整。